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藤校紛紛退出大學排名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哥大的排名醜(chou) 聞是徹底實錘了。

上周五,哥大正式承認,學校向US News遞交的數據裏部分存在錯誤,回應了今年2月哥大數學教授Michael Thaddeus對於(yu) 排名數據的種種質疑。

頂尖藤校連續退出排名,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麽(me) ?

比如,學校確實誇大了它的“小班教學”規模,以及擁有終身學位的教師比例,而這兩(liang) 個(ge) 因素都是排名考慮的重要因素。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教務長表示,學校未來將繼續發布common data set,但依舊認為(wei) 其教育的價(jia) 值“無法通過公分母式的指標來衡量”。

哥大和排名的愛恨情仇,由來已久。即使是哥大被移出了部分排名,大多數人也知道,近年來,哥大已經基本上都是全美前二前三的水準,和MIT、哈佛比肩。

但是,在稍微久遠一點的90年代,哥大雖然實力也不弱,但隻能排得到全美前15左右;哪怕是離現在稍近一些的2010年左右,哥大也隻能算得上全美前10。

本文將從(cong) 事件回顧開始,依次分析排名問題、名校與(yu) 排名機構、排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參考排名

哥大排名事件回顧

近幾年哥大排名的攀升,一方麵確實和學校自身的一些改變有關(guan) ,比如申請人數增加、學校基建翻新、大牛教授持續摘得行業(ye) 內(nei) 大獎等等。但是,也有不少人質疑哥大排名的提升,大有摻水分的可能性在。

今年2月,哥大數學教授Michael Thaddeus發表了一篇萬(wan) 字小論文,列舉(ju) 出了哥大遞交給US News作為(wei) 排名參考標準數據的種種問題。

比如,課堂規模方麵,US News給出的要求是隻有包含至少一名本科生的課堂才能納入統計,然而哥大遞交的數據裏並沒有說明這一點;

比如,哥大宣稱教職員工學曆100%都有Ph.D或者終生學曆,然而根據哥大官網的統計,至少有66%的教職員工最高學曆隻有學士或碩士,結合教職工人數,有Ph.D或者終生學曆的人最多也就占了96%;

比如,教學經費方麵,哥大全美排名第九,每年支出為(wei) 三百萬(wan) 美金;實際上,這些經費大部分都花在了研究生的個(ge) 人research項目上,和US News意圖衡量的給到本科學生的經濟援助並不相符......

其實仔細看看,這些都是十分低級的糊弄手段,隻要有心人去對比一下學校官網展出的信息、遞交給政府的信息和給US News的數據,就能發現貓膩。

問題出現在哪呢?

那為(wei) 什麽(me) 這種問題沒有早就被爆出來呢?很簡單,因為(wei) 數據都是學校自己自願遞交的......

無獨有偶,今年,同為(wei) 藤校的賓大也在不久之前爆出醜(chou) 聞。賓大的一名學生在校報The Daily Pennsylvanian上發表文章,宣稱賓大也有同樣也存在排名數據造假的嫌疑。

該學生稱,賓大在提供給US News的師生比數據方麵存在明顯的“鑽空子”行為(wei) 。根據US News的要求,師生比在排名因素裏占了9%的比重,其中,隻有“法律、醫學、商業(ye) 和其他獨立研究生或專(zhuan) 業(ye) 課程的教職員工,也就是隻教授研究生水平的學生的一部分教授”可以被排除在教職工人數之外。

而賓大正是在這一點鑽了空子:作為(wei) 一所公立大校,賓大有大量針對不同學生群體(ti) 的各種各樣的項目。於(yu) 是,在遞交統計數據時,賓大有意地隻統計了本科生的人數,從(cong) 而降低了師生比。

紛繁複雜的數據一個(ge) 個(ge) 核實起來非常困難,所以像這樣提高排名的“小手段”在美國大學之中似乎已經成了一個(ge) 人人皆知的秘密。

名校與(yu) 排名機構的火藥

今年,除了哥大外,各大學校都和排名係統之間摩擦不斷。7月,10所美國大學都被移出了US News排名,原因均是部分數據“不準確”。

這份“黑名單”中,本科生院存在問題的學校分別有:

Northland College;

We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

Villanova Universi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Morrisville;

Whitman College

研究生院的數據存在問題的學校有:

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醫學院;

University of Virginia醫學院;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nschutz醫學院;

The nursing school of Alverno College醫學院。

這些大學幾乎存在的數據問題大多都是報低了畢業(ye) 生貸款率、報高了畢業(ye) 率和某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學生人數。無疑,這樣的“錯誤”對學校肯定是有利的。

而這樣的事情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19年,就有5所大學也被爆出同樣的操作,其中就有大家熟悉的UCB。

除了美國名校和排名係統產(chan) 生分歧之外,部分內(nei) 地大學也表示“不和排名玩兒(er) 了”。今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蘭(lan) 州大學三所學校相繼宣布不再參與(yu) 國際大學排名。

大學和排名係統間的撕逼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是像今年這樣原本排名還不錯的大學公開宣布和排名係統分道揚鑣,以及排名係統和知名大學的“假數據”杠上的情況,往年可不多見

那麽(me) ,究竟是排名係統本身存在問題,導致大學紛紛棄其而去,還是大學們(men) 因為(wei) 自己排名不好看、虛假數據被識破麵子掛不住,索性掀翻了棋盤呢?

排名到底靠不靠譜

作為(wei) 國際學生,排名無疑是我們(men) 了解美國大學最常用也是最快捷的渠道。現在,國際上最常用的排名係統有四家:US News, QS, Times,AWUR,每家排名的衡量指標都稍有不同。

US News 因為(wei) 是做全美大學排行起家的,所以的全美最佳大學參考標準和全球最佳大學參考標準略有不同,而且衡量因素較多,相對來說比較詳細。其中,全美最佳大學和全球最佳大學的參考標準分別是:

頂尖藤校連續退出排名,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麽(me) ?頂尖藤校連續退出排名,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麽(me) ?

頂尖藤校連續退出排名,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麽(me) ?頂尖藤校連續退出排名,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麽(me) ?

如果學校所遞交的數據嚴(yan) 格反映了各大排行榜衡量因素,那麽(me) 最看重學術的應該是ARWU,其中衡量因素幾乎都是反映教育質量和教職員工水平。相應地,本科課堂質量及畢業(ye) 生就業(ye) 方麵可以能沒有很好地反映出來;

US News則更加強調學校的國際化水平(國際名譽、引用率等等);而且,美國起家的US News,對於(yu) 美國大學的排名參考價(jia) 值肯定大於(yu) QS和THE。有些在US News上能排到全美top30的,在其他榜山可能200名開外。

然而,以小班精英教學著稱的文理學院和小型私立學校在US News排行中可能會(hui) 吃虧(kui)

QS和THE本出自一家,結合了學術和就業(ye) 的參考價(jia) 值。相對來說,QS更注重學校名氣。但這兩(liang) 家排名都會(hui) 更加偏好英聯邦(英國,澳洲)的學校,世界前20幾乎都被英美學校均分。

近幾年的各大排名更是容易讓人一頭霧水。從(cong) 2022年開始,US News、QS等多個(ge) 排名就開始了“端水”模式,除了top5之外,基本上每隔一兩(liang) 位就會(hui) 排名持平的兩(liang) 三所甚至四五所學校,根本無法對比出同一個(ge) 檔位學校的優(you) 勢劣勢。

因此,對世界各地大學的水平梯隊完全不熟悉,隻是想獲得一個(ge) 概觀的同學們(men) ,可以先參考各大排名榜單。如果是已經鎖定了一定範圍的同學,則可以多參考官網、學生評價(jia) 等,去做具體(ti) 的school research,從(cong) 而判斷學校是否適合自己。

看待排名

單個(ge) 排行榜的爭(zheng) 議已經是共識了,但是對比多個(ge) 排行榜來看,top20和top50重疊率高的幾所大學,學校的實力也不會(hui) 差到哪裏去。此外,可以綜合US News, QS等名氣大榜以及一些更多地從(cong) 學生生活的角度來評價(jia) 的榜單,結合各家所長,school research就會(hui) 得到比較公正客觀的結論。

而且,除了學術實力之外,校園生活體(ti) 驗、周邊環境是每個(ge) 同學必須要考慮的因素,畢竟是大家將來要生活四年的地方。說到這就不得不安利一些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幾個(ge) 大學學術排名之外,比較“接地氣”的排行榜了:

Niche

比起一些用濫了的排名標準,比如師生比、論文引用率之類,Niche大學排行榜的衡量標準明顯更加“實用”,既有專(zhuan) 業(ye) 排名,也有分各個(ge) 州的好大學排名,還有根據校園生活、學生種族組成和經濟條件、最佳教授等等。

Niche排名數據的來源均是經過篩選,排除極端值和不準確值之後的用戶反饋和學生反饋,可以說是代表著最真實的學生體(ti) 驗,非常有利於(yu) 大家在兩(liang) 個(ge) 排名相似的大學之間做比較。

The Princeton Review

普林斯頓評論的排名也是走了相同的“接地氣”路線,包括了最受歡迎的學校、最具幸福感大學、最佳大學城體(ti) 驗、最佳課外活動體(ti) 驗等等。

普林斯頓評論的排名數據來源也是基於(yu) 學生的調查反饋,采用了五分製量表,充分反映就讀學生的日常生活感受。

其他建議可能是:

排名≠申請難度≠本科教育質量

專(zhuan) 業(ye) 排名>綜合排名

選校中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不隻有學校的綜合實力和知名度,還有學校的特定專(zhuan) 業(ye) 的資源。有些大學雖然綜合排名沒有並不突出,但在某個(ge) 領域上可能是業(ye) 內(nei) 公認的target school,可千萬(wan) 不要再排名裏錯過這些大學!

比如,被大家常常當成“備胎”的伊利諾伊香檳,工科和CS都是可以媲美藤校的水平,申請難度也極高;全美排名50+的匹茲(zi) 堡大學哲學係世界top5;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商科、工程等等專(zhuan) 業(ye) 都是全美top10……

像US News,Niches等排行榜都會(hui) 開設專(zhuan) 業(ye) 排名,如果已經確定專(zhuan) 業(ye) 的同學不妨從(cong) 大學特定領域的表現去選校,而不用太在意綜合排名。

雖然看起來老調常談,但是就算否認了排名的參考價(jia) 值,還是有同學會(hui) 習(xi) 慣性地把排名高低等同於(yu) 申請難度,這就會(hui) 直接導致後申請季的一些強烈“落差感”:我一個(ge) 衝(chong) top10的人,為(wei) 什麽(me) 會(hui) 被一所top50的學校拒?

原因很簡單,雖然綜合來說排名越高的學校的確越難申請,但是從(cong) top20到top50絕不意味著申請難度降低。比如,紐大和波士頓大學等留學生非常搶手的學校,雖然排名不比藤校,但是如果要把它們(men) 當成保底,那基本是保不住的。

同樣,一些研究型大學的質量是靠著業(ye) 內(nei) 大牛校友和教授的論文研究提上去的,但這並不代表本科教學體(ti) 驗就會(hui) 好。尤其是一些公立大校,就算教授再出名,在千人大課上坐在後排記筆記的體(ti) 驗絕對沒有在一些私立學校小課堂中和教授一對一討論問題來得有用。

又是一年申請季拉開帷幕,最近各大排行榜們(men) 也都在更新2023年的第一手數據。在這個(ge) 節骨眼兒(er) ,也希望2027er們(men) 能正確拿捏排名,選到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國TOP15大學如何看待高GPA和高SAT成績學生?

下一篇

英美澳本科申請條件匯總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