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愛淩最近在微博上曬出了她在斯坦福第一期學期的成績單。
這份滿分成績單收獲了許多讚美,但也引發了不少嘲諷,嘲諷的點主要是課程的難度。
課程難度怎麽(me) 樣我們(men) 先不討論,我先來推薦成績單上的一門課:MS&E 472 Entrepreneurial Thought Leaders' Seminar 。
這門課有在線版,大家可以在這個(ge) 鏈接裏收聽:https://ecorner.stanford.edu/series/etl/
這門課的在線版(音頻)同時也是斯坦福大學的一個(ge) 創業(ye) 創新類播客節目,我聽了很多年,如果你在高中有選商科,或者你正在讀大學,以後想自己創業(ye) 或進創業(ye) 公司工作,這個(ge) 播客節目都很適合你。
這個(ge) 播客節目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三個(ge) 講者分別是 Julie Zhuo(矽穀的一位設計師)以及 Kevin Systrom 和 Mike Krieger(Instagram 的兩(liang) 位聯合創始人)。
說回穀愛淩選擇的課程,這些課難度大嗎?我簡單搜了其中幾門,發現難度的確不大,比如這門 PHYSICS 13N: A Taste of Quantum Physics ,課程頁麵上寫(xie) 得很清楚,這是一門入門課。
這門課讓我想起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 Michael Lewis ,他在一次采訪中透露自己在普林斯頓讀本科時,修過一門叫 Physics for Poets 的物理入門課。雖然這些課難度並不大,但關(guan) 於(yu) 穀愛淩的這份成績單(選課單),其實我們(men) 也可以換一些問題問:
1. 檢驗大學生活是否虛度的標準就隻能是課程難度嗎?
2. 選課時是否應該考慮自己在大學期間的學習(xi) 以外的任務量,考慮自己能有多少時間用於(yu) 鑽研學習(xi) ,用於(yu) 挑戰高難度的課?
3. 大學本科是一個(ge) 人讀四年書(shu) 的地方,還是獲得四年個(ge) 人成長的地方?
4. 該盡力發揮自己的優(you) 勢,還是盡力補上每一塊短板?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很值得思考,畢竟每個(ge)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能做出的選擇次數也是有限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