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vel曆史、AP曆史、IB曆史,麵對不同的考試類型,很多同學會(hui) 產(chan) 生疑問:到底該怎麽(me) 選擇,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同時性價(jia) 比最高的考試?
在考試的挑選中產(chan) 生的選擇困難還不止於(yu) 此,比如,針對A-level曆史,如何在不同的考試係統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在各個(ge) 維度突破瓶頸,達成效率的最大化?
這篇筆記,我們(men) 將逐一為(wei) 你解答這些問題。
Q1:總有人說“IB 比 A-Level更難”, 如果打算留美走IB係統更值,是真的嗎?
事實上,美國各大院校的招生官對這兩(liang) 種標準化考試並不持有任何傾(qing) 向。
我們(men) 能理解這種難度排序的說法,雖然IB和A-Level都是兩(liang) 年製的高中課程,IB要求學生最少考6門,然而A-Level最少隻需要考3門,而且科目可以由自己任意挑選。
問題來了:考的科目越少就一定意味著越“水”麽(me) ?
我們(men) 堅持之前的建議:考哪科比考多高更重要。與(yu) 其比較兩(liang) 個(ge) 考試整體(ti) 的難度,不如去衡量具體(ti) 科目的難度,比如一個(ge) IB曆史可以考到6/7分的學生考A-Level曆史拿到A/A是不成問題的,反之亦然。
另外,這裏要補充的是:考哪科比考多少科更重要。一個(ge) 學生如果A-Level都選難度低的課,就算拿了8個(ge) A/A也不一定比IB的6個(ge) 6/7“值錢”;但如果A-Level上的是“solid subjects”(實打實的基礎科目),就算隻有3個(ge) A/A*也可以跟IB有同等的說服力。同時A-Level因為(wei) 科目少,學生還有機會(hui) 鍛煉深度思考的能力,從(cong) 而順利過渡到大學的學習(xi) 。
Q2:A-Level曆史跟AP曆史哪個(ge) 更難呢?
這兩(liang) 個(ge) 考試的難度可比性不大。一方麵,AP考試本身不屬於(yu) 高中課程,這意味著學生不能隻考AP就申請大學,就算考AP還是需要參加IB/A-Level或者其它高中課程的學習(xi) 或考試。
另外,雖然AP曆史一般被認為(wei) 成“college-level history”(大學級曆史),它的實際難度通常不及真正大學第一年的要求,占據試卷40%的選擇題反倒凸顯出了IB和A-Level全部是論述題的難度。
不過,時間精力允許的話,還是相當推薦學生考AP曆史的,不僅(jin) 含金量高有說服力,而且通常達到一定分數就可以換大學學分(單科可以換1-6分),學費上也就節省出至少1000~6000美金。
當然,極大的益處在於(yu) 學生可以在大學裏直接上更高級的課程或者探索其它自己感興(xing) 趣的領域,IB/A-Level曆史可以為(wei) AP曆史在知識點和論述方法上都打下牢固的基礎。
Q3:應該如何選擇A-Level曆史的兩(liang) 種係統?
A-level擁有劍橋係統CAIE和愛德思係統Edexcel兩(liang) 個(ge) 係統,總體(ti) 來講,因為(wei) 曆史的一場考試隻考一張試卷,所以兩(liang) 個(ge) 係統的A-Level都適合傾(qing) 向於(yu) 每次隻專(zhuan) 注於(yu) 一部分內(nei) 容,逐漸把不同試卷各個(ge) 擊破的考生。
細化來看,如果比起廣度,學生更重視的是知識的深度,我們(men) 更推薦劍橋係統的A-Level,因為(wei) 4張試卷裏最多3張學生都可以選擇同一個(ge) 地域的曆史:“美國/歐洲/世界”中3選1。
與(yu) 此同時,如果學生時間不夠充裕,選擇劍橋係統的A-Level可以幫助自己盡可能縮小精力範圍,從(cong) 而在考場上出奇製勝。
相比而言,愛德思係統的A-Level在題目選擇上的局限性更多:如果學生在前3張試卷裏任何的一張裏選擇了某個(ge) 國家,那在剩下兩(liang) 張試卷裏就不能再選了。也就是說,前3張試卷要求學生至少對3個(ge) 國家的曆史了如指掌,而第4張試卷需要學生對現代歐洲或者跨洲的曆史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在知識廣度的層麵上,愛德思比劍橋要求的更高。
看完這些,你對三個(ge) 類型的考試是不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來,我們(men) 還將繼續介紹更多曆史學科的考試、競賽和日常學習(xi) 幹貨。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