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藝術史除了應對考試還有什麽用?

藝術史,沉重又充滿學術的詞匯,經常與(yu) 枯燥、艱澀、刻板等詞語相關(guan) 聯,心照不宣地出現在聽眾(zhong) 的腦海中。

學習(xi) 藝術史,除了應對考試,它還有什麽(me) 用?

藝術史,它是一門以藝術(建築、繪畫、雕塑、攝影、工藝美術)為(wei) 對象的人文社科課程。 神秘的三星堆中的青銅麵具是外星人嗎?達·芬奇畫中的蒙娜麗(li) 莎是真的在微笑嗎?包豪斯與(yu) 極簡主義(yi) 的關(guan) 係是? 這些,都是藝術史感興(xing) 趣的話題。

學習(xi) 藝術史,其實就是學習(xi) 一種觀看和思考方式的訓練。

通過係統的訓練讓我們(men) 從(cong) 視覺信息中提取比沒經過這種訓練的人更多的信息,並且通過語言轉述出來。 另一方麵,也在訓練我們(men) 如何把看到的一切圖像抽象成具體(ti) 的小問題,並且知道到哪裏找資料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普通觀眾(zhong) 看一幅畫,評價(jia) 是喜歡或者不喜歡,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愛好者可能會(hui) 講一下作者生平,繪畫風格,甚至創作背景故事,甚至美術背景的觀眾(zhong) 能關(guan) 注到畫麵,顏色,構圖,技法,顏料。這是一些“事實”,或多或少通過資料梳理,我們(men) 總能找到相關(guan) 信息。但是藝術史訓練的卻是在掌握這些“事實”的基礎上,考察我們(men) 能問出什麽(me) 問題。

從(cong) 宏觀來看,藝術史所記錄的就是人類在長期的生活勞作與(yu) 實踐中遺留下來的“痕跡”。

我們(men) 一方麵把曆史上出現的關(guan) 於(yu) 藝術的情況進行記錄、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麵借助曆史上出現過的所謂的藝術來研究曆史、文化和人性。

通過閱讀文獻和觀察藝術作品, 了解藝術家、藝術作品和藝術流派,分析作品的材料、創作意圖和文化背景,並熟練地用自己的口頭或書(shu) 麵語言將自己的研究表達出來。

藝術史是經過選擇的。 不是曾出現過藝術作品、藝術家都會(hui) 被寫(xie) 入“藝術史”,隻有那些被選擇、被肯定、被論述的藝術作品、藝術運動、藝術家才會(hui) 被載入藝術史。 因此,藝術史中必然包含著人類的智慧精華,我們(men) 尋著這條軌跡便可以摸索到人類思想進化的前因後果,這也就證明了上文提到的借由藝術去研究人類的發展史。

學習(xi) 藝術史的過程中,我們(men) 看待它的角度和方式,構成“變量”。藝術史並不是一連串史實的疊加,也不是數位大師作品的羅列,而且整個(ge) 藝術的發展是也不是技術熟練程度的發展史,而是觀念和要求的變化史。藝術史是流動的,它始終在強調的就是“變”。貢布裏希說:“理解藝術永無止境,總有新的東(dong) 西尚待發現。” 如此以來,藝術史就不是一個(ge) 舊有的既定存在,而是一個(ge) 可以常讀常新的變量史。

這個(ge) “新”並不是在於(yu) 它會(hui) 給我提供新的故事,而是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和曆史時期去看待某一主義(yi) 或流派的時候,我們(men) 會(hui) 產(chan) 生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進而產(chan) 生新的觀念和新的維度。

如果說學習(xi) 中國美術史的緣起,大概是為(wei) 了可以看明白故宮博物院裏的字畫。那麽(me) 世界藝術史為(wei) 我們(men) 打開的大門,就更為(wei) 廣闊與(yu) 宏觀了。無論是敦煌石窟壁畫還是犍陀羅佛造像,亦或者是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ya) 大教堂的內(nei) 部裝飾及建築結構,再或是戈雅或者康定斯基的繪畫,這些對我們(men) 而言,並不僅(jin) 僅(jin) 是一件藝術品,他們(men) 背後凝結的人類文明與(yu) 思想智慧,是讓人著迷的誘惑。

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吳冠中先生曾言:“審美的缺失,是一種新的無知文盲不多,美盲很多。” 學習(xi) 藝術史,就是在打地基,通過夯實美學基礎,實實在在掌握研究對象,並進行有效的分析,從(cong) 而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世界所有重要的綜合性大學中都設有藝術史學科,並將藝術史相關(guan) 的課程作為(wei) 人文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提供給全校其它專(zhuan) 業(ye) 的學生。 甚至,連清華大學這樣以理工類學科為(wei) 主要優(you) 勢的綜合性大學,都在2017年將 “藝術史” 的經典讀物—— 貢布裏希的《藝術的故事》作為(wei) 禮物,以開學校長贈書(shu) 的形式送給學生。

藝術史如同“地基”,紮實的基本功才能決(jue) 定“上層建築”。 藝術界日新月異,發展得越快,我們(men) 越要增進對藝術史的了解和理解。它可以拓寬我們(men) 思維的廣度和寬度,形成一股內(nei) 驅力,甚至能夠決(jue) 定我們(men) 在藝術研究的道路上可以走多遠。

結語  

上世紀初,北大校長蔡元培提倡 “以美育代宗教”,努力把美育推廣成為(wei) 大學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的一個(ge) 必要的組成部分。100年以後,這個(ge) 傳(chuan) 統已經逐步成為(wei) 中國的大學教育方針的一個(ge) 組成部分。1986年,北京大學率先成立藝術教研室,規定每一個(ge) 本科的學生必須修完兩(liang) 個(ge) 學分的藝術課程,才能夠畢業(ye) 。

2020年12月7日,教育部在京召開貫徹落實新時代學校體(ti) 育美育文件工作推進會(hui) ,對教育係統抓好中辦、國辦《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落地落實進行安排部署。

教育部在2022年的工作要點中更是提出了:“強化美育教師隊伍建設,開展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建設一批美育名師工作室。”藝術史,作為(wei) 美育的基礎,培養(yang) 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複合型分析能力,一種史學觀,一種審美力!一種走進美術館、博物館、畫廊、藝術中心,可以看懂作品的學科,一種走進品牌服裝店、家具店、珠寶首飾店可以欣賞設計師初衷的學科。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國留學和美國留學哪個性價比更高?

下一篇

264人獲獎 20人入選省隊!第39屆物理競賽上海賽區獲獎名單發布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