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的軍事應用潛力有多大?

或許,你對電影《阿凡達》中的這一橋段印象深刻:在潘多拉星球上,下身癱瘓的前海軍(jun) 戰士傑克·薩利躺在密封艙中;他將一個(ge) 複雜的設備戴在頭上,通過這一設備,傑克隻需要動動腦,便可以操控人造的混血阿凡達按照他的想法來做事,甚至在戰爭(zheng) 中擊敗人類。

意念操控?這聽來仿佛隻存在於(yu) 科幻電影中。然而,利用“意念”操控物體(ti) ,早已不隻是人類的美好願景。

近年來,雲(yun) 計算、物聯網、可穿戴設備、數字化智慧城市等新智能浪潮和顛覆性技術的湧現,使人類社會(hui) 對大腦思維及行為(wei) 指令的理解與(yu) 運用達到全新高度,人腦智能與(yu) 思維意識的主宰性和引領性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強化。

腦科學新原理的發現與(yu) 前沿技術的突破,應用於(yu) 軍(jun) 事領域可望大幅提升武器裝備智能化水平,對國防和軍(jun) 事能力建設產(chan) 生不可估量的顛覆性影響。

仿腦技術 兵器“智力”可能接近人類

借鑒人腦構造方式和運行機理,開發出全新的信息處理係統和更加複雜、智能化的武器裝備,甚至研發出與(yu) 人類非常接近的智能機器人。

仿腦技術熱點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基於(yu) 模仿“仿腦”處理器、人腦的神經形態芯片認知計算技術等的開發。

2015年,美國加州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僅(jin) 用憶阻器聯合開發了一個(ge) 更大規模的神經網絡芯片;歐洲將英國處理器廠商ARM與(yu) 曼徹斯特大學、海德堡大學聯合開發的神經形態芯片納入人類大腦計劃,該芯片的研發引起廣泛關(guan) 注。

與(yu) 此同時,認知計算技術也正在快速發展。美國從(cong) 認知無線電台技術、自學電子攻擊技術、基於(yu) 認知的協作決(jue) 策感知認知模型等項目入手,加大認知計算技術的研究力度和深度;2014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美國空軍(jun) 研究實驗室的授權下,研發了一個(ge) 模擬人類中樞神經係統信息路徑的高性能嵌入式計算係統,推動大規模動態數據分析、自適應學習(xi) 、先進神經形態體(ti) 係結構及算法的開發和部署。

隨著仿腦相關(guan) 技術的不斷成熟及其在軍(jun) 事領域的加速滲透,高度智能的戰場運輸機器人、應急救援機器人、反恐防暴機器人、水下作業(ye) 機器人、空間探測機器人、無人機等兵器將頻繁亮相未來戰場。“智力”兵器引發的戰爭(zheng) 變革正在到來,必須加快推進類腦計算芯片、“仿腦”處理器等相關(guan) 技術的研究,搶占仿腦技術領域的主導權,形成以智能化武器裝備為(wei) 核心的競爭(zheng) 能力。

 腦控技術用意念操控兵器進行對抗將成現實即通過大腦實現對外界物體(ti) 或設備的直接控製,減少或者替代人類肢體(ti) 操作,從(cong) 而提高作戰人員操控武器裝備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2014年9月,西班牙、法國、美國科學家聯合開展實驗,利用腦電波和儀(yi) 器設備實現“人際交流”,成功地將兩(liang) 個(ge) 單詞從(cong) 一位印度誌願者腦中傳(chuan) 送到8000千米以外的法國實驗人員腦中,這是人類首次“直接”地通過大腦收發信息;

2015年7月,澳大利亞(ya)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利亞(ya) 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納米尺度的憶阻器矩陣,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ge) 能模仿人腦的電子記憶細胞

腦控技術加持下的意念戰將會(hui) 到來,大規模機器人將充斥未來戰場,人類的生理極限在複雜戰場環境下將得到突破,人類將成為(wei) 遠離一線戰場、居於(yu) 後方決(jue) 策的最外環。

腦控技術在軍(jun) 事應用領域蓬勃發展。2013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投入700萬(wan) 美元,旨在研發一種能夠遠程控製並可替代士兵執行部分作戰任務的自主雙腳機器人,該機器人可能執行監視設備放置、隱蔽位置威脅目標搜索並攻擊、傷(shang) 員救助、障礙設置等任務;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發的意念控製的四軸飛行器,進行性能試驗時,避障成功率高達90%;2016年3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沃克宣布了“忠誠僚機”概念,目標是依托人工智能模塊達成自主作戰能力,實現F-16無人機與(yu) F-35A戰鬥機協同作戰

技術是武器發展的決(jue) 定性因素,腦控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將催生出可直接讀取腦波信號的智能化武器裝備,智能化武器裝備可在大腦指令下執行偵(zhen) 察、攻擊、防護、保障等作戰任務。未來戰場,由人腦直接控製的智能武器裝備將成為(wei) 主體(ti) 作戰力量,意念戰將成為(wei) 重要作戰樣式。

控腦技術 讓敵人受製於(yu) 己方意誌不再遙不可及

利用外界幹預技術手段,實現對人的神經活動、思維能力等進行幹擾甚至控製,導致出現幻覺、精神混亂(luan) 甚至做出違背己方利益的行動,其關(guan) 鍵是開發能夠監測和幹預大腦思維活動的信息係統。

控腦技術的研究如火如荼。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中央情報局就先後開展過“藍鳥”、“馬庫特拉”、“阿蒂切克”等多個(ge) 控腦武器項目研究;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聯合商業(ye) 機構開展了控腦技術相關(guan) 概念研究,包括:模擬腦波控製人的思維、無線電波催眠、神經係統腦電波聲音操縱項目等。

控腦作戰其實早有實戰應用。在伊拉克戰爭(zheng) 中,美軍(jun) 發動了“大腦信息戰”,采取科技手段將“上帝的聲音”輸入伊軍(jun) 官兵的大腦,命令他們(men) 投降;二戰期間,法西斯德國也開展了“思想控製”研究,企圖“竊聽”他人的思維活動;

2002年發生在莫斯科劇院的人質事件中,俄軍(jun) 使用芬太尼化學劑攻擊恐怖分子,同時讓官兵服用逆轉藥物和預防藥物進行防護。

運用控腦技術達成作戰目的是效率極高的作戰手段,在最大化降低人員傷(shang) 亡的同時將作戰資源的損耗降至最小。不同於(yu) 傳(chuan) 統戰場的對敵喊話、策反標語、漫天傳(chuan) 單,控腦作戰直接通過植入控製意誌擾亂(luan) 敵人的思維判斷,敵人將在“投降”“逃跑”“自殺”等腦波信號的誘導下放棄抵抗。

讓敵人受製於(yu) 己方意誌的時代不再遙不可及。2017年3月,俄羅斯展出的一款令人驚歎的精神電子武器“僵屍槍”,它通過將特製的電磁波、聲波等發射到目標區域,起到幹擾人的中樞神經、影響人的情緒、控製人的行動的效果,目標人群在這種精神武器的作用下可能成為(wei) 受控於(yu) 他人的“僵屍”。隨著控腦技術的發展,人腦黑客將能夠像電腦黑客一樣,按照自己的意願控製敵方,用意誌決(jue) 勝未來戰場的場景將會(hui) 出現。

腦科學的發展對於(yu) 人類了解自身神經精神領域有著重要的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同時也具有強大的軍(jun) 事應用前景,將推動軍(jun) 事領域的重大變革。當前,腦科學研發已經成為(wei) 時代潮流不可阻擋,其大規模進步必將為(wei) 人類帶來一個(ge) 日新月異的新世界,我們(men) 應該及時未雨綢繆,趨利避害。

*此篇文章部分內(nei) 容綜合至《光明軍(jun) 事》《腦機接口社區》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國寄宿中學和美國寄宿中學哪個更好?

下一篇

IHBB國際曆史競賽怎麽樣?IHBB國際曆史競賽介紹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