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國大學,GPA重要嗎?毋庸置疑,重要!
但是,具體(ti) 有多重要呢?
有些同學會(hui) 說——美國大學實行的是Holistic Review(多元化審查),會(hui) 綜合你的成績、文書(shu) 、活動、推薦信等等材料後擇優(you) 錄取,GPA雖然重要,但並不會(hui) 起決(jue) 定性的作用。
的確,在很多美國大學的官網上確實是這麽(me) 寫(xie) 的,例如普林斯頓大學?
? 入學需要最低平均績點、班級排名或考試成績嗎?
不需要。我們(men) 會(hui) 考慮所有這些措施,但僅(jin) 限於(yu) 每個(ge) 申請人的學校和情況。一般來說,我們(men) 最有前途的候選人往往會(hui) 獲得高分,並且在標準化考試中得分相對較高。
這些標準雖然很重要,但本身並不能全麵反映每個(ge) 學生的學業(ye) 成就或潛力。我們(men) 評估學生學術準備的各個(ge) 方麵。
事實就是,除了看到最開頭的“no”以外,我們(men) 更希望大家能夠關(guan) 注劃線處的表述——和你共同競爭(zheng) 的人往往都能夠拿出一個(ge) 比較高的分數。
不需要多解釋的情況是,當兩(liang) 位候選人的其他條件相差無幾,隨便誰去做招生官恐怕都會(hui) 選那份成績單更漂亮的;而往往會(hui) 被討論的就是:
當申請者的某些條件格外突出的時候,是否可以彌補GPA的短板?
答案是:從(cong) 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但你首先需要達到GPA的門檻標準(即便它可能不會(hui) 被公開的寫(xie) 在招生要求裏,但它確實存在)。
GPA:進入候選池的第一張入場券
一位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招生官曾經記錄了他審閱申請材料的全過程,並且計算了每個(ge) 環節所花費的時間——17分鍾,他總共花費了17分鍾審閱了這位同學全部的資料,包括因為(wei) 遇到了一個(ge) 小小的問題而導致重新計算多花的2分鍾。因此平均下來,招生官看完一個(ge) 學生的申請材料隻需要15分鍾。
然而,如果每個(ge) 申請者的材料都要耗費招生官15分鍾的時間,那麽(me) 一個(ge) 由15名招生官組成的招生辦,按照每天工作8小時,一周工作5天來計算的話,至少需要五個(ge) 月的時間才能處理完5萬(wan) 份申請。
而現實中,熱門大學在申請季收到的申請材料遠不止5萬(wan) 份——
22Fall,哈佛大學累計收到61,220份申請,哥大60,377份,康奈爾約71,000份!這還隻是私立院校,如果是熱門的公立大校,這個(ge) 數字更加是直線上升,以加州大學係統為(wei) 例,其中5所熱門分校——UCLA、UCB、UCSB、UCSD、UCI申請人數均突破10萬(wan) 人次!
這意味著,如果不使用一些篩選手段,如雪花片一樣蜂擁而至的申請材料根本不可能被審閱完畢!而GPA和標化成績,就是第一道門檻。
如果你的GPA和標化沒有達到學校預設的高度,那學校就會(hui) 認為(wei) 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撐你入學後的正常學業(ye) ,因此你的申請材料可能根本沒有辦法被讀完就直接被篩選掉了,哪怕你有再fancy的課外活動,再感人肺腑的文書(shu) ,沒有機會(hui) 被看到也是白搭。
首先是範圍,其次是順序。在哥大招生官日記中就提到——“審閱從(cong) GPA最高的學生開始進行”。
代入一下,當你作為(wei) 招生官連續兩(liang) 個(ge) 月看材料,是不是也會(hui) 產(chan) 生疲勞?如果前麵已經看過了非常優(you) 秀的簡曆,心理預期被抬高了,後麵是不是就很難再打動你?
所以,越是排在前麵的學生越能得到招生官全情的投入,而GPA就決(jue) 定了你“愛的號碼牌”的數字。
多高的GPA才能打動夢校?
說了這麽(me) 多,終於(yu) 要說到最關(guan) 鍵的了——究竟需要達到多高的GPA才能進入目標院校的候選池呢?
由於(yu) 大多數私立院校並不會(hui) 在官網說明自己的“底線”,所以我們(men) 可以通過CDS的數據,觀察每年被錄取的學生的平均GPA來推測什麽(me) 樣的水平可以入圍。以8所藤校的數據為(wei) 例: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預大學:3.93
Columbia University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4.14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學:4.18
Yale University耶魯大學:4.12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賓夕法尼亞(ya) 大學:3.85
Dartmouth College達特茅斯學院:4.07
Brown University布朗大學:4.05
Cornell University康奈爾大學:4.05
可以看到,盡管藤校官方並沒有列出“最低成績要求”,但能夠拿到offer的學生GPA都接近4.0,哥大、哈佛、耶魯三所院校更是平均超過4.1的恐怖水平。
而且,沒有任何一個(ge) 錄取藤校的學生會(hui) 是“平平無奇”的書(shu) 呆子,亮眼的GPA可能隻是他們(men) 最不起眼的一個(ge) 優(you) 勢。正如哥大招生官所說——成績優(you) 異也許是“好學生的征兆”,但絕不是“好學生的原因”。
對於(yu) 公立大學來說,由於(yu) 申請者更多,所以通常會(hui) 設立GPA的最低要求,例如加州大學要求州內(nei) 學生達到GPA 3.0以上,周外學生和國際生達到GPA 3.4以上。
但事實上,加州大學的錄取者遠遠不止這個(ge) 水平——從(cong) 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22Fall錄取到UCB的學生(25%-75%)GPA在4.17-4.31;UCLA則更加“分控”一些,錄取學生(25%-75%)GPA在4.21-4.33,有25%的學生以滿績的分數逐夢成功。
*注:加州大學GPA換算滿績為(wei) 4.33。
加州大學已經全麵取消標化成績的要求,因此GPA是非常重要的衡量學習(xi) 能力的指標。以北京、上海兩(liang) 地為(wei) 例,錄取到UCLA和UCB的同學GPA全部都在4.0左右!
“多元化招生”到底是什麽(me) 意思?
經常會(hui) 有人說,英國大學申請是“唯分數論”,與(yu) 之相對的就是美國大學的“多元化招生”。
但事實上,英國大學反而對成績單沒有額外的要求,例如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官方要求是“如果無法提供至少六門GCSE成績,則需要提交高中成績單”。
圖片來自:劍橋大學國王學院
反觀美國大學的要求,GPA管理是每一個(ge) 申請者基石一般的“重中之重”,因為(wei) 不能依靠一次兩(liang) 次大考臨(lin) 時抱佛腳,高中階段幾乎不能有任何一點鬆懈。
多元化招生不是不看學術,而是【不以學術為(wei) 唯一標準】。在學術過關(guan) 的學生身上,任何一個(ge) 領域的長板都可以成為(wei) 閃光點。而且,美國對學術的要求是更完整的,不糾結於(yu) 某一個(ge) 學術領域的絕對深度和精通,如果學生能夠在多個(ge) 學術領域都有一定的探索,也可以比肩單個(ge) 學術領域的精英,成為(wei) 錄取中有利的競爭(zheng) 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