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香港媒體(ti) 最新消息,香港特區政府就“本地生”資格認定推出新規,公布了針對政府資助專(zhuan) 上課程(即高等教育)學額及申請資格的重要修訂。
受政策影響最大的就是人才引進計劃的受養(yang) 人子女,即受養(yang) 子女必須在港居住滿2年才能申請政府資助專(zhuan) 上課程的學額!
也就是說,像高才通等人才計劃來港的,他們(men) 18歲以下的孩子想要享受“本地生”待遇讀香港院校的本科等高等教育學位,必須在香港居住滿兩(liang) 年。
政策原文鏈接:https://sc.isd.gov.hk/Tuni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507/31/P2025073100288.htm?fontSize=2
新政究竟改了哪些關(guan) 鍵條款?
港府最新本地生政策
此次香港“本地生”新政的變動主要涉及居港要求以及學費資格分類等,針對“本地生”資格認定作出重大調整,重點打擊“身份在港、實際不在”的升學套利行為(wei) 。
核心新規:“居港要求”
過去,隻要未滿18歲、持受養(yang) 人簽證(LS5)來港的學生,即可被視為(wei) “本地學生”,享受政府資助。
*受養(yang) 人簽證:是指非香港居民作為(wei) 香港居民的配偶、子女或父母,以香港居民為(wei) 保證人申請來港定居的簽證類型。
如今,港府對本地生定義(yi) 終於(yu) 有了更新:
01、受養(yang) 子女需 “居港滿 2 年”
通過 “高才通”、“優(you) 才” 等人才計劃來港人士,其 18 歲以下子女,若以 “受養(yang) 人” 身份申港八大資助學額,必須在港學習(xi) / 居住連續滿 2 年
*特殊豁免:跨境學童(如深圳居住、香港上學)符合要求。
01、工作簽證持有者 “資格取消”
持工作簽證(包括投資移民、專(zhuan) 才等)的家庭,其子女不再自動獲得本地生資格,需按“非本地生”標準繳費(學費可能翻倍!)
兩(liang) 種學費模式
◎可獲得政府補貼的 “資助學費”:
明確擁有香港永居、單程證、受養(yang) 人簽/進入許可等文件的人能夠獲資助學費,是符合資格申請副學士、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政府資助學額的。
◎“非資助學費”,需考生自費繳交:
這類人士可以申請報讀政府資助的相關(guan) 課程,但需要繳付不獲資助的學費。也就是說,持有全職工作簽證、工作許可證或各項入境計劃下的簽注的人士,將不再享受本地生學費的資格。
圖源 | 香港大學
如希望申請政府資助學額
從(cong) 28Fall開始,如希望申請政府資助學額(如持有受養(yang) 人簽證LS5的學生),必須在課程開課前連續居港滿兩(liang) 年。
兩(liang) 年的居港要求可通過以下兩(liang) 種實現:
在港就讀本地全日製課程——由香港學校出具;
或提交入境處出入境記錄,證明每年在港時間不少於(yu) 275天(即每年離港不超過90天)。——入境處出入境記錄
*注:永居的同學不受影響。
不僅(jin) 學士學位課程是這樣,其他政府資助專(zhuan) 上課程的學額,包括教資會(hui) 資助大學的副學位、高年級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政府資助學額,相關(guan) 院校在審批有關(guan) 申請時,也會(hui) 采取類似以上的做法。
過渡期政策
據悉,在新政正式施行之前,會(hui) 給26屆“本地生”一個(ge) 過渡緩衝(chong) 期,具體(ti) 時間如下:
◎27 屆 “1 年居港” 過渡
政策設梯度過渡期,給家庭留調整時間:
◎2026 屆(2026/27 學年申請者):
完全不受影響,正常申請;
◎2027 屆(2027/28 學年申請者):
居港要求暫降為(wei) 1 年(最遲 2026 年 10 月赴港);
◎2028 屆及以後:
正式執行 “居港滿 2 年” 要求。
總體(ti) 來說,這一政策落地後,直接影響的就是那些想要通過低成本落戶,並未在港實際居住或納稅,隻想走快速通道的家庭。
在新規的變動下,所謂的“升學捷徑”可能將不複存在,所以規劃一定要趁早,不然等到新規正式落地之後,“人不在港卻占本地資源” 的漏洞將被徹底封堵,所以“合法合規 + 長期規劃” 是唯一的正確途徑!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