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香港特區政府正式出台新規!
7月31日香港政府公布了有關(guan) 香港本地生定義(yi) 修改的新規,引起了廣泛反響,家長圈爭(zheng) 議猜測不斷,不少家長找到老師谘詢相關(guan) 的政策細節。
8月1日,香港教育局再次發聲,此次修訂並未更改本地生與(yu) 非本地生的定義(yi) ——
1、若受養(yang) 子女首次獲發簽證時未滿18歲,依然視為(wei) 本地生;
2、但若未來不符合居港規定而需以自資形式入讀教資會(hui) 資助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則不會(hui) 計入1.5萬(wan) 個(ge) 本地資助生學額內(nei) ,但大學可酌情以“超額收生”形式作出錄取。
圖源網絡
也就是說——
新規前:本地生身份=15000個(ge) 資助學額=低學費;
新規後:本地生身份≠15000個(ge) 資助學額且本地生≠低學費。
因此,新規的重點並不在於(yu) “你是否是本地生”,而在於(yu) “你是否能享受政府資助學額”。
簡單來說:如果你不符合居港要求(比如兩(liang) 年內(nei) 沒在港住夠),還是能讀資助課程的,隻是學費不享受政府補貼,得按“非本地生”標準交(每年16-20萬(wan) 港元左右),而不是本地生的4.21-4.45萬(wan) 港元(以港大為(wei) 例)。
01— 國際班指南 —
具體(ti) 政策解讀
自修生未符合居港年限的,在申請和錄取過程仍屬於(yu) 本地生,錄取池子沒有改變。但是學費變了。入讀本港大學時,需要支付“非本地生”學費。
如果以非本地生學費讀大學,那麽(me) 就不占1.5萬(wan) 資助學額,而且學校可以“超額收生”。
也就是說,臨(lin) 時身份的自修生並不是去到了非港籍生的10萬(wan) 人搶6000學位的“國際課程含高考”的超級學霸池子裏,而是仍然作為(wei) 本地生申請,隻是要交非本地生學費。
另外,如果受養(yang) 子女在入學首年因未達居住要求而以非本地生身份入學,其後累積足夠居港年期後,可申請轉換為(wei) 獲資助學費資格。
02— 國際班指南 —
如何判斷是否“居港滿2年”?
香港教育局對此給出了兩(liang) 種方式:
1️⃣ 提供在港正規課程就讀證明
- 即孩子在DSE課程開課當年的5月31日前,已連續兩年就讀於本港全日製學校。
2️⃣ 出入境紀錄審查
- 無法提供學校證明的,可向入境處申領出入境記錄,證明自己在該兩年期間內,每年離港時間不超過90天。
圖源丨港府新聞公報
👉這也意味著,回內(nei) 地就讀DSE課程的學生,如果無法提供符合標準的居港時間證明,也將被視為(wei) 不具資助資格。
03— 國際班指南 —
新規對升學的影響
新規從(cong) 2027/28學年開始逐步落實,按DSE考試時間幫大家分成三類,影響一目了然。
1. 2026年4月考DSE的考生:無影響,正常按舊政策走。
2. 2027年4月考DSE的考生:需滿足至少1年居港才能拿資助學額,否則首年交非本地生學費,大二起可轉回。
3.2028年4月及以後考DSE的學生:需滿足2年居港居住要求,首年交非本地生學費,大三起轉回。
如果你家孩子計劃2027年或之後升大學,現在就要開始算時間了。
這裏給家長提個(ge) 醒:首次簽證以激活日期為(wei) 準。父母(主申請人)沒居港要求,隻看子女哦!
也就是上麵提到的第二和第三類學生,如果想滿足居港要求,均需在2026年5月31日前開始計算。
所以,2026年的春季將是這兩(liang) 批學生申請香港學校入學的高峰期!
說得直白點,你如果想讓孩子未來走DSE、走JUPAS、交本地生學費,那就必須提前“住進香港”。而這個(ge) 提前,越早越有空間。
這不僅(jin) 是為(wei) 了對上居港年限的硬性要求,更是因為(wei) 香港的教育節奏、教學語言、課堂風格,本身就和內(nei) 地不一樣。
如何對新規政策還不了解的家長,可以掃碼谘詢老師。
04— 國際班指南 —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如果您正在規劃孩子未來,尤其是在考慮DSE路線或高才通移居香港,請注意幾點:
1、規劃要前置
從(cong) 申請簽證到落地再到入學,至少需提前2年布局;
2、留意政策動向
居港年限、身份審核機製、JUPAS新規等,都會(hui) 影響結果;
3、考慮多路徑備選
隨著香港教育全球認可度提升,香港學位含金量和吸引力不斷增加,港府給港校的撥款減少,海外留學的安全風險增加,海外學曆造假情況頻出,港校學費漲價(jia) 是必然。
香港對持續給當地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貢獻力量的人士,必然會(hui) 給出更多優(you) 待和福利。
所以,規劃香港教育勢必要早做打算!
早拿香港身份,早轉香港永居,早去香港插班。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