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往期都是介紹獨立的書(shu) 籍。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在芝加哥大學擔任終身教授、在藝術史學界注定會(hui) 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巫鴻教授。
本人對巫鴻教授及其作品的了解是在和某一位上海的同學申請藝術史專(zhuan) 業(ye) 的過程中,與(yu) 該同學及其父親(qin) 交流學習(xi) 的結果,在此匿名感謝二位。
簡介
巫鴻教授發表了大量關(guan) 於(yu) 中國傳(chuan) 統藝術和當代藝術的文章。他對中國傳(chuan) 統藝術和現代/當代藝術的興(xing) 趣使他嚐試用不同的方式將這些傳(chuan) 統上分離的階段整合到新的藝術曆史敘事中,例如他的《早期中國藝術和建築的紀念性》(1995)、《雙屏風:中國圖案藝術的媒介和表征》(1996)、《重塑北京:天安門廣場:政治空間的創造》(2005)、《廢墟的故事》:《中國藝術與(yu) 視覺文化的存在與(yu) 缺失》(2012)和《放大:中國攝影史》(2016)。
他正在進行的幾個(ge) 項目都遵循這一方向,探索藝術媒介、圖畫形象和建築空間之間的相互關(guan) 係,中國藝術和視覺文化中缺席與(yu) 存在的辯證關(guan) 係,以及藝術話語與(yu) 實踐之間的關(guan) 係。
巫鴻,美國芝加哥大學東(dong) 亞(ya) 藝術中心主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智庫藝術博物館谘詢策展人。他是美國藝術與(yu) 科學學院和美國哲學學會(hui) 的當選成員,也是美國和中國許多研究機構和博物館的董事會(hui) 和顧問委員會(hui) 成員。
作品
由於(yu) 巫鴻教授作品眾(zhong) 多,且重點不盡相同,但每本都有閱讀的價(jia) 值,今天就把他的作品全部介紹給大家。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