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人生中一段嶄新的旅途,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重新開始競爭(zheng) 。大學,又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將承載同學們(men) 從(cong) 學校到社會(hui) 的轉變。同樣是大學四年,有的人大學生活多姿多彩,而有的人卻渾渾噩噩地度過四年。
大學四年應該如何高質量度過?
你詢問學長學姐,他們(men) 告訴你:“在保證學習(xi) 的基礎上,一定要多參加競賽!”那大學裏可以參加的競賽又有哪些呢?含金量如何?難度如何?我又該針對性地參加哪些競賽呢?別急,老師來給大家支招解惑!
首先,大學裏的競賽大致可以分為(wei) 三類:學科理論型競賽、學科應用型競賽和創新創業(ye) 及實踐類競賽。下麵將一一介紹:
第一類:學科理論型競賽
這一類比賽大多為(wei) 考試型的比賽,而且一般為(wei) 個(ge) 人賽,當然也有類似程序設計大賽這樣的團隊賽。一般而言,這類比賽非常看重一名學生的理論功底,所以參加這類比賽且想要取得較為(wei) 出色的成績是不太容易的。這類比賽的獲獎名單很大概率就是學校實力排名榜單。比賽的結果一般也為(wei) 絕對實力,當然在判卷等問題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但是還是相對公平的。
比較令人頭疼的是,這一類比賽在很多高校的文件中和其他類型的比賽相比,往往不是特別受到重視,因此有可能出現吃力不討好的現象。所以,如果自己的基礎不是特別紮實(除非特別感興(xing) 趣之外),不建議在這上麵鑽太多的牛角尖,很有可能出現效率低下甚至對這個(ge) 學科失去興(xing) 趣的可能。
代表型比賽: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ACM-ICPC、CCPC、全國大學生周培源力學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閱讀、寫(xie) 作、演講、辯論)大賽、中金所杯全國大學生金融知識大賽、C語言編程大賽等。
第二類:學科應用型競賽
這一類比賽同樣是短時間(一般為(wei) 3-4天)作品賽,作品的形式可能是一篇學術報告(比如數學建模),也可能是提交一個(ge) 可以實現一些功能的作品(電子設計、機械創新),甚至可能隻是一張海報或者一份PPT。這類成果多為(wei) 中小型成果,並且比較粗糙,無法真正實現應用甚至轉化成產(chan) 品,但是可以較好地反映學生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這類比賽一般是團隊賽,也是大學生主流競賽,絕大多數參與(yu) 過競賽的本科生一般也是參與(yu) 這一類型的比賽,即通過幾天幾夜的時間,完成一個(ge) 項目,然後提交進行評審。這類比賽對於(yu) 學生的基礎有一定的要求,但是沒有學科理論型競賽要求那麽(me) 苛刻,一般而言掌握好課內(nei) 的東(dong) 西,融會(hui) 貫通,適當學一些新東(dong) 西就問題不大。
此外,這類比賽主要為(wei) 工科類比賽,因此獲獎名單非常具有院校學科特點,電子設計大賽一般就是電類院校牛逼,結構設計大賽一般是土木強校厲害,光電類競賽也是光學工程牛校更有可能獨占鼇頭。由於(yu) 存在團隊合作以及開放性思維,因此較為(wei) 重點地考察了學生軟實力的水平,比如選題角度、文獻查找、團隊溝通、學術寫(xie) 作等能力,這與(yu) 大學生甚至未來做科研都有一定的聯係。
所以,這類型比賽不僅(jin) 可以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也可以擁有一定的工程能力,如果有幸取得一個(ge) 不錯的成績,除了會(hui) 得到老師的青睞,還會(hui) 在獎學金評定和保研過程中成為(wei) 加分項。
代表比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些企業(ye) 級的比賽,如阿裏巴巴天池大數據平台、Kaggle平台也是極好的。
第三類:創新創業(ye) 及實踐類競賽
如果說從(cong) 微觀到宏觀,那麽(me) 理論、應用、實踐則是不斷地把一個(ge) 知識點綜合起來,最終走向社會(hui) ,造福人類。這類比賽的特點通常是周期較長,短則幾個(ge) 月,長則一年甚至兩(liang) 年的準備周期。比如大挑和小挑,基本上都是隔一年參賽,想要獲得很好的成績需要盡早準備,去思考社會(hui) 上的痛點問題,並且需要花費大量的心血去找到可行的解決(jue) 辦法,最終做一些有實際意義(yi) 的作品出來,這一點是與(yu) 第二類比賽截然不同的地方。這類比賽應該來說是最為(wei) 鍛煉一個(ge) 人的綜合實力了,大挑的最終作品基本上可以認為(wei) 是一個(ge) 課題組對這一兩(liang) 年做的相關(guan) 學術成果的一次展示,比如論文、比如專(zhuan) 利、比如產(chan) 品應用到社會(hui) 中與(yu) 相關(guan) 部門的備忘錄。從(cong) 0到1再到無窮大,每一步的心血隻有自己才知道。類似節能減排等申報類的比賽,也基本上必須拿出比較硬的成果出來,才能在所有申報作品當中脫穎而出。創業(ye) 類大賽,分為(wei) 不同的賽道,有些是創意類,可以天馬心空但是也需要腳踏實地;有一些是初創類,更加看重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潛力。而已經運營一些時間的企業(ye) ,則更加看重生存能力和技術轉化能力。這類比賽最大的缺點就是,投入其中可能會(hui) 花費較多的時間,對於(yu) 學業(ye) 本身來說會(hui) 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對於(yu) 深造的同學還是更多地推薦參與(yu) 第二類比賽。
代表比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挑)、“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ye) 計劃大賽(小挑、創青春)、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ye) 大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hui) 實踐與(yu) 科技競賽等。
亂(luan) 花漸欲迷人眼。麵對這麽(me) 多類型的競賽,是針對一類專(zhuan) 攻還是全麵開花呢?老師建議是如果僅(jin) 僅(jin) 是出於(yu) 興(xing) 趣,想把某個(ge) 競賽好好做下去,那可以有選擇性地做某一類競賽,做深做透做好。
但是如果大家對某些比賽沒有執念,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充實自己,同時盡可能地為(wei) 獎學金和保研做準備,那還是建議大家將各類型比賽能參加的都參加一下,一方麵可以增加獲獎機會(hui) ,另一方麵也可以學習(xi) 運用不同的知識技能,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更為(wei) 重要的是我們(men) 在參與(yu) 不同類別比賽的過程中可以結交很多有趣的小夥(huo) 伴哦~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