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yu) 絕大多數學生和家長而言,出國留學不得不考慮專(zhuan) 業(ye) 以及今後的就業(ye) 。畢竟,花了幾百萬(wan) 的錢,大部分人還是要尋求回報的。
不過什麽(me) 樣的專(zhuan) 業(ye) 是好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能找到好工作?這個(ge) 問題的答案真是一言難盡。
最近碰到一個(ge) 留學生,本科CMU計算機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直接在美國互聯網大廠工作,可謂很早進入了“人生巔峰”。
但是在大廠工作2年後,該學生辭去碼農(nong) 工作,去了一個(ge) 學校讀MBA,問他原因,說不想做碼農(nong) ,天天對著電腦膩了,想轉行去做金融。然而進入金融行業(ye) 後,收入還不如原來做碼農(nong) 高!
對於(yu) 20幾歲的年輕人,在不同職業(ye) 之間切換軌道,也算正常。我隻是替這位學生可惜,大學四年加上工作兩(liang) 年,美好的青春年華都花在coding上了,最後發現自己不喜歡這行。
在收入和興(xing) 趣的天平上,95後、00後似乎更傾(qing) 向於(yu) 後者。
我們(men) 碰到過太多這樣的故事,從(cong) 現實角度出發,計算機、金融等專(zhuan) 業(ye) 相對高薪,中國學生也比較容易在美國找到工作。
然而,在本科階段能夠提供這些專(zhuan) 業(ye) 的美國名校卻不多。
而且恰恰相反,很多美國大學的本科專(zhuan) 業(ye) 注重的是通識教育,以基礎性文理專(zhuan) 業(ye) 為(wei) 主,尤其是私立名校。
如果你懷著純粹的就業(ye) 目的進入藤校,結果往往會(hui) 失望。
這裏,我們(men) 不妨看一下哈佛的本科專(zhuan) 業(ye) 。哈佛一些應用型強的學院(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等)不招收本科生,這跟中國大學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哈佛大學有50多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分別是:
非洲和非裔研究,人類學,應用數學,藝術、電影和視覺研究,天體(ti) 物理,生物工程,化學和物理生物,化學,化學和物理,古典學,比較文學,宗教比較研究,計算機,地球和行星科學,東(dong) 亞(ya) 研究,經濟學,電子工程,工程科學,英語,環境研究和公共政策,民間傳(chuan) 說和神話學,德國語言和文學,曆史學,曆史和文學,環境科學和工程,曆史和科學,藝術和建築史,人類發育和再生生物學,綜合生物學、語言學、數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和機械工程,分子和細胞生物學,音樂(le) ,近東(dong) 語言和文學,神經科學,哲學,物理學,心理學,羅馬語言和文學,斯拉夫語言和文學,社會(hui) 研究,社會(hui) 學,南亞(ya) 研究,統計學,戲劇、舞蹈和媒體(ti) ,女性和性別研究
仔細看一下這些專(zhuan) 業(ye) 不難發現,除了幾個(ge) 工科類專(zhuan) 業(ye) 之外,很多專(zhuan) 業(ye) 可能在人們(men) 眼裏都是“無用”的專(zhuan) 業(ye) ;而如果不是選擇工科的學生,“好”專(zhuan) 業(ye) 選擇的餘(yu) 地就更小了。
從(cong) 這個(ge) 角度說,進美國藤校和畢業(ye) 後找個(ge) 高薪工作,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矛盾的。
那為(wei) 什麽(me) 還有那麽(me) 多人擠破頭想進藤校?
一部分學生是要繼續深造的,按照美國的教育體(ti) 係,本科階段接受基礎學科的“博雅”教育是必由之路。
因此以後研究生想讀醫學院的本科會(hui) 選擇生物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想讀法學院的會(hui) 選擇人文曆史專(zhuan) 業(ye) 。
另一部分學生,可能根本沒有考慮過專(zhuan) 業(ye) ,或者說根本沒有考慮過專(zhuan) 業(ye) 和就業(ye) 之間的關(guan) 係。
美國名校的教育目的,也不僅(jin) 僅(jin) 是培養(yang) 普通的“打工人”,而是希望畢業(ye) 生成為(wei) 各行各業(ye) 的領導人。
而在“文科生治國”的美國,專(zhuan) 業(ye) 技術背景顯然沒有能說會(hui) 道、領導能力來得重要。
可惜的是,這兩(liang) 種情況,總體(ti) 適合美國人而不適合中國學生。
中國學生進法學院、醫學院是難上加難,而要跟美國人比嘴皮子,更是毫無優(you) 勢。最終所能勝任的工作,大多是不太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計算機和金融(嚴(yan) 格地說,是數理分析)專(zhuan) 業(ye) 。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對絕大多數中國學生而言,如果把畢業(ye) 後首選留在美國工作,專(zhuan) 業(ye) 的選擇是十分有限的。
藤校的文科專(zhuan) 業(ye) ,往往麵臨(lin) 著“畢業(ye) 即失業(ye) ”的窘境,就業(ye) 優(you) 勢可能不如UIUC、Purdue、Univ. of Washtington的計算機專(zhuan) 業(ye) 。這個(ge) 現實,需要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前,有個(ge) 清晰的認識。
當然,現在也有學生不屑留在美國工作,而選擇回國。
而事實上,在這些年回國的名校學生中,我們(men) 見到了不少“偽(wei) 失業(ye) ”狀態的學生。這不是因為(wei) 他們(men) 找不到工作——相反,帶著美國名校的光環,不管哪個(ge) 專(zhuan) 業(ye) ,都可以輕輕鬆鬆在國內(nei) 找到工作。
問題是,什麽(me) 才算是自己滿意的好工作?如果收入一般,工作沒有挑戰性,很多人會(hui) 選擇果斷放棄。
所以對於(yu) 95後、00後而言,我們(men) 可能真的不能以簡單的崗位和收入去衡量其獲得感。
這裏我想到另外一個(ge) 學生,當年讀大學的時候,不顧父母的反對讀了一所藤校的社會(hui) 學,畢業(ye) 後回國,在國內(nei) 的銀行工作,最後還是不滿現狀,又跑去美國讀了個(ge) 社會(hui) 學博士,畢業(ye) 後在美國中部的一所大學任教。
從(cong) 收入來說,這所美國中部大學提供的薪資不能算高,但是對學生而言,這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