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研究參考閱讀書目

文章目錄[隱藏]

在人類社會(hui) 史上,人權的概念已有了200多年的曆史,但人權概念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nei) 並不包括女權。早在1791年法國大革命的婦女領袖奧蘭(lan) 普·德古熱(法語:Olympe de Gouges)發表《女權與(yu) 女公民權宣言》,或稱《女權宣言》的時候,女性主義(yi) 運動就已經拉開序幕。《女權與(yu) 女公民權宣言》開宗明義(yi) ,認為(wei) :“婦女生來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權利。”兩(liang) 年後這個(ge) 宣言的作者就被她過去的男性同黨(dang) 推上了斷頭台。

法國的《人權與(yu) 公民權利宣言》和美國的《獨立宣言》中,“人權”(rights of man)的含義(yi) 隻是男人的權利,不包含女人(women)。女權運動即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意為(wei) 女人的人權,推動女人的做人之權從(cong) 邊緣進入主流,使女權成為(wei) 整個(ge) 人權的重要內(nei) 容。

關(guan) 於(yu) 女性主義(yi) 的爭(zheng) 論在18世紀末的法國雖已初見成效,但由於(yu) 人類曆史發展過程中的思維定式,女性主義(yi) 運動往往遭到鎮壓、倡導者的命運也往往不甚樂(le) 觀。女性主義(yi) 往往爭(zheng) 論的是兩(liang) 性平權問題,爭(zheng) 論問題的核心在於(yu) “女性應不應該出去工作獨立生活”、“是否提倡墮胎合法化”甚至還有關(guan) 於(yu) “同性婚姻”的問題,再比如蘇丹的性器割除北美的玻璃天花板效應,以及中國的女性參政問題女性勞動報酬偏低的問題;女性下崗失業(ye) 比例偏高的問題;流產(chan) 遺棄女嬰問題;婚後居住在男方家所帶來的男女不平等問題;媒體(ti) 和社會(hui) 觀念中的父權男權製)思想殘餘(yu) 問題等。而如強奸亂(luan) 倫(lun) 與(yu) 母職則是普世性的議題。

女性主義(yi) 發展曆程

早期的女性主義(yi) 者與(yu) 最初的女權運動通常被稱為(wei) “第一波女性主義(yi) ”(the first-wave),而1960年之後的女性主義(yi) 被稱為(wei) “第二波女性主義(yi) ”(the second-wave)。也有第三波女性主義(yi) (the third-wave),女性主義(yi) 者之間對於(yu) 其存在必要性、貢獻與(yu) 概念意見不一。三個(ge) “波”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因為(wei) 就像海浪般,一個(ge) 接一個(ge) 永不間斷後來者運用了前行者的貢獻與(yu) 理論,並加以發展和創新

婦女解放運動迄今為(wei) 止,大致可以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

兩性平等

19世紀末是婦女解放運動的第一次浪潮,爭(zheng) 論的焦點是要求性別包括男女之間的生命全曆程平等,也就是兩(liang) 性的平等,也要求公民權政治權利,反對貴族特權一夫多妻,強調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沒有區別的。最重要的目標是要爭(zheng) 取家庭勞動與(yu) 社會(hui) 勞動等價(jia) 政治權利同值,往往被稱作“女權運動”。

兩性平權

女性主義(yi) 的第二次浪潮從(cong)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開始。人們(men) 認為(wei) ,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最早也起源於(yu) 美國。這次運動一直持續到80年代。其基調是要強調兩(liang) 性間分工的自然性並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現象。要求忽略把兩(liang) 性的差別看成是在兩(liang) 性社會(hui) 關(guan) 係中,女性附屬於(yu) 男性的基礎的觀點。要求分領域對相應適可公眾(zhong) 開放,等等。

第二次女權主義(yi) 運動帶來的另外一個(ge) 結果,就是對於(yu) 性別研究女性主義(yi) 的學術研究興(xing) 起。因此,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義(yi) 流派。人們(men) 在父權意識形態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們(men) 從(cong) 男權的角度來描述這個(ge) 世界,並且把這種描述混同於(yu) 真理,認為(wei) 是天經地義(yi) 的。而女權主義(yi) 者對這些人們(men) 習(xi) 以為(wei) 常的概念提出了挑戰。盡管流派眾(zhong) 多,但基本點是爭(zheng) 取兩(liang) 性壽終平權徹底消除女性受歧視剝削壓迫乃至誤對(Abusement)的壞狀況。

兩性同格

提議女性自尊自省自愛自覺自理自治,要求男性輔助女性擺脫蒙昧和壓製,走向等位同格

女性主義(yi) 批評理論的兩(liang) 大陣營

1.理論派別:英美派、法國派

20世紀70年代以來,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在西方呈現三足鼎立又遙相呼應的趨勢。此三足乃是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在法國、美國及英國表現出的明顯差異。應該說這三家的區分絕不是基於(yu) 地域,國別差異的結果,而是取決(jue) 於(yu) 它們(men) 各有側(ce) 重的方法和理論。正如美國著名的女性主義(yi) 批評家伊萊恩·肖瓦爾特(ElaineShowalter)在《荒原中的女權主義(yi) 批評》一文中精辟地總結道:英國女性主義(yi) 批評基本上是馬克思主義(yi) 的,它強調壓迫;法國女性主義(yi) 批評實質上是心理分析式的,強調壓抑;美國女性主義(yi) 批評是文本式的,強調表達。然而,它們(men) 都是以婦女為(wei) 中心的文學批評。”一般而言,由於(yu) 英國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結合了法國女性主義(yi) 批評和馬克思主義(yi) 文學批評的理論,又趨向於(yu) 美國式的文本分析,故將西方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分成兩(liang) 大頗具特色的學派:英美學派法國學派

2.英美派女性主義(yi) 批評理論

英美派注重社會(hui) 批判,強調女性本身的文化傳(chuan) 統。她們(men) 發掘、研究女作家的作品,嚐試從(cong) 女性主義(yi) 的角度建立一個(ge) 女性文學模式,注重從(cong) 實際出發,投身婦女運動,從(cong) 女性的切身體(ti) 驗上升到一個(ge) 理論的高度,以婦女為(wei) 中心的批評觀是英美派的主流

英美派批評有兩(liang) 個(ge) 出發點:一是從(cong) 女性的視角重新解讀經典作品,解構男性中心的文學與(yu) 文化模式;二是重新發掘女作家及其作品,賦予新的文學意義(yi) 。正如肖瓦爾特在《邁向女性主義(yi) 詩學》(TowardsaFeministPoetics)中所指出的兩(liang) 大類:“女權批評”(feminist critiaue)和“女性批評”(lagvnocritiaue)。“女性批評”方法是以婦女寫(xie) 作為(wei) 中心,並關(guan) 涉婦女亞(ya) 文化群的批評,是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的重點所在。

3.法國學派女性主義(yi) 批評理論

英美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是一種社會(hui) --曆史批評,它關(guan) 注文學的社會(hui) 與(yu) 文化語境,發展基於(yu) 女性經驗的理論和方法,謀求理解作者及人物的女性本體(ti) ,要求文學反映婦女的現狀。法國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借助拉康和德裏達的理論,注重話語和文本的研究

女性主義(yi) 的法國學派受解構主義(yi) 和拉康精神分析影響很大,因而她們(men) 的理論帶有明顯的解構痕跡。這一派女性主義(yi) 者認為(wei) ,男權中心話語必須解構,因為(wei) 長期以來父權製度在確立男權中心時隻表達了一個(ge) 性別,在力比多極致的象征投射中放逐了女性。女性在父權製中總是處於(yu) 被符號、形象和意義(yi) 所代表和界定的地位,並在爭(zheng) 取存在意義(yi) 的二元對立鬥爭(zheng) 中處於(yu) 劣勢。男性中心話語的象征秩序是父親(qin) 形象。父親(qin) 形象使一切女性隻能在這個(ge) 超越的神聖性麵前,確立自己“從(cong) 父”的女兒(er) 的精神性別身份。這一精神性別身份的限定性以及象征之父的權威性,使女性話語與(yu) 指導意識形態話語膠著在緊張的衝(chong) 突狀態。法國女性主義(yi) 認為(wei) ,隻有中斷象征秩序,叛離父親(qin) 形象,才能打破壁壘森嚴(yan) 的男性父子同盟,產(chan) 生具有女性曆史性性別意識的革命

其他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模式

1.馬克思主義(yi) 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

壓迫根源上,馬克思主義(yi) 婦女理論認為(wei) ,經濟因素是婦女遭受壓迫的主要根源。具體(ti) 來說,首先,基於(yu) 經濟關(guan) 係而產(chan) 生的財產(chan) 私有製階級壓迫是婦女受壓迫的根本原因。其次,對應於(yu) 人類曆史上長久存在的農(nong) 業(ye) 文明時代,因婦女體(ti) 力相對弱小,故在生理機能上也導致婦女的先天劣勢

2.精神分析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

20世紀70年代,隨著西方國家進入後工業(ye) 化的進程,精神分析、後結構主義(yi) 、解構主義(yi) 思潮風靡西方,徹底改寫(xie) 了西方學術思想的格局。許多具有深厚的精神分析和後精神分析理論素養(yang) 的女性文學研究者們(men) 運用弗洛伊德與(yu) 拉康的精神分析學說,開創了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的新領域--精神分析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psychoanalyticfeminism)。

3.黑人女性主義(yi) /第三世界女性主義(yi)

隨著女性主義(yi) 的發展,女性運動中產(chan) 生了關(guan) 於(yu) 女性所受壓迫的普遍性與(yu) 特殊性的爭(zheng) 論。人們(men) 所受的壓迫除了性別上的,還有階級的壓迫、種族的壓迫、民族的壓迫以及不同性傾(qing) 向之間的壓迫。強調這些差別的人批評否定這些差別的人,認為(wei) 女性運動不應當把自己建立在一個(ge) 關(guan) 於(yu) 女性受壓迫的虛假的普遍性假設之上。黑人女性主義(yi) 與(yu) 第三世界女性主義(yi) 就是在這種理論背景下產(chan) 生的。

4.生態女性主義(yi)

生態女權主義(yi) (Ecofeminism)就是將生態學與(yu) 女權主義(yi) 結合在一起。這一思想流派在

20世紀70年代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得到重要發展。關(guan) 於(yu) 生態女權主義(yi) 有這樣兩(liang) 種提法

女權主義(yi) 的生態學(theecologyoffeminism)和生態學的女權主義(yi) (thefeminism of ecology)。生態女性主義(yi) 關(guan) 注的是對婦女的統治和對自然的統治之間的關(guan) 係,始終尋求一種不與(yu) 自然分離的文化,並且認為(wei) 一個(ge) 生態學家必定會(hui) 成為(wei) 女性主義(yi) 者。生態女性主義(yi) 者們(men) 宣揚自然和文化之間的互動性,反對人類中心論和男性中心論,主張改變人統治自然的思想,消除無視自然和女性權利的言行,廢止自然主義(yi) 和性別歧視主義(yi) 。

5.後殖民女性主義(yi)

後殖民女性主義(yi) 是20世紀90年代在後殖民主義(yi) 理論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後殖民主義(yi) (post-colonialism)是20世紀80年代在西方學術界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化理論和學術思潮。根據這些後殖民主義(yi) 者的觀點,西方的思想和文化都貫穿著一種強烈的民族優(you) 越感,因而西方的思想文化總是被認為(wei) 居於(yu) 世界文化的主導地位。與(yu) 之相對的是,非西方的第三世界或東(dong) 方文化傳(chuan) 統則被排斥到了邊緣地帶,成為(wei) 相對於(yu) 西方的“他者”。因此,後殖民主義(yi) 呼籲以一種新的視角來審視西方殖民主義(yi) 的曆史事實,及其所造成的種種後果,從(cong) 而對殖民地文化和殖民主義(yi) 文化進行改寫(xie) 從(cong) 根本上消解和打破西方文化的中心性和權威性進而確立自我文化“身份”,展示第三世界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jia) 值及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位置。

6.女同性戀女性主義(yi) /“怪異”理論

女同性戀女性主義(yi) 者認為(wei) 性別主義(yi) 是一切壓迫的根源,猛烈抨擊男性對女性的暴力行為(wei) 和攻擊性性行為(wei) ,她們(men) 還認為(wei) ,母性是女性的優(you) 點,而不是女性的弱點。在文學領域,她們(men) 提倡一種“肉體(ti) 的”寫(xie) 作理論,探索性特征與(yu) 文本特征之間的關(guan) 係,反對以男性生殖器為(wei) 中心的寫(xie) 作神話。女同性戀女性主義(yi) 在近年來發展為(wei) “怪異”理論研究。“怪異”理論(queertheory),也譯為(wei) 酷兒(er) 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在西方興(xing) 起的一種新的性理論思潮。它不是“指某種特定的理論,而是多種跨學科理論的綜合”。

7.賽博女性主義(yi)

20世紀後期,計算機與(yu) 網絡技術得到長足的發展,個(ge) 人電腦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個(ge) 角落,同時也在時刻改變著人們(men) 的思想。女性主義(yi) 者抓住網絡化契機,充分認識到電腦與(yu) 網絡對於(yu) 女性的重要意義(yi) ,深入探討技術(機器、網絡空間)與(yu) 人尤其是女性的關(guan) 係,形成了賽博(網絡)女性主義(yi) (Cyberfeminism)大潮

8.後現代女性主義(yi)

以“反宏大敘事、反權威、反文化、反基礎、去中心”為(wei) 己任的後現代主義(yi) 文化思潮作為(wei) 後工業(ye) 時代的主流思潮。一直以來對顛覆父權製解構男女二元對立矢誌不渝的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迅速對挖空心思地破壞羅格斯中心主義(yi) 尋找裂縫瓦解結構誤讀文本放逐曆史後現代主義(yi) 思潮產(chan) 生濃厚的興(xing) 趣,並順乎自然地與(yu) 之攜手共進。

女性主義(yi) 研究參考閱讀書(shu) 目

社會(hui) /文化

《第二性》(法)西蒙娜·波伏娃 中國書(shu) 籍出版社

《女性主義(yi) 思潮導論》(美)羅斯瑪麗(li) ·帕特南·童       華中師大

《消解性別》  [美] 朱迪斯·巴特勒    上海三聯書(shu) 店

《性別的世界觀》  蕾恩.柯挪   書(shu) 林出版有限公司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亞(ya) 倫(lun) ·強森(Allan G. Johnson)   群學出版社

《神聖的歡愛》(美)理安·艾斯勒     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

《性政治》 (美)凱特·米利特著、宋文偉(wei) 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

《中國的女性與(yu) 性相1949年以來的性別話語》 [英] 艾華  江蘇人民出版社

《圖繪:女性主義(yi) 與(yu) 文化交往地理學》 [美] 蘇珊·弗裏德曼       譯林出版社

《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 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

《邁向女性主義(yi) 的國家理論》    凱瑟琳.A.麥金農(nong)          政法大學

《違背我們(men) 的意願》      [美] 蘇珊·布朗米勒       江蘇人民出版社

《女太監》 傑梅茵·格裏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 (日) 上野千鶴子   上海三聯書(shu) 店

《反挫:誰與(yu) 女人為(wei) 敵》 Susan Faludi / 蘇珊•法露迪             自立晚報

《不能承受之重:女性主義(yi) 、西方文化與(yu) 身體(ti) 》 (美)蘇珊·鮑爾多  江蘇人民出版社

《不同的聲音》 卡羅爾·吉利根       中央編譯出版社

《性別符號學——政治身體(ti) /身體(ti) 政治》     (加) 尤施卡        譯林出版社

《被建構的女性: 當代社會(hui) 性別理論》    沈奕斐          上海人民出版社

《言語不隻是言語:誹謗、歧視與(yu) 言論自由》 凱瑟琳.麥金儂(nong)      博雅書(shu) 屋

《邊緣的突破:雲(yun) 南社會(hui) 性別探索與(yu) 實踐》 雲(yun) 南省社會(hui) 性別與(yu) 發展小組       雲(yun) 南大學

《性麵具-藝術與(yu) 頹廢:從(cong) 奈費爾提蒂到艾米莉·狄金森》 卡米拉・帕格利亞(ya) 內(nei) 蒙古大學

《女性主義(yi) 與(yu) 對自然的主宰》 (澳)薇爾·普魯姆德          重慶出版社

《厭女現象》      David D.Gilmore         書(shu) 林出版有限公司

《女性,藝術與(yu) 權力》  (美)琳達・諾克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東(dong) 西文化經典中的女性與(yu) 性別研究》   賀璋瑢      上海三聯書(shu) 店

《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領導意誌》   [美]謝麗(li) 爾·桑德伯格            中信出版社

《女性特質》 蘇珊·布朗米勒 江蘇人民出版社

曆史

《聖杯與(yu) 劍》 理安·艾斯勒 /Riane Eisler        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

《女人的曆史》 (英)羅莎琳德•邁爾斯 / Rosalind Miles   中央編譯出版社

《活著的女神》(美)馬麗(li) 加·金芭塔絲(si) /Marija Gimbutas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女巫》 (法) 儒勒·米什萊      電子工業(ye) 出版社

《看不見的性別—提示史前女性的真實角色》  J.M.阿多瓦西奧   大象出版社

《重讀中國女性生命故事》       遊鑒明 / 胡纓 / 季家珍            江蘇人民出版社

《中國婦女運動曆史資料》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hui) 婦女運動史研究室    中國婦女出版社

《 大母神-原型分析》  (德) 埃利希.諾伊曼                     東(dong) 方出版社

《婦女與(yu) 社會(hui) 》     李貞德 / 梁其姿           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

《空前之跡:1851~1930:中國婦女思想與(yu) 文學發展史論》 王緋          商務印書(shu) 館

《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yu) 性別》 李貞德                  三民書(shu) 局

《女性的崛起:當代美國的女權運動》    王政       當代中國出版社

《中國現代女性作家與(yu) 中國革命,1905-1948》  顏海平     北京大學出版社

《浮出曆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孟悅 / 戴錦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文化性別與(yu) 教育:1900-1930年代的中國女大學生》張素玲     教育科學出版社

生理與(yu) 心理

《女性自我保健經典》  美國波士頓婦女健康寫(xie) 作集體(ti) 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

《海蒂性學報告》(男人篇,女人篇,情愛篇)   [美] 雪兒(er) ·海蒂         海南出版社

《金賽性學報告:男人篇&女人篇》   (美)阿爾弗雷德·C.金賽 海南出版社 三環出版社

《我們(men) 的性》   [美] 羅伯特·克魯克斯/ 卡拉·鮑爾    華夏出版社

《婦女與(yu) 性別:一本女性主義(yi) 心理學著作》瑪麗(li) ·克勞福德 羅達·昂格爾    中華書(shu) 局

:《與(yu) 狼共奔的女人》       [美] 克拉利薩·品卡羅·埃斯蒂斯         吉林文史出版社

《心理學:關(guan) 於(yu) 女性》  [美]克萊爾·A.埃奧,朱迪斯·S.布裏奇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女性心理學》 卡倫(lun) ·霍妮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此性非一》 露西.伊瑞葛來,譯/李金梅               桂冠出版社

《性與(yu) 理性》 [美] 理查德·A. 波斯納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自然/生態

《自然之死—婦女、生態和科學革命》 吳小英 / 曹南燕等      吉林人民出版社

文學分析與(yu) 影視傳(chuan) 播

《閣樓上的瘋女人—女性作家與(yu) 19世紀文學想象》美 S.M.吉爾伯特/蘇珊·古芭 世紀文景

《走出男權傳(chuan) 統的樊籬—文學中男權意識的批判》    劉慧英              三聯書(shu) 店

《她們(men) 自己的文學——從(cong) 勃朗特到萊辛》    伊萊恩·肖瓦爾特     浙江大學出版社

《女權主義(yi) 文學理論》 (英)瑪麗(li) ·伊格爾頓       湖南文藝出版社

《女性文學教程》  喬(qiao) 以鋼//林丹婭      河北教育出版社

《當代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  張京媛 主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

《被建構的女性—中國現代文學社會(hui) 性別研究》     劉傳(chuan) 霞    齊魯書(shu) 社

《語言與(yu) 社會(hui) 性別導論》 瑪麗(li) ·塔爾博特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漢語性別語言學》   孫汝建            科學出版社

《語言與(yu) 性別—口語的社會(hui) 語言學研究》 趙蓉暉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性別語言文化與(yu) 語用研究》  白解紅                     湖南教育出版社

《性別中國——共同鋪演中國電影百年的性別風景》 戴錦華(Jin-hua Dai)         麥田

《激情的疏離——女性主義(yi) 電影理論導論》    [英]休·索海姆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女性書(shu) 寫(xie) :文學、電影與(yu) 生活》             黃淑嫻                浙江大學出版社

《她者鏡像:好萊塢電影中的華人女性》       孫萌             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

《性別與(yu) 中國電影》    何成洲 / [美] 王玲珍          南京大學出版社

《女性主義(yi) 媒介研究》   (荷)祖倫(lun) (L.van Zoonen)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性別化的人生——傳(chuan) 播、性別與(yu) 文化》朱麗(li) 亞(ya) ·T.伍德    暨南大學出版社

《媒介與(yu) 社會(hui) 性別研究:理論與(yu) 實例》 曹晉            上海三聯書(shu) 店

《中國媒介與(yu) 女性研究報告》 劉利群,曾丹娜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

《女性與(yu) 媒體(ti) 再現:女性主義(yi) 與(yu) 社會(hui) 建構論的觀點》 林芳玫   巨流圖書(shu) 公司

《她的故事》 [台灣] 彭怡平 中央編譯出版社

政治與(yu) 話語

《全球背景下的性別平等與(yu) 社會(hui) 轉型》      譚琳等              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

《促進發展》 世界銀行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國家的真正財富》 (美)理安·艾斯勒     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

《媽媽值多少錢: 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為(wei) 何不計薪酬》   安·克裏滕登      中信出版社

《貧困與(yu) 社會(hui) 性別(婦女發展與(yu) 賦權》   方煉 / 王琪 / 杜芳琴 /等      河南人民出版社

《社會(hui) 性別與(yu) 公共政策》 李慧英    當代中國出版社

《女性主義(yi) 與(yu) 後現代國際關(guan) 係》 絲(si) 維斯特      浙江人民出版社

《女性主義(yi) 視角下的世界秩序研究》   蘇雲(yun) 婷     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

《性別、認同與(yu) 地方:女性主義(yi) 地理學概說》 琳達.麥道威爾       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女性主義(yi) 社會(hui) 工作》  Lena Dominelli        華東(dong) 理工大學出版社

《生態女性主義(yi) 文學批評:理論,闡釋和教學法》格蕾塔•戈德 / 帕特裏克•D•墨菲 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

《技術與(yu) 性別:晚期帝製中國的權力經緯》   [美] 白馥蘭(lan)            江蘇人民出版社

《婦女在中國科技發展中的地位及其麵臨(lin) 的機會(hui) 與(yu) 挑戰》 張莉莉編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靈長類視覺:現代科學世界中的性別、種族和自然》 [美]哈拉維      河南大學出版社

《科技奴隸》 Neil Postman           博雅書(shu) 屋

《類人猿、賽博格和女人:自然的重塑》 [美] 唐娜·哈拉維      河南大學出版社

《社會(hui) 性別與(yu) 法律》 劉明輝 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性別與(yu) 法律—性別平等的法律進路》   周安平        法律出版社

《社會(hui) 性別平等與(yu) 法律研究和對策》     譚琳      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

文學作品

《玩偶之家》   易卜生

《陰道獨白》 伊娃·恩斯

《匹克梅梁(皮格馬利翁)》蕭伯納

《貞德再臨(lin) 》 卡羅琳·蓋奇

《黑暗的左手》  (美)厄休拉•勒古恩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世界誕生之日》        娥蘇拉·勒瑰恩 / Ursula K. Le Guin       繆思出版有限公司

《通往女人國度之門》   雪莉.泰珀         繆思出版

《靈魂騎士》    (美)路易絲(si) ·麥克馬斯特·比約德        長江文藝出版社

《使女的故事》  (加拿大)瑪格麗(li) 特·阿特伍德     譯林出版社

《她的國》    (美)夏洛特·吉爾曼    北京時代華文書(shu)

《女身男人》    卓安納·拉思/ Joanna Russ     繆思文化

《銀河滅》   洪淩     蓋亞(ya) 文化有限公司

《給櫻桃以性別》    [英] 珍妮特·溫特森      新星出版社

《寫(xie) 在身體(ti) 上》   [英] 珍妮特·溫特森   新星出版社

《美好古董衣店》   [美]斯特凡尼·萊曼          中信出版社

《相助》    [美] 凱瑟琳·斯多克特       中國城市出版社

《紫顏色》 艾麗(li) 斯·沃克   譯林出版社

《逃離》艾麗(li) 絲(si) ·門羅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女勇士》   [美] 湯亭亭    漓江出版社

《紙袋公主》   (美)羅伯特·蒙施/文 / (美)邁克爾·馬欽科/圖     河北教育出版社

《朱家故事》  (英)安東(dong) 尼·布朗 文/圖    河北教育出版社

《頑皮公主不出嫁》《頑皮公主萬(wan) 萬(wan) 歲》作者: (英)芭貝·柯爾 文/圖      南海出版公司

《女孩的進化史》  (美)傑奎琳•凱利   中信出版社

《追夢,我的世界宇宙大》﹝上下)       吳嘉麗(li) /策劃      女書(shu) 文化

《奧力佛是個(ge) 娘娘腔》 湯米.狄咆勒 / Tomie dePaola     三之三

《愛花的牛》 羅伯特·勞森 / 曼羅·裏夫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貝絲(si) 丫頭》(美)貝特•格林  新蕾出版社

《天空的另一半》[美] 尼可拉斯·D.克裏斯多夫 /雪莉·鄧恩 浙江人民出版社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zhuan) 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芭芭拉·艾倫(lun) 瑞克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中國女工:新興(xing) 打工者主體(ti) 的形成》 潘毅    九州出版社

《為(wei) 改變而生活》格蕾斯·利·博格斯  中國電影出版社

《我們(men) 不是弱者》蕾嫚.葛博維 / 卡蘿.米瑟絲(si)        天下文化

《十歲我離婚》  (也門)諾珠·阿裏 / (法)戴樂(le) 芬妮·米努依     南海出版公司

《恒河的女兒(er) 》    [印度] 貝碧·哈爾德            南海出版公司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3年AIME考試設置介紹及輔導課程安排

下一篇

安省省提名采用新的職業列表 打分係統有重大變化!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