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劍橋大學筆試落下帷幕,麵試環節也離我們(men) 越來越近了~而麵試作為(wei) 衝(chong) 刺牛津劍橋的“最後一道關(guan) ”,大家千萬(wan) 不能掉以輕心!
本期就以劍橋大學自然科學專(zhuan) 業(ye) 生物方向的模擬麵試以及牛津官網公布的生物化學/生物的麵試案例及思路為(wei) 例,與(yu) 大家共同梳理牛劍生物與(yu) 生化方向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麵試細節與(yu) 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的申請有所幫助~
01、劍橋自然科學專(zhuan) 業(ye) 生物方向麵試流程
首先,在麵試一開始,麵試官會(hui) 和申請者明確麵試流程以及一些注意事項,比如需要申請者確定麵試場地沒有其他人在場且確保已經關(guan) 閉了其它設備。
整個(ge) 麵試大約會(hui) 持續25-40分鍾左右,麵試的主要部分為(wei) Academic Section,在麵試最後也會(hui) 預留一些時間給申請者提問。
圖片來源 Sidney Sussex College官網
在麵試中,麵試官會(hui) 提一些和生物相關(guan) 的問題,如果申請者對問題中所涉及的知識不熟悉是完全正常的,麵試官想看到申請者在遇到這類問題時是如何思考的。如果申請者對問題表示不理解或者沒聽清,可以直接提出。
圖片來源 Sidney Sussex College官網
麵試的第一個(ge) 問題可能和申請者的PS有關(guan) ,或是由一些General Question開始,如最近申請者是否有比較感興(xing) 趣的視頻或書(shu) 籍。
圖片來源 Sidney Sussex College官網
如視頻中的申請者,在PS中寫(xie) 到the Miller and Euler experiments,麵試官希望她可以就這個(ge) 主題做一些拓展,並闡述一些自己的想法。在這個(ge) 過程中,麵試官是想考察申請者對自己PS內(nei) 容是否熟悉,以及是否對此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圖片來源 Sidney Sussex College官網
第一部分結束後,麵試官展示了一張細胞圖,並向申請者提問:你認為(wei) 這張圖上是什麽(me) ?申請者的回答是認為(wei) 它像一個(ge) 真核細胞細胞質。而麵試官並不會(hui) 說申請者的答案是否正確,而是將問題深入:為(wei) 什麽(me) 申請者是這麽(me) 認為(wei) 的?
圖片來源 Sidney Sussex College官網
在申請者說完自己的答案後,麵試官會(hui) 繼續就這張圖像提問:你認為(wei) 這樣的圖像是如何拍攝出來的?
申請者的回答是:因為(wei) 圖像看起來比較二維,所以應該是用電子顯微鏡拍攝。緊接著麵試者會(hui) 問為(wei) 什麽(me) 拍攝這類圖像使用電子顯微鏡會(hui) 比光學顯微鏡更好,比起常見的光學顯微鏡有哪些優(you) 勢。
圖片來源 Sidney Sussex College官網
接下來,麵試官的問題又回歸到圖片中的細胞,並讓申請者說出她認為(wei) 這裏麵各個(ge) 形狀的都是什麽(me) 細胞。
隨著問題不斷深入,麵試官會(hui) 告訴申請者這張細胞圖是一個(ge) 動物細胞的肝細胞,並要求申請者說出和線粒體(ti) 相關(guan) 的問題,例如哪些細胞需要大量的線粒體(ti) 及線粒體(ti) 的作用是什麽(me) 。
到這裏,麵試的Academic Section就接近尾聲了。
圖片來源 Sidney Sussex College官網
可以看出劍橋麵試並不是為(wei) 了考察申請者對於(yu) 相關(guan) 知識的了解是否夠深,而是希望看到申請者對於(yu) 麵試中碰到的問題是如何思考的且是否能向麵試官展示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麵試的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麵試官並不是希望一開始就能得到正確答案。如果申請者對於(yu) 某個(ge) 問題回答不正確或是不理解,麵試官也會(hui) 對申請者進行一定的引導,整個(ge) 麵試流程更像是一場學術性的談話,而不僅(jin) 僅(jin) 是簡單的“你問我答”。
02、牛津生物與(yu) 生化專(zhuan) 業(ye) 麵試樣題
Biology 生物
Q1:為(wei) 什麽(me) 有些棲息地的生物多樣性更高?
圖片源自 牛津大學官網
該問題旨在鼓勵申請者思考諸如熱帶雨林、珊瑚礁等高度多樣性的棲息地之間有什麽(me) 共同之處。
在許多情況下,patterns或correlations有助於(yu) 識別深層機製。例如,有的申請者可能會(hui) 指出熱帶雨林與(yu) 珊瑚礁都位於(yu) 氣候炎熱的國家和赤道附近。
較好的解決(jue) 思路是嚐試探究導致氣候炎熱的原因或靠近赤道的區域有利於(yu) 多種動植物的出現、生存以及共存;思考上述環境是會(hui) 促進新物種的進化,還是會(hui) 加速新物種的滅絕。
一旦申請者提出一個(ge) 相對合理的結論,麵試官會(hui) 接著問申請者將如何測試驗證結論以及需要哪些相關(guan) 數據。
圖片源自 牛津大學官網
Q2:如果雨林與(yu) 珊瑚礁二者隻能拯救一個(ge) ,你會(hui) 如何選擇?
該問題旨在考察申請者能否運用常識和掌握的基礎學科知識回答該問題。麵試官可能會(hui) 提示申請者思考自然特征的重要性,例如生物多樣性與(yu) 稀有物種;以及從(cong) 人類獲益的角度進行思考,例如思考人類可以從(cong) 上述生態環境中獲得哪些資源,包括但不限於(yu) 燃料、食物、藥材,甚至是開發生態旅遊資源等。
最後申請者可能還需要思考人類行為(wei) 所帶來的一係列負麵影響,諸如:氣候變化、水土流失、環境汙染、過度開采、能源枯竭等。
最終的答案並不重要,關(guan) 鍵在於(yu) 珊瑚礁和熱帶雨林都必須從(cong) 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管理,維持好生態保護與(yu) 人類需求之間的平衡。
圖片源自 牛津大學官網
Biochemistry 生化
Q1:麵試官將會(hui) 向申請者展示在A-level/IB階段學過的某種帶有官能團的有機化合物結構,詢問這種有機化合物更易溶於(yu) 辛醇還是水?
圖片源自 牛津大學官網
麵試官並不期望申請者能夠直接說出正確答案,麵試過程更側(ce) 重考察申請者是如何將所學化學知識應用於(yu) 陌生問題,如何證明自己的結論,以及是否有所拓展,考慮其他的可能性等。
如果申請者毫無頭緒,麵試官會(hui) 提示申請者描述將分子結合在一起的不同種類的相互作用,並討論它們(men) 的相對強度。接下來麵試官會(hui) 鼓勵申請者思考這種特定的有機化合物首先會(hui) 和辛醇產(chan) 生什麽(me) 反應,然後和水產(chan) 生什麽(me) 反應。
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的思路之一是:首先單獨考慮各個(ge) 功能組,然後將整個(ge) 化合物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來討論。麵試官還可能會(hui) 對該問題進行適當拓展,如:要求申請者解釋一些圖形數據。
圖片源自 牛津大學官網
Q2:某種化合物在辛醇和水溶液的相對溶解度可以通過將該化合物的樣品放入辛醇和水溶液的1:1混合物中,然後測量在每種溶劑中溶解的化合物的濃度來確定。對於(yu) 某個(ge) 特定的化合物,其相對溶解度隨pH值的變化如下圖所示,申請者需要對該圖表進行解釋。
圖片源自 牛津大學官網
首先,這裏討論的化合物與(yu) 第一部分的問題不同,“水溶液”是指加入酸或堿來控製pH值的水。
解決(jue) 該問題的一個(ge) 思路是:首先考慮圖中的平坦區域,在pH值0和4之間,該化合物的相對溶解度非常接近4.0。申請者可以算出對應的化合物更易溶於(yu) 辛醇。相比之下,在pH值9和14之間,該化合物在辛醇和水溶液中的相對溶解度幾乎為(wei) 零。接下來需要考慮隨著pH值的變化,化合物的結構可能會(hui) 發生怎樣的變化。
如果申請者在思考過程中遇到困難,麵試官可能給予特定的提示,例如:在低pH值下,你希望水分子以什麽(me) 形式存在?最終這些提示將會(hui) 引出結論:即由於(yu) 氫離子的獲得或丟(diu) 失,化合物的電荷可以隨著pH值的變化而改變。
圖片源自 牛津大學官網
圖中所示的化合物,在pH值0到4之間,其大多數分子都呈電中性。隨著pH值的升高,大部分分子會(hui) 失去一個(ge) 氫離子,帶負電荷,從(cong) 而降低了在辛醇中的溶解度,因此相對溶解度降低。
pH值高於(yu) 9時會(hui) 出現平穩區域,因為(wei) 此時幾乎所有的分子失去了氫離子。盡管該化合物帶負電荷,但它並不比辛醇更易溶於(yu) 水,這表明該化合物還包括與(yu) 辛醇反應良好的官能團,如烷基鏈或環。
值得注意的是,該問題旨在考察申請者學習(xi) 並理解新知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nei) 進行靈活運用的能力。麵試官真正希望看到的是申請者能夠在常識和學過的學科知識基礎之上,更加深入且有批判性的思考,並得出最終結論。
由於(yu) 篇幅限製,本期關(guan) 於(yu) 牛津劍橋生物、生化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麵試案例與(yu) 思路就此告一段落~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