解讀2026年QS大學排名:意大利大學與中國大學的競爭力分析

意大利大學與(yu) 中國大學的競爭(zheng) 力分析

2025年6月19日一大早,新的QS 2026世界大學排名公布。意大利傳(chuan) 來好消息,米蘭(lan) 理工大學首次闖入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100名,位列第98名。整體(ti) 上榜學校數量達到43所。中國的高校排名也出現了可喜的變化,世界前50排名內(nei) 地高校達到5所。整體(ti) 上內(nei) 地高校進入QS2026榜單達到72所。

本文主要根據QS2026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內(nei) 地院校和意大利院校的排名結果、一些關(guan) 鍵指標的分析,幫助您深入解讀意大利和中國內(nei) 地院校在此次QS世界大學排名的表現。QS排名如何反映兩(liang) 大高等教育體(ti) 係的主要特征、QS排名對中意大學交流、學生與(yu) 教師流動的參考作用。

01、QS 2026世界大學

排名要攬

QS 2026

2026年QS世界大學排名由國際機構 QS(Quacquarelli Symonds)實施,該調查評估了世界106個(ge) 國家的8467所大學(較2025年增加49%),最後結果僅(jin) 公布前1501名的榜單。主要指標見下表:

解讀2026年QS大學排名:意大利大學與(yu) 中國大學的競爭(zheng) 力分析

今年的 QS 世界大學排名分析涵蓋了以下數據:1980萬(wan) 份研究論文、2億(yi) 次引用(不含自引)、150萬(wan) 份學術人士對QS問卷調查的回複以及12.7萬(wan) 名學者及8.2萬(wan) 名雇主的反饋意見。

02、QS 2026世界大學排名

QS 2026

根據中國高等院校和意大利院校所取得的排名,我們(men) 羅列了中意高校的QS排名對比。

解讀2026年QS大學排名:意大利大學與(yu) 中國大學的競爭(zheng) 力分析解讀2026年QS大學排名:意大利大學與(yu) 中國大學的競爭(zheng) 力分析

Uni-Italia根據QS 2026世界大學排名整理(僅(jin) 供參考)。

解讀2026年QS大學排名:意大利大學與(yu) 中國大學的競爭(zheng) 力分析解讀2026年QS大學排名:意大利大學與(yu) 中國大學的競爭(zheng) 力分析解讀2026年QS大學排名:意大利大學與(yu) 中國大學的競爭(zheng) 力分析解讀2026年QS大學排名:意大利大學與(yu) 中國大學的競爭(zheng) 力分析

03、中意大學QS2026排名透露出的信息QS 2026

1. 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結果。歐盟範圍內(nei) ,意大利以43所上榜高校數量位居第二(德國48所),西班牙第三(38所),法國第四(35所),波蘭(lan) 第五(20所)。

2. 中國大陸共有72所大學上榜,占本科以上大學總數(72/1308)的5.5%。意大利大學共有43所大學上榜,占意大利綜合性大學總數(43/89)的48%。從(cong) 這裏就可以看出意大利的高等教育資源較為(wei) 均衡。而中國大陸高等院校則顯示出明顯的“頭部效應”。

3. 中國內(nei) 地高校則展現 “集群式崛起”:全球前50名中內(nei) 地院校增至5所(清華大學第17名、北京大學第14名、複旦大學第30名,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分別列第47和49名),72所高校入圍榜單,較去年新增1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從(cong) 50-100位對於(yu) 中國院校來說仍然是“斷層”。

4. 從(cong) 入榜院校的“所有製”來看,意大利43所大學中隻有兩(liang) 所私立大學(聖拉斐爾生命健康大學和米蘭(lan) 聖心大學),中國隻有一所中外合作辦學大學(西交利物浦)。說明中意兩(liang) 國的高等教育都是建立在以公立院校為(wei) 主導地位的體(ti) 係。與(yu) 英美澳加等國家的教育體(ti) 製形成明顯的區別。

5. 意大利高校排名中,繼米蘭(lan) 理工後,羅馬智慧大學(Sapienza)上升4位,從(cong) 132名躍至128名,創下該校在國際排名中的最佳成績。羅馬智慧大學在就業(ye) 成果(全球第92名)、國際研究網絡(全球第61名)和學術聲譽(全球第65名)三項指標中均為(wei) 意大利大學最佳。

6. 帕多瓦大學總排名第233位(+3),都靈理工大學降至242位(-1),米蘭(lan) 大學升至276位(+9)。比薩大學、羅馬二大(Tor Vergata)和米蘭(lan) 聖心大學表現突出,相比 2025 年排名躍升超 30 位:托斯卡納的比薩大學位列343位(+39),羅馬二大355位(+38),米蘭(lan) 聖心大學409位(+33)。全球前 500 強中還有帕維亞(ya) 大學(423名,+17)和特倫(lun) 托大學(485名,+21)。

7. 總體(ti) 排名下滑的還有那不勒斯費德裏科二世大學(379名,-32)、佛羅倫(lun) 薩大學(404名,-29)、都靈大學(408名,-37)和聖拉斐爾生命健康大學(461名,-72)。

8. 在衡量科研影響力的關(guan) 鍵指標 “教師論文被引率”(Citations per Faculty)中,聖拉斐爾生命健康大學創下意大利最高水平,躍升52位至全球第28名。布雷西亞(ya) 大學驚人地躍升99位至第124名;帕維亞(ya) 大學雖略有波動,仍穩固保持全球前200名;都靈理工大學(230名)與(yu) 圖西亞(ya) 大學(234名,+81 位),羅馬第二大學(246名)、羅馬第一大學(261名,+40 位)和米蘭(lan) 大學(313名,+40 位)也展現出日益增長的國際認可度。

9. 最令人矚目的是米蘭(lan) 聖心大學(Università Cattolica del Sacro Cuore),其排名躍升101位至466名,成為(wei) 該指標中進步最大的意大利高校。此外,比薩大學(+69)、錫耶納大學(+61)和巴裏大學(+60)的提升也值得關(guan) 注。整體(ti) 來看:16所大學排名提升,25所排名下降,1所保持穩定。

10. 中國院校科研實力表現成績優(you) 異,71% 的大陸入榜院校引用率提升,該項排名進入世界前100的院校達到31所,占入榜院校總數的43%。中南大學(全球第8)、華中科技大學(全球第10)令人矚目。總體(ti) 來講,中國高校的科研產(chan) 出規模化優(you) 勢明顯;也反映了國家對科研和研發的投入以及科技的鼓勵政策;

11. 中意兩(liang) 國高校在QS國際化指標方麵,表現平平,這也是兩(liang) 國高校的“短板”。例如,意大利僅(jin) 4所高校“國際學生比例”進入全球前500(281-370),米蘭(lan) 理工(第 281 名)為(wei) 最高;“國際研究網絡”指標排名進入前100有四所院校。中國高校在“國際學生比例”方麵進步緩慢,僅(jin) 有6所高校排名在174-491;“國際研究網絡” 排名中22所高校進入前500,最高為(wei) 浙江大學(100)。

12. 在就業(ye) 成果(Employment Outcomes)方麵,羅馬智慧大學(第92名)、米蘭(lan) 理工大學(第199名),意大利僅(jin) 7所高校進入前500。而中國院校,兩(liang) 所院校進入前100(清華、北大)。雇主聲譽(Employment Outcomes)方麵,米蘭(lan) 理工大學排名第72位,為(wei) 意大利最高。中國院校,清華大學(雇主聲譽第15名)、北大(第17名)成就業(ye) 標杆,64%院校雇主聲譽提升。

04、大學排名的作用QS 2026

以上是邢博士對QS 2026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大陸院校和意大利院校排名表現的基本總結。

1. 幾種排名的區別:目前幾種大學的排名,QS排名與(yu) 其他排名的對比顯然應用更廣。邢博士認為(wei) 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1)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排名:更側(ce) 重科研影響力(引用指標占比 30%)和國際化,新增 “行業(ye) 收入” 指標衡量產(chan) 學研結合。

(2)上海軟科(ARWU)排名:完全基於(yu) 客觀科研數據(如諾貝爾獎得主、高被引學者、頂級期刊論文等),忽視教學和就業(ye) 維度。參考價(jia) 值有一定局限性;

(3)QS 排名因指標體(ti) 係的平衡性和廣泛認可度,成為(wei) 學生擇校、雇主招聘及大學戰略規劃的參考,但建議結合自身需求(如側(ce) 重科研或就業(ye) )綜合評估。

2. 上述排名基本上是商業(ye) 化排名。QS排名為(wei) 何近年來受到重視,主要原因是一個(ge) 國家大學體(ti) 係競爭(zheng) 力的國際比較。但並非能全麵反映一個(ge) 國家的高等教育資源的全貌;如前所述,意大利和中國的高等教育屬於(yu) 以公立大學為(wei) 主導地位的教育體(ti) 係。官方也有評價(jia) 大學的方法,另外還要體(ti) 現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所以,中國有“雙一流”評價(jia) 體(ti) 係,而意大利有大學“卓越係”的評價(jia) 體(ti) 係(詳見推文:意大利公立大學學科“官方”排名出爐)。

構成意大利高等教育全球競爭(zheng) 力的另一大“板塊”是意大利的高等藝術教育體(ti) 係(AFAM),但因其多樣性、複雜性等因素,很難按照綜合性大學體(ti) 係的指標進行評價(jia) 。在選擇意大利高等藝術院校時,應根據個(ge) 人能力、專(zhuan) 業(ye) 特色等作出綜合判斷。

總之:QS排名本質是 “市場化篩選工具”,其指標(如學術聲譽占比30%)更側(ce) 重可量化的顯性成果,難以完全反映教育公平、區域服務等隱性價(jia) 值。真正的高等教育競爭(zheng) 力,仍需回歸 “人才培養(yang) 質量” 與(yu) “社會(hui) 貢獻度” 的核心維度。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level也能申請日本?SGU全英文授課本科專業申請要求整理!

下一篇

喬治城大學就業數據發布:哪些專業找工作更吃香?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