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科研論文是描述原始研究成果的書(shu) 麵報告,展示成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撰寫(xie) 科研論文是每個(ge) 科研人都必須要經曆的。
如何寫(xie) 好科研論文?
除了有好的思路之外,閱讀文獻、論文組織結構、表述語言與(yu) 風格、數據與(yu) 表格借用的論文工具、論文修改與(yu) 迭代、科研論文的重點與(yu) 比賽答辯、選擇合適的期刊與(yu) 會(hui) 議投稿等方麵,每一個(ge) 細節點都是撰寫(xie) 出優(you) 秀的科研論文的基礎。
針對這些論文書(shu) 寫(xie) 的關(guan) 鍵點,本專(zhuan) 題教大家如何去完成教科研論文,該如何去下手,希望能給我們(men) 做項目的科研中學生一個(ge) 參考和借鑒!本期,主要介紹科研入門和文獻工具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
學術是一場對首創權的追逐,換句話說,科研其實是一個(ge) 賦權的過程,通過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不斷拓展人類知識的邊界。如果把人類積累的知識比作海洋的話,每個(ge) 科研工作者都隻是裏麵的一條小魚,魚兒(er) 在大海中四處遊弋汲取營養(yang) ,自身的生長又為(wei) 其他魚兒(er) 供了養(yang) 料。科研入門主要了解是學術界基本情況的介紹,主要講解科研過程,文獻工具介紹工具類別及其使用方法,穿插分享奇思孵化導師的一些閱讀習(xi) 慣和經驗。
科研入門
俗話說萬(wan) 事開頭難,對於(yu) 想要做科研的中學生來說,如何開始自己的課題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那麽(me) ,我們(men) 先從(cong) What、Why、How 三個(ge) 問題入手來對科研下個(ge) 淺顯的定義(yi) ,闡述科研入門。
What?所有獲取知識的過程都可以叫做研究,包括出新概念、發現新現象、解決(jue) 新問題、出新理論等等。按照與(yu) 人類日常生活的密切程度不同,可以分為(wei) 基礎研究(例如基礎醫學研究)和應用研究(例如電氣工程等工程學科研究)。
Why?對於(yu) 學術界的研究人員來說,研究是職業(ye) 和事業(ye) 。對於(yu) 在其他領域工作的人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科研訓練習(xi) 得的方法可以用於(yu) 其所從(cong) 事的工作。對於(yu) 普通的現代公民,科研訓練帶來的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視角。對於(yu) 學生而言,研究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生產(chan) 和更新的過程,做一個(ge) 高效的學習(xi) 者。
How?不同學科有不同的研究傳(chuan) 統,人文學科更多使用曆史學的方法,自然學科工程學科更多使用科學的方法。研究需要搜集材料,研究材料的來源包括訪談、調查、書(shu) 籍、期刊雜誌、數據庫、圖書(shu) 館、實驗等等。
從(cong) 三個(ge) 維度了解科研的開展的基本內(nei) 容,再從(cong) 時間維度上談談科研的一般過程。
科研過程
Step1: 發現問題,確立課題方向
發現你所關(guan) 切的問題,並且對問題進行初步的描述和限定,確立課題方向。
對於(yu) 第一次 踏上研究旅程的人來說,通過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和討論,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彎路(例如 選題太大、現有研究條件無法支持等等)。
Step2: 資料搜集和文獻綜述
這一步耗時、費力、枯燥、繁瑣,但是對後期研究的有序開展大有助益,研究者通過能獲取的各種渠道搜集關(guan) 於(yu) 課題的信息,可以是參加研討會(hui) 、論壇、會(hui) 議,也可以是閱讀文獻,逐漸形成相對明晰的課題框架以及研究思路。隨著調查的深入,研究者會(hui) 湧現許多新想法,會(hui) 對現有研究進行反思出批評,最後形成一份比較詳實的文獻綜述。
Step3: 出當前研究的目標
在上一步的基礎上,權衡現有的研究條件和研究者的個(ge) 人興(xing) 趣,通過可行性分析,確定具體(ti) 可行的研究目標。研究條件主要包括設備設施、材料零件等等。
Step4~6: 實驗設計分析,撰寫(xie) 文檔紀錄
實驗設計、實施、數據測量和分析,並撰寫(xie) 文檔進行紀錄。
這一步耗時、費力、枯燥、繁瑣,但是對後期研究的有序開展大有助益,研究者通過能獲取的各種渠道搜集關(guan) 於(yu) 課題的信息,可以是參加研討會(hui) 、論壇、會(hui) 議,也可以是閱讀文獻,逐漸形成相對明晰的課題框架以及研究思路。隨著調查的深入,研究者會(hui) 湧現許多新想法,會(hui) 對現有研究進行反思出批評,最後形成一份比較詳實的文獻綜述。
Step7: 討論評估,得出結論
通過將當前實驗獲得的結果與(yu) 文獻結果進行對比討論,對當前實驗的成果和不足進行評估,最終得出實驗結論。
Step8: 文檔撰寫(xie) ,學術交流
文檔不僅(jin) 是對之前全部工作最全麵的紀錄和歸納,更是為(wei) 新一輪 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學術交流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學者訪問、演講、海報、期刊、書(shu) 籍等等。
科研是一個(ge) 從(cong) 選題、文獻輸入、整合論證(實驗)、成果輸出的實驗過程,不僅(jin) 涵蓋科研本身,準確檢索分析文獻部分,作為(wei) 一種包含複雜過程的技能,是很難一次性掌握,需要多次鍛煉中成長。
科學研究是具有傳(chuan) 承性的,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是科研新生們(men) 開啟學術大門的第一步,其中的關(guan) 鍵是查找和發現學科內(nei) 有代表性的文獻。
文獻閱讀
文獻閱讀作為(wei) 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科研過程中至關(guan) 重要的一環。通過搜索、閱讀、管理文獻,科研工作者可以了解彼此的工作進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開展研究。在這一部分,我們(men) 將從(cong) 研究者的角度,分別介紹文獻搜索、文獻管理、文獻閱讀、文獻綜述這四個(ge) 前後承接的過程中涉及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其中穿插分享一些我的個(ge) 人經驗。
首先,文獻搜索。在研究的不同階段,需要搜索不同類別的文獻信息,相應的需要用到不同種類的搜索工具。例如,剛接觸一個(ge) 新領域時需要快速對該領域的全貌有個(ge) 把握,這時候最好閱讀幾篇該領域大牛寫(xie) 的 review 文章,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ei) 對該領域的曆史發展、 研究現狀、結構脈絡有個(ge) 全麵的把握,為(wei) 研究課題的確立供有價(jia) 值的參考。review 文章一 般由該領域的學術權威執筆,引用量相對較高,文章很長,標題涵蓋範圍比較大,信息量豐(feng) 富。研究者可以利用 Google Scholar 搜索作者、作者所屬機構、文章標題、文章發表年份等 關(guan) 鍵信息獲取 review 文章。
在研究課題確立後,可以從(cong) review 文章的參考文獻出發,廣泛地搜集與(yu) 研究課題相關(guan) 的討論各個(ge) 子話題的文章,從(cong) 而逐步明確課題框架和研究思路。這些文章討論的話題一般較小,文章較短,引用量小,但發表年份較新,討論領域的前沿問題。研究者可以利用學校圖書(shu) 館購買(mai) 的數據庫或者 Sci-Hub 獲取這些文章的摘要或全文信息。
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可能需要重新學習(xi) 許多新理論、新方法,這時候閱讀相關(guan) 主題的書(shu) 籍是很有幫助的。這些書(shu) 籍包括教材、學術專(zhuan) 著、會(hui) 議論文集等等,一般由一個(ge) 領域的資深學者編纂,含金量高,但這些書(shu) 一般頁數超級多,讀者有重點地閱讀相關(guan) 章節即可。
這些書(shu) 籍一般可以通過三種渠道獲取:圖書(shu) 館借閱、向出版社或者書(shu) 商購買(mai) 、利用 libgen 下載電子版本。除此之外,下載專(zhuan) 利全文一般使用 Google Patent,查找一般信息使用 Google 或者 Bing,查找視頻使用 Youtube,這幾個(ge) 是奇思孵化導師經常使用的搜索工具。WorldCat、Orbis、Statista 這幾個(ge) 針對特定信息的搜索工具,感興(xing) 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
隨著研究的開展,研究者需要對不斷擴大的個(ge) 人圖書(shu) 館進行組織、管理、更新,這個(ge) 過程有助於(yu) 研究者知識結構的建立和完善。當個(ge) 人圖書(shu) 館的規模很小時,例如 100 篇以下文章,使用文件夾就可以了,但當文章數目超過 100 篇時,專(zhuan) 業(ye) 的文獻管理工具就變得必要起 來了。主流的文獻管理工具,例如 Endnote、Zotero、Mendeley、NoteExpress,其基本功能 包括文獻導入、信息檢索、數據庫關(guan) 聯、索引生成、閱讀、筆記、歸類、智能推薦、社交、 多平台同步等等。
對於(yu) 文獻管理和文獻閱讀,推薦使用Mendeley,將下載的所有文檔保存在電腦的同一個(ge) 文件夾下,並將該文件夾添加到 Mendeley的監視目錄裏,這樣隻要放入該文件夾的文檔,Mendeley會(hui) 自動導入、並與(yu) 相應的數據庫進行關(guan) 聯,自動補充諸如期刊名稱、發表年份等出版信息,大大節約了研究者花費在修改文檔名稱、完善文檔信息上的時間。
在閱讀的過程中,研究者可以通過筆記的形式將個(ge) 人的反思、看法、收獲記錄下來,為(wei) 之後文獻綜述的撰寫(xie) 做準備,筆記工具有很多,例如筆記本、備忘錄、OneNote、印象筆記等等,讀者挑選一款得心應手的即可。如 OneNote,包含在 Microsoft Office 套件中,使用簡單,兼容性強。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人經曆的過程不一樣,成功的途徑和程度不一樣,看待問題的高度不一樣,因此給科研新手的建議也會(hui) 不一樣。科研新手需要憑自己的判斷力並結合自身情況去甄別建議是否值得自己采納。如果一些建議能為(wei) 己所用,那麽(me) 有可能在保證起點高的同時,讓科研過程更紮實,讓成功更穩健。
科研工作是一項綜合的係統工程,可以使一個(ge) 人的許多能力得到質的提高。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