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對雅思和托福閱讀中高深莫測的神經認知科學類文章不熟悉,做題總是無從(cong) 下手。老師今天帶著大家來學習(xi) 相關(guan) 知識和英語表達,深入地了解嬰兒(er) 認知的背景知識吧!
1、嬰兒(er) 的“情緒”
嬰兒(er) 在剛出生的時候,還不具備完整的喜、怒、哀、驚、恐、愛、恨等基本情緒,其他更微弱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都是後天慢慢發展習(xi) 得。
驚恐和害怕是嬰兒(er) 最開始表現出來的情緒,嬰兒(er) 剛生出來,放在媽媽身上之後,大多數嬰兒(er) 會(hui) 停止哭泣,這個(ge) 時候他們(men) 獲得了一種安全感,會(hui) 暫時控製住了害怕恐懼的情緒。
嬰兒(er) 剛出生的哭聲和真正的“哭”還是有差距的。半歲以後的“哭”就變成了“武器”,此時的哭聲中充滿著委屈、憤怒、可憐等情緒。
喜和怒隨後逐漸表現出來,比如月子裏喝了母乳,再給她奶瓶,很多嬰兒(er) 會(hui) 大聲哭泣,這種哭大概是表示抗議,直至重新給他們(men) 喂食母乳,才會(hui) 停止哭泣。
而嬰兒(er) 的笑可以和某種情緒聯結在一起,這是一個(ge) 不斷發展、受到不斷刺激的過程,比如大人時常對她露出微笑;或者在嬰兒(er) 微笑後,大人不自覺將聲音提高,情緒上升,這些嬰兒(er) 都能感受到,從(cong) 而加強記憶與(yu) 聯結。
Key Words
1. 嫉妒:jealous;envy
2. 羞恥:sense of shame
3. 情緒:sentiment;mood;feeling
4. 強化:intensify;strengthen
5. 委屈:grievance
6. 可憐:wretchedness
7. 刺激:stimulate;provoke
8. 聯結:tie;link;connect
2、“紅點實驗”
1972年,心理學家B·阿姆斯特丹(Beulah Amsterdam)借用蓋洛普在黑猩猩研究中使用的鏡子測試,設計了驗證嬰兒(er) 自我意識的發展的“紅點實驗”,在有關(guan) 嬰兒(er) 自我覺知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實驗對象是88名3-24個(ge) 月的嬰兒(er) 。在嬰兒(er) 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在其鼻子或腦門上塗一個(ge) 無刺激紅點,然後觀察嬰兒(er) 照鏡子時的反應。
研究者假設,如果嬰兒(er) 在鏡子裏能立刻發現鼻子上的紅點,並用手去摸它或者是塗抹掉,表明嬰兒(er) 已經能區分自己和自己的影像,這種行為(wei) 可作為(wei) 自我認知出現的標誌。
有趣的是,自我認知並不是人類與(yu) 生俱來的能力。15個(ge) 月以前的嬰兒(er) 根本無視於(yu) 鼻子上的紅顏料,不知道鏡中的倒影就是自己。有些孩子會(hui) 去鏡子後麵尋找那個(ge) “陌生人”。
15-18個(ge) 月大的幼兒(er) ,開始在鏡子中認出自己,他們(men) 逐漸表現出自我識別的跡象:會(hui) 看著鏡子中的影像摸摸自己的鼻子、說出自己的名字、或者指向鏡中的自己。
到2歲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幼兒(er) 都能在鏡子中認出自己。他們(men) 能夠對著鏡子刷牙,並指著說那是自己和媽媽。2歲孩子很喜歡說“我”“我的”這樣的字眼,證明她知道自己與(yu) 別人是不同的。2歲以後,自我意識更加迅速地發展,影響著自尊心、感受力、自我調控、交往能力這些品質的形成。
社會(hui) 認知論是一種用來解釋社會(hui) 學習(xi) 過程的理論,關(guan) 注人的信念、記憶、期望、動機以及自我強化等認知因素。人們(men) 並不被動地麵對世界中的種種事物,相反,不管情境顯得多麽(me) 隨意和雜亂(luan) ,人們(men) 都會(hui) 把某種概念和意義(yi) 賦予它。這種組織、知覺和解釋,影響著我們(men) 的所有的行為(wei) 方式。
Key Words
1. 黑猩猩:chimpanzee
2. 自我覺知:Self-awareness
3. 突破:breakthrough;surmount
4. 識別:distinguish;identify;
recognize
5. 客觀的:objective
6. 自尊心:pride;self-respect
7. 調控:regulate
8. 認知論:cognitive theory
9. 期望:expectation
10. 動機:motivation
11. 隨意:arbitrary;casual
12. 雜亂(luan) :disorder;jumble
真題訓練
知識就分享到這裏,下麵請同學們(men) 進行真題訓練吧,請閱讀雅思閱讀能力端B階段教材中P214-P216相關(guan) 文章,並完成書(shu) 後的Q1-6的真題練習(xi) 吧!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