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men) 在接觸到美本升學的時候,一定繞不開的一個(ge) 詞就是GPA. 我們(men) 在給學生做規劃和選校的時候也會(hui) 反複強調GPA的重要性,但是GPA到底怎麽(me) 算,很多同學和家長都是一頭霧水。
實際上,申請的時候,我們(men) 並不需要自己計算GPA,學校的Counselor(升學老師)會(hui) 幫我們(men) 把9-11年級完整的成績單上傳(chuan) 給大學,一般AP體(ti) 係的學校會(hui) 按自己的體(ti) 係計算出一個(ge) GPA值放在成績單上,大多數IB和Alevel學校則不會(hui) 。如果計算GPA,高中必須在成績單或者School Profile(學校檔案)上標注GPA的計算方式。
那麽(me) 如果同學們(men) 想了解自己目前的GPA情況,有沒有比較常見的GPA計算方式呢?
下麵我們(men) 通過一些例子來幫助大家了解。
加州大學係統是非常受中國同學們(men) 喜歡的一個(ge) 公立大學係統,它的GPA隻計算10和11年級的成績,如果科目成績是A,則得4分,B得3分以此類推,每個(ge) 等級不再區分+-,比如A+/A/A-,都得4分。
如果所修的科目為(wei) AP、IB或者Honors等高難度課程,可以額外加一分,比如如果修了AP的微積分AB得了A,可以得到5分,具體(ti) 見下表。
Letter Grade | Points | AP/IB/Honor etc. |
A | 4 | 5 |
B | 3 | 4 |
C | 2 | 3 |
D | 1 | 2 |
F | 0 | 0 |
舉(ju) 例來說:如果某位同學,一個(ge) 學期修了5門課,拿到了3個(ge) A和2個(ge) B,那總得分是3*4+2*3=18分,18除以科目總數5等於(yu) 3.6,這就是該生的不加權(unweighted) GPA。
而加權(weighted) GPA就是把我們(men) 上述的課程權重加進去,如果這5門課中有3門是AP課程,那額外可以得到3分,總得分就變成了18+3=21分,21除以科目總數5等於(yu) 4.2,這就是該生的加權GPA。
這是一個(ge) 非常簡單的GPA計算方式,實際過程中,還會(hui) 涉及一些細分規則。針對有些高中把很多課程都標定為(wei) 高難度課程的設置,加州係統也設定了封頂值,每個(ge) 學年,高難度課程所加的分數不能超過4分。
同樣以上文的學生為(wei) 例,本學年選修了3門AP課,那一個(ge) 學期就可以加3分,兩(liang) 個(ge) 學期應該加到了6分,但在加州大學係統計算的時候,所加的分數別限製在4分。
高中在計算GPA的時候一般不會(hui) 設定這種上限,所以我們(men) 有的時候能看到一些學霸的GPA達到了驚人的4.4或者4.6這種值,主要就是因為(wei) 他們(men) 所選AP等高難度課程較多且基本都拿到A。
雖然加州設定了封頂值,但是不代表選更多高階的課程就沒有意義(yi) 了,選課難度也是大學審核錄取的重要參考因素,而且東(dong) 部的名校也沒有封頂GPA之說,所以同學們(men) 還是應該在能力範圍挑戰最高難度的課程。
百分製GPA
另外有些體(ti) 製內(nei) 的高中或者美高成績單是百分製的,那成績單傷(shang) 必須附上換算體(ti) 係,比如常見的90-100對於(yu) A,80-89對應於(yu) B等等,方便大學理解和換算。
美國其它的高中和大學,一般每個(ge) 等地還會(hui) 再細分成3個(ge) 等級,每個(ge) 等級對應到相應的GPA值,見下表。
Letter Grade | Score | Points |
A+ | 97-100 | 4.3/4.0 |
A | 94-96 | 4.0 |
A- | 90-93 | 3.7 |
B+ | 87-89 | 3.3 |
B | 84-86 | 3.0 |
B- | 80-83 | 2.7 |
C+ | 84-86 | 2.3 |
C | 84-86 | 2.0 |
C- | 70-73 | 1.7 |
D+ | 67-69 | 1.3 |
D | 64-66 | 1.0 |
D- | 60-63 | 0.7 |
F | 0-59 | 0.0 |
如果是不加權的GPA,隻要把所有科目的得分相加除以總的科目數就可以了。如果是加權GPA的話,有的學校是跟加州係統一樣,高難度的課程額外加一分;有的則是高難度的課程乘會(hui) 以一個(ge) 係數換算,比如AP課程乘以1.2,Honors課程乘以1.1,比如某門AP課程拿了A,加權的分值應該是4.0*1.2=4.8,以這個(ge) 值計入總數來計算。兩(liang) 種方式所計算出來的GPA也不一樣。
我們(men) 還是以上文同樣的例子來算,修了5門課,拿到了3個(ge) A和2個(ge) B,其中2個(ge) A和1個(ge) B的科目是AP課程,如果按照第二種方式算的話應該是——(4.0+4.0*1.2+4.0*1.2+3.0+3.0*1.1)/5=3.98, 跟第一種計算方式的4.2相比,就低了很多。
注意事項
計算的過程中還有兩(liang) 點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學校會(hui) 開設不同學分值的課程,比如正常的科目學分是1分,一些選修課分值隻有0.5,那在計算的時候,記得要把那些0.5的科目按0.5門課來算;
大學比較偏向於(yu) 按4.0的體(ti) 係來考慮不加權GPA,所以有些高中和大學,會(hui) 把A+跟A一樣,對於(yu) 到4.0的分值,也不是4.3,如果有學霸的成績單上有很多A+,在這種體(ti) 係上算GPA是略微有些吃虧(kui) 的。
對於(yu) 申請美國方向的Alevel和IB的同學來說,高中的成績單基本上不會(hui) 計算GPA,事實上也並不需要計算,因為(wei) 這兩(liang) 個(ge) 體(ti) 係有自己的分數評估方式。
但因為(wei) 有些高中會(hui) 采用IGCSE+IB的高中設置,很難按照單一體(ti) 係來評估。大家如果實在想算的話,可以按照哈佛大學內(nei) 部評審中采用的GPA算法,見下表。
A-Level | IB | GPA |
A* | 7 | 4.3 |
A | 6 | 4.0 |
B | 5 | 3.0 |
C | 4 | 2.0 |
D | 3 | 1.0 |
總結
最後,我們(men) 再提醒一下大家,高中階段的學術表現是大學錄取中單一要素裏權重最高的項目,大家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但同時也沒有必要過度在乎GPA的PK,我是4.1,我同學是4.2,是不是他就一定比我有優(you) 勢?答案是否定的,還要結合選課的難度,申請方向,考試成績,校內(nei) 的其它因素以及申請策略等等一起考量。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