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EA/ED/REA

對於(yu) 一直在潛心研究美本的家長們(men) 來說,EA/ED/REA這些概念本不是問題。然而,長江後浪催前浪,這個(ge) 領域總是有新人上來的。正如我的一個(ge) 教英語的朋友(大家有空可以看看XHS上的“細膩英語”,有些真實英語世界中的知識點真是挺好玩的)所說,他當年最早積攢的小學階段的客戶,現在都上大學了。有些關(guan) 於(yu) 升學方麵的信息也是這樣,況且這些信息還有迭代更新。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大學申請分成兩(liang) 個(ge) 階段,即早申和常規錄取兩(liang) 個(ge) 階段。

首先說,僅(jin) 就可以開始申請這個(ge) 時間段,大學申請的common app係統在11年級的8月份就開放了文書(shu) 題目,也就意味著即從(cong) 11年級暑假就要開始準備了。這個(ge) 和全世界的其他國家的大學申請都是不一樣的。中國的高三學生,也隻不過是高三整個(ge) 學年都在複習(xi) 而已,具體(ti) 到申請這個(ge) 動作還是要在高三第二學期的。

加拿大大學雖說是滾動申請滾動錄取,實際上也是從(cong) 12年級的11月份起步,到12年級第二年的1月中旬之前。能夠看出來,有誌於(yu) 申請美國大學的學生在12年級第一學期是相當忙碌的。即要完成12年級要求比較高的課程,又要忙申請,可能還有一係列的課外活動要做(一般來說12年級生比較成熟穩重的,在社團組織裏會(hui) 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然後再具體(ti) 說說早申。

美國大學也有搶生源的問題。為(wei) 了盡快鎖定優(you) 秀的以及對自己學校感興(xing) 趣的生源,特別設計了早申的機製。原理類似於(yu) 早鳥(early bird)價(jia) 格。早申又分為(wei) 三類,EA和REA和ED。

一些美國公校大U和個(ge) 別高排名的文理學院都有EA這個(ge) 機製。有人認為(wei) EA是Early Application的意思,其實準確地說是Early Action。Action是雙向的,可以理解為(wei) 學生可以早申請,學校也可以早錄取。EA的截止時間一般來說是10月底,但是各校要求也許會(hui) 有不同,有的可以推遲幾天。對於(yu) 有拖延症的人來說,要注意截止時間到底是以學校所在地的時間為(wei) 準,還是以申請者所在的時區為(wei) 準。

但是EA的錄取對於(yu) 學生來說是沒有限製性的,也就是說學生被錄取之後可以不去,如果在後麵的申請和錄取階段學生如果有了更好的選擇完全可以放棄這個(ge) 學校,當然前提是學生在收到學校的offer之後不要急於(yu) 回信鎖定offer。

以密歇根安娜堡和北卡教堂山為(wei) 例,他們(men) 發放EA offer 的時間大致是在一月底。這就比一般的常規錄取發放的時間早了近兩(liang) 個(ge) 月。這兩(liang) 個(ge) 月裏,學校會(hui) 花樣百出地舉(ju) 辦各種活動,甚至邀請學生到校參觀,總之是希望早些鎖定。

對於(yu) 實力強的學生,這樣的學校往往就成了“備胎”。從(cong) 這一點來說學校也挺悲催的。學校當然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會(hui) 多發放一些offer,到底多發多少,是根據曆史大數據決(jue) 定的,包括每年的準確的總體(ti) 入學率(實際入學人數和發放offer 的比率),也包括每個(ge) 招生地區(按照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的各州)、甚至各校的實際入學率。對於(yu) 實力稍遜的學生,EA也是一個(ge) 很好的選項。一般來說,學校會(hui) 拿出百分之四十多的招生名額放在早申階段,但是早申人數相對較少,也就意味著錄取機會(hui) 大大增加。

接下來說說ED。

ED就是Early Decision,翻譯成中文我還真不知應該叫什麽(me) 。大致的意思是,學生在早申階段隻可申請一所ED的學校,大學會(hui) 在聖誕節前開放錄取結果。這裏有一個(ge) 重要的限製條件,就是錄取了就必須要去。學生在提交申請的時候會(hui) 父母一起,與(yu) 大學簽訂一個(ge) 合約,就是必須接受這個(ge) 限製性條件。

這也算是對雙方的一種約束。對於(yu) 大學來說,需要盡早鎖定優(you) 質生源而不僅(jin) 僅(jin) 是吸引優(you) 質生源,在ED階段錄取率一般來說遠大於(yu) 常規錄取階段。很多頭部的美國私立大學和紋理學院都設有ED這個(ge) 機製。以我家女兒(er) 申請的這一所大學為(wei) 例,粗算下來ED階段的錄取率大約有25%。相比整體(ti) 的錄取比率小於(yu) 7%的狀況,ED階段命中的幾率實在是大得太多了。對於(yu) 家長和孩子來說,盡早確定下來大學當然是好事。但是就是這個(ge) 簽了合約不能反悔的說法讓很多學生和家長猶豫不決(jue) 。

對這個(ge) 問題我的看法是,ED選校一定是要孩子如果命中就一定不會(hui) 後悔的學校,而且是要跳一跳夠得到的學校。隻有這樣才能不留遺憾的。如果目標定得太低,對於(yu) 素質好的學生命中概率固然大了許多,但是如果(虛擬語氣)在後來的RD階段能夠爆發一回,但是囿於(yu) ED的限製而不能,孩子在大學四年中始終帶有遺憾,很可能他會(hui) 一輩子在念叨這個(ge) 事情。如果目標定得太高,現在其實很多是家長的執念,恨不能非前十非藤校非 HYPSM 不申,那隻能說是浪費了ED這樣一個(ge) 寶貴的機會(hui) 。所以,適合自己、目標精準是非常重要的。

ED之後其實還有若幹所學校還有ED2,截止時間甚至可以到1月上旬。對於(yu) 在聖誕節前一周ED揭榜季沒有看到理想結果的孩子,可在常規申請的同時進行ED2的申請。這是大學撈魚的策略,也是學生的又一次提早上岸的機會(hui) 。

ED階段相對高的錄取機會(hui) 同時意味著一旦收到offer就必須接受,也意味著必須放棄其他的可能的選項。無論是同期進行的EA申請,還是在RD階段已經提交的對其他學校的申請,必須撤回,即使其他學校錄取了也要放棄。在申請的時候所簽署的合約裏寫(xie) 得清清楚楚!所以,這正是筆者反複強調的,這必須是一個(ge) 不後悔的選擇!

那麽(me) ,到底能不能反悔呢?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可以的。這是一個(ge) 契約,學生家庭和大學的契約,有學生所在高中加持和擔保的契約,甚至是和整個(ge) 美國大學係統的契約。我們(men) 所有人都可以想想這個(ge) 契約的嚴(yan) 肅性。美國大學的錄取表麵看來你爭(zheng) 我奪互相競爭(zheng) ,但是他們(men) 遵循的是同一種規則,是一個(ge) 係統。如果一種規則輕易被打破,很多事情就會(hui) 變得很嚴(yan) 重。甚至,這影響到了一個(ge) 大學是否能夠錄取一個(ge) 適合自己的學生。所以沒對於(yu) 這種打破規則的事情,他們(men) 的態度都是相當明確的。想象一下如果反悔,即使同時獲取了其他心儀(yi) 學校的offer,在采用統一申請平台進行申請的情況下,在美國大學之間的信息共享機製下,還有那個(ge) 學校敢收你?!

那麽(me) 有沒有例外呢?

有的人舉(ju) 出了非常極端的例子。比如家庭遭遇重大變故付不起學費了學生本人的身心狀況不適合進入競爭(zheng) 壓力比較高的大學隻能去成本比較低的州立大學甚至社區學院等等。我想這些都屬於(yu) 極端情況隻能是個(ge) 案處理。對於(yu) 美高的學生,如果一個(ge) 優(you) 秀的學生遇到了這樣的事情,總是會(hui) 有一些處理辦法的。但是這樣的情況在國際生這邊遇到的概率有多大?

反而,我看到的真實的原因往往不是表麵看到的那樣。我見過的去州立大學的學生其實是高水平運動員而那個(ge) 州立大學的運動隊在大聯盟裏地位非常高並且給了全額獎學金。國際生也是忌憚美國大學係統的共享機製,往往是錄取了其他國家的頭部學校,比如英國加拿大之類的。畢竟國際生因為(wei) 經濟因素退火的情況還比較少。

但是想一想,即便錄取了其他國家的大學,美國的大學係統對於(yu) 這個(ge) 學生確實奈何不得,不過由於(yu) 簽署ED合約的時候,還要有學生所在高中的加持(無論是美高還是其他),這個(ge) 高中出了這麽(me) 個(ge) 不守規則的學生,輕易想一下就知道這會(hui) 對這所高中、這所高中後輩的學生造成怎麽(me) 樣的影響!我自己確實見到過這樣的現象,由於(yu) 往屆學生的反悔,造成後麵連續好幾年一個(ge) 高中的學生在一個(ge) 藤校那邊的錄取率連續幾年為(wei) 零!真的是零。這還是一所頭部私校!

即便是個(ge) 自私之人,在這個(ge) 互聯網時代,就不怕社死麽(me) ?

所以,做出一個(ge) 決(jue) 定之前,真的是要慎之又慎!

在早申階段還有個(ge) REA,英文全稱就是Restricted Early Action 限製性早申,即在早申階段隻能申這一所,其他所有的有EA、ED的學校都不能申。是不是覺得挑戰很大?對,這也是學校篩選學生的一個(ge) 策略。隻有真愛而且水平夠,才有可能申REA的學校。設置有這樣錄取方式的也絕對是牛校,比如普林斯頓、耶魯。據說有些思考問題比較直線的洋人真的敢往上衝(chong) ,而腦子裏比較彎彎繞的族群,以及出發點立場不一樣的中介有些不太建議這樣做(本質上中介的KPI不是學生被錄取而是自己的成功率)。

好,考驗是不是真愛的時刻到了!驗證是不是牛人、狠人的時刻到了!

Zoey 老師說,有些牛蛙,從(cong) 小看到大的,其實是有確定性的。

最後來說說RD,就是Regular Decision 常規錄取階段。

常規錄取階段的申請一般來說一直會(hui) 持續到年底,有的學校甚至會(hui) 把截止時間延遲到1月上旬。這個(ge) 時候,按照我的說法,是學生在申請意願方麵完全放飛自我的一個(ge) 階段。一方麵前期ED、EA階段的各種精心考慮可以放到一邊,完全按照自己的心願搞一把,而不用過多地考慮自己的水平位置以及競爭(zheng) 度,因為(wei) 反正大家都在申請;另一方麵,經曆過EA、ED階段的考驗,學生在RD階段會(hui) 更加應付自如。還有,當然就是保底校。

有關(guan) RD階段的錄取比率,我的看法是不能太當真。在RD階段,一方麵大學會(hui) 拿出50%+的錄取名額放在RD階段錄取,另一方麵所有的學生都會(hui) 在RD階段申請不止一所大學。但是在錄取的時候很多人甚至會(hui) 拿好幾個(ge) offer,當然實際上隻能最終去一所大學。這就意味著申請數量實際上遠遠大於(yu) 學生心中的真實意願,而大學考慮到有很多人會(hui) 同時拿幾個(ge) offer這樣的可能性,實際發出的offer 也會(hui) 遠遠大於(yu) 實際入學人數(他們(men) 會(hui) 根據入學率的曆史大數據決(jue) 定發放offer的數據,而入學率的每年變化一定程度上也是校長的KPI)。這也就意味著RD的錄取比率是失真的。學過概率論的人都會(hui) 知道,不同學校的錄取實際上不是獨立事件,單個(ge) 學生的錄取概率既不是簡單相加也不是簡單相乘,如果想從(cong) 這裏推導出真實的錄取機會(hui) 是個(ge) 難度很大的事情。

這裏有個(ge) 很有趣的現象。不止一個(ge) 中介對家長們(men) 講過(我在各種講座裏聽來的),所有的孩子都有拖延症,不到最後一刻不把自己該完成的事情完成後提交。所以一般來說在截止日前家長都急得不行不行的。但是對於(yu) RD則有點特殊性。11月底之前是加州大學係統的申請截止日,12月15-19號(第三個(ge) 周末左右)是ED放榜日。

孩子們(men) 的心裏總還是有些期望的。如果中了,後麵的事情就簡單了,或者後麵需要改變一下策略。所以在12月上旬,明顯會(hui) 看到這些孩子們(men) 做很多事情都是惶惶然的。對於(yu) 家長,恨不能讓他們(men) 提前把RD的資料準備好,但是,沒用。隻有到ED發榜塵埃落定之後,那些ED沒中的,才能真正動起來。

這個(ge) 時候其實已經相當緊張了,因為(wei) 大致隻有半個(ge) 月時間來完成RD階段所有學校的文書(shu) 和申請材料,尤其是Why school 、why major。每個(ge) 學校的招生官每年瀏覽幾百上千份申請材料,哪個(ge) 是拷貝粘貼的哪個(ge) 是認真進行過選校研究的其實看多了就能看得出來。但是確實這個(ge) 時候時間是有限的,聖誕假期注定要在忙碌中渡過了。我家孩子有個(ge) 同學是個(ge) 狠人,在聖誕假期階段生生幹了12所。但是據說後麵還有更狠的人。

除此之外,MIT是單獨申請,加州大學係統在11月底之前也是單獨申請的。

當我寫(xie) 完這篇文章的時候,北京時間淩晨傳(chuan) 來消息:我家孩紙的一個(ge) 發小,剛剛ED2錄取了史密斯學院,學天體(ti) 物理。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在美國當醫生能賺多少錢?

下一篇

獸醫科學專業是什麽?劍橋大學獸醫科學專業申請策略?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