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國際部招生涼了嗎?

7月30日中招錄取結果出來以後這兩(liang) 天,有幾個(ge) 家長集中來找我谘詢擇校問題,親(qin) 家長A給我拿了一個(ge) 小某書(shu) 的截圖,說vivi老師,你看這上麵寫(xie) 的各國際部都沒有招滿啊,第一梯隊才招了70%,其他二三梯隊就更慘了,今年這國際部招生涼了吧。

我看了一眼截圖,就是各國際部在中考前上岸的人數預估,結果帖子沒有寫(xie) 統計的日期,家長們(men) 互相傳(chuan) 來傳(chuan) 去,就以為(wei) 是中招後的招生人數了。

其實,我們(men) 也想知道今年家長們(men) 走國際路線的意願和趨勢,所以6月25日中考結束第一天大規模交表當天以及7月9日中考出分跑校上岸當天和7月10日國際部補錄機構都做了全天的出分跑校直播,並且在25所公立國際部的門口都安排了領導和機構內(nei) 部核心工作人員去數人頭,再加上我們(men) 和各個(ge) 國際部的密切溝通和數據核對,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今年除了部分非東(dong) 西海朝的國際部確實因為(wei) 地理位置不好沒招滿(去年也沒招滿),還有部分新開的國際部由於(yu) 辦學時間不夠長沒有招滿(去年也沒有招滿),以及家長們(men) 口中所謂的個(ge) 別三梯隊國際部最低錄取分數線偏低外,各個(ge) 國際部都招的挺好的,一二三梯隊國際部都有招超的情況。第一梯隊和熱門國際部招生總量和去年持平。

那家長可能有疑問了,我覺得今年各國際部降分了呀,感覺錄取更容易了。所以我們(men) 為(wei) 了給大家呈現一個(ge) 客觀的數據,特意整理了一份2024年和2025年各國際部在各區的招生人數、分數線、區排名、區排百分比對比的大表,家長們(men) 通過這個(ge) 表可以清晰地看出近兩(liang) 年各國際部的招生情況變化,需要的家長可以添加下方老師領取(實體(ti) 大表,免費郵寄到家)。

我仔細看了下大表數據,結論是東(dong) 城區考人大附ICC變難了,首先從(cong) 招生人數上看,從(cong) 18人,減為(wei) 12人,錄取的區排要求從(cong) 11.61%提高到10.99%。其次,一零一國際部在東(dong) 城區的招生人數也從(cong) 13人減到了11人。

我們(men) 再來看看海澱區,四中、師大附、三十五中、八十中、北中國際部都減少了在海澱區的招生人數,但是放寬了對區排的要求,翻譯成老師話就是雖然最低區排要求放寬了,但是沒什麽(me) 用,因為(wei) 招生人數變少,就意味著海澱跨西城和朝陽難度加大,由於(yu) 名額有限,學校隻能擇優(you) 錄取、先到先得。

在擇優(you) 錄取和先到先得這兩(liang) 個(ge) 標準中,先到先得更重要,因為(wei) 國際部每年都有中考前的提前批次錄取,從(cong) 初三上學期期末的零模開始,一直到一模後,二模後,中考後,出分後,這幾個(ge) 節點熱門國際部都有不同批次的錄取,對於(yu) 想跨區的孩子來說,家長的信息優(you) 先性就至關(guan) 重要了,因為(wei) 如果國際部提前死簽(不看中考分確定錄取)某學生,即使後麵來的孩子區排更高,成績更好,但是因為(wei) 國際部要信守承諾,所以“先到先得”優(you) 先於(yu) “擇優(you) 錄取”。

對於(yu) 朝陽區來說,第一梯隊四所實驗(9)、四中(10)、十一(29)、人大附ICC(25)招生人數沒有變化,一零一反而多了一個(ge) 名額(12變13),八十中國際部也對朝陽本區招生友好(84變91)。師大二附(8變6)、八一(1變0)、匯文(7變4)都減少了在朝陽區的招生名額。

我們(men) 再來看看西城區,人大附ICC(8變12)和一零一(1變3)、匯文(3變4)、清華附廣華(0變2)都擴大了西城的招生名額。八十中國際部(3變1)減少了西城的招生名額。

最後我們(men) 再來看看非東(dong) 西海朝區的情況,十一國際部在通州區減少一個(ge) 名額(2變1),在經開區增加一個(ge) 名額(1變2),同時提高了對豐(feng) 台區的招生要求(從(cong) 166名提高到了區排78名),但是vivi老師也要溫馨提醒一下,不是說區排達到了這個(ge) 要求就一定能上十一國際部,因為(wei) 招生數量有限,學校招生邏輯還是擇優(you) 錄取以及先到先得。人大附ICC在豐(feng) 台增加一個(ge) 名額(1變2),石景山減少一個(ge) 名額(1變0),通州減少1名額(2變1),經開增加倆(lia) 名額(0變2)。

一零一國際部石景山減少一名額(1變0)。四中國際部通州減少1名額(2變1)。非東(dong) 西海朝的家長看到這寥寥無幾的招生數據也不要絕望,因為(wei) 咱們(men) 如果不在乎學籍,其實是可以放棄學籍考進目標國際部的,前提是咱們(men) 的托福/雅思成績+區排+筆麵試成績不錯,達到了學校的錄取要求,但是本區這個(ge) 名額已經被先到先得的孩子占了。咱們(men) 還可以和目標國際部商量是否可以放棄學籍入學,也就是不占這個(ge) 中招的名額。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家長們(men) 的是,每年在各非東(dong) 西海朝區的招生名額是動態浮動的,如果家長們(men) 能在提前批錄取的時間比如零模後、一模後、機構展會(hui) 等活動上頻繁刷臉,讓學校招生老師或者學校主任記住孩子的情況,並且主觀感受到家長堅定考他們(men) 學校的信心,學校會(hui) 為(wei) 了咱們(men) 家孩子微調一下在各區的招生名額。

接著我再來說說今年家長們(men) 走國際路線我觀察到的一些變化。

1.臨(lin) 時轉軌國際路線的家長變多

今年一模後、二模後、以及中考後甚至中招錄取結束後沒有錄到理想普高的家長都有很多臨(lin) 時轉軌國際賽道的,由於(yu) 之前從(cong) 來沒有了解過國際路線,所以導致我們(men) 在這幾個(ge) 節點接觸到的小白家長特別多。

我能理解家長們(men) 的心態,如果孩子上不了理想的普高,推測可能也不見得考上理想的985和211的大學,如果轉軌國際賽道,即使是熱門公立國際部的後20%的學生也能大概率考上QS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這相當於(yu) 彎道超車的規劃捷徑。

今年中考後就有個(ge) 親(qin) 家長B谘詢我是選擇一個(ge) 新成立的公立國際部還是去一個(ge) 普通的普高,邊在普高讀書(shu) 邊在機構學雅思,同時準備出國賽道。我一直覺得雙線作戰更適合時間管理能力強的孩子,如果家長和孩子都能接受出國,心態上也準備好了,高中盡量選國際部或國際學校。

我們(men) 再轉到招生官視角來看同一件事,第一梯隊國際部特別害怕招臨(lin) 時轉軌國際賽道的,因為(wei) 本質上說第一梯隊比拚的是美國前30,英國G5,港前三等的錄取率,而這麽(me) 亮眼的申請結果是家、校、校外機構三方合力共同達成的,對於(yu) 很多小白家長來說,如果還按照初中校內(nei) 的邏輯來理解出國路線的規劃對第一梯隊國際部來說就非常痛苦,給後續的家校溝通造成了很多麻煩。

對於(yu) 後起之秀的新興(xing) 公立國際部就不一樣了,首先由於(yu) 辦學時長和地理位置等劣勢,學校老師特別能共情臨(lin) 時轉軌國際賽道的家長,讓家長們(men) 得到了滿滿的情緒價(jia) 值和麵談體(ti) 驗。

而且由於(yu) 學校新成立,非常注重前兩(liang) 屆在讀學生的口碑,所以反而選擇新興(xing) 公立國際部的家長們(men) 滿意度很高,學校主任+升學指導+班主任三方和家長多輪次定期溝通,一路保駕護航新轉入國際賽道的家庭。

2.選擇中國香港地區以及其他歐亞(ya) 留學目的地的家長變多

從(cong) 去年10月份我們(men) 剛開始做新一年的擇校開始,一直到7月中考結束,中國香港地區都是全年谘詢熱度最高的目的地。家長們(men) 最常問的就是哪所國際部申港結果最好,結論就是十一和人大附ICC,明天直播我會(hui) 給家長們(men) 講詳細的數據

。其次家長們(men) 還會(hui) 問AP/AL/IB/DSE選哪個(ge) 課程體(ti) 係最有優(you) 勢,其實我問了十一、人大附、師大二附、潞河等考上港大的學生情況,結論就是無論哪個(ge) 課程體(ti) 係,孩子成績都要特別好,GPA都在前10%-15%居多,其他的競賽、科研、標化成績等都非常優(you) 秀。能考上港大的孩子,基本也能上美國TOP20了,甚至有的孩子拿到了港大+劍橋的雙錄取,或者港大+新加坡南洋理工的雙錄取。

最近港府重新定義(yi) 本地生資格的新聞相信家長們(men) 也看了,其實不影響選國際課程體(ti) 係的這些不在港就讀的孩子們(men) ,本質上還是要成績,因為(wei) 中國香港地區的大學是偏“分控”的學校。

再說說歐亞(ya) ,我在今年中考後的一個(ge) 麵試班的課上,問了下同學們(men) 的留學目的地,問完大家都笑了,班裏其中五個(ge) 同學的留學目的地分別是德國、荷蘭(lan) 、意大利、瑞士、法國,我當時開玩笑說咱們(men) 這是要組團來個(ge) 歐洲遊啊。另外還有個(ge) 同學打算去日本和新西蘭(lan) 留學,這也是今年很多家庭多元路線規劃的特點。針對這些目的地的規劃,我們(men) 有不少做過的講座,需要的家長可以添加小圓老師領取。

3.轉學路徑規劃的孩子變多

有一類家長是外地非京籍或者本地非京籍或者非東(dong) 西海朝區的家長,先通過初二考1+3項目進入熱門國際部實現跨區,然後在初升高環節跳到第一梯隊國際部。還有一類家長是由於(yu) 孩子托福/雅思分數不夠,或數學成績/麵試成績等不夠理想沒有考上理想國際部的1+3,先選擇在第二目標校1+3就讀半年,轉而考第一目標校的0.5項目,初升高再考入第一梯隊國際部。

還有一類孩子是在某國際部就讀高一,在高一下學期或者中考前的提前批通過了目標國際部的筆麵試,轉入後可以跟隨國際部高二就讀,或重讀一年高一的國際部。另外一類孩子就是普高高一在讀,想轉軌國際部,也是有公立國際部可以接收的。

我今年還有個(ge) 親(qin) 家長C,她兩(liang) 個(ge) 孩子是在國外初中和小學就讀,想在北京找個(ge) 國際化程度高的學校,而又想選生源好、性價(jia) 比高的公立國際部,但是又不擅長公立國際部必修的史地政等學考科目,我給她的建議是要不就校外把這些學考科目提前補一補(這也是十一國際部老師給的建議),要不就幹脆選一個(ge) 頂尖私立國際學校避開這些科目的學習(xi) 。

4.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關(guan) 注度增加

比如十一國際部的1+3項目,北中的6升7外籍人員子女項目等,在這裏也不得不感歎今年孩子兩(liang) 級分化還挺明顯的,尤其是看到那麽(me) 多優(you) 秀的初二孩子簡曆的時候,目標十一1+3的孩子60%以上都是有托福100+分數的,甚至不少孩子有托福110+的分數,同時被錄取的孩子數學成績也很突出,軟性實力上很多孩子有競賽和科研成績、或者夏校、在海外就讀的經曆等。如果要了解具體(ti) 的考情,可以掃碼關(guan) 注8月6日晚我的直播。

5.深度挖掘學校合作方特色

今年像北大附道爾頓的日本早稻田合作方向、三十五中國際部的德國方向、八一國際部的加拿大多倫(lun) 多大學綠色直通車以及和愛丁堡大學的合作、交大附國際部的加方課程等都成為(wei) 了家長在擇校時的終極考量因素。

6.雞頭鳳尾的選擇

往年家長們(men) 對比第一梯隊的優(you) 缺點熱度高居不下,今年多了一個(ge) 熱門國際部的實驗班和其他國際部的普通班對比,比如師大附的榮譽計劃、北中的英才班、首師附的成達創新計劃、北大附道爾頓的領航計劃、八一的英才班,師大二附的明遠計劃,二中的Honor class,匯文的先鋒班等。我一直是堅定的雞頭理論支持者,除非考慮到第一梯隊國際部未來能給你帶來的申請上的加持以及未來的校友圈層,否則我個(ge) 人更傾(qing) 向於(yu) 雞頭的選擇。

7.國際部麵試成績占比提升

今年中考科目和總分改革,很多國際部的招生老師都表示,怕中考分數沒有足夠的區分度,所以格外注重麵試,四中國際部明確說如果筆試沒過,還可以再給一次考試機會(hui) ,如果麵試沒過,建議再看看其他的國際部。

同時二中國際部也特意強調了他們(men) 非常注重中外教老師的打分,今年麵試成績在最後的錄取中至關(guan) 重要。而人大附ICC曆年來中考出分後的考試隻有英文麵試,所以口語好,愛表達,或者提前在麵試課上有所準備的同學都有很大的優(you) 勢。

今年不得不提的是在麵試中對出國路線的堅定以及學校是否是你的第一目標校這種問題也非常重要,有的孩子就因為(wei) 這個(ge) 問題猶豫了,即使家長後期再補救,都沒有得到提前批錄取。關(guan) 於(yu) 各國際部的筆麵試備考機構也做了福利課程,需要的家長可以私信小小圓老師哦。如需個(ge) 性化擇校建議,也歡迎掃碼添加小圓老師,獲得一對一答疑支持。

最後,vivi老師想說,在擇校這條路上,從(cong) 來沒有完美的學校,正如世間沒有無缺的選擇。真正的智慧,在於(yu) 父母以包容之心接納學校的棱角,更在於(yu) 家校如榫卯相契,以合力填補那些不完美的縫隙。

就像古人說的“和羹之美,在於(yu) 合異”,學校的特質與(yu) 家庭的期許或許各有側(ce) 重,但當雙方朝著同一個(ge) 方向發力——學校提供成長的土壤,家庭澆灌理解的養(yang) 分,便能讓每個(ge) 孩子在差異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生長節奏。擇校的終點,從(cong) 來不是選一所“完美校”,而是家校攜手,把“適合”打磨成照亮前路的光。

另外,在養(yang) 育孩子的路上,父母或許都曾誤以為(wei) “施壓”是托舉(ju) 的力量,卻忘了過度的緊繃會(hui) 像無形的枷鎖,困住孩子前額葉的生長——那是理性的土壤,是自律的根基,是讓孩子在人生岔路口能清醒選擇的力量源泉。當壓力如烏(wu) 雲(yun) 壓頂,孩子的世界裏隻剩下機械的“完成”,而非主動的“探索”,看似忙碌的身影裏,藏著的是逐漸麻木的心靈。

其實,真正的托舉(ju) ,從(cong) 來不是把壓力轉嫁給孩子,而是父母先接住生活的重量。就像老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wei) 之計深遠”,這份“計”裏,藏著克製的智慧:把對未來的焦慮化為(wei) 自己成長的動力,把對結果的執念變成陪伴孩子試錯的耐心。當父母願意把壓力留給自己,孩子才能在鬆弛的土壤裏,長出理性思考的枝芽,生出自我決(jue) 斷的勇氣,最終成為(wei) 既能扛住風雨,也能享受陽光的模樣。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MC8數學競賽備考避坑指南:選AMC8數學競賽課程的4個關鍵原則!

下一篇

韓國留學專升本申請流程及注意事項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