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專業參考閱讀書目推薦

“法學”這一用語的拉丁文Jurisprudentia,在公元前3世紀末羅馬共和國時代就已經出現,該詞表示有係統、有組織的法律知識、法律學問。古羅馬法學家曾給“法學”下過一個(ge) 經典性的定義(yi) :“法學是關(guan) 於(yu) 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識;是關(guan) 於(yu) 正義(yi) 和非正義(yi) 的科學。”德文、法文、英文以及西班牙文等西語語種,都是在Jurisprudentia的基礎上,發展出各自指稱“法學”的詞匯,並且其內(nei) 容不斷豐(feng) 富,含義(yi) 日漸深刻。

現代意義(yi) 上的漢語“法學”一詞,最早由日本輸入。日本法學家津田真道於(yu) 1868年首次用來對應翻譯英文JurisprudenceScience of Law以及德文Rechtswissenschaft等詞匯並對之作了詳細說明,該詞於(yu) “戊戌變法”運動前後傳(chuan) 入中國。

西方法學的曆史發展

在西方,法學起始於(yu) 古希臘。在古希臘,以習(xi) 慣法為(wei) 主體(ti) 的法律製度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法律顧問已經滲透到社會(hui) 生活的方方麵麵,成為(wei) 基本的社會(hui) 要素和人們(men) 感知和認識的對象;同時,古希臘的哲學非常發達,發達的哲學開發了自由民(尤其是自由民中的知識分子)會(hui) 計人員和評價(jia) 社會(hui) 現象的能力,促進了政治學倫(lun) 理學文學美學等專(zhuan) 門知識體(ti) 係的形成。

到了中世紀是西方社會(hui) 最黑暗的時期。獨立的法學消失了,但在托馬斯·阿奎那的著述中包含著豐(feng) 富的法律思想。中世紀以後,隨著日益發展的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方式對法律的需要,出現了以複興(xing) 羅馬法為(wei) 中心任務的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這個(ge) 時期,出現了注釋法學派(又稱“倫(lun) 比亞(ya) 學派”)。

自13、14世紀開始的文藝複興(xing) 宗教改革運動,使西方法學朝著世俗化的方向發展和變革。這個(ge) 時期法學發展的最重要的標誌是個(ge) 人主義(yi) 法學派的產(chan) 生。而從(cong) 17世紀開始的大規模發展起來的商品經濟、資產(chan) 階級革命和在革命中普及的建立資產(chan) 階級民主和法製的時代要求既需要法學,也解放了法學。從(cong) 18世紀末,以功利主義(yi) 實證主義(yi) 哲學為(wei) 理論和方法論基礎、以對實在法律的邏輯分析為(wei) 己任的分析法學派的出現標誌著獨立學科的法學的出現;同時,出現了理論法學應用法學的分化,即出現了法學和刑法學、民法學、憲法學等法學部門的分化。

20世紀初,西方社會(hui) 進入帝國主義(yi) 階段,法學的社會(hui) 化成為(wei) 時代潮流。在這種因素的推動下,強調研究法律的社會(hui) 作用法律的實效法律顧問規則生效的手段法律與(yu) 其他社會(hui) 控製方式的聯係的社會(hui) 法學派問世。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西方法學處於(yu) “休眠狀態”。自1950年代中期,西方法學派開始複興(xing) ,自然法學派社會(hui) 法學派分析法學派以新的政治和理論姿態出現。以行為(wei) 主義(yi) 心理學行為(wei) 主義(yi) 政治學為(wei) 理論基礎和原型的行為(wei) 主義(yi) 法學,作為(wei) 存在主義(yi) 哲學組成部分的存在主義(yi) 法學,試圖折中調和各派、實現法的概念、法的價(jia) 值、法學方法三統一的綜合(統一)法學派紛紛登場。

中國法學的曆史

從(cong) 發展階段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法學的曆史大體(ti) 上可以分為(wei) 四個(ge) 階段:即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西漢至清代中期清末至中華民國

有一種說法,在中國,法學起源於(yu) 春秋戰國時期。那時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極為(wei) 輝煌的時期,各學派相繼興(xing) 起,百家爭(zheng) 鳴。但其實早在夏商周時期,就出現了以天命和宗法製度為(wei) 核心的法律思想。如《商書(shu) 》中記載有“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思想和政策。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儒、法、墨、道四家都對法學的興(xing) 起和發展做出了貢獻。這一時期法家的法律思想對中國後來的思想家有深遠影響。

春秋時期,中國古代法律已從(cong) 習(xi) 慣法成文法、從(cong) 秘密法公開法發展。戰國時期魏國執政李悝在各諸侯國法律的基礎上製定了中國曆史上第一部較完整的封建社會(hui) 的法典法經。這部《法經》雖早已失傳(chuan) ,但在一些曆史著作中載有其篇目。

《法經》開創了中華法係獨樹一幟的立法先河,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hui) 法典的基本體(ti) 係,以後的《秦律》九章律曹魏律泰始律開皇律唐律疏議的體(ti) 例都是在《法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到了漢代以後,自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儒學在所有思想領域占據了統治地位,也壟斷了中國兩(liang) 千多年的法學領域。

從(cong) 漢代起,在法學領域出現了通常所說的“律學”(亦稱為(wei) “刑名律學”、“注釋律學”),即根據儒學原則對以律為(wei) 主的成文法進行講習(xi) 、注釋的法學唐代大臣長孫無忌等人於(yu) 公元652年奉詔編寫(xie) 唐律疏議一書(shu) ,對《唐律》作了權威性的解釋,與(yu) 唐律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唐律疏義(yi) 》是中國乃至世界曆史上最係統、保存最完整的注釋法學著作。而1740年編成的大清律例是中國封建社會(hui) 最後一部法律。

到了1840年以後,清政府迫於(yu) 各方壓力和維持統治的需要,派出官員和學生出國考察和學習(xi) 法律,這些人回國後紛紛介紹和論述西方的法律和法學,傳(chuan) 播西方資產(chan) 階級的法律思想,開創了中國現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1901年京師大學堂設立法科,1906年成立法律學堂,從(cong) 此法學在中國成為(wei) 一門獨立的學科。在法律教育方麵,廣泛借鑒英美法係和大陸法係的教育體(ti) 製,出現了正規化的趨勢。

法學學派有哪些?

1.自然法學派

自然法學派當今世界範圍內(nei) 居主流地位的法學學派。代表人物為(wei) 如格勞秀斯洛克孟德斯鳩盧梭潘恩傑斐遜等。自然法學派特別重視法律存在的客觀基礎價(jia) 值目標,即人性、理性、正義(yi) 、自由、平等、秩序,重視對法律的終極價(jia) 值目標客觀基礎的探索

自然法學派主張有一個(ge) 實質的法價(jia) 值存在著,這個(ge) 法價(jia) 值乃獨立於(yu) 實定法之外,且作為(wei) 檢定此實定法是否有正當性的標準。自然法的權利,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就是意謂著由自然,也就是說由人的本性、由社會(hui) 的本性、以及甚至由物的本性中,可演繹出某些法則,這些法則可供給一個(ge) 整體(ti) 而言對人類行為(wei) 舉(ju) 止適切的規定。

2.分析法學派

分析法學派是指將眼光轉向現實的法律現象,以功利主義(yi) 哲學為(wei) 理論基礎,以實證研究為(wei) 基本研究方法,以邊沁奧斯丁為(wei) 主要代表,在實在法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概念分析邏輯分析等種種分析的西方法學流派。

分析法學從(cong) 實證角度出發,僅(jin) 僅(jin) 討論“法律是什麽(me) ”,而不涉及對法的價(jia) 值判斷的立場,分析法學的學者對法哲學的範圍,法的概念的看法各有差別,但他們(men) 的思想一脈相承,認為(wei) 法與(yu) 道德不存在必然的聯係道德絕不是衡量法律好惡的標準

3.社會(hui) 法學派

是從(cong) 社會(hui) 本位出發,把法學的傳(chuan) 統方法同社會(hui) 學的概念觀點、理論方法結合起來研究法律現象。注重法律的社會(hui) 目的和效果,強調不同社會(hui) 利益整合的法學流派。西方法學家一般認為(wei) 該派具有下列的一個(ge) 或兩(liang) 個(ge) 特征:

①以社會(hui) 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法,認為(wei) 法是一種社會(hui) 現象,強調法對社會(hui) 生活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種社會(hui) 因素對法的影響;

②認為(wei) 法或法學不應像19世紀那樣僅(jin) 強調個(ge) 人權利和自由,而應強調社會(hui) 利益和“法的社會(hui) 化”。

法國社會(hui) 學家G.塔爾德美國社會(hui) 學家L.F.沃德等人則被認為(wei) 是早期社會(hui) 學法學中的心理學法學派創始人。19世紀末新功利主義(yi) 法學的主要代表德國法學家R.von耶林新黑格爾法學首創人J.柯勒,也被認為(wei) 是早期社會(hui) 法學派的首創人。

4.其他法學派別

在20世紀的西方法學中,還有不少派別雖與(yu) 龐德等人的社會(hui) 法學派觀點有所不同,而在許多基本觀點上又極為(wei) 類似,因此可列為(wei) 社會(hui) 法學派的支派,如社會(hui) 連帶主義(yi) 法學派(見狄驥)、美國的現實主義(yi) 法學派、歐洲大陸各國的自由法學派利益法學派、北歐各國的斯堪的納維亞(ya) 法學派以及心理學法學派、女權主義(yi) 法學派、經濟分析法學派等。到了20世紀末,還出現了以批判學、法語文學運動為(wei) 代表的後現代法學思潮

法學基礎閱讀書(shu) 目

1.沈宗靈:《現代西方法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2.張文顯:《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朱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朱蘇力:《送法下鄉(xiang)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5.賀衛方:《司法的理念與(yu) 製度》,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6.夏勇:《民權哲學》,三聯書(shu) 店2005年版。

7.[荷]格勞秀斯,何勤華等譯:《戰爭(zheng) 與(yu) 和平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英]洛克,葉啟芳,瞿菊農(nong) 譯:《政府論》(下篇),商務印書(shu) 館1964年版。

9.[英]霍布斯,黎思複,黎廷弼譯:《利維坦》,商務印書(shu) 館1985年版。

10.[法]孟德斯鳩,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商務印書(shu) 館2004年版。

11.[法]盧梭,何兆武譯:《社會(hui) 契約論》,商務印書(shu) 館1980年版。

12.[英]梅茵,沈景一譯:《古代法》,商務印書(shu) 館1959年版。

13.[英]邊沁,時殷弘譯:《道德與(yu) 立法原理導論》,商務印書(shu) 館2000年版。

14.[美]富勒,鄭戈譯:《法律的道德性》,商務印書(shu) 館2005年版。

15.[美]Roscoe Pound .Social Control through Law, 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6.

16.[美] 本傑明·卡多佐,蘇力譯:《司法過程的性質》,商務印書(shu) 館2000年版。

17.[美]列奧·施特勞斯:《自然權利與(yu) 曆史》,三聯書(shu) 店2003年版。

18.[德]康德,沈叔平譯:《法的形而上學原理:權利的科學》,商務印書(shu) 館1991年版。

19.[美]德沃金,李常青譯:《法律帝國》,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1996年版。

20.[英]Herbert Lionel Adolphus Hart . The Concept of Law,Oxford Univ Press,1976.

21.[德]拉德布魯赫,米健,朱林譯:《法學導論》,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1997年版。

22.[奧]凱爾森,沈宗靈譯:《法與(yu) 國家的一般理論》,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1996年版。

23.[美]John Witte .The Weightier Matters of the Law(Essays on Law and Religion), Scholars Pr,1988.

24.[美]博德海默,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律哲學與(yu) 法律方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5.[美]Richard A. Posner.The Problems of Jurisprudenc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6.[美]John Rawls . A Theory of Justice, Belknap Press,1999.

27.[英]丹寧勳爵,楊百揆,劉庸安譯:《法律的正當程序》,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8.[英]約翰·奧斯丁:《法理學的範圍》,中國法製出版社2002年版。

29.[德]K·茨威格特,H·克茨,潘漢典等譯:《比較法總論》,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0.王保樹主編:《中國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31.王利明等:《民法學新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32.葉孝信:《中國民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3.史尚寬:《民法總論》,《債(zhai) 法總論》,《債(zhai) 法各論》,《物權法論》,《親(qin) 屬法論》,《繼承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4.王澤鑒:《法律思維與(yu) 民法實例》,《民法概要》,《民法總則》,《債(zhai) 法原理:(一)債(zhai) 之發生基本理論》,《債(zhai) 法原理:(二)不當得利》,《債(zhai) 法原理:(三)侵權行為(wei) 法(1)》,《民法物權:(1)通則·所有權》,《民法物權:(2)用益物權·占有》《民法學說與(yu) 判例研究》(1-8),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那年版。

35.陳本寒:《擔保法通論》,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6.周楠:《羅馬法原論》,商務印書(shu) 館1994年版。

37.黃茂榮:《法學方法與(yu) 現代民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8.韓德培主編:《國際私法》,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39.李雙元等:《中國國際私法通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0.江平:《西方國家民商法概要》》,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41.[法]雅克·蓋斯旦,吉勒·古博:《法國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2.[德]霍恩等:《德國民商法導論》,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1996年版。

43.[日]我妻榮:《債(zhai) 權在近代法中的優(you) 越地位》,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1999年版。

44.[英]高維爾:《現代公司法原理》,Sweet & Maxwell,1979。

45.[英]勞森,拉登:《財產(chan) 法》(第二版),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1987年版。

46.[美] A·L·科賓:《科賓論合同》,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1999年版。

47.[德]拉倫(lun) 茨:《德國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8.[英]蓋斯特:《英國合同法與(yu) 案例》,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1998年版。

49.[德]馬丁·沃爾夫:《國際私法》,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50.[美]弗裏德裏希·K·榮格:《法律選擇與(yu) 涉外司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參考素材:

第二章法學的曆史 - 範文中心 (geren-jianli.org)

法學(關(guan) 於(yu) 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ti) 係)_百度百科 (baidu***.com)

(7 封私信 / 66 條消息) 三大法學派是指哪三個(ge) ?- 知乎 (zhihu.com)

法學派_百度百科 (baidu***.com)

法律的曆史發展及其特征 - 業(ye) 百科 (yebaike.com)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2-2023申請季TOP30美國綜合性大學最新麵試政策

下一篇

USACO2022-2023競賽如何報名參賽?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