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保研“四大件”關(guan) 鍵一件,論文越來越成為(wei) 提升保研競爭(zheng) 力的必需項,其上可突破邊際,助你衝(chong) 刺“不可能”院校;下可補足短板,均衡個(ge) 人經曆。而做好文獻閱讀是寫(xie) 好論文的第一步。但很多人望文獻興(xing) 歎“讀文獻讓我禿頭”,不知道讀什麽(me) ,不知道怎麽(me) 讀。今天老師就跟大家講一講大三小白如何有效進行文獻閱讀,拒絕禿頭。
好的開始——文獻檢索
首先,老師想跟大家強調,要想有效進行文獻閱讀,一定要讀好的文章,差的文章不值得花時間去讀,例如之前被群嘲的《熟雞蛋變成生雞蛋(雞蛋返生)——孵化雛雞的實驗報告》。
如何選擇好的文獻進行閱讀,文獻檢索至關(guan) 重要。文獻檢索的平台與(yu) 方法有很多,老師在這裏主要為(wei) 大家展示,通過中國知網檢索中文文獻和通過Web of Science檢索外文文獻。
在利用中國知網檢索時,老師強烈推薦大家采用“高級檢索”,而非“一框式檢索”。
采用高級檢索,可以縮小檢索範圍進行查找,其中的期刊名稱是支持同時輸入多個(ge) 期刊名字,老師建議大家盡量檢索TOP期刊,對於(yu) 商科學子來說,老師建議閱讀的文獻盡量都是40本中文期刊上發表的文獻(具體(ti) A+級、A級和A-級不同學校定級可能不同),一定要是北大核心的,篩選北核直接勾選來源類別的“北大核心”即可。
圖源 中南大學商學院官網
https://bs.csu.edu.cn/info/1169/7831.htm
老師在這裏為(wei) 大家展示如何篩選“企業(ye) 金融化”相關(guan) 的高質量中文期刊。
首先,主題處輸入“企業(ye) 金融化”,期刊名稱輸入上圖中的多個(ge) 期刊名稱,注意期刊名和期刊名之間要用“+”連接才能有效識別哦,而且一次輸入的字數有限,同時“同義(yi) 詞擴展”老師也建議大家勾選,因為(wei) “企業(ye) 金融化”在不同學者的研究中可能有著其他的稱呼,如“金融投資”等等。
在文獻檢索出現文獻後,知網提供了多種排序方式,如“相關(guan) 度”、“發表時間”、“被引”、“下載”和“綜合”等,老師建議大家因地製宜根據自身需求合理采用排序方式,例如如果想知道最新的關(guan) 於(yu) “企業(ye) 金融化”的研究可以按“發表時間”排序,當然老師提醒大家不同期刊的審稿周期和發表周期不一致,昨天發表的文章很可能是前年寫(xie) 的,要結合文章所用樣本數據和研究背景進行判斷,而“被引”一定程度上體(ti) 現世界範圍內(nei) 同行對該文獻的認可度,高被引的文獻相對來說質量會(hui) 比較好。
當然,有小夥(huo) 伴就會(hui) 問了,那非期刊文獻,例如學位論文,該如何篩選高質量的呢?其實是異曲同工。“期刊名稱”在檢索學位論文時就變成了“學位授予單位”,輸入你所在專(zhuan) 業(ye) 排名比較靠前的高校(注:下圖中的複旦大學和廈門大學隻是隨手舉(ju) 例),檢索時還提供了優(you) 秀論文級別篩選,包含“全國”、“省級”和“校級”選項。
而同樣的,在文獻檢索出現文獻後,其提供了多種排序方式,包含“相關(guan) 度”、“出版時間”、“被引”、“下載”、“學位授予年度”和“綜合”。
而關(guan) 於(yu) 外文文獻的檢索,老師想向大家安利“Web of Science”數據庫,在這裏除了類似上述提到的高級篩選和排序之外,老師特別想向大家安利它的兩(liang) 個(ge) 特別讚的功能。
第一個(ge) 功能是點擊期刊名字,可以獲取期刊詳細信息,如影響因子和分區等。外文期刊真的太多了,不太可能像前文提到的直接檢索那40本期刊,也存在很多名字相似但質量相差很大的期刊,影響因子和類別分區是一個(ge) 很好的判斷標準(因篇幅原因,老師在這裏就不展開論文不同的類別分區了)。
第二個(ge) 非常好的點就是當你看到一篇很nice的文章後,想繼續看類似的文章,可以直接點擊“相關(guan) 記錄”,其會(hui) 跳出來跟該文引用相同參考文獻的其他文獻,如下圖所示的文獻和該文獻有15篇參考文獻是重複的。
擇善而從(cong) ——大牛分享
《Science》曾邀請了十幾位處於(yu) 不同職業(ye) 階段、不同研究領域的科學家,詢問他們(men) 的閱讀技巧,老師認為(wei) ,擇善而從(cong) 對小白是一條捷徑,所以老師在這裏為(wei) 大家整理了相關(guan) 訪談記錄(注:原訪談為(wei) 英文,因水平有限,可能存在理解偏差,且受篇幅限製,僅(jin) 展示部分學者的訪談記錄,敬請諒解)。
1、Brian Nosek
——弗吉尼亞(ya) 大學大學心理係教授,夏洛茨維爾開放科學中心執行主任
我在選擇閱讀的文獻時,會(hui) 選擇與(yu) 我的研究領域相關(guan) 的、能引起大家興(xing) 趣和討論的內(nei) 容,因為(wei) 這樣的論文會(hui) 讓我們(men) 以更開闊、更新穎的方式研究心理學或科學。通常,我試圖從(cong) 論文中了解有關(guan) 方法論、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的信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作者做了什麽(me) (方法),以及發現了什麽(me) (結果)。
在引言中了解作者有關(guan) 於(yu) 自己的做這項研究的原因、以及在討論中了解他們(men) 對於(yu) 研究結果意義(yi) 的看法也很有趣。但這些部分通常反映的是作者的理論偏好和看待方法和結果的一種方式。所以如果是我非常熟悉的領域,我就不太會(hui) 關(guan) 注這些部分了。但當這是一個(ge) 我所知甚少的領域時,我會(hui) 仔細閱讀這些內(nei) 容,因為(wei) 這可以幫助我了解更多該研究領域的假設和相關(guan) 闡釋。
2、Ulf Leonhardt
——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物理學教授
第一遍我會(hui) 讀得很快,隻是想看看這篇文章能否引起我的興(xing) 趣,如果引起了我的興(xing) 趣,我就會(hui) 放慢速度再讀一遍,也會(hui) 更關(guan) 注細節。
如果這篇論文對我的研究至關(guan) 重要,我會(hui) 嚐試複現它。在這種情況下,我會(hui) 從(cong) 文章的出發點開始,然後完全不看那篇文章而嚐試獨立得到所有結果。有時候這是一個(ge) 痛苦而漫長的過程。有時候我也會(hui) 被作者惹惱,因為(wei) 他們(men) 可能寫(xie) 得不夠清楚,省略了要點,卻保留了一堆沒用的廢話。但有時我從(cong) 中獲得靈感。
3、Charles W. Fox
——肯塔基大學昆蟲學教授
我幾乎都是先讀摘要,如果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價(jia) 值才會(hui) 繼續閱讀。如果我很熟悉論文的主題,我就會(hui) 直接讀前言的最後一段,確定作者想要闡述的問題是什麽(me) 。然後查看圖表,最後閱讀或者瀏覽結果和討論。如果我對文章主題不熟悉,我通常會(hui) 細致地閱讀前言以了解研究背景。然後瀏覽圖表,閱讀結果。
4、Marcia K. McNutt
——《科學》雜誌主編
作為(wei) 《科學》的主編,我總是需要閱讀和理解專(zhuan) 業(ye) 以外的論文。通常我從(cong) 通訊編委的概要讀起,那就是寫(xie) 給我這樣的人:對世間萬(wan) 物都好奇心的科學愛好者,但隻對一個(ge) 領域有深入了解。然後,我會(hui) 查看是否有人就這篇論文撰寫(xie) 了新聞稿。第三,我查看是否有其他科學家發表了關(guan) 於(yu) 這篇文章的觀點。查看其他人觀點的主要目的是為(wei) 了擴寬論文可能傳(chuan) 達的信息,但通常這些作者也能夠幫助非專(zhuan) 業(ye) 人士很好地提取論文的要點信息。
然後我會(hui) 去處理摘要,它寫(xie) 給廣泛的讀者群。最後,我回到論文本身,順序閱讀每個(ge) 部分,前言,結論,每張圖表,然後再一次通讀論文。
總結歸納——高效閱讀
老師基於(yu)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孫同天(Tung-Tien Sun)和斯坦福大學教授羅伯特·大衛·西格爾(Robert David Siegel)各自分享的文獻閱讀技巧,結合自身閱讀文獻經驗和其他學者的文獻閱讀方法,嚐試給大三小白們(men) 總結出如何有效進行文獻閱讀的“參考答案”。
首先,要廣泛大量閱讀。一方麵,廣泛閱讀能夠活躍你的頭腦,拓展你的思維,沉澱你的智慧,特別是在大家沒有明確的研究方向之前,一定要廣泛大量閱讀,不能讀了一兩(liang) 篇就覺得夠了,很有可能下一篇你更喜歡,你更想研究,哪怕是有了研究方向,也不能隻讀該方向的文獻,要跳出來讀讀別的文獻。另一方麵,讀文獻本身就是一件熟能生巧的事情,隻有讀多了,才能夠“高效”,也才能靜下心來,廣泛大量閱讀文獻能使得看文獻成為(wei) 自己擅長的一件事,而人們(men) 總是對自己擅長的事情感興(xing) 趣,當讀文獻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時,老師覺得那才是真正的“有效”。
其次,不是所有文獻都要從(cong) 頭讀到尾。麵對一篇文獻,首先隻需要速讀題目、摘要、引言和結論。其中,摘要至關(guan) 重要,顧名思義(yi) ,摘錄要點,其包括了寫(xie) 作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其主要包含在什麽(me) 背景下,基於(yu) 什麽(me) 原因,利用什麽(me) 數據,通過什麽(me) 方法,研究了什麽(me) 內(nei) 容、發現了什麽(me) 、有什麽(me) 意義(yi) 和建議。如果每一篇文獻都從(cong) 頭到尾逐字逐句進行閱讀,是相當費力和低效的,隻有少數文獻才值我們(men) 花時間和經曆進行細讀。
另外,要帶著問題閱讀。中國學者黃宗羲曾經寫(xie) 道:“如果你讀/做研究的時候心裏想著小問題,就會(hui) 學到小知識;帶著大問題,會(hui) 學到大知識;如果心裏沒有疑問,就什麽(me) 也學不到”。帶著特定的問題閱讀會(hui) 讓你處於(yu) 一種尋找埋在沙子裏的小金塊的心態。如果你知道你在尋找什麽(me) ,你的視力會(hui) 變得敏銳。在搜索時,可以以低能量狀態滑行,當找到你想要的東(dong) 西時,立即切換到高能量狀態,這樣才會(hui) 讀得更徹底。這樣的閱讀是有選擇性的,它可以延長注意力廣度,而當找到正在尋找的答案時,尤其是當它們(men) 幫助你解決(jue) 了一個(ge) 問題或給你提供了新的想法時,那種興(xing) 奮的衝(chong) 動也會(hui) 讓人很滿足。
最後,要嚐試做閱讀筆記。很多時候,如果讀文獻不做筆記,很容易如雲(yun) 煙過眼,讀完過一段時間這篇文獻很可能就會(hui) 被忘得一幹二淨。而當你想要引用其中的一些觀點語句時,會(hui) 怎麽(me) 想都想不起是在哪篇文獻哪個(ge) 段落看到的。老師建議大家結合文獻管理軟件做閱讀筆記,市麵上有許多文獻管理軟件,如Endnote、Notexpress、Mendeley等,各有千秋,大家選擇適合自己的就行,充分利用文獻管理軟件,可以節約很多時間,也沒必要像很多人推薦的那樣建個(ge) excel第一列題目第二列作者那樣,文獻管理軟件會(hui) 很直觀清楚地呈現。同時,老師強烈建議大家可以培養(yang) 做思維導圖的習(xi) 慣!
寫(xie) 在最後
希望老師分享的文獻閱讀技巧對各位大三小白有所幫助,能夠幫助各位uu少做文獻閱讀的“無用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如從(cong) 現在就開始進行“有效”文獻閱讀吧,相信23秋季你一定會(hui) 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1] ELISABETH PAIN. How to (seriously) read a scientific paper [OL]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how-seriously-read-scientific-paper
[2] Tung Tien Sun. Active versus passive reading: How to read scientific papers?[J]. 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20,7(9).
[3] Robert David Siege. READING SCIENTIFIC PAPERS [OL]. https://web.stanford.edu/~siegelr/readingsci.htm
[4] 霍振響,馬曉悅,符丹,胡小洋.撰寫(xie) 編輯學論文中的文獻閱讀策略[J].編輯學報,2021,33(02):151-154.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