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CTB賽製確實發生了非常的大改變,從(cong) 組隊人數、作品類型到報名時間都跟往屆CTB不一樣了。
那麽(me) 不同的賽製,對學生參賽以及我們(men) 的輔導又會(hui) 有什麽(me) 改變呢?
01、今年的組隊要求從(cong) 過往的小組參賽變成了獨立參賽和小組參賽兩(liang) 種形式。從(cong) 前期準備到參賽過程,這個(ge) 賽製變化對學生有什麽(me) 利弊呢?
首先人數的限製變得很寬,現在是一個(ge) 人到十個(ge) 人,相當於(yu) 給了大家更多的選擇。但人數要求一直都會(hui) 有一個(ge) 最優(you) 人數比。對於(yu) 今年CTB的賽製來說,如果學生本身已經有相對成熟的學術論文,直接拿過去投稿,從(cong) 官方賽製來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我們(men) 還是建議大家的參賽形式參考過往大概五個(ge) 人左右的小隊人數。
這個(ge) 人數比是會(hui) 比較好的,因為(wei) 如果人數多,比方說10個(ge) 人左右,就會(hui) 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去做團隊溝通和磨合。而且十個(ge) 人還需要湊時間一起開會(hui) 商討話題等,後續時間磨合得也會(hui) 比較困難。所以人數也不是越多越好。至於(yu) 像一個(ge) 人兩(liang) 個(ge) 人這類型人少的隊伍,會(hui) 更適合已經寫(xie) 出成熟的學術論文的同學。如果本身是沒有基礎的,再利用參賽的時間線去寫(xie) 一篇新的論文出來就不是很適合。
還有一個(ge) 考慮,這個(ge) 比賽它的mission以及value就是Research、Innovation和Team Work,因此評審標準也會(hui) 一直踩著這三個(ge) 點去講。如果你是一兩(liang) 個(ge) 人的隊伍,那麽(me) Team Work就需要在其他的地方去體(ti) 現。
但如果本來是五六個(ge) 人的小組的話,Team Work就很直接能夠展現出來了。Team Work是占據了三個(ge) value中其中一個(ge) 點,所以如果想個(ge) 人戰的同學們(men) ,需要好好斟酌該如何展現自己和他人的團隊合作能力啦。
*衍生問題:為(wei) 什麽(me) 今年CTB的參賽形式會(hui) 發生變化?
據我的了解,其實這一次的賽製會(hui) 發生變化,比較大的因素是因為(wei) 國家政策的影響。今年國家對中美比賽的這一個(ge) 領域有了更新的規定。大家看官網發現,今年的word變了,不再提比賽,而是一個(ge) 論壇。所以整個(ge) 比賽就往學術和論文的方向轉了。
以前的參賽作品一定要論文research加上實踐。今年就變成了可以純粹的學術論文,也可以是論文再加上報告這樣的形式。所以整個(ge) 變化其實是按照國家政策的改變去做調整。那麽(me) 這個(ge) 意味著比如說全球賽裏邊的個(ge) 人賽,今年應該是不會(hui) 設置的,因為(wei) 純比賽的性質就不會(hui) 進行,主要以論壇的形式開展。
我們(men) 跟官方也是有確認過,對比以往比賽形式下的一二三等獎,由於(yu) 今年是個(ge) 論壇,最終成果會(hui) 變成學生作品是否獲得刊登的資格,刊登裏再進行評優(you) 。Presentation會(hui) 以榮譽稱號的形式進行獎勵,比如說什麽(me) 最佳辯手,最佳Presenter等進行評選。
官方雖然還沒有出明確的細則,但是大方向上確認少了比賽性質的評獎。
02 、除了參賽形式發生變化,作品類型也進行了拆分。
投稿者隻能選擇學術研究類項目或者創新行動類項目這兩(liang) 類中的一類,不能同時投稿兩(liang) 個(ge) 類別。對學生的準備以及導師輔導來說是好事嗎?
今年參賽作品改成了兩(liang) 個(ge) 方向,一個(ge) 是Think Big學術研究類,一個(ge) 是Start Small創新行動類。但是官方有特地說明,即使學生選Innovation Project這一類,論文也是要嚴(yan) 格按CTB的學術跟科研規格去進行的,並不是說選innovation了,論文的要求就降低了。
那麽(me) 細分的話,肯定就是雙刃劍了。
像我們(men) 會(hui) 遇到有的學生,學術很強,但是他對innovation這一方麵或者是對行動的這一方麵不是特別擅長,那麽(me) 今年對於(yu) 這一部分學生,他們(men) 就多了一個(ge) 選擇,可以極致地在Paper、Research板塊發展和發光。
對於(yu) 大部分其他的學生來講,把Innovation這個(ge) 細分出來意味著競爭(zheng) 其實更大。因為(wei) 這相當於(yu) 以前是把強學術的跟強行動的人都匯合一起來做學術加行動。現在純學術強的人分流開了到學術那邊,那麽(me) 剩下其他的都是偏行動比較厲害的人。
那麽(me) 對於(yu) 如果行動和學術都沒有非常紮實的基礎的同學,其實競爭(zheng) 是會(hui) 變大,也會(hui) 更需要老師去指導。尤其是作為(wei) 一個(ge) 論壇,對學術論文跟科研的要求,無論是從(cong) 數據收集到數據分析到整一篇論文的邏輯,還有撰寫(xie) 的要求都會(hui) 比以前要高一些。
此外,比如說去年,我們(men) 有小隊線上賽之後交了成果之後,因為(wei) 成績特別的好,所以直通全球賽。一般是5%晉級率直通全球賽。但是今年保送規則有了變化。今年的規則是,如果在提交論文的時候教的是中文的話,那就完全沒有直通全球賽的可能性。那麽(me) 如果想衝(chong) 保送全球賽的話,就要在一開始提交第一篇論的時候直接提交英文的論文。這是一個(ge) 比較大的改動,就類似的改動有非常非常的多,滲透進了整個(ge) 比賽前前後後的各個(ge) 地方。
03 、隨著參賽形式和作品類型的變化,我們(men) 的輔導內(nei) 容會(hui) 有什麽(me) 變化呢?
今年我們(men) 的輔導,會(hui) 根據以往輔導的feedback更強化幾個(ge) 點。
對學生有更直接的提升作用的板塊,比如信息收集、如何做問卷、文獻法、訪談法以及其他方法做數據收集等,像數據分析這一塊是我們(men) 以往接觸下來,覺得學生最弱的一塊,比如怎麽(me) 做卡方分析、方差分析、相對性/相關(guan) 性分析等,這些板塊我們(men) 會(hui) 更加強化。
另外因為(wei) 今年作為(wei) 一個(ge) 論文或者是作為(wei) 一個(ge) 論壇,以學術論文輸出為(wei) 核心,科研的要求會(hui) 比以前更高一些。所以學術寫(xie) 作也會(hui) 是我們(men) 會(hui) 花更大的精力去輔導的部分。那麽(me) 這除了這三個(ge) 之外,就是交完論文之後報告,後邊比賽的presentation也是從(cong) 往屆到現在都是我們(men) 重要的輔導內(nei) 容。今年這四塊是我們(men) 著重去強化。其他的比如項目管理、市場營銷、視覺設計等課程我們(men) 會(hui) 相對弱化一點。
04 、今年的報名截止時間延遲了幾乎半個(ge) 月,對於(yu) 學生正式參賽,會(hui) 不會(hui) 意味著備賽時間相對沒那麽(me) 充分?
其實是會(hui) 的。
因為(wei) 很多學生他們(men) 一開始會(hui) 花很多時間在選題上。再加上一開始的這個(ge) 時間,不隻是選題,而且是團隊磨合的時間,一般不會(hui) 那麽(me) 順利,會(hui) 比他們(men) 預期花更多的時間。但當然我們(men) 有老師去介入,有教練進去帶可以把過程理順很多,但還是比較花時間的。
後邊論文撰寫(xie) 的話要看大家的基礎。我們(men) 帶過很多零基礎的同學,對於(yu) 學術寫(xie) 作是幾乎空白的。比如我剛剛提的數據收集以及數據分析的方法論上也是一片空白的。因此就有可能會(hui) 花更多時間。雖然老師的指導可以很大幅度減少這個(ge) 時間,但還是需要花時間的。
所以今年總體(ti) 來講時間的確是比較緊。因此Mimi非常建議大家盡早報名、盡早開始。根據二八定律,80%的結果來自20%的努力,那我們(men) 老師的指導就是希望大家在這個(ge) 20%的努力可以很好identify出來,然後花更多時間做這個(ge) 20%的部分
05、結合過往輔導經曆,給今年想參賽以及即將參賽的同學們(men) 一點提議吧!
首先,今年是賽製變化比較大的一年,那麽(me) 意味著,除了像往年一樣去正兒(er) 八經去準備論文之外,還要花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賽製。因為(wei) 目前整個(ge) 賽製其實還沒有完整的呈現出來,官方組委會(hui) 也會(hui) 因為(wei) 整個(ge) 疫情的情況等邊走邊看,因此在很多方麵隻是給了大方向上的指導,細節上的指導都是慢慢更新進去。大家也會(hui) 發現官網裏邊隔三差五就會(hui) 更新新的東(dong) 西出來,因此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去研究賽製。
第二個(ge) 我個(ge) 人覺得如果CTB這個(ge) 比賽是你九年級到十二年級這三年裏邊你覺得自己肯定會(hui) 參加的話,那麽(me) 今年會(hui) 是最好參加的那一年。因為(wei) 一般變化的那一年,既是挑戰,又是機會(hui) 。如果你研究透了賽製,一般來講成績會(hui) 比往年要好。
因為(wei) 今年的難度很大一部分是由於(yu) 賽製變化造成的,那麽(me) 如果把賽製變化研究透了的話,其實同樣的作品可能放在其他年度,成績不會(hui) 比今年好。所以第二個(ge) 就是建議大家抓緊今年的機會(hui) 去報名。
第三個(ge) 建議是,雖然賽製是有很大的變化,但核心其實是不會(hui) 變的。所以大家還是應該抓住核心,是我剛才講的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學術寫(xie) 作,這些都是不變的,無論賽製本身怎麽(me) 玩成花,核心的這些能力都是不會(hui) 變的。所以這幾塊抓緊了補上了,對結果肯定是有很實質性的提高。
再一個(ge) 是根據我以往接觸的學生來看,發現大家很少去看比賽規則和評審規則,但評審標準其實才是大家的方向標。
評審規則裏邊有一個(ge) 點是我發現大部分的中國的同學都不是特別熟悉或者特別理解的,特別是關(guan) 於(yu) innovation這一塊,在我們(men) 七大評審標準裏邊占了三個(ge) ,幾乎占了一半,所以這個(ge) 其實才是應該大家花時間去琢磨的。
我們(men) 在做指導的時候也會(hui) 反複提醒跟指導大家要多去留意這一塊的內(nei) 容,因為(wei) 這是中國的同學會(hui) 經常忽略的。我們(men) 比賽的時候看其他隊presentation的時候也會(hui) 明顯發現其他隊都沒有意識到這這個(ge) 的重要性。
所以我覺得我們(men) 帶出來的隊成績都特別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men) 很準確理解了評審標準。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