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來越覺得 Finance 這個(ge) 專(zhuan) 業(ye) 難得有點沒道理了,和 Fintech 比起來性價(jia) 比實在不吸引人。
如果說以前,做金融的還對數據科學、人工智能什麽(me) 的抱有一種我不太懂你,你也莫挨老子的態度,那麽(me) GPT 破圈之後,這份執著顯然也就沒有任何意義(yi) 了。
雖然國內(nei) 的公眾(zhong) 號昨天才開始滿屏幕地刷 OpenAI 有多麽(me) 神奇,但其實早在去年底,我就有做分析師的朋友看著AI寫(xie) 的報告麵色複雜地說,量化交易非常適合對對經濟強相關(guan) 的品種,基本麵投資需要的數據也不多,所以其實科技比人更有潛力...
我不知道金融未來會(hui) 被如何改變,但是被改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且力度肯定非常大。 那麽(me) 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和金融科技相比,又有什麽(me) 競爭(zheng) 優(you) 勢呢?傳(chuan) 統的課程大家都有(後者可能少一些,但是無傷(shang) 大雅)。但最前沿的東(dong) 西,金融含科量明顯太保守。
雖然技術迭代更快,但我覺得 Fintech 最大的價(jia) 值在於(yu) ,提供了一個(ge) 躬身入局的絕佳平台,在大家都看不清未來的時候,keeping up with the latest advancements 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打不過就一定要加入。尤其是在 Finance 還明顯比 Fintech 要難申請的時候。
當然,對於(yu) 普通211的同學來說,無論是金融還是金科都難以企及,那我覺得去申請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不少同學願意去卷 BA 而看不見 ISM 我是有點疑惑的,因為(wei) 實質上專(zhuan) 業(ye) 內(nei) 容區別並不大,甚至說 ISM 著重培養(yang) 的技術能力比 BA 著重的商業(ye) 分析能力更重要。
現在商業(ye) 最大的困境就是數據和業(ye) 務如何結合起來,懂數據的不懂業(ye) 務,懂業(ye) 務的不懂數據。業(ye) 內(nei) 缺有經驗的人,包括數據經驗和業(ye) 務經驗。AI 和機器學習(xi) 再次翻紅之後,數據分析各個(ge) 方向都跟著火了,也都迅速向技術靠攏,擠進來很多新人玩著看似高端的“技術”,但有經驗且懂基礎的人卻並不多。前端業(ye) 務邏輯和後端算法能力兩(liang) 個(ge) 方向的發展都是重要的,而大部分學校的 ISM 也是圍繞著這個(ge) 思路發展。
所以,申不到 BA 就大膽申請 ISM 吧。總之,勇敢地躬身入局肯定是沒錯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