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日常社交禮儀和相處模式是怎麽樣的?

不知道大家平常在與(yu) 外國人打交道或是在外國旅遊時,有沒有鬧出過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呢?

在不同的曆史底蘊下,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包括但不限於(yu) 語言、文字、教育、禮儀(yi) 、社交等。

正是因為(wei) 各個(ge) 國家的社交文化不同,不同國家的人在溝通時難免會(hui) 遇到難題。

那麽(me) ,今天讓我們(men) 來看看西方人日常的社交禮儀(yi) 和相處模式是怎麽(me) 樣的吧!

01、東(dong) 西方古老的“社交文明”

社交立足於(yu) 現在,也存在於(yu) 過去。

曆史上的東(dong) 西方,在過去早就有了社交紐帶——絲(si) 綢之路。

古老的絲(si) 綢之路,連接著東(dong) 西方文明。今天,絲(si) 綢之路永葆活力,還依然延續豐(feng) 富的當代文化交流,持續推進著人類文明的匯聚與(yu) 創新。

著名的世界旅行家馬可·波羅曾沿著這條絲(si) 綢之路一路遊曆至元朝時期的中國。

1254年,馬可·波羅出生於(yu) 威尼斯一個(ge) 商人家庭,17歲時隨父親(qin) 和叔叔前往中國,曆時4年來到元朝首都。他在中國遊曆了17年,寫(xie) 下了《馬可·波羅遊記》。

當他們(men) 初次到達元朝首都時,對待各國來者尤為(wei) 禮遇的忽必烈設宴熱情地款待了他們(men) 。

宴會(hui) 上宮女舞唱了蒙古皇族宮廷音樂(le) ——《阿斯爾》,《阿斯爾》的奏唱代表的是整個(ge) 蒙古族對外來使者的歡迎,是一種典型的禮儀(yi) 儀(yi) 式。

另外,馬可·波羅將忽必烈發明的美食——羊肉和奶冰記載進了遊記中。

在八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到寒冷的歐洲作戰,當時騎兵們(men) 需要靠吃羊肉來禦寒和充饑。

為(wei) 了節省時間,部下的將領想到了這樣一個(ge) 辦法——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到翻滾著開水的鍋中,等到羊肉變色立即撈出,然後蘸鹽吃下以迅速補充體(ti) 力。

後來忽必烈在一次南征中,大廚用這種做法以代替家鄉(xiang) 的清燉羊肉,忽必烈歎之美味並將這一美食取名為(wei) “涮羊肉”。

除了“涮羊肉”之外,忽必烈也在枯燥的行軍(jun) 中發明了當時的“冰激淩”。

夏天行軍(jun) 讓人心煩氣躁,忽必烈就命人在牛奶中加大量的冰塊,再配上一些蜜餞、水果加以解渴,並取名為(wei) 奶冰。

後來,“涮羊肉”和“奶冰”被馬可·波羅宣傳(chuan) 至歐洲乃至世界,“奶冰”也發展成為(wei) 了現在可口的冰淇淋。

忽必烈與(yu) 馬可·波羅的交好,是東(dong) 西方古老的“社交文明”的體(ti) 現,也使得中國再一次向世界釋放了一個(ge) 文明大國的信號。

02、西方的社交禮儀(yi)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天,一位中國人和美國人偶然遇見時,會(hui) 上演什麽(me) 場景?

一般來說,當中國人和陌生人見麵時,會(hui) 微笑點頭或者握手以示友好。

然而,在西方,特別是一些歐美國家,擁抱禮、吻手禮甚至是親(qin) 吻禮都是他們(men) 常見的見麵禮。

這一差異的產(chan) 生還得從(cong) 兩(liang) 個(ge) 國家不同的文化說起。

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強調集體(ti) 、社會(hui) 責任感、謙虛、含蓄;而西方社會(hui) 強調個(ge) 體(ti) 、個(ge) 人價(jia) 值、追求自由與(yu) 平等,所以西方人的思維也更加開放、直接。

從(cong) 東(dong) 西方人接受“讚美”的不同反應來看,正好體(ti) 現了這一點。

當西方人被誇讚時,他們(men) 會(hui) 很直接、很樂(le) 意地接受你的讚美,並說“謝謝”。

而中國人則會(hui) 含蓄地回應“哪裏哪裏”,但這樣有時候會(hui) 讓西方人誤以為(wei) 是自己的判斷出現了偏差。

從(cong) 社交場合“打招呼”的方麵看,中國人遇到熟人一般會(hui) 問“去哪啊”或者是“吃飯了嗎”等。但是,如果你這樣跟西方人打招呼,他們(men) 則會(hui) 覺得你在侵犯他們(men) 的隱私或是別有用心。

此外,諸如問年齡、婚姻、收入等,在西方都是不禮貌的。

和西方人打招呼時,你可以用問候的方式,比如,問一句“早/晚上好”或“你今天過的好嗎?”,以示友好。

在平日“拜訪”時,西方人可不喜歡“驚喜”!

哪怕是過節,你想登門拜訪親(qin) 戚或者老朋友,不提前預約是不禮貌的!主人會(hui) 因為(wei) 覺得你打斷了他的日常計劃。

西方人非常重視時間,他們(men) 認為(wei) 約定好了就應該準時,不要太早到也不要晚到。

03、獨特的派對文化

在西方國家,“派對”已經發展成了一種文化沉澱。

到底什麽(me) 是派對文化呢?按分類看,派對可分為(wei) 聚集式、家庭式和宴會(hui) 式三種。

西方,派對絕不是酒吧和夜店文化,它是人與(yu) 人之間積極溝通和交往的一種強烈體(ti) 現。

聚集式的派對形式比較簡單,一般由主辦人提前發通知召集想要參加派對的人,參與(yu) 者可以帶上食物與(yu) 大家分享。派對的內(nei) 容一般是演講、跳舞或者玩遊戲。

在美國,當寶寶還有1-2個(ge) 月要來到這個(ge) 世界時,準媽媽會(hui) 和女性好友們(men) 舉(ju) 行一個(ge) 派對,以慶祝寶寶的到來。

這種家庭式的“迎嬰派對”,其實就相當於(yu) 中國的“滿月酒”,隻是西方國家喜歡提前慶祝。

而像結婚宴會(hui) 、聖誕晚宴這些就是宴會(hui) 式派對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參加派對還可以收獲工作上的驚喜。因為(wei) 在派對上你也可以向別人請教工作問題或者是談公司業(ye) 務,且很大幾率在派對上與(yu) 你碰杯的就是某位商業(ye) 精英。

人類是群居動物,社交將人與(yu) 人緊密聯係在一起。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掌握社交知識和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對一個(ge) 人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個(ge) 人能夠在東(dong) 西方社交文化交流與(yu) 碰撞的海洋裏遨遊,未嚐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中國香港留學和新加坡留學哪個更好?

下一篇

CCC加拿大計算機競賽培訓輔導備賽課程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