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挑戰賽競賽獲獎學員采訪

競賽係列采訪
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ye) 挑戰賽
今年我校在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ye) 挑戰賽中取得了全國綜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績。
為(wei) 了讓對此比賽感興(xing) 趣的同學們(men) 了解到更多信息,我們(men) 采訪到了今年在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ye) 挑戰賽(以下簡稱康萊德比賽)中獲得金獎的VITA小組成員王稚涵同學,向大家介紹這一比賽並分享自己的經驗。

競賽係列采訪#3|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ye) 挑戰賽VITA小隊獲獎合照

賽製與(yu) 基本信息
Q:可以用一句話介紹一下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ye) 挑戰賽嗎?
A: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ye) 挑戰賽是一個(ge) 商業(ye) 與(yu) 科技相結合的比賽。它融入了一些stem課程的理念和精髓,然後又結合了一些創業(ye) 的概念。

Q: 比賽可以分成幾個(ge) 階段?
A: 最開始組隊,主要的階段是晉級賽(Business plan+介紹video+問答)
中國賽(es+pitch+答辯)
全球賽(答辯)

Q: 在每個(ge) 階段需要完成一些什麽(me) 具體(ti) 的任務呢?
A: 初賽的時候,主要是brainstorm idea,從(cong) 這個(ge) idea develop出更加具體(ti) 的規劃。在產(chan) 品選定之後是對於(yu) 背後技術的研發、marketing,以及提交一個(ge) 介紹產(chan) 品的視頻。
關(guan) 於(yu) 答辯的環節,主要是評委在觀看介紹視頻之後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說可行性等方麵,產(chan) 品的一些特點,或者是否完成prototype模型或展示等等。

競賽係列采訪#3|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ye) 挑戰賽比賽定期組織的培訓與(yu) 講座

獎項設置:
競賽係列采訪#3|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ye) 挑戰賽
準備、報名與(yu) 備賽

Q: 你認為(wei) 參加這個(ge) 比賽需要些什麽(me) 基本知識/條件/素養(yang) 嗎?
A:就像之前動員大會(hui) 的時候介紹的那樣,要對商業(ye) 這方麵有一定的敏感和喜歡,比如說想要自己創業(ye) ,那麽(me) 這個(ge) 比賽正好能提供一個(ge) 為(wei) 你找到誌同道合的夥(huo) 伴去一起實現這個(ge) 目標的機會(hui) 。
當然還有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組織力。比如我們(men) 團隊裏有分不同部門,有tech和business,兩(liang) 者之間一定要通過不斷的溝通討論而結合,最後的結果才能比較理想。

Q: 報名渠道為(wei) ?
A: 我是在動員大會(hui) 後找的Oscar潘尹凡老師報名,他會(hui) 聯係組委會(hui) 然後正式線上報名,比較方便。他還會(hui) 把報名的同學拉到一個(ge) 群裏,這樣也方便我們(men) 組隊。

競賽係列采訪#3|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ye) 挑戰賽VITA小組比賽答辯照

Q: 組隊除了隊友能力互補之外有什麽(me) 建議嗎?
A:這個(ge) 比賽主要需要三個(ge) 能力:
一是演講能力。隊員裏要有英語口語很好的隊員,因為(wei) 比賽過程中需要present idea、做視頻、答辯等等,總之有很多需要演講的場合。
二是科研能力。隊伍裏最好能有一些在科研方麵做過活動、有一些經驗、有相關(guan) 調查能力的人。
另外是經濟方麵的能力。經濟比較好的,對商業(ye) 有一些探索或者靈感的隊員都會(hui) 在比賽過程中對整個(ge) 隊伍有所幫助。

Q: 指導老師是怎麽(me) 聯係的?老師在比賽過程中對你們(men) 做了哪些幫助?
A: 我們(men) 的指導老師是Ray,也就是學校這邊提供的指導老師,他幫助我們(men) 提了一些初期報告business plan的修改建議,和我們(men) 進行了一些討論。
當然,這個(ge) 比賽也是可以去請校外的supervisor的。

競賽係列采訪#3|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ye) 挑戰賽VITA小組BusinessPlan預覽圖

經驗與(yu) 體(ti) 驗分享

Q:介紹一下你們(men) 的項目吧。
A: 我們(men) 的項目是研發了一個(ge) 中醫診療手環。它是有石墨烯傳(chuan) 感器內(nei) 嵌的。通過對脈象的檢測可以有很多的反饋,比如心率,從(cong) 而去判斷整個(ge) 人體(ti) 的健康。檢測結果會(hui) 連接到手機上的一個(ge) APP,並給出一些相對應的健康的意見。
我們(men) 的手環還會(hui) 聯係到上海各大醫院,可以到聯係的醫生那邊就診。這樣其實還能夠實現我們(men) 與(yu) 醫院的win-win合作。

Q: 你們(men) 在過程中有遇到什麽(me) 困難嗎?是如何克服的?
A: 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在網上有很多爭(zheng) 議,有人說它是偽(wei) 科學。因此我們(men) 就要不斷探索怎麽(me) 把科學變得實質和有效,這是一點困難。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men) 的研究過程其實有很大的創新成分在。把中醫運用到手環上前人很少有研究,因為(wei) 沒有很多之前的資料。這是第二個(ge) 困難。
最後就是創業(ye) 商業(ye) 這方麵,因為(wei) 我們(men) 都是高中生,所以比較缺乏經驗,因此需要奔走詢問,包括創業(ye) 的價(jia) 格,市場的打聽等等。

Q: 因為(wei) 疫情影響,比賽主要在線上進行。你們(men) 在線上答辯的時候有遇到過什麽(me) 困難嗎?
A: 網絡會(hui) 有一些卡頓,不過這不是一個(ge) 很大的問題。因為(wei) 這個(ge) 比賽要求每人都有所發言,所以每個(ge) 人都要分工明確。另外有的時候教授可能會(hui) 指定一些人回答關(guan) 於(yu) 數據的有一些刁鑽的問題。對於(yu) 這種需要準備的很充分,才能做到得心應手,這樣在答辯的時候才不會(hui) 手忙腳亂(luan) 。

Q:你們(men) 開始是怎麽(me) 想到去做這方麵的項目的?
A: 主要是有兩(liang) 方麵:
首先就是關(guan) 於(yu) 網課。我們(men) 之前有想過很多其他方麵,最後來到線上教育。這是因為(wei) 我們(men) 親(qin) 身體(ti) 驗到在網課期間的疲勞的狀態,所以想通過中醫的手環去改善它。
還有一點就是中醫。就像我們(men) 在TOK課上學到的那樣,有關(guan) 它一直存在很強的爭(zheng) 議:很多人認為(wei) 它不是科學,是經驗主義(yi) 的產(chan) 物。所以我們(men) 想揭開它的謎底,把它科學地應用到這個(ge) 產(chan) 品上。
在brainstorm這個(ge) 階段有一個(ge) 建議給大家:大家的產(chan) 品做出來最好能夠實現一定的慈善性,可以是能幫助一些弱勢群體(ti) ,或者是解決(jue) 某些人的問題,能“急人所急”。

Q:你們(men) 分工是怎樣的?
A:顧卿她作為(wei) 隊長可能做一些更加general的東(dong) 西,比如說她會(hui) 負責整個(ge) 項目的介紹,以及概括、總結,她也會(hui) 協助tech部分。
Tech主要是Tracy和Heidi負責,她們(men) 研發石墨烯傳(chuan) 感器,從(cong) 其他的手環技術上摘取,然後進行改進。
我和毛為(wei) 哲負責的是business部分,包括一些競品調查,還有商業(ye) 市場的各種調研。
總的來說,大家的分工都比較平均,也很明確。分工的本質其實是更好的合作,而vitalers在這方麵團隊間的溝通是十分融洽的。

競賽係列采訪#3|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ye) 挑戰賽VITA小隊線上答辯照

Q: 你覺得參加這個(ge) 比賽對你帶來的收獲是什麽(me) ?
A:收獲就是關(guan) 於(yu) 創業(ye) 的一些知識,因為(wei) 他的比賽和創業(ye) 是非常貼近的。
另外,賽程持續時間還是挺長的。基本上超過8個(ge) 月(一直到現在)。也就是說我們(men) 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去完成這個(ge) 項目。這就要求我們(men) 要一直堅持下去,而且在整個(ge) 過程中需要不斷改進產(chan) 品。
還有就是鍛煉到了很多能力,比如說寫(xie) 作、溝通能力,以及各種research skills都有提高。

Q: 比賽過程中有遇到什麽(me) 有趣的事情嗎?
A: 有一個(ge) 可以說是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就是我們(men) 和評委的整個(ge) 聊天答辯的過程其實很友善和諧。作為(wei) 非常厲害的哈佛大佬,他們(men) 既親(qin) 切又非常專(zhuan) 業(ye) 。而且評委們(men) 就像家人一樣一步步看著你的成長。總之比較放鬆。

Q:對下一屆想要或準備參加這個(ge) 比賽的同學,你有什麽(me) 建議要分享?
A:我覺得這個(ge) 比賽是值得參加的,是有含金量的。

我覺得比賽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條好的思路。創業(ye) 的時候需要有一個(ge) 很好的想法,而且要把這個(ge) 想法堅持下去。缺乏資金可以籌集,缺乏人才可以籌集; 但是如果缺一個(ge) 好的想法,或者缺乏堅持的意義(yi) ,就很難達到目標。
很多時候失敗的原因,便是遇到一個(ge) 困難就選擇放棄或者切換,而在無數想法與(yu) 思路中不斷反複切換。這是最不理想的情況。
實施一條思路並深入鑽研的過程中一定會(hui) 遇到各種問題。像我們(men) 之前一開始研究3個(ge) 石墨烯傳(chuan) 感器,完全沒有頭緒,最後是在看了很多的research paper才總結出來的。
所以要堅持下去, 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感謝王稚涵同學的分享,希望本篇推文能讓對康萊德創新科技商業(ye) 挑戰賽感興(xing) 趣的同學對該比賽有更多的了解。敬請期待下期的競賽分享。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新加坡CS碩士錄取詳情

下一篇

英國生物奧林匹克競賽BBO競賽獲獎學員采訪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