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學生為什麽不被美國名校青睞?

一、亞(ya) 裔熱議事件引爭(zheng) 論:

1. 美國名校對亞(ya) 裔歧視引發事件:亞(ya) 裔團體(ti) 控訴哈佛大學“錄取不則優(you) ” 、設種族限額

亞(ya) 裔學生的優(you) 秀為(wei) 何被眾(zhong) 多美國名校忌憚

是否還記得,2015年春發生了64個(ge) 亞(ya) 裔團體(ti) 狀告哈佛大學在錄取中種族歧視亞(ya) 裔的案件。64個(ge) 亞(ya) 裔團體(ti) 為(wei) 主訴人,116個(ge) 亞(ya) 裔團體(ti) 聲援。一些亞(ya) 裔團體(ti) 針對哈佛大學入學錄取的“種族平衡”政策發起訴訟,司法部也介入此案對原告表示支持。

這起訴訟幾年前由一個(ge) 名叫“大學生公平錄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的組織發起,大部分原告是被哈佛拒絕的美籍亞(ya) 裔申請人。他們(men) 指控哈佛大學對每年錄取的亞(ya) 裔新生人數規定上限,評估申請人資質時對亞(ya) 裔不公。

美國司法部的聲明說,哈佛對申請人的“個(ge) 人評估”標準模糊,可能受到種族偏見的影響, 從(cong) 而降低了美籍亞(ya) 裔申請人獲得錄取的幾率。“哈佛招生歧視亞(ya) 裔”案,表麵上是在說亞(ya) 裔在錄取過程中被校方歧視,實際上是探究“平權法案”在實施過程中, 是否忽視了亞(ya) 裔的存在;是否本身存在“不公平”。

“平權法案”看似有利於(yu) 所有少數族裔,但是因為(wei) 亞(ya) 裔學生的成績普遍偏高,會(hui) 擠掉其他少數族裔的名額。因此,為(wei) 了保證學校的多元化,亞(ya) 裔學生申請名校的門檻便會(hui) 比其他族裔的高。在哈佛大學的錄取中,亞(ya) 裔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分別高出140、270、450分。

亞(ya) 裔學生的優(you) 秀為(wei) 何被眾(zhong) 多美國名校忌憚

2.類似有關(guan) 亞(ya) 裔學生遭受不平等言論接連被拋出

普林斯頓大學兩(liang) 名教授也在《不再隔離,未臻平等:種族與(yu) 社會(hui) 階層對精英大學招生和校園生活的影響》一書(shu) 中說,亞(ya) 裔在任何一個(ge) SAT 分數段的錄取率都是最低的,在同樣分數的情況下,錄取率比白人低 67%,比起其他族裔 則更低,“亞(ya) 裔進一流名校SAT 要比白人高 140 分,比西裔高 270 分,比非裔高 450 分”。

《紐約郵報》今年曾披露一個(ge) 頗具諷刺意味的消息,一個(ge) 印度裔學生卓科爾--英格姆爆料自己15年前在申請名校醫學院時曾剃光頭,加入黑人學生會(hui) ,並在申請材料中自稱黑人。讓他吃驚的是,這個(ge) 惡作劇居然真的一試就靈,讓他沾了“種族配額”的光,以相對低的分數申請成功。

3.事件輿論持續發酵,引發人們(men) 在更大範圍內(nei) 對於(yu) “平權政策”產(chan) 生的“逆向 歧視”的思考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亞(ya) 裔教授談亞(ya) 裔告哈佛大學案:亞(ya) 裔學生被利用了。李教授認為(wei) ,許多媒體(ti) 在報道這起訴訟時都把它說成是由美籍亞(ya) 裔學生發起的。但實際上,發起這一訴訟的是“大學生公平錄取”組織的創始人愛德華 · 布魯姆(Edward Blum) 。

李教授說,費舍案敗訴後,布魯姆開始積極與(yu) 被哈佛拒絕的美籍亞(ya) 裔申請人聯係。以前從(cong) 未看到他關(guan) 心亞(ya) 裔群體(ti) 的事,現在開始為(wei) 亞(ya) 裔出頭,實際上他的攻擊目標還是平權政策。這起訴訟的原告恐怕隻是他的利用工具。他們(men) 中的大部分是被哈佛拒絕的美籍亞(ya) 裔申請人。說是亞(ya) 裔,但李教授說,就她看到的材料, 實際上他們(men) 主要是華裔。

所以,我們(men) 將關(guan) 注的焦點轉移到平權政策。

在美國,雖然少數族裔在升學考試時不能享受到任何加分優(you) 惠,但是在大學錄取、就職錄用等環節,為(wei) 保障少數群體(ti) 的平等權利,政府、學校、企業(ye) 等要盡可能給予所有申請人平等競爭(zheng) 的機會(hui) ,不得因為(wei) 膚色、性別、宗教信仰等原因對 任何個(ge) 人造成歧視。這種措施被稱為(wei) “平權政策” ( affirmative action ,字麵意 思是“正麵的政策”) ,最早出現在約翰 ·肯尼迪總統於(yu) 1961年簽署的《第10925號行政令》。

在實踐中,由於(yu) 女性和少數族裔在經濟和社會(hui) 生活中常常處於(yu) 的弱勢,錄用 單位通常在選拔時會(hui) 對他們(men) 稍稍傾(qing) 斜,以增加他們(men) 被錄用的可能性。這一項具有良好出發點的政策,在最近幾年卻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許多人覺得,平權政策 似乎“矯枉過正”。在實踐中,平權政策過於(yu) 偏向保護少數群體(ti) 的利益,反而造成了對白人和男性等多數群體(ti) 的不平等,而這種“逆向歧視”讓競爭(zheng) 朝著另一個(ge) 方向變得越發不平等。

 二、有關(guan) 於(yu) 亞(ya) 裔“歧視”話題的辯論之源是什麽(me) ?

1.先看幾組有關(guan) 於(yu) 亞(ya) 裔學生“優(you) 秀”的事實證明

亞(ya) 裔學生入學率更高

美國《世界日報》2018年2月28日刊文稱,近日,美國加州社區學院總校長辦公室的調查數據顯示,亞(ya) 裔學生是轉學至 4 年製大學比率最高的族裔。低學費、較低的入學門坎、靠近住家等優(you) 勢,讓社區學院在美國大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社區學院的許多學生都有轉學至更好大學的目標。社區學院研究中心發現,80%的社區學院學生表示,希望獲得學士學位或更高的學位。社區學院研究中心的研 究結果表明,社區學院學生轉入更好學校的主要障礙在於(yu) 不明確的轉學路徑、計劃不足、缺少動力等原因。

亞(ya) 裔學生成績更優(you) 異

過去十年中,亞(ya) 裔美國人和白人高中生在標準化考試中的成績差距一直在擴大。例如,2018年,亞(ya) 裔學生的SAT成績平均比白人學生高 100分。僅(jin) 僅(jin) 三年後的2021年,這一差距就擴大了25%以上,達到了127分。許多取消SAT考試要求的大學都表示,這是為(wei) 了實現多樣性和公平,並且不再強調硬性學習(xi) 競爭(zheng) 。

亞(ya) 裔學生疫苗接種率最高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據中國僑(qiao) 網報道,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根據美國紐約市健康與(yu) 心理衛生局最新的研究顯示,全市公校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率因種族、區域和年級而存在很大差異,但隻要是亞(ya) 裔占多數的公校,疫苗接種率明顯較高,平均超過六成。

結論一:亞(ya) 裔學生由於(yu) 自帶文化差異屬性,使其在某些方麵具有特殊優(you) 勢與(yu) 優(you) 秀之處,具體(ti) 可以體(ti) 現為(wei) :入學率更高、成績更加優(you) 異,疫苗接種率較高等等細節之處。

2.是亞(ya) 裔學生的優(you) 秀引發了問題

回顧曆史,名校在錄取過程中以課外活動、領導力、創造力等主觀因素來考查學生,從(cong) 一開始就是為(wei) 了控製猶太裔學生入學比例的權宜之計。當猶太裔不斷地湧現出社會(hui) 中的傑出人士後,這種限製或歧視就顯得不必要了。而今天,這些主觀因素則被用來控製亞(ya) 裔學生的比例,因為(wei) 校方可以用來冠冕堂皇地為(wei) 自己進行辯護。所以,當華裔學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最多的課外活動時,其結果隻是和其他亞(ya) 裔學生競爭(zheng) ,因為(wei) 白人和猶太裔的地盤目前還沒有實力去觸動。

結論二:亞(ya) 裔學生因為(wei) 優(you) 秀被“雙標”現象時常發生

三、我們(men) 可以做些什麽(me) 呢

首先我們(men) 應該要明確的是:

亞(ya) 裔學生的優(you) 秀不應該成為(wei) 一個(ge) 問題,我們(men) 應該在很大程度上將亞(ya) 裔的成功歸因於(yu) 文化差異。

當亞(ya) 裔團體(ti) 指控哈佛歧視亞(ya) 裔學生,控製亞(ya) 裔名額,我們(men) 強調的是教育上的公平性,強調的是亞(ya) 裔必須比白人在SAT上要高出140分的不合理性,強調的是亞(ya) 裔的人權應該受到保護,我們(men) 想到是要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1.從(cong) 猶太裔身上學到的經驗:

亞(ya) 裔必須要有很多傑出的人士為(wei) 何亞(ya) 裔學生上名校遭遇困境?名校為(wei) 何有針對亞(ya) 裔學生采取的“名額限製”?他們(men) 的核心利益是什麽(me) ?資深觀察人士從(cong) 名校的利益視角,比較了亞(ya) 裔、白人和猶太裔對於(yu) 名校的“貢獻率”,由此分析指出:“我們(men) 從(cong) 猶太裔身上學到 的經驗就是,亞(ya) 裔必須要有很多傑出的人士出現,才能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歧視的問題, 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

根據2012年的數據,亞(ya) 裔人口是猶太裔的三倍以上。據 2015年最新統計, 亞(ya) 裔在哈佛新生中的比例是21.3% ,耶魯的比例是20% 。而根據相關(guan) 數據,在哈佛猶太裔占學生總數的25% ,耶魯是27%。如果按人口比例來看,猶太裔的錄取率是亞(ya) 裔的三倍以上。更值得一提是,越來越多的學校積極提高猶太裔學生的人數,使其能達到常青藤名校的比例。這些事實反映出,“平權政策”在今天並沒有影響到猶太裔學生在名校的錄取。

在尋找這些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我們(men) 或許可以從(cong) 名校自身的特質得到啟發,即:我們(men) 需要了解名校之所以成為(wei) 名校的原因是什 麽(me) 。名校的核心利益:人才+錢財。在 1967 年至 2015 年間,常青藤大學加上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斯坦福大學(Stanford)所收到的5千萬(wan) 美元(50 million)以上的捐款,總額超過了100億(yi) 美元(over $10 billion)。

其中,白人捐款比例為(wei) 63%,猶太裔為(wei) 29%,而亞(ya) 裔的比例則為(wei) 6.8%。另外,捐款的總人次為(wei) 79人次,其中白人占54%,猶太裔占33%,在美的亞(ya) 裔則隻占近1.3%。另一方麵, 在學術貢獻方麵,亞(ya) 裔學術貢獻僅(jin) 為(wei) 猶太裔的1/16。

 由此可見,無論是捐款額還是捐款人數,亞(ya) 裔對事關(guan) 美國名校生存的捐贈基金的貢獻可以是忽略不記的,這和亞(ya) 裔學生占學生總數20%的比例是不相稱的。

2. 呼籲白人心理健康、重塑平等觀念

塔夫茨大學的社會(hui) 學教授娜塔莎· 瓦裏古就這一現象出版了一本引人入勝、 值得一讀的書(shu) ,名為(wei) 《頂級較量——亞(ya) 裔美國人和白人在郊區學校追求美國夢》 (Race at the Top: Asian Americans and Whites in Pursuit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Suburban Schools) 。

瓦裏古詳細介紹了對一個(ge) 她稱為(wei) 伍德克雷斯特的匿名郊區進行的三年人種誌研究的發現。和大城市周圍的許多郊區一樣,伍德克雷斯特在過去的50 年裏出現了人口褐化的現象。1970 年,由於(yu) 多年的歧視性分區做法,該鎮超過 95%的人口是白人。從(cong) 1990年代開始,受過良好教育、來到美國從(cong) 事科技行業(ye) 的亞(ya) 裔移民開始搬到伍德克雷斯特,尋找更好的學校。現在伍德克雷斯特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亞(ya) 裔美國人。

瓦裏古正確地指出,多年來,學者和社會(hui) 學家一直簡單地認為(wei) ,這些相對享有特權、向上流動的亞(ya) 裔美國人會(hui) 融入中上層階級。她通過研究發現,這種轉變並不是那麽(me) 順利,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wei) ,許多居住在這些郊區的白人家庭擔心, 來自亞(ya) 裔學生的新競爭(zheng) 會(hui) 損害他們(men) 自己孩子進入精英大學的機會(hui) 。

因此,伍德克雷斯特的一些白人家長呼籲降低對學業(ye) 的重視,優(you) 先考慮心理健康。與(yu) 取消SAT 考試的舉(ju) 措一樣,這些改變聽起來很有價(jia) 值,但它們(men) 背後的動機值得研究。

四、結語

亞(ya) 裔學生的優(you) 秀為(wei) 何被眾(zhong) 多美國名校忌憚

美國《時代》周刊2021年3月29日(提前出版)一期封麵

我們(men) 首先要明確,亞(ya) 裔學生的優(you) 秀不應該成為(wei) 一個(ge) 問題,我們(men) 要以積極的目光看待辯論的發生,這從(cong) 側(ce) 麵說明:美國亞(ya) 裔直麵歧視不再沉默。但我們(men) 也不應該偏激。中外文化本來就是不一樣的,道德觀更是千差萬(wan) 別。比如誠信,中國人覺得做人不能太老實,會(hui) 吃虧(kui) ,可是在國外,對誠信的要求很高,接受不了過於(yu) 虛偽(wei) 的人。這裏不是崇洋媚外,隻是說觀念不同,我們(men) 要在文化多元性之中找到一種平衡和自洽。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2 AMC12 B卷獨家真題答案及解析公布!附分數線預測!

下一篇

UKMT英國數學競賽全麵解析!附2023年考試時間安排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