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6人次獲獎 銅牌讓位金銀牌!2022年度五項競賽解讀

隨著昨日CMO獲獎名單公布,2022年度五項學科競賽已全部結束。本年度五項競賽獲獎規模依舊有明顯擴大,在獎項分布、各級獎項所占比重等方麵,也有十分顯著的變化。

競賽與(yu) 自主選拔向來關(guan) 聯十分緊密,預計2023年強基計劃將在3月開啟報名,本年度競賽又會(hui) 對強基計劃等自主選拔產(chan) 生何種影響,各省市各中學又該如何應對競賽局勢的各種變化,機構在此願與(yu) 各位分享。(注:國集單獨統計,金牌數據中不含國集)

2246人次獲獎

2022年度五項學科競賽共產(chan) 生2246個(ge) 獲獎名額,國集260人次,金牌415人次,銀牌994人次,銅牌577人次。相較上年,獲獎總人數增長120人次,金銀牌人數增長186人次。

獨家 | 2246人次獲獎,銅牌讓位金銀牌!2022年度五項競賽解讀

2022學科競賽國集數據分析

本年度五項競賽依然有260個(ge) 國集名額,數學60個(ge) ,物化生信各50個(ge) 。進入國家集訓隊的考生,也可在畢業(ye) 後,保送進入清北院校,在各類自主選拔方式中,是最為(wei) 優(you) 惠的一種。

地區分布趨向平衡

地區方麵,浙江省45人次(一名考生相繼入選數學、信息學國集,計2人次)入選國集,並在化學、生物、信息學三科競賽中,國集人數均為(wei) 全國首位;四川省26人入選國集,上海市25人入選國集,其餘(yu) 省市國集人數在20人以下。

與(yu) 去年相比,國集省市分布呈現出明顯的平衡化趨勢,部分非競賽強省,亦有考生進入國集,或國集人數顯著增長。

今年廣西、天津兩(liang) 省市均有考生入選國集;安徽、遼寧、吉林、山西等排名較後的省份,國集人數也有明顯增長;四川、上海、北京三省市國集人數從(cong) 中部位置躍升至頭部;前五省份國集人數之和下降7人。

獨家 | 2246人次獲獎,銅牌讓位金銀牌!2022年度五項競賽解讀

省市分布的平衡化趨勢,代表非頭部中學具有一定潛力,區域強校在科學競賽培養(yang) 體(ti) 係之下,完全可以為(wei) 本省爭(zheng) 取更多國集名額。而隨著省市競賽實力的提升,也將會(hui) 帶來清北等高層次院校的關(guan) 注,在自主選拔及普通批招生時,也會(hui) 相應投放更多名額。在此良性循環中,提升競賽實力是其開端。

頭部中學變動明顯

學校方麵,人大附中及成都七中(含林蔭)各有14人入選國集,上海中學13人入選國集,重慶巴蜀中學12人入選,華東(dong) 師大二附中(含紫竹)及杭州二中各有10人入選,其餘(yu) 中學國集人數在10人以下。

與(yu) 去年相比,國集頭部中學亦有明顯變化,人大附中、巴蜀中學、及華東(dong) 師大二附中均有顯著進步。巴蜀中學國集人數增長7人,人大附中增長6人,華東(dong) 師大二附中(含紫竹)增長5人,三所中學名次也由十名前後衝(chong) 入前五,人大附中更是奪得第一。

此外,浙江溫州中學一名考生相繼進入數學及信息學國家集訓隊,雙料國集大佬再度出現。

獨家 | 2246人次獲獎,銅牌讓位金銀牌!2022年度五項競賽解讀

在國集競爭(zheng) 中,尚無中學有壓倒性優(you) 勢,頭部中學陣容內(nei) ,名次變幻巨大頻繁。國集人數大幅增長或大幅下降的現象均有發生。在此形勢下,各頭部中學如何保持自身優(you) 勢,如何突破競賽培養(yang) 瓶頸,非頭部中學如何提升自身實力,如何穩步提升競賽培養(yang) 水平,就成了十分關(guan) 鍵的問題。

2022學科競賽金銀牌數據分析

自2020年以來,五大學科競賽金、銀牌就一直是強基計劃破格的硬性條件,因此金、銀牌數及總獎牌數變化,將對未來一兩(liang) 年強基計劃產(chan) 生極大影響。

金銀牌數強勢增長,銅牌讓位金銀牌

據統計,近5年內(nei) 五大學科競賽總獎牌數呈現上升趨勢:2018年總獎牌數1583枚,以平均每年9.5%增幅上漲,至2022年,總獎牌數達到2246枚。

而在獲獎總人數明顯增長的情況下,各科銅牌人數均少於(yu) 去年,總計減少66人。

獨家 | 2246人次獲獎,銅牌讓位金銀牌!2022年度五項競賽解讀

獎項占比數據,則能更清晰的展現出變化趨勢:2018年,金銀銅牌占比分別約為(wei) 29.7%,37.1%和33.2%,在19年至21年間,金、銀牌占比逐步提升,而銅牌占比則有所下降。

獨家 | 2246人次獲獎,銅牌讓位金銀牌!2022年度五項競賽解讀

到2022年,金牌占比穩定在30%左右,而銀牌占比上升了7個(ge) 百分點,達到了44.3%,銅牌則下降了近8個(ge) 百分點,僅(jin) 剩25.7%。由此可以判斷,作為(wei) 幫助國家選拔拔尖人才的重要手段,學科競賽客觀上為(wei) 強基計劃輸送了更多在基礎學科具有突出潛質和特長的人才,同時也側(ce) 麵反映出,各地高中對於(yu) 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ang) 工作成效卓著。

老牌強省地位穩固

據統計,2022年五大學科競賽共產(chan) 生金銀牌1669枚,除集訓隊成員外,共有1409人次獲得金銀牌(信息學競賽金牌共50人,全部進入集訓隊,故不在本次討論範圍內(nei) ,下同)。從(cong) 省份分布來看,浙江、湖南、湖北、北京、廣東(dong) 、江蘇、河北、四川、重慶、上海等老牌強省地位依舊穩固。

獨家 | 2246人次獲獎,銅牌讓位金銀牌!2022年度五項競賽解讀

從(cong) 數量上看,金銀牌總數排名前10的省市,仍是大家印象裏的“競賽老牌強省”,其中浙江以46金、55銀、總數101占據榜首;北京金牌數雖低於(yu) 湖南、湖北,但憑借58枚銀牌,在總數上反超湖北,位於(yu) 第3;與(yu) 北京類似的江蘇省,同樣憑借銀牌數量優(you) 勢,在總數榜排名第6。

總體(ti) 來看,頭部各省實力依舊,總體(ti) 排名和往年相比變化不大,金銀牌總數占比均達到5%以上。受到經濟基礎及基礎教育水平影響,頭部省份基本分布在東(dong) 部及東(dong) 南部。因此其它省份中學要謀求突破,仍要正視生源基礎和優(you) 質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現實問題。

頭部中學虹吸效應顯著

聚焦到中學層麵,共有鄭州外國語、衡水一中、人大附中等17所中學金銀牌總數在20枚及以上,其中鄭外、東(dong) 北師大附、福建師大附、西安高新一中等校雖然金牌數量略有不足,但獲得銀牌人數很多,因此相信在未來一兩(liang) 年的強基計劃中,這些中學仍會(hui) 有很好的表現。

獨家 | 2246人次獲獎,銅牌讓位金銀牌!2022年度五項競賽解讀

值得關(guan) 注的是,這組數據中,競賽名校的虹吸效應十分突出,尤其是在個(ge) 別競賽普及度相對不高的省份,1至2所中學幾乎可以包攬全省金銀牌名額。比如吉林省今年共獲得7金32銀的成績,而東(dong) 北師大附就獲得7枚金牌和25枚銀牌,綜合占比超過82%,鄭州外國語、衡水一中等校也出現個(ge) 別中學獲金銀牌數超全省總數50%的情況。這種情況一方麵是源於(yu) 個(ge) 別中學競賽培養(yang) 工作起步早、經驗豐(feng) 富、生源質量高等原因,另一方麵也反映出在競賽和拔尖人才培養(yang) 領域,優(you) 秀師資和體(ti) 係完整、科學成熟的課程體(ti) 係的重要作用。

因此,目前在學科競賽和拔尖人才培養(yang) 方麵仍有不足的中學,可采取“短期內(nei) 整合優(you) 質社會(hui) 教育資源,開展人才分層培養(yang) ;長期規劃利用外部資源,搭建校本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提升校內(nei) 骨幹教師教學教研水平”的長短結合策略。

機遇與(yu) 挑戰並存

從(cong) 近年學科競賽獎牌數量和占比變化可以看出,經過幾年的發展與(yu) 磨合,學科競賽已愈發展現出在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和培養(yang) 領域的重要作用。對於(yu) 強基計劃、綜合評價(jia) 等高校自主選拔方式來說,學科競賽獎項也是具有極高價(jia) 值和含金量的參考標準。中學在探索特色化發展和拔尖人才培養(yang) 的道路上,學科競賽仍是最值得投入的方向之一。

而本年度五項競賽所凸顯出的種種變與(yu) 不變,對各省市各中學來說,即是機遇,又是挑戰。 金銀牌持續增長使得更多非競賽強省,非競賽強校亦有機會(hui) 爭(zheng) 金奪銀;隨著後進省市及中學競賽培養(yang) 體(ti) 係日漸成形,其金銀牌甚至國集成績亦在不斷取得突破。

而在此形勢下,老牌強省強校在各級項競賽中,也依舊保持壓倒性優(you) 勢。 後進省市及中學如何穩中求進,老牌強省強校該如何應對新勢力的衝(chong) 擊,具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省二可報!2023 年清華大學優秀中學生“化學前沿體驗營”報名通知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