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老師與(yu) 許多優(you) 秀的辯手和演講者講者聊天,發現大家強調的最多的就是:從(cong) 小到大參加的大大小小的比賽中,感覺裁判真的眾(zhong) 口難調。
咦?難道,每一個(ge) 裁判都如此獨特麽(me) ~ 我們(men) 又該如何信任每一位裁判都會(hui) 做出公正公平的裁決(jue) ,和作為(wei) 辯手可以怎麽(me) 提高,來引導裁判對辯論的把握度更高。
裁判說,是WSDA新開辟的一個(ge) 欄目。在這個(ge) 欄目中,我們(men) 邀請辯論演講領域的大咖裁判們(men) 分享他們(men) 的評判緣由,近距離了解他們(men) 是如何做出最終的選擇。
畢竟,每一個(ge) 辯手/演講者的辛勤付出需要一個(ge) 更客觀更完善更公正的評價(jia) 。
同時,我們(men) 希望能夠吸引更多有誌成為(wei) 優(you) 秀裁判的人。他們(men) 不僅(jin) 是賽場上的仲裁者,演講辯論的傳(chuan) 播者,更是理性思辨的引領者和捍衛者。
正如康德的著名的三大批判之一的《實踐理性批判》一書(shu) 中所說:“有兩(liang) 樣東(dong) 西,人們(men) 越是經常持久地對之凝神思索,它們(men) 就越是使內(nei) 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驚奇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今天,我們(men) 邀請到了做客欄目的第1位優(you) 秀的裁判:Geven Liu。他不僅(jin) 身經百戰,深度參與(yu) 到辯論/演講賽事中,並且裁判比賽的經曆極為(wei) 豐(feng) 富,裁過不下數十場各類比賽。
01、Geven Liu
本科就讀於(yu) Macalester College
現研究生就讀於(yu) 牛津大學
2017第五屆全國總決(jue) 賽亞(ya) 軍(jun)
2017-18第一賽季南京賽冠軍(jun)
2018 Japan Nationals 季軍(jun)
本文,Geven將親(qin) 自分享他眼中一位優(you) 秀的辯手/演講者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和作為(wei) 一個(ge) 裁判,他會(hui) 認為(wei) 比賽中哪一個(ge) 環節是最有效的,以及大家最好奇的問題:裁判如何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
希望這篇文章對正在準備比賽的你有所啟發!
01. 此賽季WSDA辯題,你期待辯手可以談到哪些內(nei) 容?
我最關(guan) 注的內(nei) 容是
1. 對於(yu) 現狀的分析 2. Problem-solvency match
對於(yu) 現狀的分析
對現狀的分析直接影響了你寫(xie) case的出發點,因為(wei) 這決(jue) 定了你想解決(jue) 什麽(me) 樣的問題。
以Pro為(wei) 例,你可以把現狀描述成許多種不同的樣子——“人類再不做太空研究就永遠做不了了”;“人類再不去太空就快滅絕了”;“人類不探索太空的話,地球都探索不好”;“人類不做太空研究就無法進一步發展進化”;“太空超酷的好伐!有星星還有外星人!”……等等等等。
每一種不同的現狀分析都可以引發一種不同的case思錄,但這些現狀分析本身非常關(guan) 鍵,甚至比具體(ti) 的論點還要關(guan) 鍵,而這本身其實就是case或是argument的實際framework,即便不以case開頭另立一欄“framework”的獨立段落形式出現。
做為(wei) 裁判,我希望辯手們(men) 在聊具體(ti) 太空和地球都有哪些資源、能產(chan) 出什麽(me) spin-off technologies之前,先認真花些時間聊一聊status quo並認真給點數據,從(cong) 而從(cong) 現狀和counterfactual的角度來更直觀聊聊impact。
Problem-solvency Matching
同樣重要的是problem-solvency matching。寫(xie) 完了現狀分析就確立了case要解決(jue) 的核心問題,那麽(me) 你所在方所提倡的探索和研究就必須能夠對應的上自己所提出的問題。
problem-solvency mismatch的重災區在space colonization這個(ge) 點,當然其他論點也有很多。
Space colonization這一論點的出發點有很多,有的來自全球變暖,有的來自小行星撞地球或是超級火山。
無論是從(cong) 什麽(me) 出發點而提出要去太空殖民,那麽(me) 太空殖民的手段就必須能夠對應的上太空殖民的需求。
我見過不少隊伍在聊太空殖民的時候,都會(hui) 說地球在本世紀末就要不行了,但被問到“你能這世紀末之前就把人類文明搬出地球麽(me) ?”就傻眼了。
Geven建議許多隊伍多聊一聊,自己想要做的space exploration究竟是什麽(me) 樣的項目——工程量多大?建一個(ge) 小基地還是大規模殖民地?大概多少錢?耗時多久?科技難點在哪裏?用途是什麽(me) ?
有時甚至可以考慮把這部分探索計劃放在case開頭做一個(ge) observation,無論是自我提醒還是向對手和裁判開篇澄清目的,都可以讓case清晰很多也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nuisance。
應該說我個(ge) 人無論是裁判還是作為(wei) 辯手打這個(ge) 辯題,都不是非常喜歡spin-off technology這一個(ge) 論點,因為(wei) 大多辯手在聊spin-off technology隻會(hui) 報菜名,而不說實際exploration的具體(ti) 目的以及是否每一次新探索都能產(chan) 生幸運的spin-off,從(cong) 而很難評判unique benefits;雖然我不排除有把某一方spin-off technology的單一邏輯說清的可能(例如太空研究和資源節約型科技)。
02. 辯手準備一場比賽時,需要注意什麽(me) 方麵?
麵對任何辯題,對於(yu) 辯題所產(chan) 生的環境與(yu) 時代的了解必不可少。
- 人類社會(hui) 發展中出現了什麽(me) 樣的問題從(cong) 而產(chan) 生了這個(ge) 辯題和這個(ge) 辯題所引發的討論?
- 社會(hui) 中的主流觀點是什麽(me) ?
- 學術界、科學界的主流觀點是什麽(me) ?
- 主流觀點以外的少數人的異見是什麽(me) ?
- 學界和社會(hui) 界之間的觀點是否存在什麽(me) 分流或是隔閡?
- 造成這一隔閡的原因或是利益方都有哪些?
能夠清楚地講述這其中每一個(ge) 問題背後的答案(雖然答案很可能不唯一,完全可以因人或是因辯方而異)並了然於(yu) 胸,是一個(ge) 辯手在走上辯台麵對裁判前都應該能達到的基本條件。我認為(wei) 辯手應該在case中以及時時刻刻的言語中體(ti) 現出自己對於(yu) 社會(hui) 走向、政策、科技動態趨勢的了解程度,並能夠針對每一個(ge) 具體(ti) 的社會(hui) 問題為(wei) 基準立論。
03. 對本賽季參賽的辯手,可以有哪些具體(ti) 的建議?
這一點對於(yu) 初高中的科技辯題尤其關(guan) 鍵。
剛加入辯論的辯手往往會(hui) 沉迷於(yu) 從(cong) 各個(ge) 犄角旮旯搜集任何對己方有利的數據論據,並迫不及待地在辯論中將其展示。
這本身是很自然的一步成長過程,且收集數據本身也是非常核心的一項技能;但在做每一步工作、向裁判說出每一句話時,都要清晰明了這句話具體(ti) 的意義(yi) ,為(wei) 了證明什麽(me) ,能否回應甚至解決(jue) 引發這一辯論的初衷。
為(wei) 了做到這一點,在立論階段的開始明確指出己方的核心問題和思錄比其他論據本身可能更為(wei) 重要。舉(ju) 個(ge) 栗子。
對於(yu) 正方,對於(yu) 太空探索的訴求往往源於(yu) 地球資源對於(yu) 人類的限製。無論從(cong) 短期來看人類麵臨(lin) 迫在眉睫的資源短缺,還是從(cong) 長期來看人類永恒擴張的動力和需求逐漸逼近超出了地球可承受範圍,或是其他可能的問題,都應該貫穿辯論的靈魂所在。
在研究過程中,這些”靈魂”也許不那麽(me) 明確,往往會(hui) 發現不止一個(ge) 可行的靈魂甚至還會(hui) 相互衝(chong) 突,這種探索過程都是積極也是必要的;但到了賽場上(至少對於(yu) 每一場比賽),你需要內(nei) 心有一個(ge) 非常確定的思錄和確定的指導思想並堅定地去執行。
這好比藝術表演。
以鋼琴演奏為(wei) 例,在練習(xi) 、探索一首作品中,你可能會(hui) 發現音符背後有許多種情緒解釋和可行的演奏方法,多多嚐試總沒有壞處;但到了現場音樂(le) 廳麵對觀眾(zhong) 時,手指觸碰琴鍵之前就需要確定一個(ge) 固定的思錄和奏法,否則會(hui) 是災難。Debate is just such an art.
04.你在比賽中最看重哪一個(ge) 環節?
總結為(wei) 兩(liang) 個(ge) 詞:motivation和epistemology.
關(guan) 於(yu) motivation:一個(ge) 辯手為(wei) 什麽(me) 要去支持其中一方(除了拋硬幣輸了)。這個(ge) 就是我之前所說的“貫穿辯論的靈魂和指導思想。”
如果辯手的case以及演講隻是一個(ge) 又一個(ge) 對己方有利的零碎論據的堆積,那麽(me) 這樣的信息拚接終究無法形成一種有意義(yi) 的敘述,也無法打動裁判。人兒(er) 總是喜歡故事敘述的。我過去幾年的裁判經曆中,遇到相對無趣的card剪貼畫式的case時,會(hui) 有這樣一種感覺:從(cong) 頭到尾聽下來哪怕對麵一個(ge) 字都不說不反駁我都不願意為(wei) 之投票。
關(guan) 於(yu) epistemology:how do you know what you know, or what you think you know? 說出每一句話後,都問一問自己:為(wei) 什麽(me) ?我怎麽(me) 知道?
隻有不停地這樣自我反思把自己逼問到很不安不舒服的時候,才是擺脫思維定式、宗教,走出“self-incurred tutelage”的第一步。
因此,我也非常在乎證據。這個(ge) 辯證的世界中物與(yu) 物、人與(yu) 人、以及人與(yu) 物的交流錯綜複雜,因果關(guan) 係往往不是單向的。沒有合適證據之下,不同的單向度的邏輯之間相互掐架非常容易陷入he says she says的死胡同。認識到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反邏輯至關(guan) 重要,學會(hui) 用論據支撐敘述並常使用(多種)敘述反過來詮釋數據,是擺脫自我思維囚禁的方法。
05. 根據自己的裁判經驗,辯手需要規避什麽(me) ?
擺正心態!
想贏總是對的,求生欲也是好事,但勝利、贏比賽從(cong) 來不是終點。
輸比賽有非常多的原因,許多時候完全意料不到,而自己能掌控的總是非常有限。世界上最優(you) 秀的運動員也會(hui) 爆冷輸球,更多時候輸贏都隻是一念之差。
但是能掌控的總是自己的心態——辯論存在的意義(yi) ,你打辯論的全部努力和心路曆程,這些總是可以自我掌控,也是唯一有意義(yi) 的部分。辯論以及參賽的心態擺正,更加“以自我為(wei) 中心”(並不是egotistical,而是隻麵對自己的良心而非旁人評判),會(hui) 讓自己在賽場中說話能夠更自信也更平和,也能與(yu) 對手產(chan) 生更加賞心悅目的crossfire:)
許多裁判,包括我在內(nei) ,都會(hui) 要求辯手be polite——所謂的辯論的禮節和禮貌,說到底紮根於(yu) 對辯論及其形式的理解,再說到底根於(yu) 對辯論存在的基礎以及對社會(hui) 和人兒(er) 的理解。這才是Debater與(yu) debate contestant的區別吧。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