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內(nei) 容簡介
機構開展了兩(liang) 次免費的美高曆史寫(xie) 作課。第一次課程主要講解了Long Essay Question( LEQ)的寫(xie) 作方法,包括美高常見的評分標準,文章基本結構,文章各個(ge) 部分具體(ti) 的寫(xie) 作技巧。
不僅(jin) 美高在讀學生可以有所受用,即將要去美高/國際學校的學生也可以儲(chu) 備起來哦。
為(wei) 什麽(me) 要重視寫(xie) 作?
寫(xie) 作對於(yu) 美高學生而言非常重要。
一方麵,寫(xie) 作是美高曆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GPA的高低產(chan) 生重要影響。
第二點,曆史課程寫(xie) 作能夠鍛煉學生多方麵的能力,例如閱讀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三點,曆史類文章的寫(xie) 作與(yu) 大學階段的學術寫(xie) 作要求相似性較高,因此掌握曆史課程寫(xie) 作的方法可以為(wei) 大學階段的學術寫(xie) 作學習(xi) 做好準備。
美高曆史課程寫(xie) 作常見類型
1. 命題寫(xie) 作 LEQ
老師會(hui) 給出一個(ge) 問題,學生寫(xie) 一篇議論文去回答老師提出的具體(ti) 問題,其中需要利用史實作為(wei) 證據證明答案的有效性。這是美高曆史課程最常見寫(xie) 作類型。
2. 研究論文 researchpaper
通常沒有具體(ti) 的題目,老師會(hui) 讓學生自己選題來進行寫(xie) 作,需要學生做大量的研究和調查,並且文章的篇幅也比較長。
3. 材料分析題寫(xie) 作
根據給出的7 – 9 段材料的內(nei) 容寫(xie) 一篇文章以回答一個(ge) 特定的問題並且利用材料的內(nei) 容證明答案的有效性。
1. 美高曆史寫(xie) 作的打分標準及失分點
不同學校、老師有不同的標準,這個(ge) 是美高曆史課的一大特點,所以並沒有統一的評分標準(Rubric)
區別在於(yu) 不同老師會(hui) 給不同維度賦予不同的比重和分值。
但根據老師多年的經驗總結下來,大部分老師會(hui) 從(cong) 下麵8個(ge) 維度來考查。
1. Thesis(論點)
主要考查文章觀點是否回答了題目的問題並且有理由進行支撐。論點是文章最為(wei) 核心的內(nei) 容,也是老師打分最關(guan) 鍵的點,而我們(men) 的學生論點寫(xie) 作經常出現各種問題,例如論點沒有回答老師給的問題寫(xie) 跑題了,論點和分論點之間沒有關(guan) 係等等。
2. Structure(結構)
考查文章結構是否清晰而且完整。曆史寫(xie) 作一般采用五段式的寫(xie) 作結構,即包含了開頭,中間段和結尾,中間段一般又包含了主旨句、證據、分析和解釋、以及小結(並不是必須的)
3. Context(背景介紹)
即介紹時代背景。很多學生在寫(xie) 背景介紹的時候喜歡羅列當時發生了什麽(me) 事情,很多美高老師對於(yu) 這樣的 context 其實是不給分的。得分的關(guan) 鍵在於(yu) 所介紹的時代背景是否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所討論的曆史問題和理解論點。
4. Conclusion(結尾)
主要考察作者是否對於(yu) 全文主要內(nei) 容進行總結。常見問題就是和開頭高度重複,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5. Evidence(證據)
得分的前提是選擇的證據是否證明觀點。很多學生這裏被扣分主要是用了不準確的證據,例如用了其他時間段的某個(ge) 曆史事件。因此準確記憶史實是非常有必要的。
6. Analysis and Reasoning(分析和解釋)
得分的關(guan) 鍵在於(yu) 是否準確分析了證據是如何證明個(ge) 人的觀點。分析和解釋是一篇文章是否能得A的關(guan) 鍵,也是很多中國學生曆史寫(xie) 作隻能拿到B的原因。曆史論文不是單純的給出證據就完事了,還要分析這個(ge) 證據是如何證明論點。
7. Language(語言)
有的老師會(hui) 特別注重語言的準確性、嚴(yan) 謹程度,稍微有一些語法錯誤就扣分,但有的老師則把語言放在一個(ge) 次要的地位。
8. Sophistication(複雜性)
即考察文章的觀點和論證是否具有深度。
2. 開頭段怎麽(me) 寫(xie) ?
Context 常見的寫(xie) 作公式為(wei) :與(yu) 題目有關(guan) 的宏觀大背景或直接導致了題目所涉及話題的曆史事件 + 例子(可寫(xie) 可不寫(xie) )+ 宏觀大背景/具體(ti) 曆史事件與(yu) 題目所涉及話題的關(guan) 係。
有的老師接受 context 寫(xie) 的是題目所涉及話題發生之前的背景,或同時期的背景,甚至之後的情況。但我們(men) 非常建議大家盡量去寫(xie) 話題發生之前的背景。
具體(ti) 例子如下:
Thesis 的寫(xie) 作需要滿足兩(liang) 個(ge) 條件:
1. 回答題目的問題;
2. 給出能夠證明答案有效性的理由(即分論點)
常見的寫(xie) 作公式Main thesis + strong points or sub-thesis you believe as reasons.
例如“Trans-Atlantic voyages affected the Americas little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 because Native Americans remained powerful, most of the Americas remained unknown to Europeans, and Native American cultures persisted despite European contact.”
主要的論點為(wei) because 前麵的這句話,而從(cong) because 開始就是作者的分論點(論點有效性的原因)
3. 主體(ti) 段怎麽(me) 寫(xie) ?
主體(ti) 段有兩(liang) 個(ge) 重要的得分點:
1. 主旨句 topic sentence,也就是分論點,一方麵必須是在證明觀點 thesis,很多同學的主旨句和觀點之間沒有關(guan) 聯;
另一方麵必須是這一段落的概括,很多同學的主旨句看完了仍然不知道這段要表達什麽(me) 意思。
2. 分論點之後,需要找到能夠證明分論點的證據,並且分析和解釋證據的原因,以及證據和分論點之間的關(guan) 係。
不要單純羅列證據,要解釋和分析證據和分論點之間的關(guan) 係,即證據怎麽(me) 證明分論點/論點是對的。
例如 topic sentence 是:Columbian Exchange negatively affected people of Americas as it led to huge loss of population.(哥倫(lun) 布大交換對美洲人民產(chan) 生了負麵影響因為(wei) 造成了人口損失)
證據是:After Spanish explorers came to Hispaniola, they brought diseases from the Old World. Within thirty years after the Spanish arrival, between 80% and 90% of the Taíno population died in Hispaniola. (西班牙探險者到來之後,他們(men) 把舊世界的很多傳(chuan) 染病帶到了新世界。在30年的時間內(nei) ,居住在伊斯帕尼奧拉島的80%-90%的泰諾人去世)。
分析和解釋可以是:Due to long-time isolation, Indian people had no immunity to the diseases that Europeans had. So when Europeans brought diseases from the Old World as part of Columbian Exchange , the lack of immunity caused massive death of local people.(因為(wei) 長時間與(yu) 舊世界隔絕,美洲人民沒有抵禦舊世界疾病的抗體(ti) ,因此很多人都被歐洲人帶來的疾病所感染並且死亡,造成了人口的減少)
4. 結尾段怎麽(me) 寫(xie) ?
在完成主體(ti) 段的寫(xie) 作之後,需要對文章進行收尾。
結尾(Conclusion)一般的構成為(wei) 三部分
1. 個(ge) 人觀點的總結;
2. 個(ge) 人觀點的解釋;
3. 可以考慮描述文章主題中包含的曆史事件,如何觸發了50 – 150 年以後的重要曆史事件,體(ti) 現出來作者對於(yu) 研究的主題有著深刻的認識。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