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上提前批報名的同學在本月28號就要提交項目名稱初稿了,所以最近的小隊成員和我們(men) 的導師團隊都在努力開會(hui) ,積極討論選題。 從(cong) 過往的帶隊經曆還有過往的小隊同學分享大家應該都知道,選題不是一次討論,或者一個(ge) 人做決(jue) 定就能確認的事情。
選題是需要小隊成員在一次次會(hui) 議中各抒己見,結合可行性、創新性最後大家共同討論決(jue) 定的話題。
那麽(me) 今天就帶大家感受一下選題的討論都是如何開展的,感受過選題的不容易之後,大家就能意識到為(wei) 什麽(me) 我一天天都在念叨大家要早開始早準備啦!
小隊目前感興(xing) 趣的課題: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回收
未來升學方向
其實在選定課題的時候,我們(men) 都會(hui) 建議學生往High Level去思考一個(ge) 問題: 思考清楚自己未來的申請方向和發展方向。 CTB終究不隻是一項比賽,而是為(wei) 了大家之後申請美本甚至是研究生打下基礎的一段經曆。
因此大家在選定課題的時候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明確小隊成員在未來升學方向上是否具有共同目標。 舉(ju) 個(ge) 例子,目前這個(ge) 小隊感興(xing) 趣的話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回收,那整個(ge) 小隊當中所有成員未來的升學方向應該都是往物理、化學或者環境科學這幾個(ge) 方向走的。
如果小隊成員中有目標申請商科方向的,那麽(me) 會(hui) 更建議大家重新選擇課題,或者思考這個(ge) 課題怎麽(me) 立項才能貼合商科意義(yi) 。
實操可行性
在思考可行性這個(ge) 問題時,大家首先需要明確一點:
大家做這個(ge) 課題,Innovation Part是想偏向做設計類型的Prototype,還是更偏向於(yu) 做Survey Paper和Literature Review。 還是以我們(men) 目前的鋰電池小隊作為(wei) 例子,如果說大家偏向於(yu) 做一個(ge) 實質性的內(nei) 容,那麽(me) 這個(ge) 課題的可行性是非常低的。
因為(wei) 高中生暫時沒有辦法真正地和這個(ge) 行業(ye) 的Professor到實驗室裏麵去感受和實驗,並且對於(yu) 真正的Professor來說,真正要做一個(ge) 成果出來也是需要五六年左右的時間。
所以對於(yu) 高中生來說,想通過這個(ge) 課題做一個(ge) 實質性的發明和內(nei) 容可行性是非常低的。 但是從(cong) 官方的角度來看,作品並不一定是實質性的,也可以是電子形式的Design Prototype,這也是官方很喜歡看到的呈現形式。
比如說在鋰電池回收利用這部分,大家可以把回收過程的流程圖,最後應用的場景畫出來,最終呈現完成的課題。這種情況下該課題的可行性又是另當別論了。
可能麵對的困難
在本次和小隊開會(hui) 的時候我們(men) 給小隊成員提出兩(liang) 個(ge) 痛點:
01 可接觸到的問卷樣本數量
當同學們(men) 選定要做某一個(ge) 話題之後,就要開始去思考下一個(ge) 點: 這個(ge) 話題之下的受眾(zhong) 群體(ti) 是誰? 限定某一個(ge) 受眾(zhong) 群體(ti) ,大家在設計問卷以及後續回收問卷收到問卷數量的時候才能有更明確更高效的效果。
比方說目前大家感興(xing) 趣的鋰電池方向,如果要做調查,人群可能是偏向於(yu) 25到40歲的成年人,因為(wei) 這個(ge) 年齡層的群體(ti) 對汽車有更高需求,同時具備支付能力。 但是回歸小隊人數,這個(ge) 受眾(zhong) 群體(ti) 數量又會(hui) 繼續縮小。
比如說小隊有八個(ge) 人,每個(ge) 人能夠觸及多少家庭,因為(wei) 一個(ge) 家庭其實就是一個(ge) 樣本,買(mai) 汽車這個(ge) 決(jue) 策的主要決(jue) 策人就是一到兩(liang) 位。那我們(men) 可以想想每個(ge) 同學能夠觸及到多少個(ge) 家庭願意去花時間來做這個(ge) 問卷,同時,是否每個(ge) 同學可以觸及到50個(ge) 家庭左右?比方說最後可以發出400個(ge) 問卷,然後收回來300份問卷,這個(ge) 問卷數量是差不多的。
但是如果發出去的問卷數量隻有100份,最後回收的問卷數量隻有90份,再扣除無效問卷的數量最後能夠分析的問卷隻有70份左右,那麽(me) 這個(ge) 問卷數量是遠遠不能支撐大家接下來的工作的。
因此,同學們(men) 在選定課題之後一定要及時思考這個(ge) 課題之下的受眾(zhong) 群體(ti) 是誰,同學們(men) 自己能接觸到的該群體(ti) 基數大不大,預計能回收多少有效問卷。如果這三個(ge) 問題沒有思考清楚就盲目決(jue) 定課題,那麽(me) 接下來大家的這個(ge) 研究道路將會(hui) 非常困難哦。
02 疫情之下的實操難度
從(cong) action這個(ge) 方向來看,目前展開線下活動是一件具有風險的事情。 因為(wei) 疫情的影響,線下的科普活動是很難進行的,沒法更深地去做。比如說真正觀察並研究某個(ge) 鋰電池處理,或者是去給相關(guan) 的部門采訪。大家能做的就是給公司寫(xie) 信。但實質性的應用就會(hui) 很少,因此整一個(ge) 實操看起來會(hui) 更偏向於(yu) 科普這個(ge) 層麵,而缺乏“改變”的理念。
結語
以上其實隻是選題過程當中的其中一部分問題,後續還會(hui) 涉及到課題後續研究方向、分工等等的問題。
選題的糾結和困難之處在於(yu) ,當以上所提到的其中一個(ge) 點沒有一個(ge) 最優(you) 解決(jue) 辦法的時候,大家就會(hui) 麵臨(lin) 整個(ge) 課題行不通的窘況。 誠然有老師的梳理,能夠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小問題。
但是整個(ge) 課題的確認都是需要同學們(men) 通過三番五次的討論,把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想透徹解決(jue) 方法了才能確認下來的,因此這必然是一個(ge) 漫長的過程,不斷推翻重新思考,再思考再迸發新的問題。 如果不早開始早準備,同學們(men) 自己想想,這短短的半個(ge) 月時間,大家能完成這麽(me) 多事情嗎?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