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文,還是得有耐心呐同學~想必很多同學在剛開始閱讀學術文獻的時候都會(hui) 有這樣的感覺:
A:這字怎麽(me) 這麽(me) 多?!又多又密,看得我都快睡著了…
B:好無聊,看不懂,不想看了。
C:這詞什麽(me) 意思,見都沒見過,完全看不懂。
D:……
F老師剛開始涉獵學術論文時也深有同感。但是,閱讀和理解研究論文是每個(ge) 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在讀期間都必須學會(hui) 的技能,一開始可能比較困難,但隻要你足夠耐心,隨著閱讀數量的增多,你的理解能力也會(hui) 隨之得到質的飛躍。
那麽(me) ,對於(yu) 科研小白以及沒有學術經曆的普通讀者而言,怎麽(me) 樣才能讀懂論文?如何才能判定這篇論文的優(you) 劣呢?
在閱讀之前,先記住這幾個(ge) 要點:
01要有耐心!
就寫(xie) 作邏輯而言,學術論文和雜誌/報紙上的文章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意味著,你不僅(jin) 要按照與(yu) 學術寫(xie) 作的順序閱讀各個(ge) 部分,遇到難懂的文章可能還需要讀好幾遍、做筆記,甚至還可能需要自己去查找論文裏的一些細節。剛開始閱讀學術文獻的時候,可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但一定要對自己要有耐心,隨著經驗的積累,你的閱讀效率會(hui) 越來越高。
02不要遺漏研究內(nei) 容!
大多數的學術論文都包括以下幾個(ge) 部分: 摘要(Abstract)、簡介(Introduction)、方法(Methods)、結果和結論/解釋/討論(Results/Conclusions/Interpretations/Discussion)。還有些期刊會(hui) 有額外補充的在線文件(Supplementary Online Information),其中會(hui) 包含一些研究的重要細節,在閱讀的過程中,這些文件也不能遺漏哦!
03正式開始閱讀之前,先看看作者和所屬機構之間的關(guan) 係!
如果作者是來自知名大學(如:哈佛大學)或者較為(wei) 較為(wei) 權威性的研究所,那麽(me) 其論文的學術價(jia) 值也會(hui) 相應較高;而也有一些其他的機構,看起來雖然正規,但是其所發表的論文可能是有導向性的(如:商業(ye) 目的),這類論文的學術價(jia) 值一般就會(hui) 比較低
04留意論文所發表的期刊!
如果你所閱讀的論文是發表在核心期刊、SCI、SSCI期刊上麵的,其包含的學術價(jia) 值就會(hui) 較高;而如果是發表在一些名不見經傳(chuan) 的“水刊”上麵,那麽(me) 這篇論文的學術價(jia) 值通常而言不會(hui) 太大。在正式閱讀的時候,記下每一個(ge) 你看不懂的詞匯。
把它們(men) 全都找出來,每一個(ge) 都不要放過!這個(ge) 過程可能會(hui) 很痛苦,但是,如果不搞懂這些詞匯,那你大概率也沒辦法讀懂這篇論文。
好辣,切入正題,下麵F老師就來跟大家解鎖閱讀學術論文的“十二招數”是什麽(me) !
1. 跳過摘要(abstract),從(cong) 引言(introduction)開始閱讀
沒錯!論文最開始密密麻麻的那一段就是“摘要”!ta也常常是很多初次閱讀學術論文的同學隻會(hui) “盯著看”的部分。如果你是處於(yu) “找文獻”的過程,那先閱讀摘要確實可以;但如果你已經確定了文獻,並且是帶著研究目的去閱讀文獻,最好最好不要先閱讀摘要。
為(wei) 什麽(me) 捏?因為(wei) 摘要通常是對整篇論文最凝練的總結,為(wei) 了避免“先入為(wei) 主”對後續的閱讀產(chan) 生影響,最好還是先不要看摘要哦!
2. 明確大問題(big question)2. 明確大問題(big question)
注意,這裏的問題不是指“這篇論文研究的內(nei) 容”,而是指“這篇論文旨在解決(jue) 學術領域中的什麽(me) 問題”。這會(hui) 有助你更專(zhuan) 注思考“作者為(wei) 什麽(me) 要進行這樣的研究”。
3. 用五句以內(nei) 或更少的話總結研究背景3. 用五句以內(nei) 或更少的話總結研究背景
這部分可以參考以下問題:
-
在這一研究領域,此前曾做了哪些研究來回答“big question”?
-
這些研究的局限性是什麽(me) ?
-
根據作者的觀點,接下來需要做哪些改進?
用“五句話”可能會(hui) 有點強人所難,但它卻能促使你簡明、深入地思考這篇論文的研究背景。讀完這部分後,你需要能夠解釋作者為(wei) 什麽(me) 要做這項研究,這樣才能夠在後續的閱讀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研究。
4. 明確具體(ti) 的問題(SPECIFIC QUESTION)
作者的研究到底想回答什麽(me) 問題?可能有多個(ge) 問題,也可能隻有一個(ge) 。把這些問題寫(xie) 下來。如果論文是檢驗一個(ge) 或多個(ge) 零假設,也要把這些零假設 通!通!找!出!來!
5. 確定研究方法 作者計劃通過哪些方法來回答具體(ti) 的問題?
6. 閱讀論文的方法部分。為(wei) 每個(ge) 實驗都畫一張圖表,明確作者都做了什麽(me) 是真的畫出來哦!盡可能把那些有助你理解的細節都畫出來。比如,醬樣~
大家不需要太過詳細地了解實驗方法,甚至再現試驗過程(那是審稿人要做的事情),但至少要做到能夠給他人解釋清楚此項研究的基本方法,不能做到的話,就最好不要往下繼續閱讀。
7. 閱讀論文的結果部分,對每個(ge) 實驗、圖表都寫(xie) 一小段總結
先不要嚐試確解釋這些結果,隻要把結果記下來就好。然後你就會(hui) 發現,尤其是在優(you) 秀論文中,大部分的結果都是總結在圖表中的。所以一定要仔細留意圖表信息!你甚至可能還需要通過補充信息查詢一些研究結果。
在這部分,如果論文中采用了統計測試,而你又沒有足夠的背景知識來理解它們(men) ,可能就會(hui) 一團霧水,那麽(me) ,最好是自行去彌補一下相關(guan) 的知識再繼續看論文會(hui) 比較好。
在結果部分需要注意的事項:
-
著重留意含有“significant”和“non-significant”字眼的句子。這些通常都有精確的統計意義(yi) ,一定要仔細閱讀。
-
看看圖表是否有誤差線(error bars)?對於(yu) 某些類型的研究而言,缺乏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s)是絕對不行噠!
-
樣本量。該研究的人數是10人,還是10,000人?對於(yu) 某些研究來講,可能10個(ge) 樣本量就足夠了,但對於(yu) 大多數研究來說,樣本量越大越好。
8. 研究結果是否回答了具體(ti) 的問題?你覺得它有什麽(me) 意義(yi) ?
在你沒有思考清楚這兩(liang) 個(ge) 問題之前,先不要往下閱讀。根據作者的闡述改變你原先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如果你還是這類研究領域的初學者,你也的確是很可能會(hui) 改變想法的。但是,在閱讀他人的研究之前,最好先形成自己的理解哦!
9. 閱讀結論/討論/解釋部分
作者認為(wei) 這些結果說明了什麽(me) ?你同意他們(men) 的觀點嗎?你是否有不同於(yu) 作者的觀點呢?作者在自己的研究中是否發現了不足的地方?你覺得作者有什麽(me) 遺漏的地方嗎?他們(men) 建議下一步該怎麽(me) 做?你同意他們(men) 的建議嗎?
10. 回到開頭,閱讀摘要
摘要是否與(yu) 作者在論文中所陳述的內(nei) 容一致?是否跟你對論文的解讀相符?
11. 最後一步(不許忽略!)。其他研究人員對這篇論文有什麽(me) 看法?
這個(ge) 領域中(公認或自稱的)專(zhuan) 家有哪些?他們(men) 對這項研究是否有你沒有想到的批評意見?又或者說,他們(men) 是否普遍支持這項研究?
12. 這一步是可選的,取決(jue) 於(yu) 你為(wei) 什麽(me) 要讀一篇這篇文獻。
查閱 "文獻引用"部分的內(nei) 容,看看作者還引用了哪些論文。這會(hui) 使你能夠更好地識別特定研究領域的重要論文,並找到一些有用的想法和理論。
以上就是高效閱讀論文的12大步驟辣!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