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ge) 時代,一個(ge) 留美本科畢業(ye) 生能有多少種選擇?申研、直博、工作?這些選擇並不是平級的,而是有排序的。從(cong) 目前我們(men) 接觸到的學生來看,申研似乎正在成為(wei) 本科生最優(you) 先的選擇。
而另一麵,美國的好企業(ye) 也樂(le) 於(yu) 將更多的招聘名額分配給高學曆學生。美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目前有35%的美國人(美國居民)擁有本科學曆,而擁有研究生學曆的美國居民比例已經上升到13.1%,這一數據在2015年隻有9%。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過去10年,攻讀研究生學位的人數一直在增加。
人們(men) 不斷提高的學曆形成了一種“憑證式”就業(ye) 市場,碩士學位被稱為(wei) “新學士學位”。這種就業(ye) 積壓,甚至會(hui) 把學術學位擠壓到原本高中學位就能勝任的就業(ye) 場景中,進而把競爭(zheng) 層級逐層傳(chuan) 遞。
數據參考:https://www.census.gov
看起來,繼續讀書(shu) 似乎是學生與(yu) 名校或名校生的雙向奔赴,但讀書(shu) 熱的背後也存在兩(liang) 個(ge) 明顯的問題。
其一,以本科生為(wei) 首的年輕人都爭(zheng) 先將讀研作為(wei) 首要選擇,這是一種好現象嗎?是否會(hui) 導致大學越來越像高中?其二,當越來越多的名額給了高學曆學生,普通學生想通過學曆實現留美或者獲得好工作,也不得不加入學曆躍升的賽道,這是否會(hui) 造成幾年後學曆水平升級?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men) 采訪了幾位美本生,有的學生申請到了研究生,有的是直博生…一起聊聊問題。
注:因為(wei) 采訪人數有限,不代表所有美本生的求學路經
讀研就是緩兩(liang) 年,為(wei) 進入社會(hui) 多做一個(ge) 鋪墊
在申請大學的時候,國內(nei) 學生和家長過分盯著大學名次,在托福、SAT等考試上廝殺,把時間和精力全部窮盡,隻為(wei) 了可以申請到喜歡的大學,卻很少想到學生到了18歲之後到底應該選擇如何的人生。
中國學生到了美國之後,更是陷入早早pk的賽道,不信你在美國抓住一個(ge) 中國留學生,問他最近在幹嘛?科研實習(xi) 文書(shu) 推薦信GRE….
深夜依舊繁忙的紐約,每一盞燈都有一個(ge) 故事
Cindy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目前本科一年級,研究生申請的事情已經開始了謀劃,但她實在是不知道如何開展,因為(wei) 在申請本科的時候都是父母和留學機構一手給她包辦,她甚至都不知道未來自己要申請什麽(me) 專(zhuan) 業(ye) …因此向熟悉的學長學姐溝通申請研究生如何做準備,她了解到了GPA、GRE、實習(xi) 經曆、科研、推薦信、文書(shu) ……
但她忽略了一件事:她研究生到底要選擇申請什麽(me) 專(zhuan) 業(ye) ?她是迷茫的,最終得出一個(ge) 結論,不管什麽(me) 專(zhuan) 業(ye) ,隻要是名校就行,可以讓她在學校裏呆幾年,不要去吃職業(ye) 內(nei) 卷的苦,卷不動,可以在這個(ge) 期間為(wei) 進入社會(hui) 打下一個(ge) 堅實基礎。
有這樣想法的學生實在太多…但打鐵還須自身硬,無論是本科畢業(ye) 找工作,還是研究生畢業(ye) 找工作,都首先要有非常強的職業(ye) 目標。
Cindy目前在某大牛教授的課上大肆展示自己,目的就是為(wei) 了得到大牛教授推薦信而努力。這無需感覺到害羞,我們(men) 中國人想要做某件事時,早在幾年前可能就想到了方法,在美國的留學生也完美學到了做事要趁早的精髓,大學一年級就開始謀劃3-4年後的出路。
繼續讀書(shu) 隻為(wei) 了拒絕國內(nei) 工作的畸形打拚
Bella、Caroline、Zoey分別是加州公立學校、BU、Vandy的學生,問起她們(men) 一定要來美國留學,而且要盡力讀書(shu) 留下的原因,可能很多在看文章的夥(huo) 伴都有相似的觀念:國內(nei) 房價(jia) 過高,行業(ye) 內(nei) 卷嚴(yan) 重、職場歧視…與(yu) 其在國內(nei) “做社畜”,不如留在美國繼續讀書(shu) 獲取工作簽獲取留美機會(hui) 。
Bella:美國生存對我實際更容易,我是完完全全的普通人,在國內(nei) 我雖然也會(hui) 找到不錯的工作,但在國內(nei) 拚命付出可能不會(hui) 有太多回報,我身邊本科回國的學長學姐給我的反饋基本都不是那麽(me) 正麵,因為(wei) 和他們(men) 競爭(zheng) 崗位的可能都是國內(nei) 知名度較高的研究生,而在國內(nei) HR眼中,我的學校可能沒有國內(nei) 某些學校強,就算付出非常大的努力,也很難在國內(nei) 一線城市靠自己的努力買(mai) 到房子…而在美國,機會(hui) 相對平對,並且隻要你敢想,回報往往是超去預期的。目前碼農(nong) 有12-20萬(wan) 刀一年工資,賺美刀它不香嗎?
Caroline:更可怕的是國內(nei) 職場性別歧視問題。如果對事業(ye) 有追求的話還是待在北美比較好。可能有人會(hui) 和我杠印度人抱團,歧視華人之類的,相比國內(nei) 很多女生每天都在“女人還是回家生孩子帶孩子”之類的氣氛下,我寧願待在美國熬身份,跟印度人鬥。我有個(ge) 學姐在某大廠工作,很有能力,但很多項目都輪不到她,學姐努力表現自己進行爭(zheng) 取領導同事反而會(hui) 覺得學姐不安分,對她進行排擠…
Zoey:996真的是我吐槽國內(nei) 工作環境繞不開的話題了...簡直是人生的hard模式。大二回國進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做實習(xi) 生,沒想到做實習(xi) 生的期間,我的工作時長達到了10h每天,每天的薪水隻有200/天,期間我的頭發瘋狂掉…因為(wei) 我在美國學cs,我相信目前一定有一大部分人美本+國外cs master這一條留學路徑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如果我的專(zhuan) 業(ye) 在國內(nei) 發展,我很大可能會(hui) 去互聯網公司做程序員。就目前的國內(nei) 互聯網公司的形式來看,我個(ge) 人認為(wei) ,就大廠而言,工作的壓力是愈發巨大的、保障的手段是相當缺失的、公司的壓榨是及其要命的、晉升的渠道是逐漸狹窄的。大部分人可能都會(hui) 在996的環境下煎熬,我希望未來有一天國內(nei) 的互聯網環境會(hui) 改善。可是我們(men) 什麽(me) 時候才能吃到果子呢?
雇主更傾(qing) 向於(yu) 招收高學曆背景學生
近兩(liang) 年,由於(yu) 疫情使得人才市場也需要人們(men) 不斷更新知識技能。以企業(ye) 管理專(zhuan) 業(ye) 舉(ju) 例,本科生的中等年薪就3.7萬(wan) 美元,幾乎是最低端的工作,而且失業(ye) 率高達7.1%,而同一專(zhuan) 業(ye) 的碩士學位持有者,中等年薪8萬(wan) ,翻了一倍還多,失業(ye) 率僅(jin) 4.3%。更別說商業(ye) 、醫療、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在這些行業(ye) 碩士學位對就業(ye) 更有顯著助力,在入職時普遍比本科生起薪更高,並升職潛力更大,使繼續讀書(shu) 的人似乎越來越多,造成繼續讀書(shu) 的人越來越多了。
美國勞工統計局預測,2022年將有18%的工作需要碩士學位。基於(yu) 自身職業(ye) 的長期規劃,越來越多人考慮提升文憑:考取研究生。
Chris從(cong) 某紐約州學校畢業(ye) 之後,為(wei) 了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權力,繼續讀書(shu) 成為(wei) 了某藤校的研究生。
Kevin是個(ge) 直博加州理工的天才學生,早在大學期間就發表了高質量的論文,早早獲得知名教授的認可,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教授的實驗室成為(wei) 了他的學生,未來他是打算進入頂級企業(ye) 實驗室做研究。
Alice,為(wei) 了能在疫情中留在美國,投遞過上千份簡曆,麵試過上百家公司都沒有機會(hui) ,隻能退而求次之,繼續讀書(shu) 增加求職的機會(hui) 。
可當你問他們(men) “這一切是否值得”時,他們(men) 都會(hui) 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在美國這些年,去不同的城市旅行,在酒吧表演音樂(le) 劇,去特定的某一天裸奔….讓我的人生更加豐(feng) 富,也讓我有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看世界的角度。Life is short and I only live once!
雖然繼續讀書(shu) 已經成為(wei) 美本學生未來比較重要的選擇,我也明白學習(xi) 就有競爭(zheng) ,這是正常的。但是功利性非常強的競爭(zheng) ,我總覺得不是非常好的現象,這會(hui) 妨礙正常的學習(xi) 交流。中文係的學習(xi) 應該帶著強烈的興(xing) 趣投入進去,它是一個(ge) 愉快的過程,但是功利性太強會(hui) 降低這種效果,隻希望大家在繼續讀書(shu) 時,帶著喜歡的一些因素去做選擇。
但我也明白整個(ge) 求學氣氛有點壓抑,但一時半會(hui) 兒(er) 也找不到更好的解決(jue) 方式。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留學教育的終點在哪裏?本科已經不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終點。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