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學期的開啟, 不少學校開始更新各項校內(nei) 政策。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美國多所知名大學不約而同地宣布更換將進入校長更換時間。不僅(jin) 如此,其中的不少學校已經啟動了尋找繼任校長的進程。
美國大學的校長任免權基本都取決(jue) 於(yu) 學校自身。但此次多所高校近乎同一時間進行“換屆”,實屬罕見。
據Stilphen了解,已經宣布離任時間的高校包括哈佛、MIT、哥大等。
01、哈佛大學校長宣布將於(yu) 2023年6月卸任
哈佛大學現任校長---勞倫(lun) 斯·巴科(Lawrence S. Bacow)在今年早些時候宣布自己將在2023年6月卸任哈佛校長一職。
勞倫(lun) 斯出生於(yu) 1951年,今年71歲。於(yu) 2018年7月出任哈佛大學第29任校長,迄今已有4年。
勞倫(lun) 斯是主修法律,分別在MIT(麻省理工)和哈佛獲得本科和研究生學位。他在畢業(ye) 後進入MIT,並在MIT工作長達24年之久。20多年間,勞倫(lun) 斯從(cong) 一位普通教師成長為(wei) MIT的教務長。
2001-2011年,他出任塔夫茨大學校長。
2011年起勞倫(lun) 斯成為(wei) 哈佛董事會(hui) 成員,並於(yu) 2018年擔任校長職位。
02、MIT校長宣布將於(yu) 2022年底卸任
無獨有偶,MIT校長拉斐爾·萊夫(L. Rafael Reif)也在今年年初宣布了自己將於(yu) 2022年底卸任MIT校長一職的消息。
拉斐爾從(cong) 2012年5月出任MIT校長以來,正好10年。拉斐爾來自委內(nei) 瑞拉,本科畢業(ye) 後赴美留學,於(yu) 1979年在斯坦福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後,第二年便進入MIT工作,開啟40年任教生涯。
03、哥大校長將於(yu) 2022-2023學年結束後離任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校長李·布林格(Lee Bollinger)也已宣布,自己將在2022-2023學年結束之後離任。
今年76歲的布林格同樣也是一位法律專(zhuan) 家,他本科畢業(ye) 於(yu) 俄勒岡(gang) 大學,之後進入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深造,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畢業(ye) 後任教密歇根大學,並於(yu) 1987年出任密歇根大學法學院院長。
此後由於(yu) 1994年出任達特茅斯學院校長,1996年重回密歇根大學出任校長,2002年出任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校長。
布林格任職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校長一職已經整整20年載,他也是美國曆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大學校長之一。
不僅(jin) 如此,賓夕法尼亞(ya) 大學、萊斯大學、芝加哥大學、普渡大學等大學都已經在過去一年中完成校長換屆。
迄今年起,據不完全統計,達特茅斯學院、波士頓大學、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塔夫茨大學、佛羅裏達大學、匹茲(zi) 堡大學也都宣布現任校長將在2022-2023學年結束後卸任。
除了任職到期之外,也有美國媒體(ti) 指出:經過疫情,不少美國大學在招生、教學、籌款、和疫情防控等方麵都正麵臨(lin) 著許許多多的挑戰。
04 、美國大學如何選拔校長?
一般來說,美國大學校長的任免權取決(jue) 於(yu) 學校自身(雖然公立大學會(hui) 受到所在州教育主管部門的製約,但學校本身還是掌握大部分自主權)。
我們(men) 將以哈佛大學為(wei) 例,為(wei) 大家詳細介紹美國大學校長選聘過程:
哈佛現任校長勞倫(lun) 斯將於(yu) 2023年6月離任,目前繼任校長的選拔工作已經啟動。日程如下:
2022年7月7日,哈佛大學向哈佛師生、校友等發出新校長選拔的通告。通告中號召所有哈佛社區的成員就以下事項積極地向校方提供建議:
01 繼任校長未來幾年需要麵對的機會(hui) 和挑戰
02 下任校長應當具備的品質、能力和經驗
03 你認為(wei) 值得認真考慮的校長候選人
這份校長選拔的通告由哈佛大學的“校長選聘委員會(hui) ”主席Penny Pritzker發出。
Penny Pritzker不僅(jin) 是哈佛校友,她也是Harvard Cooperation的成員,她坐擁億(yi) 萬(wan) 家族企業(ye) 資產(chan) ,同時也在奧巴馬執政期間出任商務部長。
校長選聘委員會(hui) 是美國大學在聘選新任校長時成立的臨(lin) 時委員會(hui) ,組織內(nei) 的成員都來自該學校的核心決(jue) 策組。
除此之外,我們(men) 需要了解的是,美國大學的核心決(jue) 策組,通常架構於(yu) 校長、副校長等學校管理層之上。
在哈佛大學內(nei) ,有兩(liang) 個(ge) 董事會(hui) 性質的機構:一個(ge) 是Harvard Cooperation,其中包括13名成員,是校內(nei) 核心決(jue) 策部門;
另一個(ge) 機構叫做Board of Overseers,內(nei) 含32名成員,成員均是哈佛校友,並且該機構是重要的谘詢顧問。
這兩(liang) 個(ge) 機構的絕大部分成員都是各路“權貴”,不是身價(jia) 億(yi) 萬(wan) 的富豪捐款人,就是社會(hui) 地位顯赫人物。哈佛大學真正的幕後“老板”,就是這些人。
此次哈佛大學“校長選聘委員會(hui) ”共有15名成員組成,其中包括校12名Harvard Cooperation成員(校長除外)和3名Board of Overseers的成員。
除了核心的“校長選聘委員會(hui) ”之外,哈佛大學還成立了“教授谘詢委員會(hui) ”和“員工谘詢委員會(hui) ”,前者由15名哈佛現任教授組成,後者由17名行政管理人員組成,這些成員的職能是在校長選聘過程中提供建議。
此外,哈佛還成立“學生谘詢委員會(hui) ”,用於(yu) 聽取學生的建議。完成這些委員會(hui) 的組建後,哈佛大學就開始下任校長的選聘流程。
初選的候選人提名來自不同渠道,分別來源於(yu) “校長選聘委員會(hui) ”,師生校友推薦,還有來自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的推薦,哈佛將在全球範圍內(nei) 選聘合適的繼任校長人選。
通過密集的溝通和麵試,這個(ge) 名單最終被縮減至幾十人。經過多輪的與(yu) “校長選聘委員會(hui) ”溝通,以及持續的內(nei) 部討論,“校長選聘委員會(hui) ”最終會(hui) 投票選出新任校長。
然而“校長選聘委員會(hui) ”選出的新任校長,還必須通過Board of Overseers全體(ti) 成員的投票批準,才能正式生效。
以上整個(ge) 篩選流程,需要花費至少半年的時間。
美國大學的權力核心機構是董事會(hui) ,而校長則相當於(yu) 是公司中CEO的角色。因此,擴大學校的影響力、獲得更多捐款、有效管理教學科研是其核心工作。
美國大學眾(zhong) 多,即便是常青藤名校,學校之間的競爭(zheng) 也十分激烈。在哈佛大學2006年選聘校長的過程中,最後的候選人包括了來自賓大、劍橋、普林斯頓等高校的高層(校長、教務長等)。
除了在候選人視野寬廣之外,美國大學校長的流動性很強,我們(men) 可以看幾個(ge) 例子:
▲ 現任賓大校長Liz Magill本科畢業(ye) 於(yu) 耶魯,在弗吉尼亞(ya) 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之後在佛吉尼亞(ya) 大學長期任教15年,2012年-2019年出任斯坦福法學院院長,之後重回佛吉尼亞(ya) 大學出任教務長,直至2022年7月出任賓大校長。
▲ 現任康奈爾大學校長Martha E. Pollack本科和研究生分別畢業(ye) 於(yu) 達特茅斯學院和賓夕法尼亞(ya) 大學,2017年從(cong) 密歇根大學教務長一職換至康奈爾大學擔任校長。
▲ 現任紐約大學校長Andrew Hamilton在英國劍橋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後,分別任教於(yu)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等;2009年重返英國擔任牛津大學副校長,2016年被“挖”至紐約大學,擔任校長至今。
▲ 現任南加州大學校長Carol L. Folt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和戴維斯分校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學業(ye) ,2012-2019年,出任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校長,2019年出任南加州大學校長至今。
這也是美國大學良性競爭(zheng) 的體(ti) 現。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