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爭(zheng) 議許久的關(guan) 於(yu) “香港本地生定義(yi) ”
終於(yu) 塵埃落定!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了
針對政府資助專(zhuan) 上課程(即高等教育)
學額及申請資格的重要修訂
受政策影響最大的
就是人才引進計劃的受養(yang) 人子女
即受養(yang) 子女必須在港居住滿2年
才能申請政府資助專(zhuan) 上課程的學額!
也就是說
像高才通等人才計劃來港的
他們(men) 18歲以下的孩子
想要享受“本地生”待遇
讀香港院校的本科等高等教育學位
必須在香港居住滿兩(liang) 年
圖源 | 香港政府
政策原文鏈接:https://sc.isd.gov.hk/Tuni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07/31/P2025073100288.htm?fontSize=2
01、港府最新本地生政策!
過去,隻要未滿18歲、持受養(yang) 人簽證(LS5)來港的學生,即可被視為(wei) “本地學生”,享受政府資助。然而,近期社會(hui) 關(guan) 注部分學生雖獲本地學生身份,卻並未實質居港,造成資源使用不公及浪費。
受養(yang) 人簽證:是指非香港居民作為(wei) 香港居民的配偶、子女或父母,以香港居民為(wei) 保證人申請來港定居的簽證類型。
港府對本地生定義(yi) 終於(yu) 有了新的進展:
1、香港政府將設立兩(liang) 種學費模式
一類為(wei) :可獲得政府補貼的“資助學費”:
持有下列文件的人士,符合資格申請副學位,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政府資助學額:
①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由入境處簽發並顯示持有人享有香港的入境權/居留權的其它文件,以及無條件限製逗留簽證標簽;
② 單程證;
③ 受養(yang) 人簽證/進入許可,持有人首次獲入境處簽發有關(guan) 文件時未滿18歲,須在緊接所修讀課程開課首天前的兩(liang) 年內(nei) 居住於(yu) 香港。
另一類為(wei) :“非資助學費”,需考生自費繳交:
① 首次獲入境處簽發受養(yang) 人簽證/進入許可時未滿18歲,並且不符合兩(liang) 年居港規定的受養(yang) 人簽證/進入許可持有人;
② 全職工作簽證/工作許可證持有人;
③ 各項入境計劃下的簽證/進入許可持有人(包括優(you) 才、香港投資移民或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
④ 非本地學生(例如:學生簽證/進入許可持有人、非本地畢業(ye) 生留港/回港就業(ye) 安排下的簽證/進入許可持有人、首次獲入境處簽發受養(yang) 人簽證/進入許可時年滿18歲或以上的受養(yang) 人簽證/進入許可持有人)。
雖然第二類別的人群仍可申請報讀政府資助副學位、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但須繳付不獲資助的學費,相關(guan) 學費水平須與(yu) 非本地學生的學費水平一致。
獲資助學費或不獲資助學費,區別有多大呢?
以港大本科為(wei) 例,本地生的學費約4.4港元每年,非本地生則高達19萬(wan) 港元每年,四年下來,相差還是很大的。
2、未居港滿2年將失去學費補貼
從(cong) 28Fall開始,如希望申請政府資助學額(如持有受養(yang) 人簽證LS5的學生),必須在課程開課前連續居港滿兩(liang) 年。
兩(liang) 年的居港要求可通過以下兩(liang) 種實現:
在港就讀本地全日製課程;——由香港學校出具
或提交入境處出入境記錄,證明每年在港時間不少於(yu) 275天(即每年離港不超過90天)。——入境處出入境記錄
備注:永居的同學不受影響。
不僅(jin) 學士學位課程是這樣,其他政府資助專(zhuan) 上課程的學額,包括教資會(hui) 資助大學的副學位、高年級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政府資助學額,相關(guan) 院校在審批有關(guan) 申請時,也會(hui) 采取類似以上的做法。
3、新政設立過渡期
2026Fall學生:不受新規影響,仍可按現行條件申請資助;
2027Fall學生:則需在港連續居住滿一年(以2026年10月起算),才符合資助資格;
不符合居港年限的考生:將無法申請JUPAS係統中的資助學額(大約15000個(ge) 名額),意味著他們(men) 將以“非資助生”或“國際生”身份被分類處理。
02、緊急應對策略:不同家庭如何規劃?
港府透露,截止到25年6月,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接近50萬(wan) 宗申請,其中近33萬(wan) 宗已獲批準,已有近22萬(wan) 人才及其家人抵港!尤其是“高才通計劃”,有超過10.8萬(wan) 宗獲批。
對於(yu) 通過高才通或優(you) 才計劃來港人士,其子女一般以受養(yang) 人簽證身份隨行。新政策落地後,如希望孩子未來就讀香港政府資助的大學並享受本地學費待遇,建議:
1、2026屆申請者:無需恐慌
✅ 過渡期保護下,現有資格不受影響
2、2027屆及以後:兩(liang) 條路選擇
方案A:放棄受養(yang) 人身份,按非本地生申請(學費高,但競爭(zheng) 較小);
方案B:立即赴港居住!2027屆最遲需在2026年10月前抵港,滿足“1年過渡期”要求。
▶ 盡早來港定居:孩子越早來港、開始實際居住並就學,越容易滿足未來“連續居港兩(liang) 年”的資助資格要求。
▶ 提前規劃升學時間表:明確目標入學年份,倒推兩(liang) 年安排孩子在港學習(xi) 和生活。
▶ 保存好出入境記錄或本地就學證明:為(wei) 未來申請政府資助時提供有效憑證。
⚠️特別提醒:由於(yu) 過渡期,2026年入學的學生無居住時間要求,2027/28學年僅(jin) 有一年居港的要求,如子女正值高中階段,現在開始規劃仍不晚。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