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yu) 國內(nei) 的核心期刊索引(如北大核心、CSSCI期刊)類似,國外也有主流的三大索引,即SCI、SSCI和A&HCI。
其中SSCI覆蓋包括人類學、法律、經濟、社會(hui) 科學、曆史、地理等55個(ge) 領域,收錄的期刊以人文社科類為(wei) 主。作為(wei) 人文社科類的研究生,發表SSCI論文不僅(jin) 能體(ti) 現作者最基本的英文寫(xie) 作能力,同時也能體(ti) 現學生在邏輯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本次根據自己SSCI論文寫(xie) 作和投稿的經驗,從(cong) 以下三個(ge) 方麵進行闡述:
01、中英文論文的區別
其實中文論文與(yu) 英文論文並沒有什麽(me) 本質區別,都是從(cong) 摘要引言出發,通過提出問題,最後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
對於(yu) 實證分析的論文來說,中英文論文的研究框架是類似的,中文論文包括引言、文獻綜述、研究方法與(yu) 數據來源、實證分析、結論與(yu) 啟示,英文論文包括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Material and method、Result、Discussion和Conclusion,基本上一樣都不能少,唯一不同的就是寫(xie) 作方式的不同,英文論文需要我們(men) 用英語進行寫(xie) 作,這對我們(men) 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
那麽(me) ,對於(yu) 英語不好的同學來說,如何發表SSCI論文呢?我們(men) 在寫(xie) 第一篇SSCI論文的時候,往往會(hui) 思考這樣一個(ge) 問題:先寫(xie) 中文論文,然後翻譯成英文還是直接寫(xie) 英文論文?我的建議是如果經費充足的話或者導師可以報銷的前提下,我們(men) 可以先寫(xie) 中文然後把翻譯工作交給專(zhuan) 業(ye) 的潤色公司完成。
然而如果經費不充足或者導師不給報銷,我們(men) 就直接寫(xie) 英文論文。那對於(yu) 英語水平較差的同學來說,直接寫(xie) 英文論文豈不是難上加難嗎?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men) 要學會(hui) 模仿。
尋找到你的研究領域的頂級的幾篇文章,最好是和你的研究主題類似的或者研究方法相契合的,因為(wei) 寫(xie) 論文的套路其實都是相仿的,我們(men) 尋找到主題或研究方法類似的文章進行模仿,其主體(ti) 內(nei) 容大概都相同,我們(men) 通過模仿論文的寫(xie) 作風格、固定的句式以及參考文獻的排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們(men) 在選擇文章進行模仿時,一定要選擇多篇文章,探究文章結構的相似點,並進行模仿寫(xie) 作,這樣可以有效降低重複率。
02、SSCI論文寫(xie) 作過程
一篇標準的SSCI論文,主要由Title、Abstract、Introduction、Literature review(research hypotheses)、Methods、Results、Conclusion、Acknowledgments、Reference(Literature Cited)等部分構成。與(yu) 中文論文類似,在這裏還是重點講解Abstract、Introduction和Literature review的寫(xie) 法,其餘(yu) 部分稍微帶過。
1、寫(xie) 作過程--Abstract
Abstract在科研論文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很多優(you) 秀的期刊,閱讀摘要,隻需數分鍾,就能決(jue) 定這篇稿件的生死(決(jue) 定是否送審)。
Abstract部分內(nei) 容需要精簡,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結果以及政策啟示等內(nei) 容,一般以150-200字為(wei) 宜。下麵通過一些例子,更能清晰地掌握SSCI論文中Abstract的寫(xie) 作注意事項。
Abstract部分一定要簡潔明了地表述全文的內(nei) 容,時態以一般過去時為(wei) 主,但結論部分由於(yu) 是科學客觀的,應用一般現在時表達,注意時態的一致性。
此外,SSCI論文Abstract部分全篇都應該采用第三人稱,還有一些如標點符號表達以及句子規範性的問題需要注意。
圖源:《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圖源:《Land Use Policy》
2、寫(xie) 作過程--Introduction
SSCI論文中Introduction部分主要聚焦四個(ge) 問題,即介紹研究背景--提出研究問題--闡述研究目的--介紹剩餘(yu) 部分內(nei) 容。
介紹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介紹的目的是闡述論文主題與(yu) 廣泛的研究領域的聯係,突出該研究主題的重要性。通常的寫(xie) 作範式是先指出該研究主題較為(wei) 寬泛的研究事實,然後再逐步深入探討。同中文論文類似,研究背景的介紹通常也是基於(yu) 文獻綜述,分析該領域現有的研究進展。
文獻綜述的長度與(yu) 期刊要求、文章類別以及研究領域相關(guan) ,有的期刊會(hui) 單獨成章,有的期刊則會(hui) 把文獻綜述放在引言部分。
以本人在《Sustainability》上發表的《Evaluation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Eco-Efficiency of Resource-Based Cities--A Case Study of Typical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China》一文為(wei) 例,闡述SSCI論文Introduction部分的具體(ti) 範式。
圖源:《Sustainability》
首先,闡述研究背景,即在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不僅(jin) 是資源型城市的保證和載體(ti) ,也是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製約因素。然後分析資源型城市在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方麵存在的問題,如資源枯竭、水土流失等,進而引出下文的研究問題--探究資源型城市生態環境問題。
由於(yu) Literature review部分單獨成章,因而在此不過多敘述。提出研究問題基於(yu) 研究背景,指出某個(ge) 問題或現象研究的價(jia) 值,進而將聚焦研究主題(即指出研究問題),能夠讓讀者明了作者的研究活動和研究路徑。
提出研究問題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幾種:一些需要完善的重要課題;以往研究涉及但未深入探究的問題;以往研究相悖的觀點或理論,需要進一步完善才能解決(jue) ;已有研究可擴展的領域、可完善的方法或技術等衍生出的研究問題。
圖源:《Sustainability》
接上文,指出世界各國對於(yu) 環境政策的重視,闡述研究問題的意義(yi) 和重要性。進一步,指出生態效率評價(jia) 對城市的生態恢複、產(chan) 業(ye) 轉型、提高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yi) ,提出研究問題--分析資源型城市生態效率問題。
圖源:《Sustainability》
其次,通過梳理文獻,從(cong) 研究視角、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麵進行創新,采用超效率DEA方法對評價(jia) 資源型城市生態效率。並根據資源開發周期將資源型城市劃分為(wei) 多個(ge) 階段,進一步揭示了生態效率動態演變的階段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理論和實踐創新。
闡述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重要性在於(yu) 使讀者能夠知曉該研究主題的貢獻度或創新性,能夠將研究主題細化。
一般而言,“引言”通常是最後撰寫(xie) 的部分。作者需要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運用實證分析方法來驗證假設問題,進而得出研究結論,並基於(yu) 討論不斷完善研究結果。最後根據文章的邏輯框架以及研究結論來撰寫(xie) “引言”部分內(nei) 容,從(cong) 而使得“引言”部分內(nei) 容能夠貫穿全文。
介紹剩餘(yu) 部分的內(nei) 容這部分基本上在所有的SSCI論文中都會(hui) 闡述,能讓讀者從(cong) 引言就可以知道論文的整體(ti) 研究框架,具體(ti) 的寫(xie) 作格式,如下:Ex: This article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Section 2…3…4…5.The rest of this study is organized as follows: Section 2…3…4…5.
3、寫(xie) 作過程--Literature Review
Literature Review對於(yu) SSCI論文來說必不可少,而且都是單獨成章的。撰寫(xie) Literature Review的目的是總結與(yu) 自己文章相關(guan) 的研究成果,包括每個(ge) 研究所涉及的具體(ti) 問題、研究思路及研究成果。我們(men) 在撰寫(xie) Literature Review部分內(nei) 容的過程中,需要思考以下問題:
- 我的文獻檢索範圍是否足夠廣,能確保找到所有相關材料?它是否足夠窄,可以排除無關的材料?我所使用的資料的數量與我的論文長度是否相稱?
- 這些學者們的觀點有什麽共同點?有什麽差異?我是否批判性地分析了我所使用的文獻?
Literature Review部分的撰寫(xie) 不能隻是列出和總結它們(men) ,而是要評論,討論優(you) 缺點,進而突出本文的創新點。
在撰寫(xie) Literature Review時,有一些固定句型,可以使用到。例如:在回顧前人的相關(guan) 研究時可以使用Many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或者Several authors have undertaken... by means of a statistical approach solving...等。
在陳述以往研究的局限性時可以使用However, there is little definite information concerning...或者However, previous research in this field has been limited/restricted to...等。
在闡述現有研究的相同點或不同點時可以使用...could possibly be achieved with further study...或者Further research is still required with respect to...等。
對於(yu) SSCI論文Literature Review部分的寫(xie) 作範式基本與(yu) 中文論文類似,這裏不再舉(ju) 例說明,具體(ti) 的參考範式,大家可以通過Web of Science、Springer、Elsevier等數據庫,查找論文進行模仿撰寫(xie) 。
4、寫(xie) 作過程--Methods,Results、Discussion、Conclusion
SSCI論文中Methods、Results和Conclusion部分與(yu) 中文論文類似,這裏也不再過多介紹。Conclusion部分的一般格式如下:Our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1)(2)(3)(4)…….最後,有的期刊還要求要寫(xie) 出論文局限性,即Limitation,沒有要求的可以不寫(xie) 。
這裏重點強調一下Discussion部分的撰寫(xie) ,這與(yu) 中文論文還是有區別的,一般中文論文沒有這部分。
SSCI論文中Discussion部分是對論文內(nei) 容的再討論,針對這部分內(nei) 容,我們(men) 可以采取“結構四步法”進行撰寫(xie) :
(1)重述結論和成果,再一次將論文實證結果進行闡述;
(2)結合現有文獻,對比你的研究結論與(yu) 以前研究結論,尋找出相同點或不同點,讚同現有研究結論還是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進步;
(3)列出論文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或未來的研究方向,並針對局限性提出解決(jue) 方法;
(4)對於(yu) 此研究結論,如果改變假設條件或者研究對象,提出新的問題,並建議進一步研究。
基本上Discussion部分是按照“結構四步法”進行撰寫(xie) ,能夠使你的論文更具有吸引力,更能給予讀者以深刻的啟發和引導。
03、SSCI論文投稿流程
SSCI論文寫(xie) 好之後,經導師批閱修改後,有經費的可以將論文進行潤色,增加論文的專(zhuan) 業(ye) 性或者向英語專(zhuan) 業(ye) 的同行請教。總之,論文經過無數次的修改潤色後,就可以進行投稿了。
SSCI論文投稿簡要來說流程如下:
(1)選擇你中意的期刊,登錄該期刊的網址,注冊(ce) 用戶名,設定密碼;
(2)準備好Manuscript、Title page、Cover letter,推薦審稿人,上傳(chuan) 論文稿件及相關(guan) 附件;
(3)等待審稿(不同的期刊,不同的周期,最短的一個(ge) 月,最長的有一年半的,保持心態淡定,同時寫(xie) 其他論文);
(4)返修通知或拒稿;
(5)對照審稿意見按要求修改論文,一般都會(hui) 成功錄用。
推薦重點參考文獻的作者,尤其是出現頻率高的作者
(注:如果你的論文被錄用,會(hui) 增加該位審稿人的論文被引數)以《Land Use Policy》期刊為(wei) 例,講解一下投稿範式。
首先從(cong) 中國知網中的外文期刊導航,搜索《Land Use Policy》,打開期刊。
圖源:外文期刊網
圖源:《Land Use Policy》
在打開《Land Use Policy》之後,注冊(ce) 用戶名,設定密碼,並成功登陸,可以了解期刊的選題指南、投稿論文的格式等內(nei) 容。
在論文投稿之前,請務必按照期刊規定的格式對論文進行排版,外文期刊投稿比中文要嚴(yan) 謹的多,基本上每個(ge) 期刊都會(hui) 從(cong) 標題到參考文獻依次說明,圖表格式等等。
因為(wei) 大部分SSCI期刊規定,如果不按照要求排版論文,將在technique check時就被打回來,讓繼續排版好,甚至直接拒稿。在對論文進行排版之後,按照期刊規定,準備好Manuscript、Title page、Cover letter等內(nei) 容,進行投稿。
與(yu) 中文論文相比,英文SSCI論文投稿多了Title page和Cover letter。Title page,也就是標題頁,一般包含以下內(nei) 容:
- 完整標題;
- 小標題(沒有可忽略);
- 作者署名、單位等信息;
- 通訊作者信息;
- 致謝。
當然,不同期刊可能會(hui) 有所區別,具體(ti) 項目投稿時參照作者指南。Cover letter是在初次提交稿件的時候,寄給期刊編輯的一封信。在SSCI論文投稿的一般情況下,期刊編輯都是先瀏覽Cover letter,然後再看稿件內(nei) 容,進而對論文判斷是否送審,所以Cover letter在論文投稿過程中很重要。
Cover letter部分撰寫(xie) 格式如下:
首先需要向編輯說明你的論文全稱以及想要投稿的期刊全稱,注意需寫(xie) 清楚期刊和文章的全名;
其次是對於(yu) 文章主要內(nei) 容的概括,包括論文的研究目的與(yu) 意義(yi) ,論文研究創新之處,以及為(wei) 何要投稿該期刊等內(nei) 容,這部分主要是吸引編輯;
然後就是一些必要的聲明,如道德標準、專(zhuan) 投以及作者之間不存在利益衝(chong) 突等;
最後在結尾處要詳細添加作者信息,確保萬(wan) 無一失。
Cover letter部分的寫(xie) 作範式如下:
Dear Dr.(編輯的名字)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the attached manuscript entitled “文章名”, which we wish could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期刊全稱”.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文章的主要內(nei) 容). This is significant because i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We hope this paper is suitable for your journal and that the findings will be of interested to the readers.(概括文章的主要結論、創新點,以及為(wei) 什麽(me) 契合該期刊的主題等內(nei) 容).
This study meets the ethical guidelines and legal requirements of China. I would like to declare on behalf of my co-authors that the manuscript has been submitted solely to this journal, has not been published previously, and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or in press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in whole or in part.(一些必要的聲明,如道德標準、無一稿多投等內(nei) 容)
The authors have no conflicts of interest to declare, have all read the approved the manuscript, and agree with its submission.(文章所有作者同意投稿且沒有利益衝(chong) 突)
We would be very grateful if the submitted manuscript could be reviewed and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期刊全稱”.Your kind consideration is greatly appreciated.(對於(yu) 編輯的感謝)With best wishesYours Sincerely
(日期)
(落款)
順利投稿之後,剩下的就是等待審稿了,後麵的流程大體(ti) 與(yu) 中文論文投稿類似。我們(men) 需要明白,論文投稿被拒是常事,要練就“拒無霸”的心態。
好的文章一定是修改出來的,基本上一篇SSCI論文能夠順利發表至少需要經曆2次修改,有的3次,甚至更多,而且英文期刊審稿人比中文期刊審稿人要更嚴(yan) 謹,會(hui) 提出很多細致且有難度的問題。就以我在《Sustainability》上發表的論文來說,一共經曆了3次修改(大修1次,小修2次),第一次3個(ge) 審稿人提出了將近30條修改意見,給了2個(ge) 星期的修改時間,我修改好返回後。
第二次反饋的意見是小修,審稿人比較認可第一次的修改稿,又提了一些修改意見,比較好修改。根據審稿意見一條一條的修改,最終得以順利發表。雖然論文修改的過程很痛苦,但是卻能夠大幅度提升文章的質量和水平,也能讓我們(men) 有所收獲。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些外文數據庫: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數據庫、Elsevier ScienceDirect數據庫、Springer LINK全文數據庫、Wiley-Blackwell電子期刊等。
最後,我想說的是,同中文論文一樣,SSCI寫(xie) 作與(yu) 投稿同樣也是一個(ge) 漫長的過程,我們(men) 需要有坐“冷板凳”的耐心,腳踏實地,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多寫(xie) 多投,其實,SSCI論文並沒有那麽(me) 難,關(guan) 鍵在於(yu) 你敢寫(xie) 敢投。學術成長之路,你不是一個(ge) 人在奮戰!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