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國高等教育正經曆一場突如其來的冷風暴。美國學生簽證大幅減少,不少人眼看拿到錄取,卻因為(wei) 簽證辦不下來而被迫放棄。一時間,留學美國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不確定。
與(yu) 此同時,香港、新加坡、英國、澳大利亞(ya) 等國家和地區迅速走紅,成了不少學生和家長眼中的新首選。
一場悄然發生的轉變,正改變著全球留學的方向,也讓越來越多家庭開始重新思考:留學,到底去哪兒(er) 才穩妥?托福+高考成績上岸澳門大學分享↑F-1簽證暴跌22%國際學生無學可上美國國務院數據顯示,僅(jin) 在5月,全球F-1學生簽證的發放量比去年少了12,689份,減少幅度達到22%。
另一類J-1訪問學者簽證也下降了7000份,降幅13%。這意味著,今年秋季能順利進入美國大學的國際學生人數將大大減少。
簽證數量下跌和前段時間的簽證麵試暫停有關(guan) ,5月27日至6月18日,美國國務院突然暫停了全球範圍的F-1簽證麵談。而這段時間恰好是學生們(men) 準備秋季入學、敲定出行計劃的關(guan) 鍵時點,很多學生無法及時完成簽證申請,行程被打亂(luan) 。
即便之後麵談恢複,美國政府又推出新規,要求簽證官逐頁審查申請人過去五年的社交媒體(ti) 內(nei) 容,很多人因此遭遇額外審查、補材料,甚至被拒簽。一位印度學生在網上吐槽說,自己刪了200多條Instagram的舊帖子,結果簽證官還是問到三年前轉發的一條環保新聞。
同時,想預約簽證麵談也變得非常困難,中國、印度、尼日利亞(ya) 等主要留學生來源國家的學生紛紛表示,預約係統一開放就秒沒,有人連續刷屏幾天也搶不到。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透露,今年5月中國F-1簽證發放量已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2%,而6月的下降幅度可能超過了80%。這種下滑並不隻是偶然,根據全球留學搜索平台Studyportals的數據,現在國際學生對赴美留學的興(xing) 趣已降到新冠疫情以來的最低點。
學生和家庭越來越看重留學目的地的簽證、留學政策是否穩定而不再隻盯著學校排名。越來越多人開始把目光投向政策更穩定、簽證更友好的國家。尤其值得關(guan) 注的是,這場簽證風暴對中國和印度這兩(liang) 個(ge) 最大留學生來源國影響最嚴(yan) 重。
印度媒體(ti) 預測,今年赴美留學的印度學生人數可能會(hui) 暴跌70%。而目前在美就讀、持有效F-1簽證的中國學生人數已經從(cong) 巔峰時期的41萬(wan) 人下降到25.5萬(wan) 人,減少了足足37%。國際學生減少美國大學撐不住了?
國際學生人數的減少,不隻是簽證數量下滑那麽(me) 簡單,它已經對美國大學係統造成了一連串的衝(chong) 擊。根據國際教育協會(hui) NAFSA的調查,78%的美國大學都預估,2025年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國際學生人數都會(hui) 下降;其中有40%的本科院校、49%的研究生院校已經開始準備減少招生的應對計劃。
這種變化讓美國高校麵臨(lin) 巨大的挑戰,更直接帶來了財務和科研上的壓力。首先,從(cong) 經濟上講,國際學生是美國高校收入的重要來源。2024年的數據顯示,國際學生為(wei) 美國帶來了高達460億(yi) 美元的經濟收入,支撐了近40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包括校內(nei) 的研究助理、校外的房東(dong) 、中介、交通、生活服務人員等等。
如果國際學生減少10%,光是學費就會(hui) 流失9億(yi) 美元,總體(ti) 損失將超過30億(yi) 美元。對於(yu) 很多本就資金緊張的公立大學來說,這無疑是一場雪崩式的危機。受影響的不止是學費收入,還有學校的正常運轉。
不少依賴國際學生高學費來補洞的學校,現在不得不考慮凍結教師招聘、減少課程數量、合並院係,甚至削減獎學金。
這不僅(jin) 在校學生的學習(xi) 質量收到影響,也逐漸削弱了美國高校原本強大的競爭(zheng) 力。科研領域的影響也非常明顯,尤其在人工智能、芯片、生物醫藥等高科技領域,美國60%的優(you) 秀論文都由國際學生或學者參與(yu) 完成。
國際學生減少不僅(jin) 是表麵上的人數變化,更會(hui) 在未來幾年內(nei) 讓全球學生對美國大學的信任度下降。而一旦失去了信任,要重新建立起來是非常困難的。與(yu) 此同時,政治問題也在給高校添亂(luan) ,哈佛大學因為(wei) 反猶言論被聯邦政府調查,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獎學金政策被批歧視本土學生,而更多高校甚至收到了如果不配合移民審查就會(hui) 被凍結聯邦經費的警告。
在這種政治分裂和政策夾擊的局麵下,美國高校就像被擠在兩(liang) 堵牆之間,寸步難行。美國失寵港新英澳成熱門選擇在美國簽證門檻不斷提高、政策變動頻繁的背景下,全球留學生的選擇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越來越多學生開始避開美國,把目光投向香港、新加坡、英國和澳大利亞(ya) 等替代目的地。根據留學平台Studyportals 的數據,2025年前半年,美國大學的搜索谘詢量跌至新冠以來最低點,而英國和澳大利亞(ya) 的搜索量則同比增長了三倍。國際學生,正在用腳投票。
其中,香港和新加坡因為(wei) 地理位置近、文化環境熟悉、簽證政策寬鬆,成為(wei) 不少中國家庭首選的避風港。比如2025年,香港大學申請人數激增,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也大幅擴招。這種港新雙保險的策略,成了很多中產(chan) 家庭的標配,先拿下一個(ge) 穩妥的學位,再看是否還有機會(hui) 赴美。相比之下,英國和澳大利亞(ya) 則因為(wei) 性價(jia) 比高簽證穩定工簽好拿而受到追捧。
UCAS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英國18歲國際學生的本科課程申請人數達65010人,同比增長9%,創下七年來最高年增幅!澳大利亞(ya) 允許畢業(ye) 生獲得2至4年的工作簽證,也讓它成了就業(ye) 導向型家庭的首選項。澳洲八大名校的中國申請人數,也比去年多了38%。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也加快了非美轉向的趨勢,很多家長不願承擔簽證被拒+學費打水漂的雙重風險。
越來越多家庭選擇美英澳一起申請,甚至明確把英國、澳洲放在首位。對於(yu) 計劃出國的學生和家庭來說,在2025年這個(ge) 寒冬期,最理性的策略是提前準備多個(ge) 國家的申請方案,密切關(guan) 注簽證政策走向,保持靈活與(yu) 清醒。當然,選擇國家隻是留學準備的一部分,真正決(jue) 定機會(hui) 多少的,還是自身的語言與(yu) 學術能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