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真的不理解國產(chan) 電視劇對留學生的誤解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深,這都一隻腳邁進2022年了,留學生出現在國產(chan) 電視劇裏還是那些刻板形象——不是富二代就是學渣,要麽(me) 是頂級裝逼怪,最正麵也是不切實際的天才少年,基本上跳不出這四種設定。
最近正當熱播的都市劇《小敏家》,第2集就讓留學圈目瞪口呆——有錢太太李萍為(wei) 了讓藝考落榜、正在準備二戰高考的女兒(er) 能多一種選擇,決(jue) 定送她出國,這都沒問題,但來看看台詞
▲ 圖片來自《小敏家》
交了“讚助費”,隻要語言過關(guan) 就能“哈耶普斯隨便挑”?
Ball ball編劇們(men) 寫(xie) 台詞的時候稍微過過腦子吧,這已經不是單純的“黑”留學生了,簡直就是要把人“送進去”呀!
▲ Netflix出品的招生案記錄片
想必編劇一定不太關(guan) 心留學圈的新聞——就在12月,美國史上最大招生舞弊案中的最後一名涉案家長認罪,這場2019年3月爆出的轟動全美的醜(chou) 聞才終於(yu) 落下帷幕。
這位最後認罪的華裔家長是涉案的第38位家長,此前已查明案中行賄數量最大的一筆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步長製藥的董事長趙濤,他支付了650萬(wan) 美金(約合RMB4377萬(wan) 元),將女兒(er) 送進斯坦福就讀。案發後,趙濤女兒(er) 被斯坦福開除。
整個(ge) 案件涉及哈佛、斯坦福、耶魯、南加大、UCLA、UCBerkeley等多所美國頂尖名校,在2021年3月甚至被Netflix拍成了一部社會(hui) 紀錄片,可以說是把汙點永遠的留在了曆史畫卷上。
了解了這些再回頭來看《小敏家》的台詞,不由感歎這一家人的日子真是越來越有“判頭”了…
如果要給國產(chan) 電視劇對留學生的誤解劃分等級的話,《小敏家》這種應該就是可恨指數⭐️⭐️⭐️⭐️⭐️的!還有一些不同等級的常見誤解比如?
1、學費貴,賺得多可恨指數:⭐️
最近一次給我留下印象的就是賈玲的《你好,李煥英》,王阿姨炫耀女兒(er) 在UCLA學導演,畢業(ye) 後月入8萬(wan) ?
▲ 圖片來自《你好,李煥英》
UCLA導演係不錯,月入8萬(wan) 就要看人造化了,為(wei) 此我們(men) 還專(zhuan) 門寫(xie) 過一篇文章☞去“公立常春藤”UCLA學導演,真的能月入8萬(wan) 嗎?
不過,這種刻板印象可以說是最能原諒的一種了,因為(wei) 至少其中還有一半是對的——和國內(nei) 的大學學費比起來,出國留學肯定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是,海歸工作一定光鮮亮麗(li) ,年薪百萬(wan) ,那也是太誇張了。
2、常識性錯誤可恨指數:⭐️⭐️
這種誤區也挺多,比如前陣子熱播的據說是“獻給留學生的青春日記”的《歲月忽已暮》,為(wei) 了體(ti) 現男女主的天才學霸人設,讓他們(men) 分別拿了15個(ge) 和7個(ge) 英國大學的offer…
▲ 圖片來自《歲月忽已暮》
唉,學霸沒問題,天才也可以,但是英國大學一年隻能投遞5份申請(記下來,要考!),這種常識別的片子沒有就算了,“獻給留學生的青春日記”總得搞搞清楚吧?
還有《小敏家》也有類似的問題,陳佳佳用RISD的offer去辦簽證,但後期入讀卻穿著UCI的校服,難道“藝術屆的哈佛”和UCI共用一份I20文件嗎?
▲ 圖片來自《小敏家》
每次看到都想說難道整個(ge) 劇組都沒有人去查一下相關(guan) 的資料嗎?這也太不嚴(yan) 謹了!你們(men) 這樣是要誤導小孩子
3、頂級裝逼怪可恨指數:⭐️⭐️⭐️
這種人設大家肯定也不陌生了,通常出現在相親(qin) 場合來襯托主角的清新脫俗——但凡是從(cong) 國外回來的,說話必須夾雜英文單詞,渾身上下透露著一股優(you) 越感,隨便聊幾句就“privilege盡顯”?
▲ 圖片來自《我的前半生》
怎麽(me) 說呢,愛裝逼的人肯定是有的,但是也不代表留學生說幾個(ge) 英文單詞就是在裝呀
畢竟如果在國外讀了多年書(shu) ,確實有很多單詞一時間會(hui) 想不到用什麽(me) 中文來翻譯,比如刻入骨髓的due、presentation,還有一些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詞匯。
所以,這種誤解把留學生的形象越拉越偏,很多同學回國之後說話前都要三思,就怕自己不小心蹦出一兩(liang) 個(ge) 英文單詞,被人冷眼相對。
4、留學就是在水學曆可恨指數:⭐️⭐️⭐️⭐️
這種誤解的可恨程度直逼開頭提到的“犯罪型”,出國就是為(wei) 了鍍金,根本沒人好好學習(xi) ?
▲ 圖片來自《路從(cong) 今夜白》,目前已刪除該片段
這部劇第一集就出現了這種魔鬼言論,被點名的諾丁漢大學(2022QS世界大學排名#103)以及它的學生們(men) 直接炸鍋了,校長Chris Rudd還就此事發送了全校郵件,最終此事以劇組公開致歉並刪除相關(guan) 段落平息。
孫漂亮主演的《帶著爸爸去留學》裏,到達美國之後遇到的熱心“校友”說自己在國內(nei) 是學渣,到國外就能成為(wei) 學霸?
▲ 圖片來自《帶著爸爸去留學》
本來以為(wei) 可能確實是比較差的學校吧,結果又要挽尊說排名挺靠前
這讓那些在國內(nei) 時成績一騎絕塵、出國以後依然需要黑著眼圈熬due的真·學霸們(men) 情何以堪??
在國產(chan) 劇的塑造下,留學生仿佛就是每天喝喝咖啡曬曬太陽參加一下party,混夠4年就能拿到文憑,而現實是——
哪怕托福110+的留學生也得打起12分精神才能勉強跟上帶著各種口音的教授;
workload重的學校基本上三天一個(ge) due,五天一個(ge) quiz,好不容易都熬過了,又要馬不停蹄的開始預習(xi) 下一周的內(nei) 容;
10所大學9所說自己work hard,play harder,但學習(xi) 、社交、睡覺基本常年隻能選兩(liang) 個(ge) ,所以要work要play就隻能放棄睡覺;
Final周熬大夜是日常,咖啡當水喝也擋不住沉重的眼皮……
這些都還隻是學習(xi) 上的壓力,還有獨自一人在大洋彼岸的孤獨,逢年過節隻能通過電話視頻和家人聯係的無奈,笨拙的嚐試下廚卻無法複刻家鄉(xiang) 味道的無力……
留學生活從(cong) 來就不是國產(chan) 劇裏刻畫的那樣隻有光鮮亮麗(li) ,但這些也都是難忘的成長過程,是珍貴的回憶,我們(men) 隻希望這樣的真實也可以被看到、被展示出來。
希望新的一年不要再有新的傷(shang) 害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