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ntity是什麽意思?Identity和文書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大家好!我是Huini。做留學顧問這麽(me) 多年,今天想跟大家從(cong) 申請文書(shu) 裏聊一個(ge) 高頻出現的單詞——Identity (身份認同)

01 Identity是什麽(me) 意思?

我們(men) 常說的ID Card,全稱是Identity Card,身份證。Identity,普遍的中文翻譯是“身份”或“身份認同”。這個(ge) 單詞,對很多人來說很陌生。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當這個(ge) 詞在我的工作、閱讀和腦海中高頻出現的時候,我總有一種感覺,還沒有仔細琢磨和思考過“identity”,或“身份認同”究竟是著什麽(me) 。於(yu) 是,我求助英文維基百科中對“identity”的定義(yi) :

Huini說|除了分數,衝(chong) 藤還需要這項特質,但是大多數中國學生都沒聽說過

Identity是一個(ge) 人或一個(ge) 群體(ti) 的品質、信仰、人格特質、外表特征以及表達形式。換句話說,能夠來去賦予一個(ge) 人物或者一個(ge) 群體(ti) 以性格的這樣的一個(ge) 東(dong) 西,就叫identity。還有一次看到這個(ge) 單詞,是在一本發展心理學的教材裏麵。

書(shu) 中說:學生到了高中階段,要完成一個(ge) 重要使命——同一性。這個(ge) 詞在生活中不常見,並且這是本外文翻譯後的教材。我去查了一下對應的英文單詞,發現又是這個(ge) “Identity”!在一些中文的釋義(yi) 中Identity也稱為(wei) “自我同一性”:“個(ge) 體(ti) 內(nei) 在自我之間以及自我與(yu) 環境之間的平衡,通過認知和自我綜合來組織、建構統一整體(ti) 的自我。自我認同是個(ge) 體(ti) 對‘過去我’、‘現在我’、‘將來我’產(chan) 生內(nei) 在的連續性,也是個(ge) 體(ti) 現實自我、真實自我、理想自我之間一致性關(guan) 係的體(ti) 現。

在前麵社會(hui) 學這個(ge) 定義(yi) 中,identity指的是品質、信念、個(ge) 人特征、外貌等等可以被表達出來對部分。而後麵對於(yu) 自我認同、自我同一性的講述,卻讓我非常有感觸

02 高中階段學生的Identity如何形成?

我們(men) 的學生從(cong) 國內(nei) 公立學校進入UWC、國際高中或是去國外上學的時候,通常會(hui) 麵臨(lin) 一些挑戰,並且會(hui) 有一段很不適應的過程。很多家長會(hui) 推測,或許是新環境、新文化帶來的轉變,亦或是學習(xi) 難度的變高了,又或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men) 的叛逆導致的等等。

這些原因是有的,但是家長們(men) 通常會(hui) 忽略一個(ge) 真正的原因:新環境的價(jia) 值取向改變了。到了國際學校,學生會(hui) 發現,這裏並不是單靠“分數”來決(jue) 定高低上下的位次和個(ge) 人的水平,而是更多元了

有的學生跳舞特別好,有的學生特別會(hui) 騎馬,有的學生非常會(hui) 編程,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學生長得漂亮或帥氣,對於(yu) 人衡量的維度更多元了。不像是以前隻有一把尺子,大家去夠同一個(ge) 高度。很多學生,小學初中學習(xi) 非常好,但是到了高中,就跟不上了。他們(men) 意識到自己學習(xi) 拖延,很多事情不想做、沒什麽(me) 動力去做了。這是我們(men) 常常碰到的。

家長們(men) 也會(hui) 跑過來說孩子是時間管理等等出了問題。但其實並沒有那麽(me) 簡單。這種新的環境、新的價(jia) 值取向,需要孩子們(men) 去建立新的自我認同,也就是新的“identity”。這個(ge) 時候他們(men) 會(hui) 開始思考“我到底是誰?”如果分數不能界定我的話,那麽(me) 我到底是誰?一方麵,他們(men) 要去追求社會(hui) 對他們(men) 的認同,比如作為(wei) 學生,分數代表了學生在學業(ye) 上的好壞;另一方麵就是尋找到自我的認同,這也是在國際教育中經常會(hui) 談到的重要概念。

這兩(liang) 方麵形成了一個(ge) 很大的衝(chong) 突,孩子們(men) 往往意識不到這種衝(chong) 突感,但他們(men) 在新環境中的學習(xi) 難度適應困難的時候尤為(wei) 深刻。這時候他們(men) 可能就會(hui) 表現為(wei) 家長眼中“時間管理有問題”“拖延”等等,家長也會(hui) 非常非常非常緊張。但其實,學生們(men) 正在自己的“底層係統”中經曆一個(ge) 原有係統變為(wei) 碎片,而碎片正在進行重建的過程。

看這種我們(men) 稱為(wei) “看見世界,發現自己”的過程中,學生會(hui) 去思考:我是誰?我是怎樣的一個(ge) 人?我的個(ge) 性、特長是什麽(me) ?我想做怎樣的人?我的願望、理想是什麽(me) ?如果他沒有得到很好的資源或者被提供一種很好的環境去鼓勵他們(men) 思考,而隻是去做一些競賽、題目,或者被過早地定義(yi) 為(wei) “哪方麵有問題”,那麽(me) 這個(ge) 學生其實沒辦法很好去渡過這樣一個(ge) 階段。他們(men) 是很難實現真正的個(ge) 體(ti) 獨立的。

實現不了,接下來他們(men) 會(hui) 對自我有很大的羞恥感,因為(wei) 他們(men) 會(hui) 覺得我既不想迎合社會(hui) 的認同,而在找自我認同時又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去做事,從(cong) 而陷入了糾結。但相反,如果他們(men) 在這個(ge) 階段得到支持,寬容和所需要的資源,他們(men) 的自我同一性是能夠建立起來的。

03Identity和文書(shu) 是一種怎樣的關(guan) 係?

樣一來,我們(men) 可以理解identity為(wei) 什麽(me) 在申請中如此被看重,它代表了人是如何認識和定義(yi) 自己的,是每個(ge) 申請者獨一無二的屬性,也是美國大學招生官希望看到的,申請者身上除了成績、活動、推薦信以外的“人”的部分。在眾(zhong) 多一眼望去標化成績同樣“優(you) 秀”申請者中,大學在尋找自我認同感強的學生,那些知道自己想要什麽(me) 的“出類拔萃”的學生。申請文書(shu) ,實際上是盛裝一個(ge) 學生的“Identity”的有形的容器。我們(men) 想用輔導文書(shu) 的過程去提升學生的Identity。

當我們(men) 在看一篇還未經過輔導的學生的文書(shu) 時,往往會(hui) 發現一些問題:他們(men) 寫(xie) 的東(dong) 西往往都是像個(ge) “第三方”一樣在描述一個(ge) 事件,而沒有他自己的感受、體(ti) 會(hui) 、認識,非常的“客觀”我們(men) 在讀時隻能看到這件事是怎樣的,而看不出在背後的人是怎樣的,這種情況非常常見,而這也是在輔導過程中的一個(ge) 難點。對此類學生,我們(men) 常常鼓勵他們(men) 多去想,多去講,把事件背後的人“抓”出來,把事件背後“我”為(wei) 什麽(me) 要這樣做,“我”的感受是什麽(me) 、思想是什麽(me) 想清楚。

而這一點,在我們(men) 的文化與(yu) 社會(hui) 中並不被提倡和鼓勵的:我們(men) 跟別人PK來PK去,PK的並不是“我是怎樣的一個(ge) 人”,而更多的是我們(men) 的資源是怎樣的,我們(men) 的結果、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怎樣的。這使得我們(men) 的青少年們(men) 在自己的價(jia) 值觀裏認為(wei) 最有價(jia) 值的不是“我自己”而是資源、結果、結論。

還有不少同學有這樣一種情況,我們(men) 讀他的文書(shu) 會(hui) 發現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割裂”的,現實中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己也同樣是“割裂”的。這“割裂”是什麽(me) 意思呢?從(cong) 文本上看出,他們(men) 在寫(xie) “真話”時,字裏行間充滿了糾結,你能感受到他的內(nei) 心像兩(liang) 個(ge) 小人在打架,不知所措,沒有答案。

但是當老師幫他們(men) 把“過去、現在和未來”梳理清楚之後,我們(men) 就會(hui) 發現,這其實是文書(shu) 的基本脈絡: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其實就是美國大學申請的主文書(shu) ;未來的我、我想要做什麽(me) ,其實是美國大學申請的補充文書(shu) Why major 、Why school。這也是一個(ge) 身份認同感從(cong) 不清晰到清晰的過程。

身份認同感清晰的人是強大的。他們(men) 不會(hui) 因為(wei) 外部環境的一點風吹草動就受影響,不會(hui) 因為(wei) 人家說他們(men) 差,他們(men) 就會(hui) 覺得自己差,甚至會(hui) 跟說他們(men) 差的人“較勁”:其實我不差。他們(men) 自己是非常“穩定”的,是有明確的“意識”的。這種明確地意識來自於(yu) 自己和各種人的交往、在不同地方的見識,這些與(yu) 人的交往與(yu) 見識會(hui) 給他最真實的反饋,而這些反饋也會(hui) 幫助他慢慢構建一個(ge) 完整的自己。在我們(men) 的經驗中,這樣的學生,往往會(hui) 獲得超出標化成績所“定義(yi) ”的更好申請結果。

美高往往申請結果會(hui) 好一點的原因也和這個(ge) 有關(guan) 。美高的教學環境裏,有許多英文文學課程裏的內(nei) 容,它們(men) 非常強調“什麽(me) 叫identity”,從(cong) “文學身份”去搞清楚自我認知。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國高性價比受認可的一年製碩士項目匯總

下一篇

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和經濟學大一學生專訪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