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研究生們(men) 的“頭等大事”
當拿到碩士錄取通知書(shu) 的那一刻起,新的征程也宣告開始。短暫的“鮮花”和“掌聲”過後,小夥(huo) 伴們(men) 不得不冷靜下來,思考一下如何在未來的2到3年內(nei) ,以優(you) 雅的姿態去完成這場謝幕演出。
不管你是熱衷科研還是積極投身實踐,開題報告和畢業(ye) 論文都會(hui) 是各位將要麵臨(lin) 的頭等大事,並自始至終貫穿著整個(ge) 碩士生涯。那麽(me) ,作為(wei) 初出學術茅廬的研究生們(men) ,該怎樣去打好這場硬仗呢?
02開題報告?老師們(men) 究竟看重什麽(me) ?
不管你是學碩還是專(zhuan) 碩,首先要明白的是,從(cong) 你踏進校園的那一刻起,就成為(wei) 了某項研究(課題)或者是某個(ge) 項目的一個(ge) 重要參與(yu) 者、執行者甚至是發起者。需要注意,國家和學校為(wei) 研究生的培養(yang) 提供了資金、資源和平台,也是希望“物有所值”。如果說進入校園,便可揚帆起航,那麽(me) 作為(wei) 培養(yang) 單位,首先需要提前掌握各位的航向和目的地,於(yu) 是便有了開題報告。
所以,開題報告既是一份“承諾書(shu) ”,又是一張“計劃表”,同時也是一把開啟一項嶄新研究的鑰匙。那麽(me) ,開題報告究竟考察的重點是什麽(me) 呢?
概括有三:
1.研究的創新點。這幾乎是每個(ge) 答辯(評審)老師最看重的點,創新點包括了前人未發現的問題、已發現但是亟待解決(jue) 的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點或是理論支撐、以及各種方法論中的補充和完善等等。
2.研究的意義(yi) 。這裏又回到前麵說的“物有所值”,如果你的研究,既不能推動科學和社會(hui) 的進步,又對學術研究沒有任何意義(yi) ,那麽(me) 前麵的“創新點”也會(hui) 大打折扣,成為(wei) “紙上談兵”。
3.可行性。既然目標已經定下來,那麽(me) 在規定的時間內(nei) ,你是否能完成呢?這就需要方法、技術以及時效上的統籌計劃,反映到具體(ti) 的文本上就是開題報告的“研究框架”。
如果能牢記開題報告中以上3個(ge) 考察重點,那麽(me) 大的骨頭,也就知道怎麽(me) 去啃了,接下來的工作都是圍繞著它們(men) 去準備。
03等等!你說學校有模板?
沒錯!一篇完整的開題報告還遠不止上麵說到的內(nei) 容,不用著急,凡事分個(ge) 分輕重緩急。當你掌握“三重點”後,再配上各個(ge) 學校要求的開題報告模板,便能“撥雲(yun) 見日”。
同樣作為(wei) 過來人,筆者在當年撰寫(xie) 開題報告的時候也是絞盡腦汁,搜刮了不同學校的模板作為(wei) 參考,並發現這些模板都大同小異,它們(men) 的主要內(nei) 容總結有下:
看到這些是不是已經開始頭皮發麻了?說好的照葫蘆畫瓢呢?其實隻要靜下心來,抓住“三重點”,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1. 研究選題和研究綜述和創新點緊密相連,都旨在前期的閱讀積累和實踐中發現某個(ge) 問題,排兵布陣,糧草先行,二者就是前期的準備工作;
2. 研究思路和研究內(nei) 容是可行性的具化,是你在思考該研究(課題)是否能夠順利開展下去的必經考量,並以清晰的邏輯結構和條理展現在開題報告中;
3. 研究方法和研究進程是可行性的直觀呈現,這些都圍繞著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分析得以展開,需要花點時間將其完整的表達出來;
4. 參考文獻,則又嵌套進了研究綜述中,是在前期閱讀和搜集資料的過程呈現;
5. 最後是已有研究基礎,則根據個(ge) 人的實際情況加以闡述。
回歸到本質,依舊是抓“三重點”,硬骨頭都啃下來了,喝湯豈不是輕而易舉(ju) ?
04幾經周折,畢業(ye) 論文……
開題報告和最終完成的畢業(ye) 論文,究竟有什麽(me) 關(guan) 係呢?各自的特點又是什麽(me) ?
首先,開題報告,是總體(ti) 方針指導;而畢業(ye) 論文,包括了該研究的全生命周期,二者相輔相成。
體(ti) 現了以下幾點:
1.開題簡而精,論文細而全。
2.開題抓重點,論文抓整體(ti) 。
3.開題可容錯,論文板上釘。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研究的開展,都不能死板的按照之前定下的規矩去生搬硬套,必然要根據研究進展和研究現狀,給予方向和方法上的微調。
在實際的寫(xie) 作過程中,在後期臨(lin) 時調整甚至是更換研究選題的同學不在少數,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wei) 在前期開題報告的製定中缺乏思考,盲目選題;也有的是在研究的過程中,遇到各種不可抗力(主觀和客觀並存)的影響。從(cong) 這一點上,又說明了開題報告和畢業(ye) 論文的關(guan) 係:“前者”給予方向,但是必然存在著瑕疵和紕漏,這就需要在完成“後者”的過程中及時去調整。
05我該如何準備?
話不多說,上幹貨!
1. 盡早與(yu) 導師溝通,常溝通。這是選題順利的王道,也是今後應對研究變數的強力支撐。
2. 廣泛閱讀和精讀相關(guan) 文獻。這是研究綜述工作做得紮實的基礎,從(cong) 廣泛閱讀中,能一覽前沿研究動態;在精讀中,得以提煉研究的創新點。
3. 參考相關(guan) 、相近方向的優(you) 秀碩、博士論文。此舉(ju) 應該重點借鑒前人成熟的研究框架,預演你的研究可行性,從(cong) 而降低沉沒成本。
4. 精簡開題報告的行文。注意回歸開題報告的“三重點”,盡量減少文字內(nei) 容的簡單堆砌和非學術用語,隻要抓住問題的核心點,並以此適當展開,就能抓住答辯(評審)老師的心。
5. 反複閱讀前文所述!!!!
06一些小Tips!!
到最後,仍然會(hui) 有許多小夥(huo) 伴抓耳撓腮,不知如何開好頭!別慌,幾個(ge) 實用的技巧送給各位:
1. 在與(yu) 導師溝通前,備份2-3個(ge) 不同的選題,可以是相近的研究方向,也可以是橫向的拓展。這樣首先可以讓導師了解到你的用心,同時也能提高信息交換效率,為(wei) 你們(men) 的交流,提供新的思路。
2. 整理好前期閱讀或者搜集到的相關(guan) 資料。資料的收集,往往是在無序和偶然中進行的,將已讀文獻加以提煉、規整,有助於(yu) 邏輯思路的明晰以及日後信息的查閱和舉(ju) 一反三。
3. 充分利用文獻檢索工具。高校圖書(shu) 館、網絡文獻檢索平台、地方圖書(shu) 館館藏、論壇,以及文史類專(zhuan) 業(ye) 常用到的方誌族譜,調研一手資料等等,都是獲取有效信息的途徑,當然,同時也需要提高對於(yu) 資料的鑒別能力,從(cong) 而形成對開題報告中論據的有力支撐。
“少小多學才,平生誌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科研的確是有方法上的捷徑,但歸根結底還需要付諸於(yu) 實踐。不管是開題,還是後續的論文寫(xie) 作,請牢記“24字”方針:
1. 不懼犯錯,多讀多寫(xie) 。隻有在“寫(xie) 作——投稿——改稿”等不斷地試錯過程中,思路邏輯才能愈發清晰,落筆行文才能更加嚴(yan) 謹流暢。
2. 跳出專(zhuan) 業(ye) ,集思廣益。不要隻把視野局限在本專(zhuan) 業(ye) 上,積極拓寬研究的廣度,吸納其他專(zhuan) 業(ye) 的研究方法和理論,能起到優(you) 勢互補之用。
3. 擺正心態,有的放矢。任何研究都不是一蹴而就,隻有懷著一顆平常心、敬畏心,去看待它,才能一步一個(ge) 腳印,走出屬於(yu) 自己的研究之路。
相信各位都能在新的舞台上綻放異彩,成為(wei) “別人眼中”的科研達人!!!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