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外中學創辦於(yu) 1996年,是一所在上海市具有優(you) 秀學術聲譽和社會(hui) 聲譽的民辦中學。學校為(wei) 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行為(wei) 規範示範校、徐匯區首批素質教育實驗校。
學校有初高中兩(liang) 個(ge) 學段:初中又分普通班、雙語班與(yu) 融合班;高中為(wei) 國際高中課程。學校有兩(liang) 個(ge) 校區,校園環境雅致,處處都為(wei) 學生提供開放有序、互動合作的空間。
學校明確以“培養(yang) 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為(wei) 目標,積極探索實踐素質教育,旨在培養(yang) 具有“愛心、優(you) 雅、大氣”品質的學生。學校始終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ti) 作用,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ang) 學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本文作者為(wei) 上海世外中學鄭煒老師。自2017年開始,鄭煒老師帶領學生在腦科學領域不斷學習(xi) 開拓,是該校“積極參與(yu) ,努力實踐”(簡稱“P&P”,Participation & Practice)核心教育理念的生動體(ti) 現。
▎緣起:蘇州觀摩
“老師老師,我們(men) 想參加Brain Bee比賽,你來帶帶我們(men) 吧!”
“哈?什麽(me) Brain Bee?腦子和蜜蜂?這是個(ge) 什麽(me) 比賽?”
時間回到2017年的3月份,我的兩(liang) 位高二學生擠在我的辦公桌前嘰嘰喳喳,這是我第一次聽說Brain Bee腦科學大賽。
我一邊感慨國際課程下的學生果然視野廣闊,自己都能搜尋到國際賽事;一邊對這個(ge) “腦子和蜜蜂”比賽心生好奇:針對初高中生腦科學比賽考點啥?當年的比賽在蘇州,於(yu) 是我抱著三分觀摩比賽、七分遊覽蘇州的輕鬆心態陪學生去了蘇州參賽。
誰曾想,這次行程締結了我與(yu) 腦科學延綿至今的緣分。
2017年Brain Bee比賽給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不僅(jin) 有理論知識的靈活考核,又有標本識別、視頻診斷的實操技術的考驗,有識有趣,不主張刷題(連真題都不予提供),沒那麽(me) 功利。最終,我的四個(ge) 參賽學生中,有兩(liang) 位學生分獲得了三等獎和鼓勵獎。
▎發展:趕鴨子上架
“老師老師,有很多同學想參加Brain Bee比賽,你來開輔導課吧!”
“啊?這……好吧!”
到了2017年的下半年,三月份比賽中一位學生高一升至高二,他對腦科學的熱情依舊不減,而且頗有一種“攜天下民願反令其師”的魄力。我鼓勵他申請成為(wei) 上海地區腦科學學生組織的負責學生,他反過來也一直敦促我開展校內(nei) 的輔導課,幫助感興(xing) 趣的同學入門腦科學。
我雖然沒有立刻答應,但已經開始在工作之餘(yu) 啃起了大學的神經科學課本。11月初,競賽組委會(hui) 的老師應邀來我校國際部進行宣講,結果吸引了兩(liang) 個(ge) 校區6-12年級將近120名學生報名2018年的比賽。
教師是很難抗拒來自學生的求知熱情的,這麽(me) 多學生乘興(xing) 而來,激勵我在12月份展開每周兩(liang) 節課的競賽輔導。初入嶄新的學科領域,學習(xi) 備課的過程很是辛勞,但也真切體(ti) 會(hui) 到腦科學本身的學科魅力帶來的求知快樂(le) 。
在學校學科組、年級組和課程處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我校也成為(wei) 2018年Brain Bee腦神經科學大賽上海賽區兩(liang) 個(ge) 考點之一。之後我校連年承辦上海賽區的考點任務,我個(ge) 人同時見證了Brain Bee在我校和在全國範圍內(nei) 的蓬勃發展。
▎壯大:社團崛起
“老師老師,我們(men) 想成立一個(ge) 神經科學社團,你來做我們(men) 的指導老師吧!”
“哦!好的呀!”
2018年春夏之交的時候,剛剛在當年比賽中取得優(you) 秀成績的三位學生興(xing) 奮地告訴我他們(men) 要成立神經科學社,萬(wan) 事俱備隻欠指導老師了。
學生自主力量在崛起,為(wei) 師豈有不支持的道理呢?我欣然應允。我們(men) 的社團緣起於(yu) Brain Bee腦科學大賽,所以簡稱BBC,Brain Bee Club,自成立起,一屆又一屆的社員就在自學和傳(chuan) 播腦科學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進,活動的形式和內(nei) 容都在不斷豐(feng) 富。
▲ 前輩教後輩,薪火永流傳(chuan)
每個(ge) 秋季學期,麵對新加入的社員,老社員們(men) 會(hui) 分工合作,每人精心準備1-2個(ge) 主題,向後輩傳(chuan) 授該主題的知識內(nei) 容,幫助他們(men) 快速入門腦科學。在這個(ge) 過程中,不僅(jin) 有理論知識的探索,現實應用的討論,也有解剖豬腦這樣的實驗操作。真是踐行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小孩自動教小孩”。
老社員在教的過程中,更好地促進了學。而有了這樣的入門知識打底,學生再聽賽前輔導講座就更加有信心了,而且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學長學姐榜樣力量的感召。
▲ 論文讀不盡,探索不停歇
腦科學發展日新月異,學生在汲取知識的時候沒有拘泥於(yu) 更新速度相對較慢的課本,而是會(hui) 對新近發表的論文也有所涉獵和研習(xi) ,嚐試著將論文中的新發現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重新表達。有時候論文過於(yu) 艱澀,就從(cong) 優(you) 秀的科普讀物入手。近兩(liang) 年暑假,社團開展線上讀書(shu) 小組,已經共同閱讀、討論過《The tell-tale brain》《連接組》兩(liang) 本科普書(shu) 籍。
▲ 疫情封線下,線上開腦花
2020年和2022年春天,上海兩(liang) 度遭遇疫情封控,即便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BBC的活動也沒有停歇。
2020年春天開展的腦科學主題式小組探究活動,命名為(wei) 《最美腦花》,采用類似《中國好聲音》的“導師-選秀”製度,讓四位11年級核心成員一對二各自輔助兩(liang) 位10年級新社員開展主題學習(xi) 並在線展示成果,競爭(zheng) 機製的引入進一步激發了大家的積極性。
2022年春天的封控時間更長,BBC舉(ju) 辦的線上活動更有針對性。兩(liang) 次線上“高中生認知神經論壇”邀請到相關(guan) 領域的專(zhuan) 家、校內(nei) 外腦科學愛好者共同探討認知領域的熱點議題。
無論是圍繞阿爾茲(zi) 海默症的家庭、社區關(guan) 懷展開的專(zhuan) 家講座,還是圍繞疫情封控居家網課期間的高中生如何進行自我情緒與(yu) 認知管理展開的經驗分享,兩(liang) 次線上論壇既有一線專(zhuan) 家的專(zhuan) 業(ye) 加持,又包含了普通愛好者的個(ge) 人經驗闡述,再結合相關(guan) 的宣傳(chuan) 片、紀錄片,形式生動,立意深遠。
學生對於(yu) 腦科學的熱愛,並不局限在一個(ge) 學科的理論探索上,而是延伸到了這門學科的現實應用意義(yi) 和人文關(guan) 懷價(jia) 值。
▲ 社團如觸手,連接你我他
BBC社團也並沒有局限在腦科學的單一領域,正因為(wei) 腦神經本身與(yu) 諸多學科的廣泛聯係,BBC的活動也達成了與(yu) 心理社、音樂(le) 社、編程社、生物社等社團的合作。比如與(yu) 心理社的活動分別從(cong) 腦科學和心理學的角度探討有趣的話題:腦化學如何影響愛情觀?如何改變一個(ge) 習(xi) 慣?注意力是如何被控製的?自由意誌是否存在?多學科的視角切入帶來了激烈的思辨,也讓學生看問題的角度富有層次。
▲ 社團如舞台,各自展所長
BBC社團定位雖然是學術類社團,但同時也提供了一個(ge) 讓社員展示自己多方麵技能的舞台,比如語言能力強的同學做起了神經科學英文科普視頻的授權字幕翻譯,視頻剪輯玩家甚至推出了原創科普視頻,藝術愛好者則為(wei) 社團設計的logo、T恤衫和衛衣。
▎豐(feng) 富:外部支持
“俞老師,我能邀請您來我們(men) 學校給同學們(men) 講講腦科學的前沿研究嗎?”
“好的,沒問題!”
在涉足青少年腦科學教育的這幾年裏,總是能遇到對此抱有赤誠熱情的專(zhuan) 家學者。
我校曾邀請過Brain Bee腦神經科學大賽創始人、馬裏蘭(lan) 大學腦神經科學專(zhuan) 家Norbert Myslinski教授、複旦大學生科院俞洪波教授、哈佛醫學院Catherine Cahill博士和麻省總醫院Jack Timothy Rogers博士、上海精神衛生中心李霞主任、心理健康專(zhuan) 家黃鶯老師、上海長者服務中心費超幹事、中科院腦智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的青年科普團隊等專(zhuan) 家學者走進校園。
專(zhuan) 家們(men) 或是闡述腦神經科學的發展曆史,或是介紹最新的研究熱點,或是展示認知科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價(jia) 值,或是用可視化的方式形象地展現生物電的運作,不一而足。
他們(men) 用自己的學識和經曆為(wei) 中學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窗,讓學生們(men) 瞥見腦科學的無限可能。
同時也讓我看到,如果能將一線的研究者邀請到校園裏來,能讓中學生走進腦科學實驗室的現場,對於(yu) 青少年腦科學教育是有四兩(liang) 撥千斤的鼓舞力量的!
▎展望:悅然起航
“老師,我要去賓大讀神經科學了!”
“太棒了!”
回望從(cong) 2017年至今,5年的時間裏,上海世外中學的學生們(men) 因Brain Bee比賽的機緣,卻出人意料地闖入了腦科學的廣闊天地——這也是腦科學的魅力所在,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於(yu) 認知科學、腦神經退行性疾病、人工智能等分支學科的廣泛關(guan) 注。
當初我單純被學生對學科競賽的興(xing) 趣打動,後來我震撼於(yu) 有學生真的選擇了腦科學/神經科學作為(wei) 大學的專(zhuan) 業(ye) 。而今天從(cong) 我所處的世外校園所聞所見,我非常欣喜於(yu) 學生們(men) 對於(yu) 腦科學的熱情,包含了學科的、科研的、自我認知、社會(hui) 關(guan) 懷等多個(ge) 層麵。
腦科學不僅(jin) 是高精尖的,也是接地氣的。我非常看好在更多高校、研究所力量的幫扶下,中學生的腦科學教育可以揚帆起航,駛向更波瀾壯闊的天地!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