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早些年,博士畢業(ye) 之後還麵臨(lin) 著“找教職“ or ”做博後“的選擇,近些年隨著博士畢業(ye) 人數增多,教職加速內(nei) 卷,選擇”做博後“對大多博士畢業(ye) 生來說,更多是無奈之舉(ju) 。相關(guan) 推薦
之前小科已經給大家分析過博士教職求職的利弊,也請到了大學講師做了博士教職求職的經驗分享活動。
麵對教職求職“一坑難求”的現實困境,博後崗位雖然屢被詬病,卻也仍然給許多誌在從(cong) 事科研工作的博士們(men) 一線緩衝(chong) 、逆襲的希望。近年來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都不斷加大對博後崗位在薪資、經費、落戶等政策上持續加碼,一方麵是搶人大戰的不斷升級,另一方麵也是為(wei) 了緩解博士就業(ye) 壓力,以及高校教師編製崗位不足與(yu) 科研業(ye) 績壓力之間的矛盾。
01、博後待遇比教職還好?
●深圳博後待遇超48萬(wan) /年
深圳市博士後資助資金管理辦法
來源: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深圳研究院2023年博士後招聘啟事
來源: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官網
●北京市博後及其配偶可以落戶
關(guan) 於(yu) 博士後研究人員及其配偶、子女落戶等問題的通知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
●上海“超級博士後計劃”
上海市“超級博士後”激勵計劃實施辦法
來源: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
單看這些待遇條件,確實很令人心動,畢竟博士畢業(ye) 生能夠在一線城市的科研機構工作,不用承擔教學任務,趁熱打鐵孵化科研成果,還能年薪50W+。出站如果論文積累的多,順利申到基金資助,更能夠為(wei) 之後的教職求職增加籌碼!
02、博後是個(ge) 坑?
但是,也有人吐槽:“博後就是割韭菜,教職越來越難,當然要先占坑,否則博後出站就更難了……”
@一棵樹
深圳大學博後薪酬待遇確實高於(yu) 其他地方,但是博後在學校的地位低、科研成果產(chan) 出壓力大,且基本上不可能留校或留深圳市其它高校或研究機構。
即使海外博士和海外博後回深圳大學進行博後,在博後期間同時申請到了青基和博後基金,發表了一區論文,也是不大可能留下來的,最多繼續特聘副研究員(臨(lin) 時工)。盡量謹慎選擇!
@ Yuhuang Liu
做博士後你可以理解為(wei) 一個(ge) 交易,學校獲得你的文章,你拿到錢、科研平台以及落戶和人才引進方麵的一些政策優(you) 惠。在清北這種地方博士後想留下來是不要太指望了。
其他專(zhuan) 業(ye) 我不清楚,數學這邊哪怕是tenure track進來的也有學術不達標真的走人的。博後你還想留校搶tenure track的飯碗,除非你真的強到韋神這種程度,象征性做個(ge) 博後。
@sen2020
博士後=廉價(jia) 勞動力。如果博士後的人數是教授數量的好幾倍,這些博後最終有幾個(ge) 能找到教職?
@ 楓葉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也表示,“博士後擴大崗位規模,不是擴大招生,而是擴大招工,完全可以增設更多崗位。”博士後是一份帶有“很強實習(xi) 就業(ye) 意味”的臨(lin) 時性工作,高校需要明確告訴博士後這一崗位的性質,以消除他們(men) 對這一崗位待遇產(chan) 生的不切實際的想法。”
這句話很清楚了,現在博士後的定位是底層“學術民工”,擴大的是招工,與(yu) 招農(nong) 民工蓋房子,做工程一樣,再也不是二十年前的“人才”。所以你還臆淫自己是人才,要享受人才待遇?
更別提眾(zhong) 所周知的高校“師資博後”項目,更是將博士畢業(ye) 生推向“科研工具人”的風口浪尖。
03、選擇博士後是否是出路?
總結:頂級導師是優(you) 選、入圈最重要、但博後有風險入站需謹慎。
對於(yu) 大部分的博士來說很難在一線城市高校覓得一份教職,因此,這幾年很多博士也開始轉向國內(nei) 博士後(國外經濟下行很多科研經費縮減13,博後職位難尋,加上大環境變化,去國外風險增加,近年來去國外博後變得相對較難)。
目前國內(nei) 設置博士後流動站的除了高校、科研院所還有一些設置博士工作站的單位如大型企業(ye) 14、一些政府事業(ye) 單位等,可以和流動站聯合招收博士後。
美國能源辦公室公布的2018年基礎能源科學領域的經費預算表13
維生素原料供應巨頭公司-浙江新和成與(yu) 浙江大學聯合招聘博士後公告14
對於(yu) 入站博士後,可能處於(yu) 以下幾種考慮,一是本身畢業(ye) 時科研成果不錯但是還是想通過做博士後,積攢資曆以方便留校。目前這一方式在很多高校稱為(wei) 師資博後,給予博士後2-3年的資助,達到學校簽約的條件,就可以進入預聘-長聘軌道。
比如小科的實驗室一位合作博士,在讀博階段已經發表2篇本學科頂級期刊,以當年這種成果或許能在一線城市找到一份教職。但是出於(yu) 科研的熱愛和對科研平台的考慮,留下在一位長江學者實驗室做師資博後,一年後被派去德國交流一年,如今已經發表3篇頂級期刊,獲得特聘副研究員的資格,而進入預聘-長聘軌道。
還有一方麵可能是出於(yu) 畢業(ye) 沒有較好的科研成果或者導師在本圈不夠有話語權,因此,選擇一個(ge) 大牛實驗室,繼續奮鬥幾年,借助大牛的平台發表一些重量級的科研成果,以彌補先天不足,出站後獲得大牛的一張推薦信對未來尋得教職也是極有幫助的。
此外,在未來獨立工作的時候,還能借助博後導師資源人脈,助力自己的科研繼續上一台階。
比如前些天小科的一位本碩博皆畢業(ye) 於(yu) 985高校的博士朋友來向我谘詢,由於(yu) 他導師在他最後一年退休,目前沒有發表學科頂級期刊,求職也不夠順利,於(yu) 是選擇博士後,已經申請了上了國內(nei) 一位新晉院士的博士後名額和一個(ge) 以色列研究所的全資博後職位。
目前國外博後位置相對緊張的環境下,國外博後位置可是很多人可遇而不可求的。然而最後他還是選擇了留在國內(nei) ,出於(yu) 博後出站後還是同樣麵臨(lin) 就業(ye) 的考慮,盡管國外導師學術能力也不錯,他還是選擇國內(nei) 新晉院士組博後,可能未來國內(nei) 就業(ye) 幫助更及時點。另一方麵,也還有一部分是出於(yu) 博士畢業(ye) 時沒能找到合適工作,去做博後一方麵不荒廢本業(ye) ,同時也能獲得不錯的薪水。
目前來說,坊間廣為(wei) 傳(chuan) 播的深圳博士後年薪36萬(wan) 、出站後還能申請深圳的科研資助及其它人才稱號,絕對是目前國內(nei) 性價(jia) 比最高的存在。15而上海超級博士後給予每人每年資助15萬(wan) 元16,沿海的浙江省,也開出了非常機構的條件,例如寧波市外博士和市內(nei) 應屆畢業(ye) 博士(不含在職攻讀博士)到本市各設站單位做博士後研究人員出站後留甬工作並簽訂3年及以上工作合同的,可申請總額30萬(wan) 元的補助(每年10萬(wan) 元,分3年發放)。17由此也可以看出各地在資助博士後方麵不可謂沒出真金白銀吸引。工作三年,妥妥賺夠房子首付,同時還不耽誤科研。
圖源:網絡
04、選擇博士後的風險
不管出於(yu) 何種考慮,選擇博士後是有一定風險的,首先,博士後過程中不一定能獲得更好的科研成果,還要麵臨(lin) 新一輪如博士期間那樣的科研煎熬。畢竟科研成果很多時候靠運氣,這在科研屆已經不是什麽(me) 新聞奇事。
其次,如前文所說目前國內(nei) 博士畢業(ye) 生越來越多同時國外留學回國博士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選擇博士後,也意味著幾年後競爭(zheng) 更加激烈,機會(hui) 不等人,有時候早上岸或許更能規避風險。
小科的一位前同事,北大2014年畢業(ye) 博士,手握兩(liang) 篇頂級期刊,那會(hui) 兒(er) 可謂順風順水,拒絕了很多211高校拋出的橄欖枝,選擇去某科研所大牛組博後,想在科研領域有更進一步。
然而博後6年(兩(liang) 站),預期的science沒能發成,最後隻能發一個(ge) 非頂級的一區雜誌。且6年後,對於(yu) 曾經發表的那些頂級期刊,很多高校表示隻承認近5年的有效性,導致曾經能去的高校現在已經關(guan) 閉了大門了。
來源:網絡
寫(xie) 在最後
目前博士後的不確定性比較大,短期能獲得較豐(feng) 厚收入,但是科研成果是否真的能更好,這充滿了未知。同時3年後外界又是一番風景,那時的競爭(zheng) 壓力可能更大。
當然也不一定要完全放棄和絕望,畢竟博後也是實現翻身路徑之一,如果真的要選擇博後這條路,一定要選擇好合作導師,或許能為(wei) 你未來的路架上雲(yun) 梯。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