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留學我為什麽送女兒去美國讀文理學院?

本文轉載自海角春藤

我女兒(er) 在國內(nei) 體(ti) 製內(nei) 學校讀完了初二(8年級),在初三(9年級)時,轉到了一所全英文教學的國際學校讀了一年寄宿初中,高一(10年級)轉入現在就讀的美國私立學校。

當孩子拿到美高的錄取通知,申請完簽證後,我是真心的不舍得,各種的不忍心,心裏真是說不出來的滋味。以至於(yu) 在那一段時間裏,隻要一想到女兒(er) 就要離開家,獨自去美國讀書(shu) ,眼淚就會(hui) 不由自主的流下來。

可是,最終還是理智戰勝情感,選擇了分離。因為(wei) 孩子的成績一直都很好,如果能為(wei) 孩子進入名校增加更多的機會(hui) ,總得有取舍,這就是我當年的想法,雖然沒有明確的目標,但是,的確與(yu) 大多數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一樣的,希望孩子能上名校,因為(wei) 她的確一直都非常優(you) 秀。

經過這個(ge) 申請季,我最大的改變恰恰就是這個(ge) ,選校的原則和標準:從(cong) 排名轉變成適合,學校和孩子雙方適合才是最重要的。這麽(me) 說並不意味著排名不重要,但是,綜合排名的確沒有想象的那麽(me) 重要。

改變要從(cong) 孩子的學規老師說起,第一次接觸外籍學規老師,老師就問孩子對大學的想法和要求,喜歡什麽(me) 類型的學校,自己有什麽(me) 愛好,對什麽(me) 感興(xing) 趣,等等。然後根據孩子的描述,推薦了幾所學校。

當我看到名單後,真的大失所望,與(yu) 我的想法完全不同,學校的名字我幾乎沒聽說過,都是到網上現查,才知道是哪些學校,排名自然也不高,(高的我都知道)所以就完全沒有當回事兒(er) ,當然,也是因為(wei) 那時還比較早,各種標準化考試也都沒有考。

現在回頭看,其實,當時老師推薦的學校還真的是蠻不錯的。後來又接觸了幾個(ge) 不同的外籍學規老師,給我們(men) 的感覺就是,在這些美國學規老師眼裏,美國的大學都很好,不怎麽(me) 太看重綜合排名,選校應該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1、美國人對綜合大學排名的看法和態度。

我女兒(er) 就讀的學校是一所天主教私立學校,她的一個(ge) 老師在上課時公開講,她認為(wei) 那些上名牌大學的人並不能代表他們(men) 有多優(you) 秀,那些人隻是在用這種方式告訴別人他們(men) 很有錢,因為(wei) 名牌大學的學費都非常貴(美國的名牌大學基本都是私立的)。

孩子問我,老師的說法有道理嗎?她自己覺得老師的說法有點過,但是,很多事實又可以證明這種說法並不錯,所以,她認為(wei) 老師堅持自己的觀點有她自己的理由和道理,但是,她不是完全認同。

在她們(men) 學校裏,孩子最喜歡的兩(liang) 個(ge) 老師(講課非常好,親(qin) 和度也非常好)都是畢業(ye) 於(yu) 她們(men) 學校附近一所不大的學院,其他老師也很少有名校畢業(ye) ,基本都是畢業(ye) 於(yu) 本州大學或者是附近的大學。這些學校在當地的口碑都很好,可是,在大學的綜合排名一點都不高,基本就是百十名開外。

但是,孩子們(men) 對學校老師的總體(ti) 評價(jia) 都很高,整個(ge) 學校的氛圍非常好,用我女兒(er) 的話來說,每個(ge) 老師,都是盡心竭力的幫助學生掌握好知識,都非常認真負責,她沒有一個(ge) 不喜歡的老師,她認為(wei) 她們(men) 學校的老師都很好。每年聖誕期間,經常有畢業(ye) 的學生回學校來看老師、看同學,我女兒(er) 還沒畢業(ye) 呢,就說,上大學後,放聖誕假的時候她也要回來看老師。

這裏的確要對美國大學再做一些更細致的說明。美國大學分公立和私立,那些頂尖的名校,藤校,幾乎都是私立學校,學費昂貴。美國大多家庭都是幾個(ge) 孩子,歲數差距也不會(hui) 很大,所以,對於(yu) 一個(ge) 普通的美國家庭來說,即便是中產(chan) ,供孩子讀名校的確也是一個(ge) 非常沉重的負擔。很多華人家庭從(cong) 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為(wei) 孩子積攢大學的學費了。

美國的公立大學就不同,對本州或本地的居民,學費要比外州或國際學生便宜很多,所以,不少美國人會(hui) 選擇本州或附近的公立大學就讀本科。如果想繼續深造的話,研究生階段很多學校都會(hui) 提供獎學金,經濟壓力就不會(hui) 那麽(me) 大。這裏多說一句,在美國的高等教育中,就申請難度和競爭(zheng) 力來講,本科是最難的,博士生次之,相對容易的是碩士研究生。(這純屬是在這三個(ge) 之間的比較,而且是相對而言)

我女兒(er) 的美國同學絕大多數也是選擇周邊的大學去申請,反倒是她們(men) 這些國際學生,基本都是依據排名,或者自己的各種需求,全美遍地開花似的一通猛申。

她們(men) 年級有個(ge) 本地男生,學習(xi) 成績非常好,在同課的科目中,如果哪次考試或總分她不是最高分,那麽(me) ,比她高的基本都是這個(ge) 男生。男孩的母親(qin) 是拿了哈佛的全獎讀的研究生,我們(men) 本以為(wei) 他會(hui) 去申個(ge) 藤校什麽(me) 的,結果他申請的也是周邊的大學。

孩子學校校長的兒(er) 子,原本在離家車程大約3個(ge) 小時的地方讀大學,但是,讀了一年後,轉到了離家更近的一所學校,開車大約半個(ge) 小時到40分鍾,回家方便很多。當然,兩(liang) 所學校在當地的口碑都不錯,但是原來就讀的那所學校排名遠遠高於(yu) 離家近的這所學校。由此看來,美國的大學排名在美國人眼裏真的不是那麽(me) 的重要。

去年她們(men) 學校有個(ge) 男生,學習(xi) 成績非常好(ACT滿分,GPA不加權4.0,在本土美國白人中真的不多),籃球打得也很棒,不僅(jin) 是校籃球隊隊長,獲得了一個(ge) 獎項:全美高中籃球比賽,得分累計超過1000分。他的目標校是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最後如願被加州理工錄取並給了一定金額的獎學金。用她們(men) 校長的話說就是:一定要記住這個(ge) 名字,他以後一定會(hui) 非常優(you) 秀!

學校的老師、同學都祝賀他,為(wei) 他高興(xing) ,但沒有一個(ge) 老師號召學生向他學習(xi) ;同學們(men) 也都會(hui) 以他為(wei) 榮,還會(hui) 討論是加州理工還是麻省理工更適合他。除此之外,大家想的更多的還是自己想去哪所學校,如何拿到自己夢校的錄取通知。對於(yu) 別人的成績、榮譽,更多的還是祝賀和分享快樂(le) 。

也許這隻是我所接觸到的美國人的想法,不能代表全部,但是,我相信,這至少是一部分美國人對大學綜合排名的看法和選擇。我女兒(er) 就讀的學校在當地算是挺有名的學校,口碑相當好,連續幾年都被評為(wei) 藍帶學校,在本地區排名第一,niche上是該州排名第三的私立學校。她們(men) 學校的成績一點都不水,而且分數也不低。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加入“National Honor Society Members”。

通過參加大學的訪校,我發現,不管哪個(ge) 學校,無論排名,學生對自己的學校都讚賞有加,他們(men) 會(hui) 講述自己學校的優(you) 勢和特色,也會(hui) 客觀的說明學校的不足和缺點;有的人,還會(hui) 分享自己選擇這所學校的原因。可以看出來,他們(men) 都是發自內(nei) 心的認可自己的學校。

2、文理學院

通過查看學校網站、學校的介紹、聽在校生的分享,我覺得真的很難用簡單的好壞來評價(jia) 任何一所學校,每所學校都在努力突顯自己的辦學特點、他們(men) 都有各自追求的目標、有自己強勢的項目或學科、利用自身的優(you) 勢或者將劣勢打造成優(you) 勢,在激烈的高校競爭(zheng) 中,努力讓自己變得再好。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學校,不管是綜合性大學還是文理學院,都是這樣。

文理學院基本上都是私立學校,而且學費偏高,一點不比名牌綜合性大學便宜,不少學院還要更貴;其次,因為(wei) 文理學院的招生人數少,錄取率從(cong) 數字上看與(yu) 綜合性大學持平。但是,因為(wei) 招收的人數少,所以錄取難度會(hui) 更高。頂尖的文理學院錄取率,跟哈佛、耶魯是一樣的,其競爭(zheng) 程度可想而知。

文理學院作為(wei) 美國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文理學院與(yu) 綜合性大學的不同在前麵已經說了,這裏不再贅述,除此之外,我們(men) 還可以關(guan) 注一下文理學院的課程設置。文理學院的特點是在入學的時候並不要求學生確定專(zhuan) 業(ye) ;會(hui) 有更多的通識/基礎課程。鼓勵學生多選擇學習(xi) 不同領域的基礎知識後,再決(jue) 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職業(ye) 選擇。所以,在文理學院中,專(zhuan) 業(ye) 課程會(hui) 相對少一些,基礎課會(hui) 多一些。

近幾年,我發現一個(ge) 現象,很多工作上非常優(you) 秀的人,他們(men) 大學的專(zhuan) 業(ye) 是理論或基礎學科,例如:中文、英文、政治、哲學、數學、物理等。或者從(cong) 事的工作與(yu) 大學的專(zhuan) 業(ye) 完全就是不同學科。

我的觀點是,如果一個(ge) 人想在某個(ge) 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xi) 或研究,他不僅(jin) 需要專(zhuan) 業(ye) 知識,同時還需要激情、興(xing) 趣、愛好;還需要從(cong) 更寬泛的視角去看待問題、用批判性思維方式去解決(jue) 問題。文理學院的初衷就是發掘、培養(yang) 學生的這些內(nei) 在力,這些能力要在學習(xi) 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和訓練,需要老師和學生的緊密配合,反複練習(xi) 。

優(you) 良的師生比,教授親(qin) 自上課,充分的辦公室時間,恰恰是文理學院的優(you) 勢,這些都是保證培養(yang) 學生能力的硬性條件和基礎。其實,這也是我讚同孩子選擇文理學院的根本原因。

那些聽起來覺的不怎麽(me) 實際的理論課程,是很多應用學科的基礎,跨學科、多方麵技能的需求在現實社會(hui) 中比比皆是。

我女兒(er) 現在還沒有明確的專(zhuan) 業(ye) 方向,她需要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判斷後再決(jue) 定未來的職業(ye) ;對於(yu) 她不懂的,不了解的,我可以給她介紹、講解,但盡量不用我的經驗去影響她的判斷和選擇,因為(wei) 最了解她興(xing) 趣、愛好、擅長的,是她自己。

社會(hui) 迭代的速度太快了,我們(men) 的經驗、認知,到了孩子這個(ge) 時代可能已經過時甚至改變了,隻有激發孩子自己的熱情加上專(zhuan) 業(ye) 技能,才能在飛速發展的社會(hui) 中不被淘汰。

我為(wei) 什麽(me) 要送孩子去美國讀書(shu) 另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wei) ,我認為(wei) 讓一個(ge) 十幾歲的孩子,在對社會(hui) 分工不是非常了解的情況下,就決(jue) 定自己以後一輩子要做的事情,的確很難,而且即使決(jue) 定了,以後再改變的可能性也很大。

國內(nei) 的高等教育體(ti) 製,幾乎不允許轉學、轉專(zhuan) 業(ye) ,我覺得這一點不適合我家女兒(er) 。在找尋自我的道路上可能會(hui) 一帆風順,也可能會(hui) 不斷推倒重來,但是,所有這些經曆就是成長的過程,抱有積極樂(le) 觀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wei) 文理學院基本上國人都不太知道,即使是頂尖的文理學院。不僅(jin) 中國人,很多美國人對數量眾(zhong) 多的文理學院也不是很了解。

我女兒(er) 的老師在祝賀她後,往往會(hui) 問一句:這學校在哪兒(er) ?她會(hui) 很耐心地告訴他們(men) ,然後友善的加一句,這是一所非常棒的文理學院。老師大多是恍然大悟似的哦一聲,一副終於(yu) 明白了的表情。

3、適合自己的才是最佳選擇

對於(yu) 學校的選擇,每個(ge) 家庭都有不同的規劃,出發點還是要基於(yu) 孩子的想法和成績。前麵說了文理學校那麽(me) 多好處,但並不代表文理學院應該推薦給每個(ge) 孩子。拋開孩子自己對學校的看法和要求,單從(cong) 家長的角度講,可以考慮如下幾種情況。

如果沒有為(wei) 孩子規劃身份,僅(jin) 僅(jin) 是作為(wei) 留學生,接受完本科教育後,選擇繼續讀研還是工作,不確定;畢業(ye) 後是留美還是回國也沒有具體(ti) 想法的話,在選校的時候,建議則要兼顧排名並側(ce) 重選擇綜合性大學。

在所有因素都不確定的情況下,我的原則是按最大概率情況考慮。孩子大學畢業(ye) 後,如果不想再繼續深造,同時無法保證可以留在美國工作,或者就是想回國發展,那麽(me) ,在應聘國內(nei) 工作單位時,畢業(ye) 於(yu) 一所被國人所熟知的美國綜合性大學會(hui) 更有利一些。

而且,綜合性大學的學生專(zhuan) 業(ye) 知識學得更多些,有助於(yu) 受到招聘單位的青睞。綜合性大學的各種優(you) 勢,媒體(ti) 上有很多介紹,就不再累述了。

如果孩子和家長就繼續深造達成一致的話,可以認真看看文理學院。這裏還想順便說一下關(guan) 於(yu) 研究生的申請,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對於(yu) 研究生的招收也有不同。

在國內(nei) ,申請本校的研究生要比申請外校的會(hui) 容易一些,可能因為(wei) 認識或者熟悉,教授對學生更加了解,所以喜歡招本校的學生。但是,在美國不用太考慮這方麵因素。

美國的教授和學生更喜歡招收或報考外校的研究生,比例高達80-90%。文理學院的學生在專(zhuan) 業(ye) 知識的學習(xi) 上可能會(hui) 略欠於(yu) 綜合性大學的學生,但是,在報考研究生和錄取的比例上,卻遠高於(yu) 綜合性大學的畢業(ye) 生,同時,大學的教授也非常喜歡招收文理學院的學生,一點都不排斥。

這裏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麵,文理學院的學生基礎知識更加紮實和廣泛;再有就是,會(hui) 有更多的機會(hui) 與(yu) 教授一起做研究、做項目,有一定的經驗。還有就是,學校教授的資源。教授對學生了解會(hui) 更多,推薦信自然就會(hui) 真實生動。

同時,很多教授在學術圈有很好的聲譽或人脈,被一個(ge) 聲望很好的人推薦,我想一定會(hui) 比一堆成績單更有份量。當然,學生自身也要足夠優(you) 秀才可以。

說了這麽(me) 多,對於(yu) 計劃讀研的孩子來說,文理學院好像有很多優(you) 勢,的確可以仔細了解,認真考慮。但是,還是要強調一點,凡事一定有利有弊,沒有十全十美,對於(yu) 喜歡大學校的學生來講,文理學院在規模上就是一個(ge) 硬傷(shang) ,幾千人的學校和幾萬(wan) 人的學校,真的不是一個(ge) 數量級。記住那句不變的真理: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還建議考慮一下地理位置。氣候是一個(ge) 挺重要的因素,不要覺得就四年時間,湊活一下就過去了,其實四年真的不好湊活,可更重要的是美好的大學生活總是被不適應的氣候弄得心情不好,就太不值當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機會(hui) 。美國可以說是地廣人稀,大學非常多,但是,分布並不均衡,其實美國的人口分布也非常不均衡,人口相對多的大城市,有大公司的地方實習(xi) 、就業(ye) 的機會(hui) 一定多。大學期間不應該隻埋頭學習(xi) ,要更多的接觸真實社會(hui) ,在實踐中不斷的練習(xi) 才能成熟。

總的來講,考慮地理位置並不隻是單純的氣候原因,也要考慮實習(xi) 機會(hui) 的多少和方便程度,不要小看這一點,幾年時間下來,孩子的言談舉(ju) 止、眼界、思路都會(hui) 不一樣的。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英國哪些大學最愛國際學生?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