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各個(ge) 行業(ye) 都有影響,對於(yu) 科研er來說,疫情最大的影響就是:想要線下實驗變得非常困難!對於(yu) 剛開始嚐試科研的中學生來說,該如何在家將自己的科研項目推進下去也成了一大難題.....
有“小ISEF”之稱的青年創新挑戰賽(原博通大師賽)官網就大家的這一困難給出了一套非常權威且細致的“居家科研指南”鼓勵學生在家科研!就讓我們(men) 一起來看看在家科研如何才能事半功倍,收獲科研的喜悅!
01、如何尋找靈感?
科研的第一步就是要獲得靈感,並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中學生的科研靈感往往來自於(yu) 日常生活和興(xing) 趣,因此博通官網和我們(men) 分享了兩(liang) 種不同的思考方式,引導大家尋覓靈感。
與(yu) 我們(men) 的自然好奇心重新聯係
其實每天我們(men) 都在無意識地詢問自己有關(guan) 世界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其實非常重要,但很多人並不會(hui) 去注意這份“好奇心”。
這些問題是我們(men) 對世界最好奇的事情的線索,這正是科研應該開始的地方——人天生的好奇心。留意自己的每個(ge) 問題,並將它們(men) 記錄下來,也許這個(ge) 問題就會(hui) 把你引向一個(ge) 屬於(yu) 你自己的研究方向。
看看別人是如何發現靈感
如果你正在尋找靈感,可以去社交媒體(ti) 上看看別人是如何發現靈感。網上有非常多的互助社區,在這裏你不僅(jin) 會(hui) 了解別人的想法,也可以開拓自己的思維。如果能發現和你對上電波的人,你們(men) 還能一起分享彼此的想法。
靈感可遇不可求,如果你還是沒能靈光一現,有方龐大的課題庫也許能幫到你~點擊查看有方最新課題,看看有沒有你感興(xing) 趣的方向!
02、如何推進項目?
官網首先推薦學生通過專(zhuan) 業(ye) 的網站查看詳細的科研指南,比如《國際大學前科學研究規則:科學和工程展覽會(hui) 指南》(簡稱國際規則)每年出版一次的一套規則,用以支持學生安全地進行獨立研究。
這套規則同時也是是Regeneron ISEF和學生在學會(hui) 附屬科學博覽會(hui) 上比賽的官方規則。
其次官網還提出,在這個(ge) 保持社交距離的時代,其實許多科學家已經找到了將他們(men) 的研究轉移到家中的方法,就像在家科研的學生一樣。
由於(yu) 他們(men) 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在虛擬環境中進行的,因此這是一個(ge) 絕佳的機會(hui) ,可以在全國任何地方找到一位能夠幫助你完成項目的科學家,所以如果你是美高的學生,主動去尋找這些科學家的幫助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官網還給出了一些溝通時的建議,非常詳細且貼心,大家可以自行查看哦!?
https://www.societyforscience.org/research-at-home/how-to-approach-a-scientist-virtually/
03、如何完善我的科研?
中學生的科研除了開頭難,完整度也是一大問題,尤其是不能進行線下實驗後,數據收集、實驗設計等都成了問題,對此官網在建議大家多搜索數據庫的同時,還給出了一個(ge) 意料之外的答案,那就是手機!
現在大家都使用的是智能手機,功能天花亂(luan) 墜,其中有不少能活用在科研項目中的,就讓我們(men) 一起來開開眼界吧!
1、大多數智能手機內(nei) 置的傳(chuan) 感器
- 加速計(加速度)
- 陀螺儀(旋轉運動)
- 磁強計/羅盤(磁場)
- GPS接收器(位置)
- 麥克風(聲音)
- 照相機(淺色、彩色、條形碼讀取器)
- 光度計/環境光傳感器(光)
- 秒表(時間)
- 觸摸屏(電導率或壓力)
2、智能手機可能包括一些附加傳(chuan) 感器
- 氣壓計(壓力)
- 溫度計(內部或環境溫度)
- 濕度傳感器(空氣中的水量)
- 指紋傳感器(導電性)
- 接近傳感器(紅外光)
- 計步器(加速度)
- 麵部識別(淺色)
- 心率監視器(心跳)
- 蓋革計數器(有害輻射)
- 重力傳感器(重力)
3、應用程序可以測量或識別的內(nei) 容
- 植物和動物的類型
- 地震
- 鳥鳴
- 物體的行進距離或高度
- 天空的亮度
看了以上這些,大家有沒有克服對在家科研的恐懼呢?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