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別人家的孩子”,我們(men) 總會(hui) 聯想到“公式化優(you) 秀”:他們(men) 學習(xi) 成績名列前茅,各大學科競賽獎拿到手軟,在班級和社團都身居要職,琴棋書(shu) 畫等個(ge) 人技能更是拉滿……
然而,在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想在眾(zhong) 多優(you) 秀同齡人中“出圈”,探索“個(ge) 性化發展”成了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要麵對的命題。
十年來,數萬(wan) 學術創新青年實幹家,通過CTB研究項目的學習(xi) 和實踐,逐漸找到了自己未來的努力方向。這次,我們(men) 邀請了哈佛大學張祈、中央財經大學於(yu) 悅、以及倫(lun) 敦政治經濟學院鄒天羽三位分屬不同國家和學院的CTB過來人,分享他們(men) 不設限的個(ge) 性化成長之路。希望大家能從(cong) 他們(men) 精彩的故事中獲得啟發!
張祈哈佛大學2022級
CTB 2019-2020參與(yu) 者,課題為(wei) 《城市空巢老人的孤獨現狀和緩解措施的質性研究》;
CTB 2020-2021 社團社長;
CTB 2021-2022 全國主席團主席;
高中就讀於(yu) 上海市建平中學國際部
鄒天羽英國倫(lun) 敦政治經濟學院2022級
CTB 2019-2020參與(yu) 者,課題為(wei) 《通過清晨活動改善高中生晨讀期間的睡覺現象》;
高中就讀於(yu) 北京市私立匯佳學校
於(yu) 悅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專(zhuan) 業(ye)
CTB 2019-2020參與(yu) 者,課題為(wei) 《誰來救救我的拖延症!》;
高中就讀於(yu) 人大附中通州校區
Q:小隊當年是如何確定CTB項目選題的?
A:於(yu) 悅:高一參加CTB的時候,我還沒有完全適應高中的學習(xi) 、生活節奏,剛好身邊的同學也有拖延症的困擾,於(yu) 是決(jue) 定從(cong) 社會(hui) 心理學的角度,研究研究拖延症現象。
張祈:我們(men) CTB項目的名稱是“城市空巢老人的孤獨現狀和緩解措施”,因為(wei) 當時我很快就要出國讀書(shu) ,想到家裏長輩未來也要麵對類似問題,希望通過這個(ge) 課題研究,找到一些幫助空巢老人的方法。
鄒天羽:我們(men) 小隊研究的是“如何改善高中生晨讀期間犯困的現象”,把實驗參與(yu) 者分為(wei) 薄荷糖組、早操組和對照組,我們(men) 做了三次重複的實驗,通過對比三組的實驗效果,探索改善高中生晨讀期間犯困的方法。
Q:你們(men) 覺得自己在CTB最大的成長是什麽(me) ?
A:鄒天羽:從(cong) 實驗設計,到團隊合作,再到數據分析、成果展示,這樣一個(ge) 完整的科研流程,是我們(men) 在高中和大學必然會(hui) 經曆的,在CTB提前經曆一遍這個(ge) 過程,對我們(men) 的學術研究、公共演講、溝通交流等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
張祈:對我來說最大的成長首先也是能夠係統地學習(xi) 一些研究的方法論,包括還有一些學術寫(xie) 作的技巧。CTB還提升了我的社會(hui) 責任感。在設計具備社會(hui) 影響力的項目過程中,我們(men) 學會(hui) 了怎樣將研究和社會(hui) 結合,通過自己所學推動社會(hui) 發展。
Q:你們(men) 是如何把CTB寫(xie) 進自己的成長故事的?
A:鄒天羽:CTB整個(ge) 過程跨越的時間比較長,在這期間不管是你和小隊隊員合作的小故事,還是你們(men) 從(cong) 創意腦暴到選題確定的經過,亦或是你們(men) 從(cong) 發現困難到解決(jue) 困難的過程,都是有利於(yu) 大家撰寫(xie) 成長故事的優(you) 秀素材。
張祈:我覺得更多的是去體(ti) 會(hui) 自己作為(wei) 一個(ge) 具有社會(hui) 責任感的學生,還有這個(ge) 項目本身對我價(jia) 值觀的影響,以及實踐經曆對我未來規劃的影響。我未來想從(cong) 事教育、公益類相關(guan) 的工作,這些都是收到了CTB的啟蒙。
Q:除了經曆本身,CTB有沒有為(wei) 你帶來哪些軟實力方麵的提升?
A:於(yu) 悅:作為(wei) 普高的學生,我們(men) 在學校沒有接觸過項目式學習(xi) ,所以CTB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既是一個(ge) 全新的體(ti) 驗,也是一場巨大的挑戰。作為(wei) 小隊隊長,我需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我要及時把握項目進度,監督隊員是否按時、高質量地完成分工,還要統籌規劃團隊,發揮每個(ge) 人的特長,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甚至還要平衡自己的學業(ye) 、學生工作、社團活動等。但是站在大學生的角度來看,我很感謝CTB,能夠讓我提前掌握這些能力,對於(yu) 我未來大學小組作業(ye) 、創新創業(ye) 挑戰都有很大的幫助!
Q:高中階段怎樣探索和發現自己的熱愛所在?
A:張祈:我的學術興(xing) 趣主要是集中在心理學、社會(hui) 學以及神經科學這些方麵,我當時在高中主要的探索方式就是參加活動。因為(wei) 我覺得我們(men) 可以在curriculum中學到很多知識,但是對於(yu) 我來說,這些學科知識如果僅(jin) 停留在書(shu) 本上,很難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價(jia) 值,所以我會(hui) 想辦法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落實到生活當中,或者去進行一些比較好玩的活動。比如在心理學方麵,當時也在CTB中做了些相關(guan) 的實驗,包括之後做了很多的club,都是和心理學相關(guan) ,幫助自己更好地去了解這些領域的知識。
鄒天羽:我高中開始就對經濟感興(xing) 趣,但具體(ti) 說是經濟的哪個(ge) 方麵、哪個(ge) 分支,我還一直在探索階段。然後在不斷看書(shu) 、看課本、學習(xi) 包括看一些外刊(像經濟學人這種)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環境經濟這個(ge) 領域比較感興(xing) 趣,然後就很順其自然地,我後麵的很多論文還有學術項目都是做的和環境經濟相關(guan) 的課題。
於(yu) 悅:我高中的時候對生物科學和心理學比較感興(xing) 趣,平時也會(hui) 讀一些外刊來寫(xie) 我的reading journal,就會(hui) 了解到很多學科比較前沿和經典的研究和實驗,然後就自然而然地想要深入了解某一個(ge) 學科或項目。其實我喜歡的這門學科,是激發了自己的使命感和社會(hui) 責任感,我做的某些研究,能在未來對大家、對公眾(zhong) 有用,我就會(hui) 更有熱情和力量去做這件事情。
寫(xie) 在最後
通過分享他們(men) 各具特色的成長故事,三位CTB過來人身體(ti) 力行地告訴我們(men) :人生不是一條軌道,而是一片曠野。“別人家的孩子”的成長值得借鑒卻不能複製,我們(men) 需要勇於(yu) 探索出專(zhuan) 屬自己的個(ge) 性化成長之路,在各自熱愛的領域閃閃發光。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