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藤校申請再遭“滑鐵盧”!中國學生需要怎麽做?

今年,美國頂尖大學公布ED的結果格外“紮眼“,大部分藤校和Top10學校都縮減了對於(yu) 中國學生的錄取,offer總數相比去年的“小年”又下跌了30%左右。我們(men) 到底做錯了什麽(me) ?中國學生真的不夠優(you) 秀嗎?

簡單的答案是:中國美本申請者正在陷入一個(ge) 極度“內(nei) 卷”的怪圈,造成了大量中國申請者申請材料和背景高度同質化。美國名校已經不想錄取千篇一律的中國學生。而這一切並沒有被改變,“同質化”正變得更加嚴(yan) 重。

此外,來自印度和韓國的學生輕易填補了來自中國美本申請者數量的小幅下滑,國際生申請者總量更相比疫情前暴漲了69%。所以,殘酷的現實是絕大多數中國申請者很容易被其他國家的申請者取代(每年都在發生)。而且隨著美國名校錄取更傾(qing) 向於(yu) 弱勢群體(ti) 和平權化,中國申請者和其他傳(chuan) 統申請者一樣,他們(men) 正在被逐漸邊緣化,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是的,你沒有聽錯,中國學生現在並不是美國名校的主要招生目標。

客觀大環境我們(men) 無法改變。但是,從(cong) 我們(men) 自身角度出發,我們(men) 到底是如何走到了今天的這一步?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是什麽(me) ?

首先,我們(men) 必須很清楚地闡述一個(ge) 基本的事實:名校喜歡與(yu) 眾(zhong) 不同的學生。“多樣性”(Diversity)一直是美國名校不斷提倡和招生指標。到底什麽(me) 是多樣性?簡單來說,就是各種不同的學生。美國名校每年會(hui) 通過種族、國籍、性別、學術興(xing) 趣、活動經曆、學生個(ge) 性、人生經曆等不同維度去篩選出一個(ge) 最多元化的新生群體(ti) 。

接下來,我們(men) 聊一聊同質化的問題。同質化問題不是由哪個(ge) 單一組織或者個(ge) 人造成的,而是在整個(ge) 升學過程中所有的參與(yu) 方和整體(ti) 的大環境所造成的。

拿一個(ge) 學生舉(ju) 例,假設這個(ge) 學生今年10年級,他決(jue) 定進入一個(ge) 全國前五的國際高中。這個(ge) 高中有不錯的升學成績,可能每年會(hui) 有15個(ge) 藤校和Top10大學的offer。那麽(me) ,他是如何一步步被整個(ge) 國際教育體(ti) 係製造成一個(ge) typical的中國申請者的呢?我們(men) 從(cong) 以下這些方麵展開:

1. 高中

進入這所國際高中之後,老師會(hui) 馬上開始規劃他的活動和學術計劃。把SAT托福一定要考高,學校成績GPA還有AP/IB/A-Level(根據課程體(ti) 係)也要好好學!接下來,就是確認專(zhuan) 業(ye) 方向。

這邊會(hui) 出現幾種情況。第一種學生有明確的學術興(xing) 趣。如果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比較熱門,之後申請必然會(hui) 競爭(zheng) 激烈,比如我們(men) 常說的商科和經濟,數學,計算機之類的專(zhuan) 業(ye) 。但是,類似的學長學姐成功案例多。高中會(hui) 和你說:“和你專(zhuan) 業(ye) 背景一樣的學生,我們(men) 之前有A、B、C幾個(ge) 學生,做了D、E、F三個(ge) 活動之後,就進了X、Y、Z這三個(ge) 藤校。”

那萬(wan) 一你喜歡或者想換到冷門專(zhuan) 業(ye) 呢,可能有案例參考,但是不多。這就會(hui) “嚇退”很多人:“算了,不堅持古典學了,學經濟好像穩一點!”當然,也會(hui) 有堅持自己探索或者夢想的學生,但是這樣做難度很高,風險也看似很大。畢竟,這條路沒有什麽(me) 人走過。

所以,大部分高中生最後都被框定了幾種常見的專(zhuan) 業(ye) 和活動,即使選了一個(ge) 冷門專(zhuan) 業(ye) ,他們(men) 也會(hui) 試著模仿學長學姐的成功之路,去參加幾個(ge) 特定的競賽,再去個(ge) 熱門的暑校,再隨便加幾個(ge) 社團和誌願者活動。

2. 中介

中介在整個(ge) 升學過程中同樣扮演了重要角色。中介理應提供正確的信息,但是,許多中介往往無法理解美國名校招生的底層邏輯,或者他們(men) 選擇“裝傻”或者讓學生“隨波逐流”,因為(wei) 這是最穩妥也是最省力的做法。

中介的一個(ge) 重要作用就是“規劃”。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許多北上廣的家長在9年級、10年級就簽約了中介。但是,中介很難或者根本不願意做出個(ge) 性化規劃,為(wei) 什麽(me) ?

原因很簡單,這樣做“吃力不討好”。舉(ju) 例來說,一個(ge) 中介可能為(wei) 一位學生規劃了考古學的申請方向和主線。這時候,迎接中介的一般是家長無數的問題和質疑。“這個(ge) 以後容易找工作嗎?”“你之前有沒有類似的成功案例?”“以後大學換專(zhuan) 業(ye) 方便嗎?”“你有這方麵的資源可以幫到孩子嗎?”

這個(ge) 中介也很難受,花了很長時間做了這個(ge) 方案,確實很個(ge) 性化,他們(men) 也知道美國大學喜歡這類特殊的孩子。但是中介很難說服家長,他也不敢承諾可以成功進藤校,關(guan) 鍵也沒案例,類似的活動資源也很少。

中介轉念一想:算了,幹嘛那麽(me) 麻煩?以後還是推薦一些常規的申請路線就好了。以後就讓所有學生按照經濟、商科、物理、化學、計算機這樣的熱門專(zhuan) 業(ye) 去申請,現成的資源活動和成功案例也多!而且,總有一兩(liang) 個(ge) 能拿到藤校offer!

如此一來,家長容易被說服,學生心裏有底,中介也做得輕鬆。唯一的缺點?學生被推到了競爭(zheng) 最激烈的“申請池”,隻有金字塔最頂尖的1%學生會(hui) 被錄取,大部分學生都淪為(wei) 了炮灰。

3. 活動機構

活動機構也同樣,他們(men) 也隻能用最簡單的邏輯去宣傳(chuan) 自己的產(chan) 品。各種名校教授“科研項目”層出不窮,比如,“我們(men) 做了這個(ge) 項目的學生有許多人進入藤校”。這是最容易讓學生和家長接受的邏輯,也不違反留學圈所謂的“常識”。

很多學生認為(wei) :隻要做了XX名校科研項目,我就可以進XX學校。因為(wei) 學長學姐有做了這個(ge) 項目的,他們(men) 進了不錯的學校。但是,問題是越熱門的項目,無論如何包裝,最後其實都隻會(hui) 出產(chan) 同質化的學術經曆。即使有學生最後可以殺入“藤校”,這個(ge) 比例也是低得驚人。

比如,許多科研項目會(hui) 宣傳(chuan) ,參加我們(men) 項目的學生有15個(ge) 進入藤校,那麽(me) 一共有多少人參加這個(ge) 項目呢?這個(ge) 數字往往是這些亮眼數據的幾十倍。

當然,還有競賽培訓機構。他們(men) 會(hui) 大肆宣揚,參加了XX比賽拿到金牌和獎項的學生最終進入了XX學校。這種情況當然存在,也確實是成功的一條路。但是,大部分學生其實都是“炮灰”,也根本不適合這條路。

但是,這個(ge) 銷售邏輯很好用。因為(wei) ,中國學生和家長對於(yu) “硬”的競賽和成績都是最願意買(mai) 單的。因為(wei) 這個(ge) 符合中國的文化背景。所以,我們(men) 看到了很多根本不可能獲獎的學生瘋狂去參加一些奧林匹克或者各類競賽,反而浪費了原來可以提升自我競爭(zheng) 力的機會(hui) 。

那麽(me) ,一些真正提供個(ge) 性化活動規劃和輔導的機構呢?對不起,基本不存在。畢竟,成本高,家長學生也不願意買(mai) 單的項目,有誰願意去做呢?是1對1的個(ge) 性規劃和跟蹤輔導2年賺錢,還是1對10可以無限批量複製的1個(ge) 月教授科研項目賺錢?答案不言而明。

4.整體(ti) 氛圍

當然,如果你能讀到這裏,這已經難能可貴。因為(wei) ,中國美本留學圈的整體(ti) 氛圍就是“浮躁”的。

大部分人也隻在乎“結果”,不在乎“過程”。大部分人隻希望得到“簡單”和“確定”的答案,而不是去試著真正理解名校錄取的底層邏輯。

“你們(men) 能保證結果嗎?”許多家長都會(hui) 谘詢這個(ge) 問題。當我們(men) 說“不能”的時候,很多會(hui) 說:“其他機構可以保證。”事實是,沒有任何中介可以保證結果。這些中介隻是說出了家長最願意聽到的話,他們(men) 利用了家長焦慮的心理給了一顆“定心丸”。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這些中介要賺錢,這也是賺錢最容易的方式。

當我們(men) 和家長說:“我們(men) 要和孩子慢慢探索專(zhuan) 業(ye) ”的時候,家長常常會(hui) 說:“其他機構給我們(men) 孩子都規劃好了,你們(men) 怎麽(me) 都出不了具體(ti) 的方案?”這就是問題和症結所在,許多家長和學生都希望得到一個(ge) 最快、最直接、最簡單的答案。

大部分機構和學校的宣傳(chuan) 都是突出自己的功勞,然後把複雜多維的美國名校錄取過程“簡單化”。這些在中國留學圈非常普遍,因為(wei) 這是最“好用”的宣傳(chuan) 話術。“因為(wei) 我們(men) 讓孩子參加了這個(ge) 活動,他進了賓大。”因為(wei) 我們(men) 輔導孩子參加了A、B、C競賽,他進了哈佛。”“因為(wei) 他來了我們(men) 高中/中介,他獲得了5個(ge) 藤校offer。”這些宣傳(chuan) 幾乎充斥整個(ge) 留學圈。

許多家長會(hui) 對這些宣傳(chuan) 深信不疑。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這是他們(men) 能夠理解並且想聽到的答案。參加了XX競賽,拿到冠軍(jun) ,所以被哈佛錄取,符合傳(chuan) 統中國式思維!參加XX活動,進入賓大,也聽上去很有說服力!因為(wei) 一所高中或者一個(ge) 中介,他拿到了5個(ge) 藤校offer,感覺也挺有道理的!

但是,學生被錄取的原因往往是由多方麵因素造成。大家平時聽到的宣傳(chuan) 案例往往都是忽略重要信息的,或者就是最容易讓大家理解接受並且模仿的。因為(wei) ,所有的利益相關(guan) 方都需要爭(zheng) 取最大的利益。一些比較不容易模仿或者個(ge) 性化的案例,沒有機構願意去說。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反常識”,家長和學生也不會(hui) 接受和買(mai) 單。

就和這篇文章一樣,沒什麽(me) 人願意讀到這裏,因為(wei) 篇幅太長了,內(nei) 容太複雜了,也不是那麽(me) 符合“常識”。因此,沒有什麽(me) 中介願意去做客觀分析,去承認學生和背後家庭的優(you) 秀,去揭露成功錄取Top10名校的路並非隻有幾種,因為(wei) 這等於(yu) “砸自己飯碗”……

然而,教育是急不得的一件事情,很多時候,孩子需要慢慢探索,老師也需要慢慢引導啟發,這種探索的過程反而是申請美國名校的意義(yi) 所在。名校其實希望的是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思維發展過程。在這個(ge) 過程中,孩子的個(ge) 性和能力才能得以展現和提升。

所以,不是中國學生不夠優(you) 秀,而是我們(men) 追求的優(you) 秀和對方名校追求的不同。我們(men) 喜歡更多的確定性、喜歡絕對的高分、喜歡過硬的競賽。這些集合在一起反而成為(wei) 了“千篇一律”。而美國名校喜歡的是“獨一無二”,這要求學生走出舒適區,勇於(yu) 冒險,走出不一樣的人生之路。

所以,在追求名校之前,所有人都需要思考頂尖大學錄取到底要什麽(me) ?我們(men) 是不是把名校錄取過度“簡單化”了?到底何時才能走出“內(nei) 卷”怪圈?當我們(men) 有勇氣打破框架和深度思考的時候,我們(men) 可能就會(hui) 離名校更近一點……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10所頂尖人文夏校基本信息整理

下一篇

哈佛大學聘請首位非洲裔校長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