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馬歇爾經濟論文競賽題目深度分析

今天為(wei) 大家帶來今年競賽其中一道題目的深度解析,同學們(men) 也可以感受一下這項比賽的難度,評估一下你是不是對參賽有興(xing) 趣。

這是一道關(guan) 於(yu) 宏觀經濟學政策的題目,題目是 Economies are facing soaring inflation rates despite tepid growth, which commentators have attributed to various causes. Discuss what you think the appropriate policies are to address fears of “Stagflation”。

淺淺翻譯一下:盡管經濟增長不溫不火,但各經濟體(ti) 仍麵臨(lin) 著不斷飆升的通貨膨脹,諸多經濟學評論人士將其歸因於(yu) 各種原因。討論下,你認為(wei) 應對「滯脹」的適當政策。

?提示一:什麽(me) 是 “stagflation” 滯漲?

簡單來說,“滯漲”是導致「經濟衰退」或增長緩慢的原因之一。在宏觀經濟學中,我們(men) 將 GDP 的下降統稱為(wei) 經濟衰退( Economic Recession )。而在宏觀經濟學的層麵來說,導致經濟衰退的原因有很多很多,就像題目所說:“諸多經濟學評論人士將其歸因於(yu) 各種原因”。但是,從(cong) 最籠統的角度上來講,我們(men) 可以將經濟衰退的原因分為(wei) 兩(liang) 大類:

1. Recessionary Gap 蕭條缺口 —— 由「全國總需求 (Aggregate Demand)下降」而引起的經濟衰退 (Recession),並且同時伴隨著通貨緊縮 (Deflation)。

從(cong) 這幾年的來看,因為(wei) 頻繁出現的新冠疫情,大家的收入都多多少少地受到了影響,口袋裏的沒之前那麽(me) 寬裕,所以對於(yu) 市場裏的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下降了不少,空蕩蕩的商場隨處可見。並且,即便對於(yu) 收入未受到影響的消費者們(men) ,他們(men) 也不太看好當下的經濟形勢(Decrease in business confidence),所以也不敢過多地消費,更不敢冒險進行大手筆的投資。

2. Stagflation 滯漲 ——  由「全國總供給 (Aggregate Supply)下降」而引起的經濟衰退(Recession),且伴隨通貨膨脹(Inflation)。

打個(ge) 比方,上海。作為(wei) 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之一,封城 3 個(ge) 月左右,導致很多滬外的生產(chan) 者們(men) ,無法將貨物、生產(chan) 原材料、商品運送到上海。供應鏈的斷裂,導致市麵上的產(chan) 品數量減少,從(cong) 而形成了城市性的物資短缺,進而導致了 GDP 的下降(沒東(dong) 西能買(mai) ,消費者有錢都花不出去了嘛)。而物資短缺,就代表著商品的「稀缺性」驟然提升,從(cong) 而引發通貨膨脹,物價(jia) 上漲。(比如,我的鄰居疫情期間在上海,買(mai) 了一個(ge) 78 塊錢的小西瓜?,她還發了朋友圈感歎:“The most expensive watermelon ?”)

?提示二:適當的政策,怎麽(me) 選?

根據定義(yi) ,「滯漲」是由「總供給」減少所引起的,於(yu) 是乎,我們(men) 不僅(jin) 僅(jin) 要解決(jue) 經濟緊縮(Recession),還要同時解決(jue) 通貨膨脹(Inflation)。要解決(jue) 它們(men)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 —— 想辦法讓「總供給」漲回去。

所以,學生們(men) 在選擇策略的時候,我建議選擇宏觀經濟學中的「供給方政策」(Supply-side Policies)。有哪些呢?供給方政策,如果結合 3 大體(ti) 係的經濟學 (AP/IB/AL)來說有大大小小 20 個(ge) 之多。哈哈哈,我沒嚇唬你,真的很多。每個(ge) 政策都有自己的優(you) 勢,有自己特別適合解決(jue) 的問題;但每個(ge) 政策,也都有自己的短板,有可能會(hui) 引發的負麵蝴蝶效應。具體(ti) 要選那個(ge) 政策,其實又要回到「歸因」這件事上了。

我相信,如果看到這裏了,你肯定會(hui) 問:“老師,你剛才不是才說,題目暗示我們(men) 不用歸因了嗎?原因不就是「滯漲」嗎?” 是的,沒錯。但問題在於(yu) ,導致「滯漲」的原因也有很多?。可能是我舉(ju) 例的「供應鏈斷裂」,可能是「稅收的提升」,可能是「資源的價(jia) 格飛升」,可能是「工資的上漲,等等等等……  能夠減少總供給的因素,有太多太多了,而每一個(ge) 都有可能導致「滯漲」。

完了,這下怎麽(me) 辦?那怎麽(me) 下筆?不寫(xie) 了不寫(xie) 了,換個(ge) 題目寫(xie) 吧!

不必不必,經濟學的本質就是這樣的:我們(men) 在現實世界裏發現了一些「現象」,我們(men) 去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模型,來歸因。本來,就沒法做到麵麵俱到。就連愛因斯坦,都未能找出 All-embracing Law(萬(wan) 全法則),更何況剛接觸經濟學的學生們(men) 呢?

其實,馬歇爾官方,希望看到的是:學生在文中,找一些數據和官方消息作為(wei) 支撐,自己先針對「滯漲」歸因。你認為(wei) 是「供應鏈斷裂」也好,是「稅收的提升」也罷,是「資源的價(jia) 格飛升」也行,都隨你。隻要你能言之鑿鑿,都聽你的。(當然,不能找太扯的哈)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歸因」,提出一個(ge) 能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的政策。用上理論,用上模型,再一次,言之鑿鑿地證明,你的政策能夠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當然,我這麽(me) 說,聽起來是簡單的,但真的做起來難度也是不低的)

?提示三:題幹中的動詞 —— 討論 (Discuss)

題幹很巧妙的選擇了「討論」,作為(wei) 這個(ge) 政策的動詞。討論,暗示了什麽(me) ?

在經濟學中,討論這個(ge) 動詞暗示了一件事 —— 經濟學的兩(liang) 麵性。就像我剛剛說的:每個(ge) 政策都有自己的優(you) 勢,有自己特別適合解決(jue) 的問題;但每個(ge) 政策,也都有自己的短板,有可能會(hui) 引發的負麵蝴蝶效應。而討論,這個(ge) 動詞,需要學生們(men) 做到以下 2 件事:

1. 言之鑿鑿地證明,所選的政策,為(wei) 什麽(me) 能夠解決(jue) 「滯漲」。並且,運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模型,具體(ti) 說說如何解決(jue) 的。2. 非常客觀地提出所選政策的「短板」,以及短板會(hui) 引發的負麵蝴蝶效應。

以上就是「討論」這個(ge) 動詞所暗示的寫(xie) 作思路啦。但,如果你隻做到了以上 2 件事,你自己也會(hui) 發現一個(ge) 問題 :“我在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咱們(men) 提出這個(ge) 「政策」是為(wei) 了解決(jue) 問題的,但是這個(ge) 「政策」又帶來了新的問題。這是幹啥呢?臘肉蘸醬 —— “鹹”得慌?

其實,這就是經濟學的本質,也是我前文提到過的 “經濟學的兩(liang) 麵性”。我們(men) 可以把經濟學政策理解為(wei) 一個(ge) 頻繁“拆東(dong) 牆,補西牆”的行為(wei) 。因為(wei) 經濟學的本質就是「選擇」。

我們(men) 需要選擇利用「有限」的資源,盡可能的滿足「無限」的需求和欲望。而,在這個(ge) 過程中,必然有些需求和欲望是無法得到滿足的。重點是,當下,目前,right now,哪個(ge) 需求和欲望更重要。麵對更加重要的「西牆」的需求,那就算把咱們(men) 「東(dong) 牆」拆幹淨了,也是有必要的。(比較極端的類比,意會(hui) 就好哈)

所以,在我研究了數篇得獎範文之後,我總結了一個(ge) 規律:想要寫(xie) 好這篇文章,咱們(men) 還必須加入一個(ge) 新的模塊 —— 讓步。在這個(ge) 「讓步段」中,學生們(men) 需要再寫(xie) 寫(xie) :剛才討論出的「短板」如何解決(jue) 。而這個(ge) 段落,無非是 2 種思路:

1. 證明該「短板」的非必要性。假設,我提供的政策是「加大基礎建設的投資」,從(cong) 而提高社會(hui) 的運輸效率,解決(jue) 「供應鏈斷裂」所導致的「滯漲」。那,它的短板很明顯 —— 花錢。這個(ge) 政策,必然吃政府的預算。但是!如果我們(men) 有數據支撐,證明當下政府「預算」比較充足,這個(ge) 短板的「非必要性」就出現了,那麽(me) 我們(men) 就沒有“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2. 為(wei) 該「短板」提供一個(ge) 解決(jue) 方案。畢竟,疫情以來,政府的預算是必然比較吃緊的。(不然最近也不會(hui) 頻繁發國債(zhai) )比如,還是上文的政策,還是「吃預算」這個(ge) 短板。我們(men) 可以提供一個(ge) 解決(jue) 方案 —— 將基建項目,外包給私有企業(ye) 。私有企業(ye) 提供公共商品(Public Goods)的好處顯而易見:私有企業(ye) 可能會(hui) 為(wei) 了競標打價(jia) 格戰,從(cong) 而壓低預算;並且,私有企業(ye) 在經濟學的角度上來看,普遍比國有企業(ye) 的效率略高一些。隻要在「外包」的過程中,政府做好「監管機製」,這個(ge) 解決(jue) 方案確實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jue) ,咱們(men) 提出的「短板」。

今天的解析分享就到這裏啦,以上部分的例子都是我基於(yu) 經濟學理論所提出的「假設」,並不一定完全適合直接用於(yu) 競賽文章的寫(xie) 作。我提供的是思路,而不是答案,真正的答案,還需要學生們(men) 自己去尋找。

「馬歇爾經濟論文競賽」是一個(ge) 非常適合對經濟學感興(xing) 趣,或者想選修經濟學 or 商科專(zhuan) 業(ye) 學生的比賽。我相信大家也能從(cong) 我上文解析中感受到,準備競賽的過程是一個(ge) 更加深入了解這個(ge) 學科的過程,也是一個(ge) 更加熟練知識點運用的過程,更是一個(ge) 訓練自己學術寫(xie) 作能力的過程。我們(men) 一起加油吧!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國高中申請文書應該怎麽寫?

下一篇

統計學和機器學習到底有什麽區別?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