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都有寄宿的經曆。從(cong) 2人間到16人間,不管在國內(nei) 讀寄宿或上夏校,身邊都會(hui) 有著一群長相、習(xi) 慣、背景相似的同學。然而,要是抱著同樣的想法,去到國外的宿舍,那麽(me) 我隻想說:“別做夢了”。
去美高讀夏校的那⼀年(2019年),我被真相狠狠地揍了一拳。在此,遴選三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與(yu) 大家分享。
1、理想與(yu) 現實
許多美劇或電影裏,都會(hui) 有宿舍房間的鏡頭。漂亮的床品和現代化的設計,使電影里的宿舍房間顯得格外舒適好看。舍友把房間整理得很幹淨,在牆上貼一些明星的海報,穿著可愛的襪子趴在床上看書(shu) 。我抱著這種希望⾛走進了全美頂級美高的宿舍。
但現實是殘酷的。因為(wei) 麻州的冬天很冷,這所中學的宿舍里沒有空調,隻有暖氣。當時至少30攝氏度,剛剛把兩(liang) 個(ge) 月的行李搬到三樓的我,發現沒有空調,差點崩潰。⼀走進房間,就看見舍友已經在地上擺好自己帶來的風扇,躺在地板上看手機。她看我提著一堆行李進來,就熱心地幫我搬東(dong) 西,全程一直在介紹自己。她像老朋友一樣寒暄招待,使我感覺很放鬆,同時也有一點尷尬。
我還沒坐下,她就把朋友都叫來見她“接下來幾個(ge) 星期的好姐妹(也就是我)”。
“你是哪里人?”
“你的頭發怎麽(me) 這麽(me) 直?”
“你穿旗袍嗎?”
“你會(hui) 講英文嗎?”
我也隻能回答:“不會(hui) 說英文,我來這里怎麽(me) 活?”
“Hey!她會(hui) 說英文!”
“我喜歡這個(ge) 人!”
“很高興(xing) 認識你!”
等她的朋友們(men) 都離開了,我才倒在床上。可是剛躺下的我,又被迫坐了起來,嗆得不行——原來枕頭上有一層灰。我這才想起,我在夏校沒有申請付費服務。
舍友回過頭來對我說:“哦,所以我躺地上了。”
2、鞋子帶來的麻煩
進屋要脫鞋,這是大部分中國人從(cong) 小就養(yang) 成的習(xi) 慣,但大多數美國人卻不一樣,他們(men) 的鞋子是不離腳的。進房間不脫鞋就算了,但他們(men) 走在地毯上也不脫,上床更不脫!因此,隻有枕頭上沒有鞋印。因為(wei) 舍友並不在意房間里的土和灰,所以隻有我會(hui) 掃地。要是我掃地時被舍友發現了,她就會(hui) 內(nei) 疚地往床上一坐,說下午請我喝星巴克。我挺感激的,但不管怎樣,她最終還是沒有把鞋脫掉。
上夏校的第二周,連續下了3天的雨。校園里“綠色的海洋”也逐漸變成“泥江”。宿舍的走廊也變成一片棕色大陸。對進房間不脫鞋的同學們(men) 來說,這很正常。但對許多亞(ya) 洲學生來說,這簡直就是令人難受的景色。舍友為(wei) 了不被淋濕,從(cong) 草坪中央跑回來,白色的Converse也被染成咖啡色。從(cong) 小在美國長大的她,並沒有意識到鞋子上的泥巴,而隻是意識到自己的疲憊,於(yu) 是話也不說就倒在自己床上。我看到地板上棕色鞋印上還插了幾根草,心裏煩透。
幸虧(kui) 我沒有潔癖,不然早就跪在地上擦地板了。我剛想抱怨幾句,就聽到隔壁房間的日本同學大聲叫道,“給我洗腳去!”我笑了笑,走到舍友旁邊。沒等我開口她就說:“知道了,知道了,明天你請我喝星巴克。”
3、為(wei) 社交媒體(ti) 瘋狂
社交應⽤軟件是美國⼈生活里不能沒有的東(dong) 西。他們(men) 主要的娛樂(le) ,都來自這些社交平台,做的所有趣事,也幾乎都來自這些媒體(ti) 。在夏校生活的兩(liang) 個(ge) 月里,我目睹了這些應用的威力。
上完一天的課,我隻想回房間睡覺。但萬(wan) 萬(wan) 沒想到,房間里的地板被白色泡沫完全覆蓋。看著我的室友不停地對隔壁宿舍的女生又叫又笑,我才明白發⽣了什麽(me) 。這段時間,剛好是網上流行的“惡搞周”。地上的白色泡沫是隔壁房間的同學,為(wei) 了報複我的舍友而噴的剃須膏和奶油。她倆(lia) 看到我呆呆的站在那裏時,愣了一下,然後繼續開始笑。
“我來打掃,你不用擔心!“
”你看你,把她這個(ge) 無辜的⼈都連累上了!“
我最後也沒說什麽(me) ,隻是跟她們(men) 一起笑了笑。心里一直在想,我們(men) 友情的小船到底是什麽(me) 東(dong) 西做的。
雖然與(yu) 外國人同一個(ge) 寢室心很累,但是相處過程是無比愉快的。能接觸不同的人,了解不同文化裏成長的人的生活習(xi) 慣,是在國外留學真正的寶藏。通過包容人與(yu) ⼈之間的相同與(yu) 不同之處,才可能學會(hui) 在保留自己特點的同時,舒服地融入不熟悉的環境。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