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向曼哈頓聯邦法院提交了一份價(jia) 值900萬(wan) 美元的《初步和解協議》,以了結2022年8月由在校生及校友發起的集體(ti) 訴訟。
該訴訟指控哥大在2016-2022年間向U.S. News提交的排名相關(guan) 數據存在虛報,導致學校排名被人為(wei) 抬高,進而間接影響了學生的擇校決(jue) 定與(yu) 學費評定。
事件回顧
事情要追溯到2021年,U.S. News發布了2022全美最佳綜合性大學排名,哥大與(yu) 哈佛、MIT齊頭並進,並列第2名,實現曆史新高。
結果到了2022年2月,哥大自家數學係教授Michael Thaddeus看不下去了,甩出一篇超級長文直接錘校方:哥大造假了!
哥大卻堅稱所提供的數據是真實的,但2022年7月,U.S. News宣布取消哥大、維拉諾瓦大學等10所高校的2022年全美大學排名。
2022年8月,哥大本科畢業(ye) 生Ravi Campbell發起集體(ti) 訴訟,指控哥大虛報數據,人為(wei) 抬高了大學的聲望感知和學費成本。
2022年9月,哥大承認其在班級規模和教師資曆方麵誤報了數據,並宣布退出U.S.News榜單,不再提供校方內(nei) 部數據,成為(wei) 首個(ge) 拒絕合作的主流名校。
結果就是U.S. News愣是堅持為(wei) 哥大排名,並且哥大的排名驟降,一直在10位以後徘徊。
來源:小紅書(shu)
再然後就是今年7月,哥大同意支付900萬(wan) 美元和解金。不過,這次是典型的“無責和解”,哥大並未承認任何違法或過錯行為(wei) 。
900萬(wan) 美元的具體(ti) 分配如下:
• 約600萬(wan) 美元直接用於(yu) 賠償(chang) 符合條件的22,000名本科生,每人預計獲得270美元左右;
• 約300萬(wan) 美元用於(yu) 支付原告律師團的風險代理費用及訴訟成本。
但是作為(wei) 整改,哥大自2022年以來,開始提供三所本科學院的通用數據集(Common Data Sets),這些數據集由一家成熟的獨立谘詢公司審核,以確保準確性。
捋清楚整個(ge) 事件後,不難看出這就是一場“圍繞大學排名”引發的風波,不但損傷(shang) 了哥大的教育公信力,還揭示了當前排名體(ti) 係的係統性缺陷。
•科羅拉多學院院長L. Song Richardson曾表示:“很多高等教育界人事和她一樣,對U.S. News排名持懷疑態度,U.S. News不能反映大學的使命和價(jia) 值觀,標準太狹隘。”
• 賓大醫學院院長J. Larry Jameson提到:“U.S. News使用的指標鼓勵學校招收成績和考分最高的學生。而醫生、科學家和領導者這些職業(ye) 需要更多的看重個(ge) 人品質,創造力、熱情、韌性和同理心並不能被成績一概而論。”
哥大前數學係主任Michael Thaddeus更是直言:“排名係統造成了不必要的焦慮和惡性競爭(zheng) ,就是糟粕……”
造假內(nei) 容
虛報班級人數
哥大2021年向U.S. News提交的表格中,宣稱其小班率(低於(yu) 20人)高達82.5%,然而卻根本不公布數據來源。
要在如此大規模的大學中實現如此高比例的小班教學,麵臨(lin) 著諸多實際困難,如師資配備、教室資源等等。
這一比例不僅(jin) 擊敗了所有前100名大學,甚至在其他全美392所“國家級大學”中,隻有4所大學小班率比哥大更高。
Thaddeus教授調取的同年Student Information System原始記錄顯示,該比例僅(jin) 為(wei) 72.1%,虛高10.4個(ge) 百分點。
進一步拆分學院後發現:Columbia College小班比例實際為(wei) 74%,GS學院為(wei) 69%,SEAS學院最低僅(jin) 66%。
誤差源頭在於(yu) “注冊(ce) 人數”與(yu) “實際上課人數”口徑不一。哥大采用“期末注冊(ce) 人數”上報,而教授統計的是“開學第三周實際出勤滿80%以上的課堂人數”,後者更能反映真實教學體(ti) 驗。
虛報師資學曆
在U.S. News的評分體(ti) 係中,有3%的權重來自於(yu) 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對外聲稱該比例為(wei) 100%。
而普林斯頓的這項比例是94%,麻省理工是91%,耶魯是93%。然而,據哥倫(lun) 比亞(ya) 學院官網公布的數據,其全職教師共計958人,其中至少有66人的最高學位僅(jin) 為(wei) 學士或碩士。
將不符合條件的12人剔除後,實際博士率與(yu) 100%有所不同,為(wei) 94.7%。
財務資源造假
在U.S. News大學排名中,有10%的權重來自“每名學生的財務資源”。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在這一項中表現搶眼,排名第9,甚至超過了以財政實力著稱的普林斯頓大學。但要知道普林斯頓人均捐贈高達300萬(wan) 美元,而哥大的人均捐贈連它的1/8都不到。
細拆財務報表發現,本科生實際直接教學支出(含教師工資、課程材料、實驗室耗材)僅(jin) 46,200美元;剩餘(yu) 13,700美元來自醫學院、牙醫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的科研儀(yi) 器折舊、住院醫師培訓費用,被按比例分攤至本科生名下。
選校時還能參考什麽(me) ?
除了哥大,UCB、埃默裏、南加大等名校都陷入過“排名造假風波”,排行榜的權威性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不同榜單確實從(cong) 不同維度展示了大學的優(you) 劣勢,但無論哪個(ge) 榜單,數據來源都有著自身的平台優(you) 勢和局限性,一個(ge) 絕對公平、全麵、客觀的評價(jia) 體(ti) 係肯定是理想化的。
每個(ge) 大學都有自己與(yu) 眾(zhong) 不同的地方,排名隻是選校時的參考因素之一。
如果非要尋找一個(ge) 抓手,美研在選校上需要關(guan) 注的無外乎如下6點:
• 學校綜合排名
雖說排名有時可能也不靠譜,但對於(yu) 一些需要回國就業(ye) 或者有相關(guan) 需求的同學,還是要將排名考慮在內(nei) 。
• 專(zhuan) 業(ye) 排名與(yu) 課程設置
很多大學雖然綜合排名不敵哈耶普斯麻,但其王牌專(zhuan) 業(ye) 在對應領域內(nei) 還是No.1的存在,如果你希望深耕自己所感興(xing) 趣的專(zhuan) 業(ye) ,那麽(me) 挑選一個(ge) 專(zhuan) 業(ye) 排名靠前的項目申請也是個(ge) 不錯的選擇。
• 學校氛圍
-課業(ye) 壓力:課程難度、平均GPA、學習(xi) 氛圍。
-社交活動:學校社團、活動以及體(ti) 育等方麵的特色,評估是否符合自己對社交的預期。
-就業(ye) 氛圍:針對就業(ye) 導向的同學,可提前了解一下學校是否有匹配就業(ye) 服務中心。
-國際學生占比:喜歡去同胞多一點的學校,可以選擇占比高的大學;想要多多練習(xi) 口語,那麽(me) 就選擇占比少一點的大學。
• 地理位置與(yu) 環境
地理位置會(hui) 直觀影響到日後留學期間的生活質量與(yu) 學習(xi) 體(ti) 驗,位於(yu) 大城市、郊區以及鄉(xiang) 村的各所大學,對應體(ti) 驗各不相同。
-位於(yu) 大城市的NYU、哥大,有著豐(feng) 富的就業(ye) 資源、便捷的衣食住行、購物場所以及娛樂(le) 設施。
-位於(yu) 偏郊區的斯坦福大學、西北大學,各方麵都比較折中,生活成本沒那麽(me) 高,也沒有在城市中那麽(me) 方便。
-至於(yu) 位於(yu) 鄉(xiang) 村的康奈爾、達特茅斯,生活成本低,可以近距離感受大自然。
除此之外,學校所在地的自然環境、安全程度、氣候條件也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 學費與(yu) 生活成本
不同學校的學費和生活成本存在較大差異,大家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和預算進行選擇。
• 錄取標準與(yu) 申請難度
每個(ge) 大學及其項目的標準和難度都不同,需要確定目標學校及項目List之後,再進行逐一分析。
根據上述條件進行篩選,相信你對於(yu) 目標校的了解基本有個(ge) 大概的輪廓,然後就是盡量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對待網絡上的信息,要有自己的思考。
當然,最好還是有專(zhuan) 業(ye) 的人士幫你撥開迷霧,形成全局性的申研思路。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