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於(yu) 微信公眾(zhong) 號:棕櫚實驗室PDLab
正值申請季,是大家著手準備材料的時候了。
在眾(zhong) 多材料中,所有同學都一定需要準備的就是——簡曆。而且,對於(yu) 想要申請博士或者研究型碩士的同學來說,最好能夠有針對性的打造一份高質量的學術簡曆。學術簡曆的內(nei) 容涵蓋個(ge) 人簡曆,但是在內(nei) 容上更側(ce) 重於(yu) 展示過往學術經曆部分。
學術經曆可以使得招生官們(men) 更加直接的看到你對某一專(zhuan) 業(ye) 領域的“強烈的興(xing) 趣”,以及你的科研素養(yang) 和學術能力水平,從(cong) 而讓你從(cong) 眾(zhong) 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既然學術簡曆如此重要,今天我們(men) 就來看看如何撰寫(xie) 吧!
PART01哪些人需要撰寫(xie) 學術簡曆?
根據需求場景來分類,這幾類同學會(hui) 比較需要學術簡曆:
1.準備留學申請偏學術性專(zhuan) 業(ye) 碩士(如語言學、教育學等)或者申請研究型碩士和博士的同學2.準備保研申請和考研複試的同學3.準備申請海外暑校、暑研的同學需要提前注意的是:由於(yu) 本科生一般沒有足夠的學術經曆填滿整個(ge) 簡曆,所以在準備遞交申請留學簡曆中,實習(xi) 經曆和課外活動也要寫(xie) 。而這份學術簡曆更多是幫助你梳理學術經曆以及套磁時使用。
許多頂尖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杜克大學等已經在招生公告中明確要求:申請者需提供學術背景等相關(guan) 證明資料。有一份學術CV當然也是有備無患。
PART02學術簡曆通常包括哪些內(nei) 容?
在製作一份學術簡曆之前,大家可以先簡單回顧一下自己的過往學術經曆。然後你就會(hui) 發現:
是的,如果沒有定期總結和記錄自己的學術活動的習(xi) 慣,那麽(me) 想要用的時候就會(hui) 發現,完全不知道寫(xie) 啥好,也不知道從(cong) 哪裏開始著手。所以,想要寫(xie) 好學術簡曆,一定要學會(hui) 時不時去回顧總結過往經曆。在正式的撰寫(xie) 中,除了基本的個(ge) 人信息,如姓名、聯係方式、地址和照片之外,這些內(nei) 容都可以包括進去:
Education 這個(ge) 部分包括你就讀的學校(也包括曾經去交換交流的學校)、專(zhuan) 業(ye) 、成績和年級排名(前30%才寫(xie) 排名)。從(cong) 最近的一段經曆開始寫(xie) ,到本科為(wei) 止。注意,如果你就讀的專(zhuan) 業(ye) 在全球or全國排名非常高,可以單獨標注一下。如果你的綜合成績一般,可以挑選幾門相關(guan) 且成績較高的專(zhuan) 業(ye) 課成績寫(xie) 上。
Publications 這個(ge) 部分可以闡述一下你的論文成果,狀態可以分為(wei) 已經發表(記錄年份),正在審稿(underrevision),正在寫(xie) (Manuscripts in Preparation:in prep)。可以以簡化版摘要的形式,簡單的闡述一下你的研究課題。
Research experience
其實對於(yu) 絕大部分本科生來說,擁有一篇已經發表的論文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如果沒有論文的同學,就需要搜腸刮肚地想想有沒有學術經曆可以重點闡述,以博得各位招生官的好感。在這個(ge) 部分,其實你可以寫(xie) 的東(dong) 西很多:
1. 參與(yu) 研究課題並擁有自己的獨立研究報告。
研究課題的含金量主要取決(jue) 於(yu) :這個(ge) 項目是否有價(jia) 值或者非常前沿、帶隊老師的學術地位,你的參與(yu) 程度、研究報告的深度等。
2. 參與(yu) 學術向的比賽
參加比賽的過程在本質上相當於(yu) 一段完成科研項目的經曆。比較典型的如全國高校挑戰杯”大賽、天池數據大賽以及kaggle上的競賽項目等。
3. 參與(yu) 學術會(hui) 議的經曆
雖然你不一定是會(hui) 議受邀演講嘉賓那麽(me) 光鮮亮麗(li) 的角色,但參與(yu) 學術會(hui) 議本身還是值得說上一句。最好可以寫(xie) 出你參與(yu) 的會(hui) 議的級別,以及你參與(yu) 後獲得的知識、受到的啟發等。
4. 參加學術型社團
通常學校裏都會(hui) 與(yu) 一些學術性質的社團,如果有加入並成為(wei) leader,或者在社團中策劃組織過一些學術活動,也可以寫(xie) 進去。
5. 在專(zhuan) 業(ye) 課中參與(yu) 並完成的作業(ye)
如果以上都沒有,那也可以寫(xie) 一寫(xie) 你在學校學習(xi) 的過程中,做過的那些比較有價(jia) 值的作業(ye) 或者有寫(xie) 過一些小論文。把它們(men) 適當包裝一下,也可以算作一個(ge) 小小的經曆。
Grants/Funding Awarded
如果你在做項目過程中,有過申請經費的經曆,可以寫(xie) 在這裏。記錄下具體(ti) 的時間,名稱和金額。其實很多研究機構高校也希望自己的研究員有很強的吸金能力。
Qualifications
這個(ge) 指的是一些比較有價(jia) 值的職業(ye) 或者學術資質。比如,翻譯資質,律師資質,注冊(ce) 會(hui) 計資質等,但不是所有的大學裏考的證書(shu) 都值得寫(xie) 的。
Software and programming language
這裏就不要寫(xie) word,ppt什麽(me) 的了,除非你的ppt和excel真的做的很好。不同的學科會(hui) 有不同的技術,比如語料庫,語音分析、Python、R等等。學會(hui) 一個(ge) 技能就記錄下來。同時也可以寫(xie) 一下你的第二外語水平。
Honors/Awards 這裏是獲獎情況,當然記錄的時候你可以記錄很多,但是真正寫(xie) 的時候不是越多越好。比如年級知識競賽就不要寫(xie) 到簡曆上了。
PART02格外的一些小tips
以上的內(nei) 容包含了絕大部分本科生會(hui) 涉及的部分。如果是高年級的同學,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曆適當補充一些Teaching and Assistantships的經曆,這些學校裏的兼職研究或者教學工作的經曆其實也是一個(ge) 加分項。同時,博士生記得要在結尾處要加上2-3個(ge) 推薦人(證明人)的姓名和電子郵件。
另外,如果你實在沒有什麽(me) 特別能拿得出手的經曆,還有一個(ge) 比較取巧的辦法,就是付費加入一些國際學術協會(hui) 。很多行業(ye) 大型的協會(hui) 還是值得參加的,隻需要交一點會(hui) 費可以進入,還可以以優(you) 惠的價(jia) 格參加他們(men) 的年會(hui) 。最後,在學術經曆撰寫(xie) 中,一定要記得大致看看老師們(men) 的普遍研究方向,挖掘貼合這些老師的方向來寫(xie) 。
同時,如果有額外的經曆,可以看看他們(men) 是重理論分析還是重實操數據,一定要投其所好,才能獲得更好的結果!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