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孩子的教育,至今仍有朋友吐槽。理由是美國的基礎教育太差,論基礎教育,世界上排名都糟糕。可是如果美國的基礎教育真有那麽(me) 差,何以會(hui) 在全球的教育成果上,占領到金字塔的頂端?這不符合邏輯。而關(guan) 於(yu) 美國小學生以"玩"為(wei) 主,更是產(chan) 生了深深的誤解。美國小學的孩子確實以"玩"為(wei) 主,但是如何"玩"呢?
01、被誤解的美國基礎教育
尚處於(yu) 學前班的弟弟和一年級的哥哥,每天都會(hui) 有至少半個(ge) 小時的作業(ye) ,包括閱讀、數學和單詞練習(xi) 等,偶爾還會(hui) 有科學類的project要做。
作業(ye) 量確實不算很多,關(guan) 鍵的不同在於(yu) ,引導做作業(ye) 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小學一年級的作業(ye) 中,單詞類的練習(xi) 裏,都加入了看圖、塗色、剪貼等手工類的環節。哥哥的單詞入門和句子練習(xi) 就是從(cong) 這類作業(ye) 開始的,從(cong) 未失去過興(xing) 趣。學前班弟弟的科學類Project,基本以動手操作、觀察和手工製作為(wei) 主。對孩子來說,就像玩。說實話,這類作業(ye) 做起來才叫難,才叫費時間。
他們(men) 倆(lia) 的數學計算,班上都給發了樂(le) 高方塊,實物的樂(le) 高和作業(ye) 上的樂(le) 高圖形同步,對於(yu) 他們(men) 對數學的形象理解很有幫助。小孩子數起樂(le) 高來,興(xing) 致勃勃,作業(ye) 基本都願意主動去開始。甚至在部分題目中,用樂(le) 高方塊來測量某個(ge) 物體(ti) 的長度,逐步引入乘法和倍數的意識(乘法還遠遠沒開始學)。
除了這些紙上作業(ye) 以外,其餘(yu) 的活動就更類似於(yu) "玩"了。學生幾乎每個(ge) 月都會(hui) 去一次戶外實地學習(xi) 場所,包括植物園、動物園、各類博物館、劇院等地。
這麽(me) 看下來,感覺美國學校的孩子,"玩"的確實比"學"的多。可是這些"玩"的背後,牢牢地拴著他們(men) "寓教於(yu) 樂(le) "的教學方式,也始終都在以引導學生們(men) 保持"探索欲望"和掌握"學習(xi) 能力"為(wei) 主。
02、學習(xi) 能力和知識能力孰輕孰重
說起學習(xi) 能力,以數學課程為(wei) 例。一種模式是,做一道數學題,學生隻要知道並理解計算的過程和答案就可以。
但是在美國,從(cong) 剛剛接觸到數學的學前班開始,就已經有涉及數學思維培養(yang) 的題目。到了一年級,一頁數學題做下來,哪怕一個(ge) 數字所代表的意義(yi) ,也要用圖形或實物反複演示。
上文提到的用樂(le) 高測量物體(ti) 長度,更是早早地就埋下伏筆,逐步引入從(cong) 加減到乘除的過程是如何構建的數學思維。以下兩(liang) 個(ge) 題目,是一年級數學題裏,讓學生去理解一個(ge) 數字的典型題。
還有一部分題目,以研究、探究為(wei) 目的,讓一年級的孩子就要開始做調研、出題目。
所以,輔導了兩(liang) 個(ge) 孩子大半年的作業(ye) 後,最深切的感受是,自認為(wei) 一個(ge) 成年人輔導小學生的作業(ye) ,當然不在話下。但有些題目卻讓人不得不三思再三思,費力又費神。因為(wei) 反複的探究型問題解答,以及要身體(ti) 力行去花時間做研究。
美國學生用在學習(xi) 上的時間低於(yu) 其他國家平均。遠落後於(yu) 第一梯隊的日本學生,而日本學生學習(xi) 時間隻有中國學生的三分之一。
但是從(cong) 基礎教育的內(nei) 容和方式上講,我看到的美國孩子,避免了被訓練成"在已知範圍內(nei) 獲取和存儲(chu) 知識的機器",從(cong) 小鼓勵擁有研究型學習(xi) 能力,得以繼續在"未知領域"進行自由探索的創造型人才。
我們(men) 愛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探索欲望和學習(xi) 能力,無論是對於(yu) 接受基礎教育的學生,還是已經踏入社會(hui) 的成年人,都是保持長期競爭(zheng) 力的核心。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